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麦6H染色体特异性标记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从大麦、小麦和小麦-大麦6H染色体附加系RAPD分析筛选出对6H染色体特异的2个RAPD标记,转换为特异性PCR标记,利用标记对不同植物材料进行PCR扩增鉴定。表明凡含有大麦6H染色体的材料(Betzes、Igri、CS6H附加系)均能扩增出特异带;而不含6H染色体的材料,包括小科、黑麦、长穗偃麦草、中间偃麦草、簇毛麦以及含有其他大麦染色体的小麦附加系均不主增出特异带。可见,2对PCR引物具有大麦  相似文献   

2.
性别鉴定是生产养殖和物种保护中常用的技术。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大型海河洄游性鱼类,已极度濒危。由于中华鲟性成熟时间长,缺乏第二性征,基于外部特征难以进行性别鉴定,因此,筛选中华鲟性别特异性分子标记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子标记,用10条EcoR I-ANN引物和8条Mse I-CNN引物组成的80对引物,对9尾雄性和15尾雌性中华鲟个体进行PCR扩增和毛细管电泳荧光分型,检测其基因组DNA多态性,寻找与其性别相关的分子标记。在100~500 bp范围,共获得864个位点,其中具有多态性DNA位点411条,多态性位点比例为48.58%,并未发现雌雄特异性位点。但发现33个位点在雌雄个体中的比例存在较大差异,聚类分析显示大部分雄鱼聚为一支,雌鱼聚为一支,从而推断这些位点可能与中华鲟性别具有密切相关性。该研究首次尝试在中华鲟基因组中寻找性别特异性的AFLP分子标记,尽管未找到特异性标记,但这些数据为进一步研究中华鲟性别相关基因和性别决定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DNA分子标记在雌雄异株植物性别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莉娜  苏雪  孙坤  张建清  张辉  陈纹   《广西植物》2006,26(1):63-68
雌雄异株植物中不同性别的植株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和生态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生产实践中,选取适宜性别的植株进行栽培有助于提高效率,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然而,性别鉴定的常用方法大多是根据表型、代谢产物含量及活性等方面的差异,在成株阶段进行的,鉴定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都有一定的局限。近几年,DNA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雌雄异株植物的性别鉴定研究中,获得了快速准确的鉴定结果。在比较常用性别鉴定方法的基础上,主要就常用DNA分子标记在雌雄异株植物性别鉴定中的研究进展做一概述并对该领域的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4.
利用SRY基因和微卫星标记鉴定反刍动物性别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张秀华  吴登俊 《遗传》2006,28(2):133-138
以反刍动物为研究对象,应用多重PCR技术扩增绵羊基因组中X、Y染色体上的4个微卫星标记和SRY基因, 根据基因型进行性别鉴定,试图通过一次DNA扩增同时提供性别鉴定和基因分型的信息。结果表明所设计SRY基因的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是性别鉴定的主要依据,而Y染色体上的MCM158、MAF45两标记由于特异性不好,因此不适用于性别鉴定,对于X染色体上所选的两标记MILVET09和AE25只能进一步验证所鉴定的雄性个体。得出结论在被检个体中,能同时扩增出SRY基因、MCM158、MAF45,X染色体上MILVET09和AE25,且X染色体上的MILVET09、AE25基因型为纯合子的个体为正常的雄性;被检个体中只有Y染色体上MCM158、MAF45和X染色体上MILVET09、AE25的扩增产物,而没有SRY基因的扩增产物,则被检个体为雌性,且MILVET09、AE25的基因型对雌性个体的性别判断无影响。MCM158、MAF45两标记基因型不影响个体的性别鉴定结果。
  相似文献   

5.
《生命科学研究》2017,(2):159-165
雌雄异株是雌雄性别分离的一种性系统,在被子植物中广泛分布。一般认为雌雄异株的性别决定受遗传、环境和激素三者的影响和调控。随着第二代测序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对于被子植物雌雄异株性别决定的研究已深入到基因水平。现从性别决定机制及性别连锁的分子标记对被子植物雌雄异株的研究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深入研究雌雄异株的遗传机制及系统发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银杏性别相关分子标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RAPD技术寻找银杏(Ginkgo biloba L.)中与性别相关的分子标记。筛选了1200个10bp的随机引物,产生了8372个RAPD条带。只有S1478产生一条大小为682bp、雄性特异的分子标记,该分子标记被命名为S1478—682,出现在所有雄性植株中,而所有雌性植株都不具有该分子标记。通过在北京和沈阳种植的银杏植株的RAPD推广验证,说明该分子标记可以用来检测银杏植株的性别。  相似文献   

7.
余波澜  黄朝峰等 《遗传学报》2001,28(6):550-555,F003
选取大麦1H染色体的STS标记MWG913特异性扩增小麦,把得到的片段进行克隆。用Taq Ⅰ酶切分类并测序,把得到的序列同大麦的序列进行比较,依据比较结果,选取对大麦特异的内切酶,用该酶来酶切大麦、小麦、黑麦、长穗偃麦草、中间偃麦草、簇毛麦的MWG913扩增产物,获得对大麦1H染色体特异的CAPs标记。同时,依据酶切位点碱基的差异设计引物对扩增的产物进行第二次扩增,得到该位点的一对染色体特异性ASA标记。  相似文献   

8.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3,37(6):1174-1178
{{@ convertAbstractHtml(article.abstractinfoCn, \"cn\")}}    相似文献   

9.
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作为典型的雌雄异株植物,受严格的遗传控制,其雌雄性别符合1∶1的分离比例.芦笋性别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包括雌株、雄株、两性株、超雄株等,研究其性别决定及其分化对解析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前期研究发现,芦笋性别由位于第5染色体上的单个基因(M-m)控制,并在其性别决定区...  相似文献   

10.
安建东  黄家兴  董捷  周冰峰 《昆虫学报》2011,54(12):1423-1432
火红熊蜂Bombus pyrosoma是中国特有的熊蜂资源, 在华北地区分布十分丰富, 是众多野生植物和农作物的重要传粉者。为了探究火红熊蜂的遗传结构及其进化关系, 首次开展了该种熊蜂卫星标记的筛选及其种特异性研究。本研究采用生物素-磁珠吸附分离法从火红熊蜂基因组中筛选微卫星标记, 并选取黑熊蜂亚属Melanobombus其他7种熊蜂进行了这些标记的种特异性验证。结果表明: 不同探针与磁珠杂交产生的微卫星标记阳性克隆率存在很大差异, TC探针的微卫星阳性克隆率最高为82%; TG探针次之, 为28%; AT和GC探针分离未获得微卫星标记克隆。根据获得的阳性克隆的序列设计引物进行筛选验证, 共获得31对熊蜂微卫星序列特异性引物。微卫星标记分析发现, 完美型(perfect)18个, 占58.1%; 非完美型(imperfect)10个, 占32.3%; 混合完美型(compound perfect)1个, 占3.2%; 混合非完美型(compound imperfect)2个, 占6.4%。不同探针的微卫星核心序列重复数不同, TC探针和TG探针的微卫星核心序列最高重复数分别为28和15个, 最低重复数分别为7和11个。利用所获得的31对微卫星引物对黑熊蜂亚属其他7种熊蜂进行检测, 有26对引物可以扩增所测试的7种熊蜂, 其他5对引物只能扩增部分熊蜂种类, 其中BPM5是火红熊蜂种特异性引物。本研究从火红熊蜂基因组中筛选的微卫星标记, 不仅可用于火红熊蜂的遗传结构、 分子进化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研究, 而且可进一步用于黑熊蜂亚属其他种群的遗传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