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家蝇cDNA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Boman小组 (Steiner ,1981)从惜古比天蚕(Hyalophoracecropia)中分离、纯化出第一种抗菌肽天蚕素以来 ,人们已在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中发现了 170多种抗菌肽 (Lowenbergeretal ,1999)。目前 ,人们不仅搞清楚了多数抗菌肽的氨基酸序列、结构和功能特点 ,而且还对一些抗菌肽的基因进行了克隆 (陈留存和王金星 ,1999)。我们以家蝇为材料 ,分离、纯化出了抗菌肽 ,在此基础上 ,构建了经过诱导的家蝇cDNA文库 ,以克隆其基因。1 材料和方法1 1 实验材料家蝇 (Muscadomestica)…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莱芜猪肝脏组织全长cDNA文库,以便研究与莱芜猪优良性状相关的基因。方法:采用改良的异硫氰酸酸胍一步法制备总RNA;利用SMART技术,以PrimeScript反转录酶逆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通过LD-PCR扩增获得cDNA双链;经蛋白酶K消化和CHROMA SPIN-400柱分级分离后,收集500 bp以上的cDNA片段,并与pMD18-T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建成原始文库;随机挑取单菌落,用HindⅢ和EcoRⅠ进行双酶切鉴定重组子插入片段大小。结果:经鉴定,原始文库的滴度为2.8×105 cfu/mL,重组率约为98%,插入片段大小为0.5~2 kb,平均插入片段长度大于1 kb。结论:建立的cDNA文库质量良好,可以用于目的基因的筛选。 相似文献
4.
5.
6.
旨在构建SPF鸡肝脏组织细胞的cDNA文库并且对文库质量进行鉴定。用TRIzol方法从SPF鸡肝脏组织细胞中提取总RNA,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其含量后,应用SMART技术经过LD-PCR合成双链cDNA。利用CHROMA SPIN-400纯化柱纯化得到双链cDNA,并与线性pGADT7-Rec共转化进酵母Y187感受态,以同源重组的方式在酵母细胞内构建鸡肝脏酵母双杂交cDNA表达文库。结果显示,成功构建含有1.70×10~7个重组子的SPF鸡肝脏细胞cDNA文库,插入片段多数在0.4~2.0 kb之间,重组率达100%,重组子中平均插入的片段长度为1.0 kb,文库滴度为1.30×10~7 cfu/mL。结果表明,该文库达到了高质量文库所应具备的条件,为进一步筛选此文库与ARV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以及研究其功能提供了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7.
枸杞果实cDNA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构建枸杞果实cDNA文库 ,分离类胡萝卜素合成酶基因。方法 :枸杞果实RNA的提取采用改进的异硫氰酸胍 -酚 -氯仿法 ,利用PolyATractmRNAIsolationSystem(Promega公司 )分离mRNA ,然后利用UniversalRibocloneRcDNASynthesisSys tem(Promega公司 )合成双链cDNA ,在cDNA末端连接上EcoRⅠ接头 ,并与λExCell载体连接 ,利用PackageneLambdaDNAPackagingSystem进行包装。结果 :首次构建出滴度为 8 4× 10 4 pfu ml,重组效率为 86 9%的枸杞果实cDNA文库。结论 :构建出枸杞果实cDNA文库 ,为类胡萝卜素合成酶基因的分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大鲵保护生物学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为我国特有的珍稀两栖动物,已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录,并列入CITES公约附录Ⅰ中。自20世纪50年代起,由于过度收购、非法捕杀和栖息地丧失等原因,大鲵种群数量下降极为严重,湖南、安徽等地的大鲵产量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下降超过80%,分布区也极度萎缩,形成了12块岛屿状区域,目前分布于以我国中部山区的长江流域为主的17个省区。部分已建立的大鲵保护区经费短缺,人员不足,管理不力,状况不容乐观。非法捕捉和栖息地丧失仍是威胁大鲵生存的主要因素,保护管理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3.
14.
对大鲵种群样本(n=252)及观察到的当年孵化的幼鲵进行测量,样本采自河南省卢氏县大鲵自然保护区。以大鲵体长、体重为指标,用重心法聚类划分出8个年龄组(不含当年孵化幼鲵)。在此基础上结合大鲵的生长发育特点,同时与人工养殖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进行对照,根据样本聚类情况推断出大鲵5个个体年龄组及相应的体长和体重指标,对卢氏县大鲵20世纪90年代初的种群年龄结构和性比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以大鲵体长和体重为生长指标、用聚类分析法划分大鲵年龄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大鲵肠道内生细菌的组成及多样性。【方法】采用美国Mo Bio公司试剂盒提取大鲵肠道内容物总DNA,选用细菌通用引物799F和1492R对总DNA进行16S rRNA基因特异性扩增,构建大鲵肠道内容物内生细菌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对阳性克隆进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并对HaeⅢ酶切带谱不同的菌液进行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根据酶切带谱分析和测序结果的不同,将随机挑取的101个阳性克隆归为28个不同的可操作分类单元(OTUs),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这些克隆序列分别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梭菌门(Clostridia)、芽孢杆菌门(Bacilli)和衣原体门(Chlamydiae)4个门。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占克隆总数的92.08%)为最优势类群。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这些克隆序列分别与已报道的20个属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此外,还有一个OTU在系统发育树上形成独立分支且未能确定其分类。【结论】大鲵肠道内生细菌多样性丰富,并且可能存在新的分类单元。 相似文献
16.
Due to the overexploitation of farming, as well as habitat destruction, the wild population of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CGS) Andrias davidianus, a species with seven genetically distinct lineages, has decreased by over 80% in the past 70 years. Traditional survey methods have proven to be unsuitable for finding this rare and elusive species. We evaluated the efficacy of environmental DNA (eDNA) sampling to detect CGS indirectly from its aquatic environment. We developed several species-specific primer sets; validated their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and assessed their utility in silico, in the laboratory, and at two field sites harboring released farm-bred CGS. We detected the presence of CGS DNA by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Sanger sequencing. We also sequenced an amplicon mixture of seven haplotype-represented samples using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Our eDNA methods could detect the presence of CGS at moderate densities reported across its range, proving them as a cost-effective way to establish broad-scale patterns of occupancy for CGS. In addition, our primers enabled the detection of mitochondrial lineage mixture or introduced individuals from geographically isolated populations of CGS. 相似文献
17.
18.
大鲵栖息地环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1年4月至8月,对湖南省壶瓶山自然保护区河流中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的栖息洞穴,首次使用量化指标进行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大鲵栖息洞穴处的水深、洞口宽、水流速度和河底的组成是影响大鲵选择洞穴的主要因子,而海拔高度和洞口高的影响不大。同时,对重庆市酉阳县、陕西省太白县、河南省卢氏县大鲵自然保护区和新安县青要山大鲵自然保护区大鲵的栖息河流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鲵的栖息河流类型可分为溪流、U型河流、平底型河流和暗河4类,而且大鲵对其栖息洞穴的质量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9.
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中国大鲵卵泡闭锁过程和闭锁小体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结果显示 ,大鲵闭锁小体是卵泡细胞侵噬卵母细胞并增殖形成细胞团 ,膜细胞未参与。在大部分卵泡处于缓慢生长期时 ,未发现卵泡闭锁现象 ;在 5、 6月份 ,卵巢内大部分卵母细胞进入卵黄形成前期 ,部分卵泡闭锁 ,但闭锁小体细胞的类固醇激素分泌结构特征不明显 ;在 7、 8月份 ,大多数卵母细胞处于卵黄形成期 ,闭锁小体细胞具有管泡状嵴线粒体、丰富的滑面内质网和脂滴、发达的高尔基体等。这些细胞学特征表明闭锁小体可分泌类固醇激素 ,以调节正常卵子的成熟。在大鲵中观察到的闭锁小体属于排卵前黄体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