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人为干扰下子午岭次生林土壤生态因子动态变化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对黄土高原陕西子午岭次生林区不同人为扰动条件下林地土壤容重、有机质、团聚体和微生物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为干扰(砍伐与开垦)对土壤生态因子影响较大,随干扰程度加剧,土壤理化性质变差,土壤有机质由2.2%下降到0.8%.土壤稳定性团聚体减少30%;微生物数量由15×109个·g-1干土下降到8×107个·g-1干土,土壤退化严重.在同一干扰类型的土壤剖面上,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分别减少了50%和90%,并且在不同干扰强度下变化幅度略有差异.土壤容重由表层的0.9 g·cm-3增加到1.21 g·cm-3,呈增大趋势.同一干扰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在沟缘线上下存在一定差别,沟缘线以下样地表现出较好的土壤理化性质和较高的微生物量.  相似文献   

2.
巨桉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类群的生态分布规律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冯健  张健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8):1422-1426
研究了四川省洪雅县巨桉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类群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洪雅县巨桉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各样地均以秋季最多,达到17.42×106 CFU·g-1,春季次之,夏季最少.土壤微生物主要集中在0~20 cm的土层,随着土层的加深,微生物数量迅速减少;在0~60 cm土层,同一类群微生物数量变动范围较大,其中好气性细菌0.31×10 6~14.39×106 CFU·g-1,放线菌0.06×10 6~0.79×106 CFU·g-1,真菌0.02×10 6~0.07×10 6 CFU·g-1,厌氧细菌0.05×106~3.22×106 CFU·g-1.巨桉人工林地微生物以细菌为主要类群,占微生物总数的92.83%以上,其次是放线菌和真菌,其微生物组成结构合理.与青冈次生林和农耕地相比,巨桉人工林地微生物数量远远高于青冈次生林地,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生长.细菌生理类群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达到0.773和1.896.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氮沉降对典型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的影响,从2008年6月~2010年8月进行了人工模拟氮沉降实验,实验分为对照、低N、中N、高N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所施氮肥为CO(NH2)2,以溶液的形式喷施,4个处理浓度分别为0、30、60、120 kg·hm-2·a-1。在氮沉降进行1年后,采集各处理0~20、20~40和40~60 cm的土壤样品,测定其土壤有机C、全N、碱解N和速效P、速效K。结果表明:相同处理下,有机C和全N含量随土层的加深均逐渐减少。总体上低、中N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C、碱解N和速效K含量,中、高N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速效P含量(P<0.05),而对全N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土壤有机C与土壤全N、碱解N、速效P、速效K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有机C和土壤养分对氮沉降的响应说明氮沉降在短期内可能影响阔叶红松林土壤碳库积累和土壤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4.
美国黄松、班克松和油松的抗寒性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人工冰冻和电导率的测定,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引种载培的美国黄松、班克松和乡土树种油松的抗寒性进行了鉴定,并探讨其抗寒机理.结果表明,班克松的抗寒性比油松强,而美国黄松的抗寒性比油松稍弱.班克松的束缚水/自由水比值高达7.0,组织中ABA含量高达164.3 μg·g-1 FW;但可溶性糖和K+含量较低,分别为12.0%和2 450 μg·g-1 DW.油松则是可溶性糖、K+和ABA含量都较高,分别为18.68%、4 538 μg·g-1 DW和95.8 μg·g-1 FW;束缚水/自由水比值较低,为2.58.美国黄松的可溶性糖含量较高,18.05%;但束缚水/自由水比值、K+和ABA含量都较低,分别为2.18、2 275 μg·g-1 DW和63.3 μg·g-1 FW,可能是其抗寒性较弱的内在原因.班克松较低的叶绿素含量和较高的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比值对其抗寒性也有贡献.说明3种树种虽然都是抗寒树种,但其内在机理仍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对温带红松阔叶混交林不同种类凋落叶、混合凋落叶和主要大型土壤动物的干质量热值及季节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凋落叶和3种大型土壤动物的干质量热值不同,且其季节变化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红松凋落叶的干质量热值平均值最高(19.71 kJ·g-1),枫桦(18.22 kJ·g-1)、紫椴(18.13 kJ·g-1)、混合凋落叶(17.91 kJ·g-1)居中,水曲柳(16.94 kJ·g-1)和色木槭(16.25 kJ·g-1)最低.红松和色木槭凋落叶干质量热值随凋落叶分解进行呈逐渐降低趋势,水曲柳凋落叶干质量热值季节变化较小,而紫椴、枫桦和混合凋落叶干质量热值次年有上升的趋势.大型土壤动物中,蜈蚣(22.07 kJ·g-1)的干质量热值最高,蚯蚓(16.72 kJ·g-1) 次之,马陆(13.28 kJ·g-1)最低.蚯蚓和马陆干质量热值的季节变化规律一致,蜈蚣干质量热值的季节变化规律则有所不同.凋落叶和3种大型土壤动物干质量热值的季节变化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外源甜菜碱对水分胁迫下桃树生理响应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4年生盆栽“庆丰”桃树为试材,研究了水分胁迫下桃树叶片中甜菜碱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叶面喷施甜菜碱对水分胁迫下桃树生理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供水情况下,桃树叶片中甜菜碱含量为75.9~80.5 μg·g-1FM , 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深,甜菜碱含量逐渐增加,停水第16 天时达278.9 μg·g-1FM ;正常供水时桃叶片细胞质膜透性为8.06%~8.61%,水分胁迫下增至28.62%,叶面喷施100和500 mg·L-1甜菜碱16d后分别为26.25%和21.79%;过氧化氢(H2O2)含量由正常情况下的27.2~32.5 μmol·g-1FM 增至胁迫后的76.4 μmol·g-1FM,叶面喷施100和500 mg·L-1甜菜碱后分别为73.2和68.5 μmol·g-1 FM;水分胁迫下,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活性峰值为0.435 mg·g-1 FM,甜菜碱处理后峰值达到0.490 mg·g-1 FM;游离脯氨酸与可溶性糖在干旱胁迫下逐渐累积, 500 mg·L-1甜菜碱处理分别为2.878 mg·g-1 FM和37.6 mg·g-1 FM,均低于单纯胁迫及100 mg·L-1甜菜碱处理;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水分胁迫下呈下降趋势,甜菜碱处理后最小值为4.03 mg·g-1 FM,较单纯胁迫下的最低值(3.14 mg·g-1 FM)高20.3%.表明叶面喷施甜菜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桃树的受害程度,提高其抗旱性.  相似文献   

7.
六盘山辽东栎、少脉椴天然次生林夏季蒸散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2004年8~9月份,利用热扩散技术,结合微型蒸渗仪和水文学方法,研究了辽东栎、少脉椴次生林蒸散组成及其与林分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辽东栎和少脉椴树干的液流密度在“相对静止期”内比较稳定和微弱,其值在0.05 μl·cm-2·min-1以下;在“活跃期”内树干液流密度上升较快,并呈单峰、双峰或多峰曲线,其值在0.25 μl·cm-2·min-1以下;两树种单株蒸腾量有明显的种间差异,前者晴天和阴雨天单株蒸腾量分别为5.31和2.48 L·d-1,为后者的2.35倍和3.75倍.林下灰木旬子和黄刺玫蒸腾速率日均值接近,分别为0.331和0.321 g·g-1·h-1.次生林日均蒸散量1.45 mm·d-1,其中蒸腾量0.72 mm·d-1、土壤蒸发量0.19 mm·d-1、林冠截留量0.54 mm·d-1,各占总量的49.6%、13.3%和37.1%.乔、灌木树种组成对次生林蒸腾量影响的表现不同,前者表现为个体蒸腾量的种间差异,而后者取决于单位林地面积上各树种的叶量.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含土壤层)日均蒸散量分别为0.96、0.30和0.19 mm·d-1,各占总量的65.8%、20.9%和13.3%,说明乔木层对林分日蒸散量大小起主要作用,灌木层次之,草本和土壤蒸发量的贡献最小.  相似文献   

8.
水肥处理对黄瓜土壤养分、酶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津优1号黄瓜为试材,设3个土壤相对含水量水平(50%~60%、70%~80%、90%~100%)和2个肥料追施量(600 kg N·hm-2和420 kg P2O5·hm-2,420 kg N·hm-2和294 kg P2O5·hm-2)处理,研究了不同水肥供应对日光温室黄瓜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NH4+-N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随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水肥供给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和蔗糖酶活性;肥料增加使土壤中蛋白酶活性降低,而水分降低使土壤中脲酶活性提高.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壤中养分含量无显著相关性,与土壤脲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蔗糖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土壤相对含水量70%~80%、氮肥追施量600 kg N·hm-2和420 kg P2O5·hm-2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蔗糖酶、磷酸酶和脲酶活性较高,且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和均匀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土壤生产潜力最优.  相似文献   

9.
风车草和香根草在人工湿地中迁移养分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为研究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和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迁移养分的能力,建立17.0 m2风车草潜流式人工湿地和13.3 m2香根草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理猪场废水,在四个季节末测定植物生物量和组织氮、磷、铜、锌含量.结果表明,香根草地下部生物量大于风车草,地上部生物量则是风车草大于香根草.风车草年地上部收获量为3406.47 g·m-2,比香根草的1483.88 g·m-2高2.3倍;风车草的氮含量为22.69 mg·g-1,比香根草的15.44 mg·g-1高7.25 mg·g-1;风车草的磷含量为6.09 mg·g-1,比香根草的5.47 mg·g-1高0.62 mg·g-1.植株含铜、锌量风车草略比香根草高.风车草每年迁移N 68.72 g·m-2和P 18.49 g·m-2,香根草迁移N 8.93 g·m-2和P 3.69 g·m-2.风车草人工湿地每年由植物迁移的氮、磷、铜、锌比香根草高4~7倍.  相似文献   

10.
采用悉生培养微缩体系,探讨了不同食细菌线虫取食密度下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 对细菌(Bacillus subtilis)数量和活性及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线虫对细菌的取食,促进了细菌的增殖,并在不同线虫取食密度下对细菌的增殖促进作用总体表现为:接种20条·g-1>10条·g-1>40条线虫·g-1处理.线虫在促进细菌增殖的同时,明显提高了土壤呼吸强度和土壤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的活性,但不同取食密度处理间差异不明显.线虫与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显著提高了土壤铵态氮和矿质态氮含量,促进了土壤氮的矿化.不同取食密度处理间,线虫对土壤氮素矿化的促进作用与对细菌的增殖促进作用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1.
杉木与主要阔叶造林树种叶凋落物的混合分解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与主要阔叶造林树种叶凋落物混合分解实验是用网袋法进行的。目的是检验“杉木叶凋落物与阔叶凋落物混合分解时,杉木叶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都可得到加强”这样一个假设。结果发现,杉木与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 var.subalanea)、桤木(Alnus cremastogyne)叶凋落物混合分解时分解速率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而  相似文献   

12.
采用缩微实验法,初步系统研究了杉木叶凋落物分别与火力楠、红栲和木荷3个阔叶树种之一的叶凋落物两两混合分解的动态变化,以探明凋落物混合分解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杉木叶凋落物与3种阔叶树种叶凋落物两两混合分解时所表现出不同的相互作用形式:杉木与木荷表现出抑制作用,杉木与红栲或火力楠表现为较弱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湿地松混交林地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58,自引:5,他引:53  
1 引  言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 .土壤养分含量对林木生长有重要影响 .土壤微生物参与土壤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16] ,而土壤酶参与土壤的许多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和物质循环[18] ,二者一起推动着土壤的代谢过程 ,影响着林木生长 .长期以来 ,有关森林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的研究受到广泛重视[4 ,6~ 2 0 ] .黎蒴栲 (Cas tanopsisfissa)、红荷 (Schimawallichii)和湿地松 (Pinusel liottii)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用材树种 ,但是关于黎蒴栲×湿地松及红荷×湿地松混交…  相似文献   

14.
森林叶凋落物混合分解的研究I.缩微(Microcosm)实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缩微实验法 ,初步系统研究了杉木叶凋落物分别与火力楠、红栲和木荷 3个阔叶树种之一的叶凋落物两两混合分解的动态变化 ,以探明凋落物混合分解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杉木叶凋落物与 3种阔叶树种叶凋落物两两混合分解时所表现出不同的相互作用形式 :杉木与木荷表现出抑制作用 ,杉木与红栲或火力楠表现为较弱的促进作用 .  相似文献   

15.
杉木与伴生植物凋落物混合分解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通过对杉木与9种伴生植物凋落物混合分解特征比较研究表明,8种植物对杉木凋落物的分解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观音座莲对杉木凋落物分解的促进最大,而木荷对杉木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则表现出先有一定程度的促进而后又有微弱的抑制作用,促进大小表现出观音座莲>杜茎山>三龙爪>狗脊>苎麻>丝栗栲>闽粤栲>芒萁。杉木 落物反过来对木荷和闽粤栲凋落物有一些抑制作用,而对丝栗栲则有一些促进作用,但这种相互作用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说明杉木与某些伴生植物种类的凋落物在混合分解过程中存在着相互作用的现象,因此,合理保护和恢复林下植物对加快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和地力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韶关市小坑林场的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黧蒴Castanopsis fissa、红椎Castanopsis hystrix和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纯林的林下植被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杜英林、樟树林、黧蒴林、红椎林、火力楠林下灌木层分别有12、7、16、10、9种植物,草本层分别有13、11、12、14、20种植物。5种阔叶林样地的物种多样性存在差异,部分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高于草本层的多样性。山杜英林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Jsw和Jsi)分别为2.51、0.70、0.86,高于其他树种的灌木层多样性指数,表明林分种类在林下植物分布格局中起着重要作用,山杜英林有利于林下植物的发育。  相似文献   

17.
广西木荷林的分类和演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木荷(SchimasuperbaGardn.etChamp.)林是原来的常绿阔叶林遭受破坏以后,在保护较好的情况下,从演替系列群落顺向演替恢复为常绿阔叶林的一个早期类型。本文对广西木荷林进行分类,划分和论述7个群丛的种类组成特点和演替方向,可供进一步研究和规划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华南阔叶树种幼苗叶片的养分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阔叶树种幼苗山杜英、红锥、海南红豆、火力楠、红花油茶、枫香、黎蒴、米老排和樟树的N、P、K浓度和单位叶面积含量。结果表明,海南红豆、黎蒴和樟树的N、P、K浓度较高,而红花油茶、黎蒴和樟树的单位叶面积N、P、K含量较高,9种树种的上部和下部叶片的平均养分浓度分别为N16.67和17.09g·kg^-1,P1.29和0.84g·kg^-1,K11.77和6.65g·kg^-1,平均养分含量分别为N0.871和1.069g·m^-2,P0.065和0.052g·m^-2,K0.608和0.426g·m^-2,各树种上部叶片的P和K浓度和含量大于下部叶片,从养分含量的角度考虑,红花油茶与其他8种树种混交,红锥或米老排与山杜英、枫香、海南红豆、黎蒴、樟树混交,火力楠与黎蒴、樟树混交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9.
鼎湖山亚热带森林中的优势树种马尾松、荷木、黧蒴和黄果厚壳桂的幼苗,盆栽于100%、40%和16%的自然光下生长1年.利用氧电极离体测定叶片的光合-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及同一树种不同生长光强处理之间差异明显.比较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光抑制点及光能利用效率(QUE)等的变化可见,黄果厚壳桂为耐阴植物,对高光强的光合适应潜力为有限,100%的自然光明显抑制其最大同化力;其余3种植物均为喜光植物,其中马尾松的光合作用对遮阴的适应能力较差,而荷木和黧蒴则相对较强.本文还对植物的光合生理特性与其演替状态的联系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杉木与阔叶树混交试验初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高明县国营云涌林场以3:1的混交比例,分别营造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与红荷木(Schima wallichii)、木荷(Schima superba)、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3种混交林,经过6年的调查观测表明:混交3年后种间关系开始激化,6年以前要适时修枝、截顶、间伐,调整1—2次种间关系。混交林与纯林比较:0—30cm土层养分消耗较大,但林分生物量高,有较高的林分生产率;6年生的混交林枯落物量及其养分元素含量、含水量比纯林大;0—10cm表层N、P、K含量有增加趋势。这些混交类型,宜从现有的3:1比例,扩大至4:1或5:1,尤以杉木+火力楠的类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