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环境污染能够影响养殖贝类的免疫能力,是导致贝类大规模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探讨了大连周边4个海区污染物对采集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免疫毒性影响.结果发现:污染物浓度和种类对蛤仔的免疫和生理指标具有重要影响,在重金属和石油污染物浓度较低的皮口海区,血细胞总数、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和血淋巴溶菌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它3个海区(P<0.05),而蛤仔的脂质氧化水平则较低;在重金属和石油污染物浓度较高的黑石礁海区,蛤仔血淋巴谷胱甘肽含量显著高于其它3个海区(P<0.05);在重金属浓度较高的庄河海区,蛤仔表现出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5).  相似文献   

2.
贝类血细胞及其免疫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贝类由于是开放性系统,不存在特异性体液免疫,贝类的宿主免疫防御包括以血细胞为基础的细胞和体液系统。血细胞能够在体内或体外吞噬各种有机和无机颗粒,清除病原生物和自身损伤或死亡细胞,而且血细胞能够产生各种非特异性体液因子来参与宿主的免疫防御过程。所以贝类的血细胞在宿主免疫防御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贝类养殖规模的扩大,贝类病害日益严重,给中国的贝类养殖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1,2]。所以研究贝类免疫学,特别是贝类血细胞的免疫防御功能和机制,以解决贝类养殖中发生的病害问题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依据国内外有关文献,就贝类血细胞的分类、结构及免疫功能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为国内外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及资料。1贝类血细胞结构、分类贝类血细胞的分类一直分歧很大,有人将其分为三类:无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大颗粒细胞,也有人将其分为四类:大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透明细胞、浆细胞,还有人将其分为八类,甚至几十类,至今无统一命名[3]。关于血细胞的分类,Moore等[4]根据血细胞超微结构和对染色反应的不同,将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血细胞分为两大类,无颗粒的嗜碱性细胞和有颗粒的嗜酸性颗粒细胞...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二叠纪一类形态很特殊的腕足动物——二叠贝类。在仔细观察了迄今所有的有关材料和采用系统切面法和电镜扫描技术分析部分标本后,认为二叠贝类代表着欧姆贝目的1个新支系,即二叠贝科,包括3属,其中1新属(Laterispina gen. nov. )和1新种(Laterispina liaoi gen. et sp. nov. )。根据二叠贝类在地层分布上所显示的形态变化,将二叠贝类的形态演化分成3个阶段:早二叠世、晚二叠世早期和晚二叠世晚期。本文还探讨了二叠贝类的生态特点,认为它属近礁相生物群落中或浅海近浪基面泥质基底上生物群落中的高层附生悬食类,是二叠纪特提斯生物群的特有类群。  相似文献   

4.
蛤仔生殖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蛤仔(Venerupis philppinarum)在我国沿海的分布很广,又具有养殖成本低、收效快、产量高等特点,为滩涂贝类的主要养殖品种。但由于苗种不足或丰欠等原因影响了养殖面积的扩大和产量的提高。为此,我们开展了这项研  相似文献   

5.
封闭循环流水培育贝类苗种的初步实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开展了海湾扇贝、菲律宾蛤仔等贝类苗种封闭循环流水培育的实验研究,旨在解决贝类育苗产苗率不稳定的难题,初步建立一套具有高产率、高稳定性、低能耗和低成本的科学育苗模式及育苗水处理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封闭循环流水培育海湾扇贝的苗种成活率和生长速度都略较静水培育高;利用封闭循环流水与静水对比培育菲律宾蛤仔苗种,封闭循环流水培育和静水培育苗种的成活率在低(约10个/ml)、中(约20个/ml)、高(约30个/ml)密度布苗条件下,分别为50.0%和42.9%、65.7%和7.5%、33.3%和10.7%,幼虫生长速度也略较静水培育模式快。封闭循环流水育苗技术在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相关的生产工艺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各地钉螺α-磷酸甘油脱氢酶和酯酶同功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钉螺(Oneomelania)的分类沿用形态学的方法。但根据形态特点,对钉螺种的分类,往往可靠性不大(Davis 1967)。生化方法包括一般蛋白质和同功酶等电泳法用于螺类分类是近十几年来的新发展(Davis 1967,Wright等1979、Rollinson等1979)。在螺类同功酶研究中,对酯酶同功酶的研究较多,据报道这个酶系不但可作种间分类参考,而且作为种下不同品系分类的借鉴,也可作为螺类遗传学研究的标志(Malek等1971、Bair等1973、Narang等1975、Jelnes 1979)。杰尔内斯(Jelnes 1979)指出,α-磷酸甘油脱氢酶对小泡螺(Bulinus)  相似文献   

7.
杨凤  曾超  王华  文永升  何阳阳  张瑜 《生态学报》2016,36(3):795-802
作为埋栖型滩涂贝类的典型代表种类,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具有很强的潜沙行为。为了进一步了解其生态行为学,在室内实验室条件下,模拟了常见环境因子温度、盐度、p H值以及流速和规格大小对蛤仔幼贝(6—12 mm)潜沙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10—30℃,盐度25—30,p H值在6.0—9.0范围内蛤仔幼贝均能100%潜沙;在试验观察的4—5 h内,盐度由30突变至10时没有蛤仔潜沙,突变至20时有20%—30%潜沙(20℃,庄河蛤仔)或100%潜沙(15℃,福建蛤仔);p H值由8.0突变至10.0时不能潜沙;以暂养海水的温度(15或20℃)、盐度(30)和p H值(8.0)为中心,随着各个指标向两侧突变潜沙时间延长;流速为3、4和5 cm/s时,随流速增大潜沙速度加快;在规格6、9 mm和12 mm的幼贝中,以12 mm潜沙速度最快。若以半数潜沙时间(ET_(50))为判定指标,则适宜潜沙温度为15—20℃,盐度为25—30,p H值为7—9(莆田蛤仔)和8.0(庄河蛤仔)。在适宜条件下,蛤仔幼贝1 min内开始潜沙,3 min内有半数潜沙,5 min便全部潜沙。研究发现环境突变对蛤仔潜沙有明显影响,在天然海区放养蛤仔时应该注意购买地和放养海区温度、盐度和p H值的差异,并且选取10 mm以上幼贝放养效果较好。所得结论对完善菲律宾蛤仔幼贝的行为学及其底播养殖技术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黄河口邻近水域贝类生态容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口邻近水域是著名的贝类生产区,四角蛤蜊、菲律宾蛤仔、文蛤等是该海域重要的增养殖品种.目前,贝类底播养殖最高年产量达30万t,实现产值15.4亿元.然而,贝类过度增殖,将引起海域环境的变化,继而导致贝类死亡率的增加,影响生态系统的健康.因此,基于生态系统的贝类生态容量评估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Ecopath with Ecosim软件构建了黄河口邻近水域生态系统营养通道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生态系统功能群间的相互影响、生态系统的总体状态,并评估了贝类的生态容量.结果表明: 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TPP/TR)为3.45、总初级生产量/总生物量(TPP/B)为38.91,同时具有较低的循环指数(FCI=0.028)、较高的剩余生产量961.24 t·km-2·a-1和较低的系统连接指数(CI=0.38),说明该系统目前处于发育的不稳定期.贝类生物量的增加对虾虎鱼、虾类和蟹类有正影响, 对中上层鱼类、底层鱼类、海蜇、浮游动物等功能群有负影响.当前贝类的生物量是5.5 t·km-2,有一定的增殖潜力.模型估算得出的贝类生态容量是18.22 t·km-2,该研究结果可为黄河口邻近水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管理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气相色谱法(GC-ECD)对厦门海域贝类养殖环境(海水、底质和养殖贝类)中有机氯农药六六六(HCH)和滴滴涕(DDT)的含量进行了调查分析,初步探讨了贝类养殖环境中HCH和DDT的积累和降解规律.结果表明:厦门海域不同种贝类养殖环境中HCH和DDT的积累和降解存在明显差异,主要与各种贝类的栖息环境和生理生活习性有关.贝类养殖环境中处于积累状态(Rx>1)的主要为p-HCH、δ-HCH和γ-HCH;处于降解状态(Rx<1)的主要为α-HCH.α-HCH/γ-HCH的比值≤1.0,贝类养殖环境中的HCH来源于工业品HCH和林丹,大部分HCH为长时间残留,但尚有少量林丹输入.贝类养殖区海水中DDT主要为好氧降解,底质中主要为厌氧降解.海水中的降解产物主要为DDE,(DDD+ DDE )/DDTs(p,p-DDE+p,p-DDD+o,p-DDT+p,p-DDT)的比值<0.5;底质和养殖贝类体中的降解产物主要为DDD,(DDD+DDE)/DDTs的比值>0.5,贝类养殖区底质和养殖贝类体中的DDT大部分已降解为DDD和DDE,海水中尚有少量新的DDT输入.贝类养殖环境中HCH异构体降解率的高低顺序存在一定差异,其在贝类养殖生态系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发生了构象变化.  相似文献   

10.
蛾螺科三种螺的核型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蛾螺科三种螺的核型。水泡蛾螺(Buccinum pcmphigum)为2n=30,染色体的形态分类组成为16m+10sm+4st,NF=56;Plicifusus scissuratus为2n=34,染色体的形态分类组成为20m+10sm+4st,NF=64;香螺(Neptumea cumingi)为2n=60,染色体的形态分类组成为30m+22sm+8st,NF=112。 蛾螺科核型分析,显示贝类染色体数目及其形态与贝类进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