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近缘野生大麦的RAPD分析与进化途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RAPD技术对12份中国近缘野生大麦和栽培大麦(Hordeum vulgare L.)、1份多年生短芒大麦草(H.brevisubulatum(Trin.)Link)进行了分析。63个随机引物中有36个能产生285个稳定的扩增产物,其中219个产物具多态性。将每个扩增产物看作一个独立的性状,按其有无列出二元数据矩阵,计算单匹配系数(M),Nei氏相似性系数(S)。PHYLIP 3.5c软件包聚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围绕粮食、经济、果树、蔬菜、饲草与绿肥、花卉六大类作物,以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等为主线,开展了中国农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多样性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科学界定和系统规范了种质资源概念和范畴,提出了层次结构的理论,查清了中国粮食与农业植物有9631个物种及其分布、特征特性及用途;深入研究了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本底,首次明确了中国农作物总计有528种(类),涉及1339个栽培物种和1930个野生近缘植物物种;优化了农作物种以下农艺性状分类技术指标,阐明了中国农作物地方品种的987个变种、978个变型、1223个农艺性状特异类型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其遗传多样性;得出了中国是禾谷类作物裸粒基因、糯性基因、矮秆基因和育性基因等特异基因的起源中心或重要起源地之一的结论;首次编撰出版了《中国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专著6卷,并编撰了《中国粮食与农业植物物种名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作物种质资源学科理论体系。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作物野生近缘植物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地形复杂,土壤类型繁多,加之农业历史悠久,不仅作物种类众多,而且很多作物都有其野生近缘种,从而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作物的重要起源中心之一。本文在介绍中国作物种类的同时,列出了各类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资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以及国家制定野生植物保护有关政策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相似文献   

4.
中国粮食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及其保存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约有20种,它们的多数都有野生近缘植物.目前,中国保存的粮食作物野生近缘植物资源约1.5万份,分别保存在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和种质圃内.  相似文献   

5.
应用RAPD指纹探讨黄麻属种间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采用RAPD标记构建了黄麻属(Corchorus)植物10个种27份材料的指纹图谱,从119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清晰且多态性高的25个引物,共扩增出329条:DNA片段,分子量在0.3~3.0kb之间,其中294条谱带具有遗传多态性,多态比率(PPB)为89.36%,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3.16条带。用Biol D^ 数据分析软件,计算Nei氏相似性系数,建立了UPCMA聚类图。结果表明:(1)供试黄麻属15份野生种和12份栽培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相似系数在0.49~0.98;(2)在聚类分析中,当L1聚值水平D=0.785时,可将两个栽培种及其近缘野生种(C.capsulris和C.olititorius)与原始黄麻野生种划分为3个不同类群。反映出栽培种及其近缘野生种与原始野生种间有明显的遗传差异;(3)当L2取值水平D=0.850时,可将供试27份材料划分为10个以物种为单元的亚类群或个类,①即假黄麻C.aestuans(3份),②三齿种C.tridens,③梭状种C.fascicularis,④假长果种C.psendo-olitorius,⑤假圆果种C.pseudo-capsularis,⑥三室种C.tilacularis,⑦甜麻(新种未定名),⑧圆果种C.capsularis(9份),⑨长果种C.olitorius(7份),⑩荨麻叶种C.uriticifolius,结果与10个种的经典分类相吻合,揭示了种间的遗传差异性。其中圆果种C.cap—sularis与长果种C.olitorius两个种亲缘关系较近,与荨麻叶种C.uriticifolius种间亲缘关系较远;(4)非洲荨麻叶种C.uriticifolius和中国的甜麻(新种)、假黄麻C.aestuans3个种与其他种间的遗传差异较大,处在分子聚类树较基础的地位,为较原始的黄麻野生种;(5)非洲的三室种21C为三室种一个生态型亚种;采集于中国的黄麻野生种河南南阳的粘粘菜、福建漳浦的麻菜,云南开远的猪菜为3个不同生态类型的假黄麻;海南野生圆果为圆果黄麻栽培种的近缘野生种;漳浦野生长果、河南野生长果、马里野生长果为长果栽培种的近缘野生种,种内不同材料间遗传相似性较高,亲缘关系较密切;(6)在两个栽培种中,品种基因型相似性系数圆果栽培种高于长果栽培种。  相似文献   

6.
附子野生资源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大斌  任正隆  舒光明 《生态学报》2006,26(6):1833-1841
应用RAPD标记分析了分布在附子主栽区四川、重庆、陕西及湖北16个野生乌头种群的遗传变异。24个引物共检测到643个RAPD位点,多态位点602个,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达93.5%。Shannon多样性和Nei遗传分化结果一致显示重庆酉阳种群和重庆城口种群遗传多样性最高,四川盐源种群和陕西勉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最低。Shannon指数测出的种群内的遗传变异(57.6%)略占优势,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达到42.4%;Nei基因分化系数(GST)达40.0%;分子方差分析(AMOVA)发现群体间遗传变异仅为25.37%;种群每代迁移数Nm为0.756。Nei相似性系数的UPGMA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的野生乌头分布上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别是同为附子道地产地江油供种的北川、安县和青川种群间遗传关系密切,说明种质资源在道地药材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附子主要栽培地区的乌头野生种群之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分化,遗传多样性较高,遗传种质资源较丰富,存在一定的特异性资源,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乌头(川乌、附子)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7.
8.
云南及周边地区农作物野生近缘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及周边地区生物资源调查\"项目是国家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现已通过国家验收。云南及周边地区是低纬度高海拔地区,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农作物的种类和物种多样性及遗传多样性都十分丰富,并且孕育了丰富的农作物野生近缘植物。本文仅介绍云南及周边地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果树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旨在为这些野生近缘植物的研究和开发,制定国家野生植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提供基础数据和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9.
葱属12种植物的RAPD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DNA技术对葱属部分植物进行了种间亲缘关系的研究。结果说明12种材料之间存在丰富的多态性,遗传距离变幅在0.2500-0.7887之间,聚类分析说明蒙古韭,山韭,野韭,韭菜(栽培韭),野生韭菜,矮韭亲缘关系较近,聚为一支,其中韭菜与野生韭菜亲缘关系最近。天蒜,薤白,蒜聚为一支,葱,洋葱,红葱聚为一支,其中葱与洋葱,红葱的遗传分化较大。  相似文献   

10.
云南松及其近缘种的遗传变异与亲缘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The polymorphism, similarities and relationships among Nicotiana tabacum L. cultivars were assessed with RAPD analyses. One hundred and forty-nine bands were detected, of which 94 were polymorphic (63.1 %). A primer distinguishing all of the tested cultivars was found. High similarity between cultivars was revealed, and cultivar relationships were estimated through cluster analysis (UPGMA) based on RAPD data.The experiments in this study were carried out at the South Center Tobacco Breeding Research of China; the expense was provided by Yunnan Tobacco Company.  相似文献   

12.
樱桃品种资源间遗传差异的RAPD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来自欧洲甜樱桃(Prunus avium)和中国樱桃(Prunus pseudocerasus)的11份品种资源为试材,用34个随机引物对这些种质间的RAPD多态性进行了分析。除了S1090外,几乎所有的引物均能将欧洲甜樱桃品种和中国樱桃品种区分开来。用11个能在甜樱桃品种间表现多态性的引物所产生的101个位点进行相似系数的计算和聚类分析,结果将供试种质划分为两大组群:中国樱桃组群和甜樱桃组群,其中甜樱桃组群又可分为两个亚组。这一研究结果对了解这些种质的遗传差异程度.从而有目的地拓宽育种材料的遗传背景和在育种过程中创造出较大幅度的遗传变异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As the plants of turfgrass, forag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ng plants, Carex L. has important economic value. The aims of the study were to construct ISSR-PCR amplification reaction system on Carex and to investigate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16 Carex populations belonging to 10 species using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ISSR) makers. A total of 120 polymorphic amplified bands were obtained from 6 primers, and the percentage of polymorphisms was 100%. Genetic similarity between accessions ranged from 0.4250 to 0.8667 with an average of 0.6459, suggesting that the collected accessions are genetically diverse. All accessions were grouped into 3 clusters according to the UPGMA dendrogram. Most of the populations from the same regions can be basically clustered together and molecular grouping of Carex spp. correlates with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owever, a few appeared to be divergent with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SSR maker is an effective tool for the study of genetic diversity in Carex. As for the genus Carex, such information is needed for successful management and preservation of species to ensure the maintenance of genetic variation.  相似文献   

14.
新疆桑属植物栽培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RAPD分子标记对新疆不同地区栽培的桑属植物2种3个分类群共11个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新疆桑属栽培植物中虽然存在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多态位点比率(PPB)为87.39%,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3997,但在栽培居群内的遗传变异水平相对较低;在不同居群间遗传变异水平仔住很人差异,各居群的多态位点比率(PPB)为4.5%至45.95%,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0312至0.2339;白桑(Morus alba L.)及其变种鞑靼桑(Morus alba L.var.tatarica)居群内的遗传变异水平远高于黑桑种(Morus nigra)。新疆桑属植物栽培居群内较低的遗传变异水平与其采用扦插等无性繁殖方式有关。分析全部的遗传变异显示,11个栽培居群之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3541,其中桑及其变种9个居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为0.4597,黑桑种2个居群问的基因分化系数为0.4728。AMOVA分析表明,在全部遗传变异中,黑桑种和白桑种2个物种之间的遗传变异占59.16%,居群间遗传变异为17.46%。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也表明,黑桑种和白桑种及其变种鞑靼桑之间存在很大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 不同地理种群及近缘种间的核糖体DNA第一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1)进行比较,分析美洲斑潜蝇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情况,并为美洲斑潜蝇与近缘种间提供分子鉴别标记。【方法】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及克隆测序法对我国美洲斑潜蝇8个地理种群的rDNA-ITS1序列进行测序,并调用GenBank中3个近缘种的rDNA-ITS序列,运用软件MEGA3.1对美洲斑潜蝇不同地理种群及近缘种间的rDNA-ITS1序列进行分析。【结果】美洲斑潜蝇8个地理种群间的分化程度较低,只有8个变异位点,遗传距离都在0.02以下,但4个近缘种间的碱基差异显著,遗传距离为0.149~0.390,有126个变异位点,12个美洲斑潜蝇特异性识别位点。【结论】虽然基于rDNA-ITS1序列所显示的美洲斑潜蝇各地理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很小,但是其分化趋势与地理分布基本相吻合;得到的12个特异性识别位点不仅可以作为美洲斑潜蝇与其近缘种间鉴别的分子标记,而且可为今后设计鉴别性PCR引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用RAPD分子标记探讨沙拐枣属的种间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Jun  陶玲 《西北植物学报》2002,22(2):338-343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了14种沙拐枣属(Calligonum L.)植物,通过对16个Sangon公司十聚体随机引物进行PCR扩增,3个引物能产生多态性带。对3个引物扩增产生的45条扩增产物,计算单匹配系数,应用UPGMA方法构建亲缘关系树状图。分析结果表明:(1)物种间遗传差异明显,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14种沙拐枣属植物明显聚为4类,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用 RAPD分子标记对4个扁蓿豆育成品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筛选的12条多态性RAPD引物共检测出126个等位基因位点,平均每条引物检测到10.5个位点,多态位点比率占94.4%.扁蓿豆品系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266 2,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414 5.Nei's指数估算和分子方差分析(AMOVA)均证实扁蓿豆品系的遗传多样性主要存在于品系内,品系间有一定的基因交流(基因流为2.756 7).聚类结果表明,品系00-61和00-81遗传差异相对较小,品系90-36与前两者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大,品系93-21与各品系的遗传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18.
应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不同桔小实蝇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地理种群的遗传变异、入侵来源和扩散情况,利用13对引物对中国南方10省区、泰国、夏威夷、菲律宾和老挝的30个桔小实蝇种群共18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进行了研究。 Popgene32和NTSYS-pc2.10e软件分析结果表明:30个不同桔小实蝇种群的遗传相似度在0.3599~0.9153范围内。种群的Nei氏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6464±0.1026,Shannon信息指数I平均为1.2845±0.2632, 提示桔小实蝇种群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UPGMA聚类分析显示,福建地区和海南地区分别独立一支,广东地区和台湾地区种群聚成一支,而广西、泰国、湖南、云南、老挝、四川、 重庆和贵州地区聚为一大支系。据此提出泰国种群和老挝种群是最早入侵我国的种群,云南地区是最早的入侵地,广西地区可能为又一较早入侵地。  相似文献   

19.
4种红豆杉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APD标记研究了分属于4种红豆杉属(Taxus Linn.)植物的68个单株的遗传多样性,并采用UPGMA方法分析68个单株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12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109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08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99.1%;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9.1条带.南方红豆杉[T.wallichiana var.mairei (Lemée et Lévl)L.K.Fu et Nan Li.]种内的多态性条带百分率和观察等位基因数均最高;欧洲红豆杉(T.baccata Linn.)种内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基因多样度和Shannon's信息指数均最高;须弥红豆杉(T.wallichiana Zucc.)种内的各项遗传多样性指数均最低.供试4种植物的种内遗传多样度、种间遗传多样度、基因流和种间遗传分化系数分别为0.1745、0.358 6、0.401 7和0.554 5,表明55.45%的遗传变异发生在种间.南方红豆杉和须弥红豆杉遗传距离最近;曼地亚红豆杉(Taxus×media Rehd.)和须弥红豆杉的遗传距离最远.通过聚类分析可将68个单株分为3组,欧洲红豆杉的18个单株和曼地亚红豆杉的18个单株分别各自聚为1组;须弥红豆杉的16个单株和南方红豆杉的16个单株聚为1组,其中须弥红豆杉的16个单株和南方红豆杉的16个单株又各自聚为1个亚组,且南方红豆杉的雌、雄单株也分别聚在同一分支上,表明须弥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遗传关系较近,而欧洲红豆杉与其他3种植物的遗传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