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采用多个化学发光体系,研究了测定莲房原花青素(LSPC)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其对DNA损伤的保护作用。运用邻苯三酚-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测定了LSPC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硫酸铜-邻菲啰啉-抗坏血酸-双氧水、硫酸亚铁-鲁米诺-双氧水和硫酸亚铁-鲁米诺三个体系测定了LSPC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双氧水-鲁米诺体系测定了LSPC对体外双氧水的清除作用,采用硫酸铜-邻菲啰啉-抗坏血酸-双氧水-脱氧核糖核酸测定了LSPC对体外DNA损伤的保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LSPC具有较好的体外清除活性氧和保护DNA损伤的活性,但是在不同体系中LSPC的抗氧化能力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抗氧化剂对DNA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在CuSO4-Phen-VC-H2O2-DNA化学发光体系中测量了若干抗氧化剂对DNA损伤的保护作用。实验发现抗氧化剂对DNA有三种保护作用机制:Ⅰ,延迟DNA损伤;Ⅱ,抑制DNA损伤;Ⅲ,延迟兼抑制DNA损伤。不同抗氧化剂有不同的作用机制。本文认为延迟损伤作用代表抗氧化剂的断链性作用,而抑制损伤作用代表抗氧化剂的预防性作用,从而为区别分析抗氧化剂的预防性作用和断链性作用提供了一个简便直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茶多酚保护脑神经防止帕金森病损伤作用及其分子机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详细介绍了茶多酚保护脑神经防止PD损伤作用及其分子机理.家族遗传虽然是帕金森病(PD)的重要因素,但主要与环境因素有关(大约70%),其中氧化应激在致病机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和及饮后可以进入血液甚至穿越血脑屏障为其保护脑神经防止PD提供了重要条件.在细胞水平,选择6-OHDA诱导的PC12和SH-SYSY细胞作为细胞模型.结果表明,茶多酚预处理可明显减少细胞的凋亡率,防止线粒体膜电位下降,降低细胞内活性氧和钙离子累积.茶多酚还可以抑制6-OHDA诱导NO升高和nNOS与iNOS过量表达,降低细胞内蛋白质结合硝基酪氨酸水平.在动物水平,利用6-OHDA建立PD大鼠模型,探讨茶多酚对其保护作用机制.结果发现,茶多酚可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减轻6-OHDA诱导产生的旋转行为,降低中脑和纹状体中ROS和NO含量、脂质过氧化程度、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蛋白质结合硝基酪氨酸浓度,同时降低nNOS和iNOS表达水平.茶多酚预处理可增加黑质致密部存活神经元,减少凋亡细胞.上述实验结果证明,口服茶多酚可以有效保护脑组织免于6-OHDA损伤引起的神经细胞死亡,其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ROS和NO的途径减少过氧亚硝基的生成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茶多酚对大鼠慢性缺氧损伤保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鼠在高原环境模拟舱内间断缺氧及注射CoCl2溶液以建立红细胞增多症模型,实验分4组:平原组、慢性缺氧组、高剂量TP+慢性缺氧组、低剂量TP+慢性缺氧组,研究茶多酚对慢性缺氧诱导的大鼠红细胞增多症及心肌缺氧损伤的影响.结果显示,茶多酚能够显著抑制缺氧大鼠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的增加,降低骨髓增生程度,减小缺氧大鼠心室重量指数,增加缺氧大鼠Hermannnwillson指数,同时经茶多酚处萼的缺氧大鼠心肌损伤程度较单纯缺氧组轻.提示,茶多酚对大鼠红细胞增多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同时茶多酚还能减轻慢性缺氧对大鼠的心肌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5.
DNA双链断裂损伤反应及它的医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NA损伤应激反应是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基石.细胞在长期进化中形成了由损伤监视、周期调控、损伤修复、凋亡诱导等在内的自稳平衡机制.一方面,借助感应、识别并启动精细而复杂的修复机制修复损伤;另一方面,通过DNA损伤应激活化的细胞周期检查点机制,延迟或阻断细胞周期进程,为损伤修复提供时间,使细胞能安全进入新一轮细胞周期;损伤无法修复时则诱导细胞凋亡.DNA双链断裂(double strand breaks,DSBs)是真核基因组后果最严重的损伤类型之一,其修复不利,同肿瘤等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新进展揭示:DSBs损伤反应信号分子ATM-Chk2-p53、H2AX等的组成性活化,是肿瘤形成早期所激活的细胞内可诱导的抗癌屏障,其信号网络的精确、精细调控在基因组稳定性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HIV病毒整合进入宿主细胞基因组的过程也依赖于宿主细胞中ATM介导的DSBs损伤反应信号转导;ATM特异性的小分子抑制剂在抗HIV感染中显示重要的功能意义.文中重点讨论调控DSBs损伤应激反应信号网络的主要研究进展,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及抗HIV感染中的新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茶多酚对沙土鼠脑缺血后再灌注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蒙古沙土鼠(Gerbil)制作脑缺血后再灌注模型,用化学发光法(Chemiluminscene,CL)测定缺血后再灌注、喂饲茶多酚后脑组织内源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脂质过氧化程度(LPO)及脑组织ATP能量代谢的变化;运用顺磁共振法(ESR)检测了缺血后再灌注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探讨了脑缺血后再灌注的损伤机制及抗氧化剂的保护作用。在整体模型的研究中表明,茶多酚对沙土鼠脑缺血后再灌注氧化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内源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脂质过氧化程度下降,ATP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目前公认的DNA氧化损伤标志物8-OHdG的单抗,利用LSAB法研究不同年龄组BALB/C小鼠胸腺和脾脏8-OHdG的生成水平,对免疫组织在衰老过程中DNA氧化损伤的水平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以探讨免疫系统的自由基损伤对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胸腺,8-OHdG^ 细胞密度随增龄而增多,并主要位于髓质区;脾脏中的阳性细胞则无明显的增龄性变化,但胸染形态却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衰老过程中,免疫细胞内8-OHdG含量发生改变,免疫系统受到了氧自由基的损伤。8-OHdG可作为免疫老化过程中的一种生物标志。  相似文献   

8.
辐射及活性氧对DNA的损伤以及芥子碱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X射线照射下,小牛胸腺DNA的碱基损伤及链断裂随着剂量升高而增加,其损伤主要集中于链断裂;活性氧可以引起DNA损伤,H2O2仅造成少量伤害,当在含有H2O2的体系中加入微量的Cu^2+、Fe^2+时损伤急剧增加,这是由反应产生的.OH所致,Cu^2+的致损伤效果明显高于Fe^2+。OH清除剂芥子碱具有很强的抗辐射及抗氧化作用,且对DNA无伤害。这说明OH在DNA的氧化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化学反应体系产生OH-和O自由基,采用荧光和化学发光检测体系,比较研究了不同亚型及不同结合金属的金属硫蛋白(MT)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大小。结果表明,对于同一亚型,Zn结合MT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大于Cd结合MT同一结合金属的MT,MT1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大于MT2。通过比较ZnMT1与谷胱甘肽(GSH)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大小发现,ZnMT1清除OH的能力是GSH的100倍,清除O自由基的能力分别是GSH和SOD的25和0.01倍。即MT是一种很好的OH自由基清除剂。以OH对核酸(DNA)的损伤为例,研究了MT对核酸损伤的保护作用,其变化规律与上述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泥鳅多糖除活性氧和保护DNA链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11.
在吸咽气相物质引起大鼠肝粒体产生脂类自由基的研究基础上,本文研究了茶多酚主要单体L-EGCG[(-)-epigallocatechin-3-gallate]等抗氧化剂对吸烟气相物质引起鼠肝微粒体产生脂类自由基的作用,结果发现,L-EGCG.粗晶态茶多酚,粉态茶多酚,维生态E以及维生素C都不同程度地抑制了脂类自由基的产生,同时,本文也研究了不同浓度的L-EGCG在此抑制过程中的动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12.
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鲁米诺-过硼酸钠-对碘酚增强化学发光体系测量了四种抗氧化剂清除苯氧自由基的能力,并与其清除超氧阴离子和抗鼠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的能力相比较,结果表明,这四种抗氧化剂在不同系统中都有明显的抗氧化能力,抗氧化剂清除苯氧自由基比清除超氧阴离子的能力更接近于抗鼠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的能力,从而提示增强化学发光法在测定抗氧化剂的抗氧化能力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应用量子化学方法研究茶多酚类抗氧化剂的构效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分子力学和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研究了不同结构茶多酚(Green tea polyphenol,GTP)抗氧化活性的构效关系。计算结果表明,茶多酚类的抗氧化活性与其释放活泼氢生成苯氧自由基的能力有关,添生大小与O-H间的Mulliken集居数、前线轨道能量、反应终态能量下降量及苯氧自由基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