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本文对紫娟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及其抗炎、抗氧化活性进行考察。实验采用现代分离纯化方法,从紫娟茶中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根据波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为:山柰酚(1)、(+)-表儿茶素(2)、(-)-表儿茶素-3-O-没食子酸酯(3)、杨梅素(4)、表没食子儿茶素-3-O-(3″-O-甲基)没食子酸酯(5)、槲皮素(6)、没食子酸(7)、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8)、3-O-没食子酰基奎宁(9)、小木麻黄素(10)、1,4,6-三-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11)、咖啡因(12),其中化合物9为首次从紫娟茶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化合物1、3、4、6、8~11均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2.
从珍珠菜(Lysimachia clethroides)根部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山奈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山奈素-3-O-β-D-(2-O-β-D-吡喃葡萄糖)吡喃葡萄糖苷(2),(+)-儿茶素(3),(-)-表儿茶素(4),(+)-没食子儿茶素(5),(-)-表没食子儿茶素(6),(E)-2,3,5,4′-tetrahydroxystilbene-2-O-β-D-glucopyranoside(7)和2,3,5,4′-tetrahydroxystilbene-3-O-β-D-glucopyranoside(8)。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从乌药(Lindera aggrwegata(Sims)Kosterm)根的镇痛、抗火活性组分(LEF)中分离得到6个缩合鞣质烃化合物,鉴定出其中4个,分别为表儿茶素(1)-epicatechin、表榈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procyanidinB-2及trimeric proanthocyanidin(cinnamtannins B1),另得到一个黄酮苷,鉴定为橙皮甙h  相似文献   

4.
山荔枝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山荔枝 (Dendrobenthamiacapitata(Wall.)Hutch .)的叶和皮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6个化合物 ,经波谱分析鉴定为双氢杨梅苷 (dihydromyricetin ,1)、儿茶素 ((+) gallocatechin ,2 )、表儿茶素((- ) epicatechin ,3)、异槲皮苷 (isoquercitrin ,4 )、乌苏酸 (ursolicacid ,5 )和胡萝卜苷 (daucosterol,6 ) ,其中化合物 1,2 ,3和 4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从小叶三点金(Desmodium microphyllum)乙醇溶液中分离得到9个黄酮类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表儿茶素(1)、genistein-4′-O-β-glucoside(2)、异荭草苷(isoorientin,3)、荭草苷(orientin,4)、木犀草素(luteotin,5)、异日本獐牙菜素(isoswertiajaponin,6)、luteoayamenin(7)、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luteolin-7-galactoside,8)、木犀草素-7-O-鼠李糖苷(luteolin-7-rhamnoside,9)。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通过多种柱色谱对龙眼壳中多酚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中得到6个多酚类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分析及文献对比,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酸(1)、没食子酸(2)、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3)、柯里拉京(4)、乙酰甲基-老鹳草素(5)、(-)-表儿茶素(6)。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采用 Sephadex LH-20、MCI gel CHP 20P 和 Toyopearl Butly-650C 等柱色谱,反复对80%乙醇荔枝皮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7个多酚类化合物。根据波谱分析以及文献数据对比,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1)、原儿茶酸(2)、(+)儿茶素(3)、(-)表儿茶素(4)、原花青素 A2(5)、aesculitannin A(6)、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7)。除5以外的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荔枝果皮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从秋枫(Bischofia javanica)的根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为3,4-二羟基苯乙醇(1),2-(3,4-dihydroxy)-phenylethyl-O-β-D-glucopyranoside(2),tachioside(3),isotachioside(4),儿茶素(5),表儿茶素(6),没食子儿茶素(7),4-羟基-2-甲氧基苯酚1-O-β-D-(6’-O-没食子酰基)葡萄糖苷(8),4-hydroxy-3-methoxyphenol-β-D-[6-O-(4-hydroxy-3,5-dimethoxylbenzoate)]glucopyranoside(9),maesopsin-6-O-glucopyranoside(10),β-香树脂醇乙酸酯(11)。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从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 L.)叶的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鉴定了(+)(2R,3S)阿夫儿茶素(1)、(-)(2R,3R)表阿夫儿茶素(2)、(-)(2R,3S)阿夫儿茶素-(4α-8)(2R,3S)阿夫儿茶素(3)、(-)(2R,3S)阿夫儿茶素-(4α-8)(2R,3R)表阿夫儿茶素(4)4个黄烷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和2对兔肾细胞中培养的2型单纯疱疹病毒(HSV-2)具有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49和0.55mgmL-1,治疗指数(TI)分别为4.31和3.19,可用作小叶榕叶药材质量控制的指标成分。从该提取物中还分离鉴定了另外7个已知成分:儿茶素(5)、phaseic acid(6)、苯甲酸(7)、4-羟基苯甲酸(8)、间苯三酚(9)、胡萝卜苷(10)和β-谷甾醇(11)。  相似文献   

10.
采用95%乙醇提取,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分部,利用反复硅胶柱和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研究钩枝藤茎中的化学成分。结果发现:分离得到5个已知二氢黄烷类化合物(-)-表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1)、3,3',5,5',7-五羟基黄烷(2)、(-)-儿茶素(3)、(-)-表儿茶素(4)、(-)-表没食子酸儿茶素(5)和1个酚类化合物(3,5-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6-O-没食子酸)葡萄糖苷(6)。其中化合物1、2、4-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盐胁迫下沙棘的渗透调节效应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分别用含有0、100、200和300mmol LNaCl的Hoagland培养液处理1年生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苗30d后,测定其鲜重,干重,含水量,可溶性糖、脯氨酸和无机离子(Na 、Cl-)的含量及叶片渗透势和渗透调节能力。结果表明:100mmol LNaCl处理的沙棘地上部和根的鲜重和干重最大,其含水量也最大;NaCl浓度超过100mmol L时,沙棘地上部分和根的鲜重和干重随盐浓度增加而逐步下降,其下降的趋势为地上部大于根部。随NaCl浓度不断升高,沙棘体内Na 和Cl-浓度随之升高,茎叶和根系中Cl-含量明显高于Na ,对Na 的相对吸收量多于Cl-。沙棘对盐胁迫有一定的适应能力,随NaCl浓度的升高,沙棘叶内脯氨酸含量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渗透势降低,渗透调节能力增强。本结果可为盐碱地营造沙棘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大蒜分生组织培养脱病毒和快速繁殖技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获得了大蒜(Allium sativum L.)的无病毒试管苗。通过基本培养基和激素配比试验,筛选出最佳的培养基组成,进行脱病毒苗的快速繁殖。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BA0.2mg/L+NAA0.5mg/L,月生长率达12.70倍;诱导丛生芽的最适培养基为:B5+BA0.5mg/L+IAA0.2mg/L,丛生芽繁殖系数高达25.5倍,技术上达到了快速繁  相似文献   

13.
VEGF受体KDR胞外区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是刺激内皮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形成的最重要因子,与多种实体瘤的生长和转移密切相关。应用其可溶性受体阻断它的病理作用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课题。将VEGF受体KDR胞外区前三个Loop 969碱基对的cDNA片段克隆到杆状病毒表达载体pFastBacI,与杆状病毒表达载体Bacmid同源重组后,转染昆虫细胞SF9,获得重组杆状病毒并证明了目的基因的高效表达。经Western blot证实表达产物的特异性。经ELISA和体外生物学活性检测表明表达产物可阻断VEGF的生物学活性,抑制鸡胚CAM血管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牡丹冬季室内催花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牡丹品种朱砂垒(PaeoniasuffruticosaAndr.cv.Zhushalei)在冬季室内催花过程中7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不同。玉米素核苷(Z ZR)、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3)的含量在花生长发育过程中处于较高水平;而脱落酸(ABA)、异戊烯基腺苷(IP IPA)、二氢玉米素核苷(DHZ DHZR)、赤霉素(GA4)的含量低于上述3种内源激素。激素平衡方面,GAs/ABA、CTKs/ABA、IAA/ABA处于较高水平,变化幅度较大。在催花过程中,内源激素以及其平衡影响牡丹花的生长发育。本研究结果对牡丹花期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NaCl胁迫对棉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伤害   总被引:50,自引:3,他引:47  
采用盐化土壤盆栽方法,选择耐盐性较强品种枝棉3号和耐盐性较弱品种泗棉2号,研究了盐分对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种子萌发、出苗和幼苗生长的伤害。结果表明,在-0.55和-1.10MPa盐分胁迫下,对棉花伤害起决定性作用的因子是Na^+。200mmol/L NaCl胁迫下,枝棉3号种子萌发时电导率上升幅度和子叶CAT下降幅度均显著小于泗棉2号。100和200mmol/L Na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1/2MS、改良White、SJ-1、改良Nisch、B5和B5-I6种液体培养基、水解乳蛋白(LH)以及IAA、IBA、NAA、6-BA和ABA5种激素对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毛状根生长及皂甙含量影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部分毛状根状品的4种单体皂甙含量。结果表明SJ-1和B5培养基较好,水解乳蛋白可增加毛状根的鲜重,但降低毛状根中总皂甙的含量。IAA、IBA和ABA对毛状根的生长促进作用,6-BA对皂甙积累有显著促进作用,并较大幅度地提高Rb1在总甙中所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17.
35种鲜花的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了Fe^2 诱发的脂蛋白PUFA过氧化、H2O2诱导的RBC溶血和紫外线(UV)诱发的RBC溶血等3个体外抗氧化实验体系,对映山红(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等35种鲜花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在所测定的35种鲜花中,4种杜鹃属(Rhododendron L.)植物的花勒抗氧化活性最强。一定浓度白杜鹃[R.mucronatum (Blume)G.Don]花蕾提取液的抗Fe^2 诱发的脂蛋白PUFA过氧化活性明显高于维生素C。  相似文献   

18.
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耐盐性及离子效应的比较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以国际上常用的耐盐大豆(Glycine max L.)品种Lee68为对照,在发芽期和苗期两个阶段,利用发芽指数、指害指数和耐盐系数等指标对一年生具盐腺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L.)和部分栽培大豆(Glycine max L.)及某些野生大豆品系或品种的耐盐性进行了比较,讨论了耐盐指标的可行性。从离子效应方面比较了Na^ 和Cl^-对大豆发芽率的影响,并对具盐腺野生大豆的耐盐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品种的耐盐性在发芽期和苗期无一致相关性。轻度等渗胁迫下,Na^ 对种子发芽率的抑制作用大于Cl^-,而重度等渗胁迫下则相反。通过减少由根系吸收的Na^ 、Cl^-向叶片的运输,维持叶片中较高含量的K^ ,减轻盐离子毒害,可能是具盐腺野生大事耐盐的主要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鱼腥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The volatile oils from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were obtained with supereritical CO2, steam distillation and petroleum ether extraction and analyzed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by GC-M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volatile oils by three different methods are very different. The extraction rates of volatile oil by above-mentioned three extraction methods are 1.764%, 0.040% and 0.082%, respectively. The volatile oil extracted by supercritical CO2 extraction, which the content of houttuyninum reached 14.393 %, is better than those with traditional methods.  相似文献   

20.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基因工程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新领域,迄今已合成了100多种新的聚酮类化合物。以糖多孢红霉菌A226基因组DNA为模板,用重叠PCR方法扩增出去除KR6酶域DNA的约3.2kb DNA片段,克隆于pWHM3载体,构建了同源重组质粒pWHM2201。PEG介导原生质体转化法将pWHM2201转入糖多孢红霉菌A226,并整合于染色体红霉素合成基因位点。整合体在R3M斜面上生长两代后,制备原生质体涂R3M平皿。利用PCR鉴定筛选出8株KR6敲除的突变体糖多孢红霉菌M(1-8)。ZabsPec Fab质谱鉴定,证实糖多孢红霉菌M1合成了3-脱氧-3-羰基-红霉内酯B,一种新的酮内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