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植物木质部发生和发育的研究历史及其进展情况,涉及的学科有生理学、系统发育学、遗传学和结构植物学等。评述了从整体、器官、组织细胞直至分子水平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机理分析的各种结果和假说。企望对植物木质部发育生物学的研究概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王瑞庆  张莉  郭连金  朱海 《西北植物学报》2020,40(12):2157-2168
植物为适应陆地环境进化出木质部维管系统,通过水力学机制高效安全的向光合器官长距离运输水分,木质部水分运输对蒸腾、气孔运动、光合碳同化等生理过程有调控和协调作用,被称为植物生理学的支柱。植物水力学作为木质部水分运输的研究内容和手段,已成为整合植物与生态系统功能的中心枢纽。该文首先概述了植物水分运输的水力学机制、运输系统的局限性,以及木质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其次,阐述了木质部栓塞的形成机制并详细介绍了栓塞的诱导方法和测试技术,分析了水分运输系统安全与效率之间的权衡关系,总结了植物对环境的响应和干旱致死的预测模型,讨论了测试技术问题及其引发的当前木质部逆压力修复和指数型木质部栓塞脆弱性曲线有效性的争议;最后,总结了目前植物木质部水力学研究的成果,提出了尚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探讨了研究机会与方向。  相似文献   

3.
木本植物木质部栓塞修复机制:研究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维持木本植物体内长距离的水分运输对于植物生存、生长和发育非常重要,但因水分在木质部张力状态下处于亚稳定状态而易发生空穴化和栓塞,导致水力导度降低、生产力下降、甚至植物死亡。面对水分胁迫诱导的空穴化,植物可通过形成抵抗空穴化的解剖结构降低栓塞发生频率,或(和)通过活跃的代谢修复栓塞,其中对木质部栓塞及其修复的发生频率、条件、机制等的认识仍有很大分歧。为此,该文首先综述了木质部栓塞修复过程及时间动态、木质部栓塞形成及修复的发生频率。然后,总结了木质部导管"新的再充水"栓塞修复过程中的4种主要假说:(1)渗透调节假说;(2)反渗透调节假说;(3)韧皮部驱动再充水假说;(4)韧皮部卸载假说。在此基础上,比较了针叶树种和木本被子植物木质部栓塞形成与修复的差异,并分析了木质部栓塞阻力与修复能力之间的权衡关系。最后,提出了木本植物木质部栓塞与修复研究的4个优先研究问题:(1)改进木质部栓塞测定技术;(2)验证"新的再充水"栓塞修复机制假说及引发木质部再充水的信号;(3)阐明木质部栓塞与修复特性的树种间差异及其可能的权衡关系;(4)加强碳代谢和水通道蛋白表达与木质部栓塞及其修复关系的生理生化研究。  相似文献   

4.
观察知母根的组织发育,发现具有典型的单子叶植物根的组织特征,特别是在同一条根中初生木质部脊数可以随机的发育而增加,同一株知母不同根之间初生木质部脊数也不尽相同;内皮层细胞壁增厚由凯氏带发育淡马蹄形,内皮层外侧1-3层皮层细胞内侧壁可以木栓化或强烈木化增厚。  相似文献   

5.
观察金粟兰属7种、4变种植物不定根的组织发育,发现本属大多数植物不定根具有典型的单子叶植物不定根的组织特征,特别是在同一条根中初生木质部的脊数可以随根的发育而增加。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根的组织学系统发育不仅在本属大多数种内不定根的个体发育中得以重演,而且在属内种间得以重演。  相似文献   

6.
维管植物木质部水分传输过程的影响因素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管植物的水分传输过程一直是植物学家关注的重点,木质部是植物体内长距离运输的组织之一,为维管植物提供了一个将水分从根运输到叶的低阻力通道。木质部在结构上形成了一个相互连通的网络管道结构,外部环境要素的改变(水分胁迫、氮沉降、光照等)引起的植物体内水势及木质部网络管道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植物的水分传输过程。本文从植物水分传输驱动力和内部木质部微观结构出发,总结了水分传输机理过程,概述了影响木质部水分传输的直接和间接因素,并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在植物内部观测技术、考虑多因子的综合作用等研究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木本植物木质部栓塞脆弱性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木质部空穴化和栓塞是木本植物在干旱等条件下遭受水分胁迫时产生的木质部输水功能障碍,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栓塞脆弱性对干旱响应的研究已成为热点和重要内容。近年来有关木质部栓塞脆弱性与植物输水结构和耐旱性的关系已有大量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但是,不同学者在不同地区对不同材料的研究结果存在很大不同。该文就近年来这一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及争议问题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主要涉及木质部栓塞脆弱性(P50)及脆弱曲线的建立方法、木质部栓塞脆弱性与木质部结构(导管直径、导管长度、纹孔膜、木质部密度、纤维及纤维管胞)间的关系和木质部栓塞脆弱性与耐旱性的关系,并对未来工作进行展望,提出在未来的工作中应对同一树种使用Cochard Cavitron离心机法、Sperry离心机技术与传统方法建立的脆弱曲线进行比较验证、计算P50值、分析植物个体器官水平差异(根、茎、叶)、测定树种生理生态指标,探索植物栓塞脆弱性与输水结构和耐旱性的关系,从而评估不同类型植物在未来气候变化下的耐旱能力。  相似文献   

8.
太子参微块根发育的解剖学与组织化学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植物组织培养、解剖学及组织化学定位方法研究太子参试管微块根发育的形态结构与营养物质积累特征的结果表明:太子参微块根由组培苗膨大的腋芽基部长出的不定根发育而成,经历了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发育,其膨大加粗是由于不定根的次生生长。维管形成层向内形成大量的次生木质部构成微块根的主要部分。淀粉粒是太子参微块根的主要营养存储方式。随着微块根的次生生长,淀粉粒先在次生木质部薄壁细胞中形成,随后在次生韧皮薄壁细胞中也大量积累。膨大的微块根可以合成太子参皂苷,成熟微块根中次生韧皮部的皂苷含量略高于次生木质部。离体太子参微块根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物质的积累与块根中的相同。  相似文献   

9.
7种木本植物根和小枝木质部栓塞的脆弱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安锋  张硕新 《生态学报》2005,25(8):1928-1933
用脆弱曲线表示的植物木质部栓塞脆弱性反映了植物木质部栓塞程度与其水势间的关系。众多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脆弱曲线能够提供有关植物的许多生理生态信息,与植物的木质部结构、部位、分布、抗寒、抗旱性等存在一定关系,但各国学者利用不同材料研究得出的结果各异,为了研究木质部栓塞的这种差异是否由于树木对环境适应性不同引起,选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林校区内自然状况下生长良好的5个耐旱树种: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L.)、元宝枫(AcertruncatumBge.)(低水势忍耐脱水耐旱树种)、白榆(UlmuspumilaL.)(亚低水势忍耐脱水耐旱树种)、油松(PinustabulaeformisCarr.)、白皮松(PinusbungeanaZucc.ex.Endl.)(高水势延迟脱水耐旱树种),及中生的女贞(LigustrumlucidumAit.)和柳树(SalixmatsudanaKoidz.f.pendulaSchneid.)为研究对象,绘制了它们根和小枝的木质部栓塞脆弱曲线,探讨了中生树种和不同耐旱类型树种根和小枝木质部栓塞脆弱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根和小枝的栓塞脆弱性主要由木质部结构决定,栓塞脆弱性顺序基本一致,小枝容易发生木质部栓塞的,其根也较容易发生栓塞;同一树种根和小枝的木质部栓塞脆弱性与植物的耐旱性有关,与树种的耐旱策略无关;一般是中生树种的栓塞脆弱性:小枝>根;耐旱树种的栓塞脆弱性:根>小枝。  相似文献   

10.
橡胶树是中国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橡胶种植的副产物橡胶木是我国木材供应的重要来源。我们以不同发育阶段的橡胶树幼茎木材为材料,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木质部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橡胶树幼茎木材中,导管和木纤维细胞壁随着木质部发育成熟会发生明显的次生加厚,加厚方式主要为螺纹加厚;木质部各类型细胞均存在大量纹孔,纹孔排列方式主要有散生、网状、梯状和单串状等类型;在木质部发育过程中,木射线和部分薄壁细胞中会逐渐积累大量淀粉粒;木质部细胞内壁及其填充物表面存在不同类型的附着物。研究结果将为橡胶木材材性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人类基因组及后基因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与开发研究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类对自身基因组的研究,随着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绘制完成和对基因功能研究的深入已加快进入了实质性、关键性的开发利用阶段。本文概述了人类基因组及后基因组的研究进展及依此开展基因治疗及基因(组)药物研制等应用开发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13.
In this commentary, I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Portes, Guarnizo and Landolt’s article, focusing on three specific points. First, I argue that this 1999 article represented a turning point in transnational migration studies, in that it made it possible to address important weaknesses in this field of study. Second, I reflect on the article’s lack of reference to the nation-state and its power to shape transnational fields. Third, I argue that the cumulative knowledge gained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 triggered in part by the claims of this 1999 article – have been steadily integrated into this field of investigation, rendering possible important theoretical alterations. These insights have made possible a shift towards a new stance, a transnational perspective whose specific epistemology makes it possible to develop explanatory frameworks for current transformation processes and to revise social theory more generally.  相似文献   

14.
Russian Journal of Bioorganic Chemistry - This article is devoted to the study of the structuring process of galactomannan isolated from Japanese Sophora seeds with borate ions. Based on...  相似文献   

15.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 use of probiotics as an alternative to the use of antibiotics has shown to be promising in aquaculture, particularly in fish and shellfish larviculture.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studies on probiotics in larviculture, focusing on the current knowledge of their in vivo mechanisms of action. The article highlights that the in vivo mechanisms of action largely remain to be unravelled. Several methodologies are suggested for further in vivo research, including studies on gut microbiota composition, the use of gnotobiotic animals as test model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techniques to study host–microbe and microbe–microbe interactions.  相似文献   

16.
The article reports a comparative study on university students’ linguistic consciousness and world-view. An attempt is made to integrate psycholinguistics with the study of intelligence. Psycholinguistic tools are combined to diagnose indicators of intelligence. A special focus is on linguistic tools for reflection, generaliz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reality.  相似文献   

17.
Pluralism is the coexistence of equivalent theoretical frameworks, either because they are historically entrenched or because they achieve separate insights by viewing the same process in different ways. A recent article by West et al.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Biology (2007) vol. 20, 415-432] attempts to classify the many equivalent frameworks that have been developed to study the evolution of social behaviour. This article addresses shortcomings in the West et al.'s article, especially with respect to multilevel selection, in a common effort to maximize the benefits of pluralism while minimizing the semantic costs.  相似文献   

18.
硝酸还原酶活性的调节及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涛  陈云  谢虹  梁建生 《广西植物》2004,24(4):367-372
氮素是农业研究的重点 ,硝酸还原酶是氮代谢中的一个关键酶。有关硝酸还原酶的研究一直是植物生理生化研究的重点。该文就近年来有关硝酸还原酶活性调节的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9.
种质资源是现代育种和进行生物技术研究的物质基础 .茶树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研究将为探讨茶树的起源、进化和分类以及为茶树育种和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对茶树种质资源亲缘关系在形态学、化学、染色体、同工酶及DNA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了综述 ,并就进一步开展茶树种资源亲缘关系的研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