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用定量兔粪(肝)血吸虫卵比较透明法与孵化法的检出效果,结果透明法平均检出虫卵9.6—15,显然优于孵化法检出毛蚴数5.1—5.2,但镜检三张涂片较费时。 2.比较同一涂片未透明与甘油玻璃纸透明的检出效果,10次平均结果,后者检出虫卵数是前者的2.8倍。 3.用人粪血吸虫卵做10份定量试验比较孵透法的孵化后沉渣透明检查与沉孵法的沉淀镜检的检查效果,结果孵渣透明检出较沉渣镜检虫卵数高26倍(13.2:0.5),阳性率前者为10/10,后者为4/10。 4.兔粪虫卵定量试验观察孵透法检出毛蚴、虫卵、卵壳平均总数(16.5只),是单用孵化检出毛蚴平均数(5.1只)的3倍多。揭示孵化后的沉渣尚可找到未孵虫卵(平均7只)和卵壳(平均4.4只)。 5.用定量人类血吸虫卵掺于阴性人粪中,孵渣中卵壳所占比例较用兔粪血吸虫卵掺于阴性人粪中者高(分别为58.3%和37.0%);但用人粪血吸虫卵试验其孵渣中仍有相当数量虫卵,平均为5.5,不少于观察到的毛蚴数(5.1),孵透法检出数是孵出毛蚴数的3倍多(18.3:5.1),这与用兔粪虫卵定量试验结果相同。 6.7月份在吴江县现场粪检200例比较孵透法与孵化法检出效果,结果孵透法(一孵一透)的阳性率为26.5%,高于三送三孵(19.7%)。10月份又在吴县粪检204例结果孵透法(一孵一透)阳性率为27%,高于一送一孵(19.6%)、二送二  相似文献   

2.
日本血吸虫病鼠肝微量元素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日本血吸虫病鼠肝组织的微量元素。结果表明:微量元素Zn、Fe含量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而Cu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无差别。(1992年7月-1992年10月)。  相似文献   

3.
4.
5.
本文研究了日本血吸虫有氧代谢中的柠檬酸代谢酶系,测定了血吸虫该酶系统的各酶活力,进一步证明了有氧代谢在血吸虫能量代谢中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发现了柠檬酸代谢抑制剂氟乙酸钠对血吸虫具有强烈的杀虫作用,给从生化研究寻找新药的工作增添了新的一例。  相似文献   

6.
日本血吸虫柠檬酸代谢研究与抗血吸虫病药物的寻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日本血吸虫有氧代谢中的柠檬酸代谢酶系,测定了血吸虫该酶系统的各酶活力,进一步证明了有氧代谢在血吸虫能量代谢中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发现了柠檬酸代谢抑制剂氟乙酸钠对血吸虫具有强烈的杀虫作用,给从生化研究寻找新药的工作增添了新的一例。  相似文献   

7.
在血吸虫病流行病学上,把容易感染血吸虫病的地方称为易感地带.易感地带的特点:一是人、多种牲畜作为终宿主参与了血吸虫病的传播,终宿主的种群数 m 大于2;二是各终宿主的平均虫体负荷较大.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用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 S.j)童虫细胞免疫小鼠抗血吸虫病的免疫保护性效应和分析与之可能的相关因素, 本研究进行了两个独立重复的免疫实验. 经皮下3次免疫后, 实验1在无佐剂的情况下, 与磷酸盐绥冲液(PBS)对照组比, S.j童虫原代细胞(primary juvenile worm cells, pJCs)诱导小鼠产生了明显的减虫率(平均54.3%)、每克肝卵(liver eggs per gram, LEPG)减少率(平均59.8%)和肝卵肉芽肿面积减少率(平均66.5%)(P<0.01), 均明显高于童虫原代细胞碎片(fractions of juvenile worm cells, JCFs)或童虫虫体碎片(fractions of juvenile worms, JWFs)免疫组相应的减少率(P<0.05), 而虫体的非细胞成分(non-cell components of worms, WNCs)免疫组无明显保护作用. 实验2中, 与PBS对照组比, 培养的童虫细胞(cultured juvenile worm cells, cJCs)也诱导了明显的平均58.4%的减虫率、68.1%的LEPG减少率(P<0.01), 而培养的成虫细胞(cultured adult worms cells, cACs)组的虫荷(P<0.05)和卵荷(P<0.01)明显高于cJCs组. 实验2的免疫学分析显示, cJCs诱导小鼠产生Th1型为主的Th1/Th2混合类型的免疫应答, 而cACs则诱导Th2型偏向的应答类型. 这些资料显示, 用S.j原代和培养的童虫细胞都可诱导小鼠产生明显的抗血吸虫高保护效应, 可能与免疫原的物理性状、虫期特异性及诱导的免疫类型有关, 提示用S.j童虫全细胞免疫小鼠是一种有希望的诱导抗血吸虫病保护性免疫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用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 S.j)童虫细胞免疫小鼠抗血吸虫病的免疫保护性效应和分析与之可能的相关因素, 本研究进行了两个独立重复的免疫实验. 经皮下3次免疫后, 实验1在无佐剂的情况下, 与磷酸盐绥冲液(PBS)对照组比, S.j童虫原代细胞(primary juvenile worm cells, pJCs)诱导小鼠产生了明显的减虫率(平均54.3%)、每克肝卵(liver eggs per gram, LEPG)减少率(平均59.8%)和肝卵肉芽肿面积减少率(平均66.5%)(P<0.01), 均明显高于童虫原代细胞碎片(fractions of juvenile worm cells, JCFs)或童虫虫体碎片(fractions of juvenile worms, JWFs)免疫组相应的减少率(P<0.05), 而虫体的非细胞成分(non-cell components of worms, WNCs)免疫组无明显保护作用. 实验2中, 与PBS对照组比, 培养的童虫细胞(cultured juvenile worm cells, cJCs)也诱导了明显的平均58.4%的减虫率、68.1%的LEPG减少率(P<0.01), 而培养的成虫细胞(cultured adult worms cells, cACs)组的虫荷(P<0.05)和卵荷(P<0.01)明显高于cJCs组. 实验2的免疫学分析显示, cJCs诱导小鼠产生Th1型为主的Th1/Th2混合类型的免疫应答, 而cACs则诱导Th2型偏向的应答类型. 这些资料显示, 用S.j原代和培养的童虫细胞都可诱导小鼠产生明显的抗血吸虫高保护效应, 可能与免疫原的物理性状、虫期特异性及诱导的免疫类型有关, 提示用S.j童虫全细胞免疫小鼠是一种有希望的诱导抗血吸虫病保护性免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用免疫印渍术分析了33例确诊为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对日本血吸虫虫卵抗原(SEA)和成虫抗原(SWAP)的免疫反应,发现患者血清对虫卵和成虫抗原的敏感性分别为100%和97%,而正常人血清则无反应,大多数病例(28/33)血清和SEA抗原反应后,印渍谱上于180,54和32kD处显现较宽区带;对SWAP而言,多数病例(26/32)则在190及64kD处显现区带;而急性患者(21/24)还可在34kD处检出一条较宽区带。这些结果提示了免疫印渍术在日本血吸虫病临床诊断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