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配种方式对大熊猫产仔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冯文和  张安居 《兽类学报》1994,14(4):249-254
1987-1993年,我国人工圈养的大熊猫先后有31只雌性受配108只次,产仔胎,获幼仔45只。有16只雄性参加配种,其中7只能进行自然交配,9只没有自然交配能力。从3只雄性采出的良好精液,能使雌怀孕产仔,怀孕率为19.12%。在雄性自然交恿前后再给雌兽化人工授精,能提高雌兽怀孕产仔效果,来自不同山系大熊猫的繁殖能力有不同程序的差异,尤以岷山山系大熊猫的繁殖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2.
大熊猫在国内外已有60多年的饲养历史,但有繁殖能力的种公兽很少,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通过良好的培育和饲养管理,成功培育出4只有自然交配能力的公兽,其中2只是在约1岁龄时从野外抢救回来进行人工饲养,另外2只是在卧龙大熊猫研究中心出生,1991-2000年,通过自然交配方式已使11只雌性大熊猫受孕产仔28胎44仔,科学的饲养管理,营养供给培驯方法是大熊猫种公兽培育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黄世强 《生物多样性》1994,2(2):113-117
北京动物园在三十年中,共繁殖大熊猫28胎(其中双胎18次),产仔46只,成活21只,成活率为45.65%,为大熊猫的迁地保护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63年第一次在人工饲养下自然繁殖成功大熊猫“明明”;1978年第一次用人工授精方法繁殖成功大熊猫“元晶”;1980年第一次以纯超低温保存的大熊猫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成功产下二仔;1987年第一次在人工饲养下繁殖出子三代;1990年第一次实现不同地理位置的大熊猫自然交配繁殖成功幼仔“亚庆”;1992年第一次繁殖成功大熊猫人工授精第三代幼仔“京京”;1992年第一次以人工授精繁殖长大的雄性大熊猫自然交配成功繁殖“永明”和“永亮”;1992~1993年第一次以人工哺育的方法使未食母乳的大熊猫幼仔“永亮”成活;1993年第一次达到1992年所产的3仔全部成活,成活率为100%。  相似文献   

4.
对野外大熊猫的产仔、育幼,至今仍是一知半解。大熊猫在人工饲养下的配种难,受孕率低,雌兽育幼也差,截至1990年9月7日发稿时止,在世界范围内,大熊猫共产仔79胎次,幼仔119只,成活至3岁以上的共计20只,1—3岁的4只,16—76天的3只。过去大熊猫雌兽无论一胎产一仔或是二仔,一般只能带活一仔,甚至一仔也带不活,如压死,窒息死,带不好生病致死等,更没有二仔同时吃过一天初乳的。成都动物园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饲养繁殖的雌性大熊猫“庆庆”,于1989年4.5岁时用激素诱导排卵,受孕产仔养活后,今年5月6日和7日发情,进行了自然交配和冷冻精液人工授…  相似文献   

5.
2003年,圈养大熊猫"梅梅"首例哺育成活一胎二仔,通过对其近半年的育幼行为观察,结果发现1)母兽主要以同时衔2仔、同时衔和抱2仔二种方式将幼仔抱入怀中哺育;60 d内,育幼姿势以坐位为主,倦卧其次,其它姿势更少,其中坐位随日龄增加逐渐减少,倦卧变化不大.2)母兽活动时间在产仔当天最多,之后显著下降并维持在35.2±0.6%的低水平,47 d后再缓慢上升到108 d后的54.8±0.9%.3)双胞胎幼仔间哺乳的日均次数和时间无显著差异.4)7 d内2幼仔"仔在母身上"的时间占100%,21~23 d后显著减少,而"母体盖仔"、"仔在母身边"和"母仔自然分离"的时间显著增加,但"母体盖仔"的时间在32 d左右后又显著减少;双胞胎分别在与母兽的此四种位置变化的时间上无显著差异.5)母兽的活动、幼仔哺乳日均次数、"母仔自然分离"在全天的日均时间分布有峰、谷变化.6)随幼仔活动能力的逐渐增强,幼仔离"育幼窝"的距离也逐渐增加,双胞胎幼仔离"育幼窝"的远近也有差别.7)母兽分别与其雄性双胞胎幼仔玩耍的时间有显著差异,而两幼仔自玩的时间无差异,此两双胞胎自玩和一起玩耍所用时间远大于分别与母兽玩耍的时间.该研究丰富了大熊猫育幼行为内容,并为以后的大熊猫双胞胎育幼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行为资料.  相似文献   

6.
海南岛南湾半岛野生猕猴的繁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1981—1985年,在海南岛南湾半岛开展了对野生猕猴种群繁殖的研究。猕猴的发情交配期为11月至次年3月,产仔期为4—8月,怀孕期约177天。3年中,有70%的性成熟母猴每年产1胎,其它的产2胎或1胎。在连续两年中产仔间隔294—441天,平均362±16天,自1978年以来,年均繁殖率为53.8—100%,平均77.8±13.85%。雄性成熟年龄为3—4岁;约38%的雌性在3.5岁时开始怀孕,4岁产仔。低等级的雌性生育较少,雄性猴离群,无任何雄性终身在群内称王,这些都可避免种群衰退,利于种群生长和发展的极好生物学对策。  相似文献   

7.
紫貂(Martes zibellina)是珍稀毛皮动物,笼养条件下繁殖力较低。由于胎平均产仔数少(2—3只),且其仔兽又属晚成性后代,故产仔成活率与母貂的母性有极大的依赖关系。 研究笼养紫貂母性及仔兽行为特点,针对其母仔关系,探讨相应的产仔保活技术措施,将  相似文献   

8.
合肥野生动物园黑麂的繁殖资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肥野生动物园自1978年开始进行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的饲养和繁殖,1989年第一胎圈养条件下繁殖的黑麂出生,到2001年底累计繁殖黑麂51头,繁殖种群正处迅速增长期。13年的繁殖资料统计结果表明,圈养条件下育龄母麂平均每12个月产一胎(多数在11—13个月,少数仅6—9个月),孕期240d左右,哺乳期2—3个月,少数母麂可产后发情,但极少有两年三次产仔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圈养条件下黑麂多在9—11月交配,4—7月产仔(80.39%)。圈养条件下黑麂幼年的死亡率较低(7.84%),成年黑麂多死于消化道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56%)。  相似文献   

9.
果子狸在野生条件下一年产一胎。在人工驯养条件下 ,为了提高果子狸的繁殖力 ,我们进行了年产两胎的试验和幼狸人工哺育的初步试验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动物 年产两胎试验用母狸由湖南省野生动物救护繁殖中心果子狸驯养繁殖基地提供。人工哺育研究用幼狸为年产两胎试验的母狸所产的第一胎仔狸。1 2 催情药物 选用三合激素作为受试母狸第 2次发情交配的催情药物。1 3 方法1 3 1 年产两胎试验 选择 2 2只于 4月~ 5月初产第一胎的母狸 ,仔狸分别于不同的日龄进行人工哺育 ,5天以后母狸注射三合激素 1 5ml/只 ,并…  相似文献   

10.
提高人工繁殖大熊猫的存活率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德生  张和民  陈猛  张贵权  王鹏彦  熊焰 《兽类学报》1999,19(4):317-319,217
1963年~ 1 997年 4月 ,圈养条件下国内外共繁殖了大熊猫 1 1 9胎 1 79仔 ;其中成活至半岁以上的占初生仔数的 44 1 0 % ,成活至 2 5岁的占 30 43 % ,而成活至 3岁以上的仅占 2 1 1 1 % [1 ] ;人工繁殖大熊猫的成活率低 ,充分表明了大熊猫配种难、妊娠难、存活更难的情况。人工授精取得成功为缓解大熊猫的配种难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如何提高人工繁殖大熊猫的存活率 ,特别是进一步提高断奶后幼仔及亚成体的存活率 ,让人工繁殖的大熊猫更多地参加到繁殖种群中 ,是我国有关科研工作者目前的重要研究课题。1 991年~ 1 996年 ,成功繁殖了大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