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林  刘昌利  韦传宝  夏林 《生态学报》2011,31(24):7632-7638
以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为受试动物,运用3d种群增长和4d休眠卵产量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氯氰菊酯(31.25、62.5、125、250、500、1000 μg/L和2000 μg/L)和溴氰菊酯(15.63、31.25、62.5、125、250μg/L和500 μg/L)对轮虫生殖的影响.结果显示,氯氰菊酯浓度对轮虫种群增长率、轮虫种群中的OF/NOF值和MF/AF值、混交率和休眠卵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均<0.001),但对轮虫混交雌体受精率无显著的影响(P>0.05);溴氰菊酯浓度对轮虫种群增长率、轮虫种群中的MF/AF值、混交率和休眠卵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均<0.05),但对轮虫种群中的OF/NOF值和混交雌体受精率均无显著的影响(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31.25-125 μg/L的氯氰菊酯和除31.25 μg/L外所有浓度的溴氰菊酯都显著升高了轮虫的种群增长率,而1000 μg/L和2000 μg/L的氯氰菊酯却显著降低了轮虫的种群增长率;500 μg/L的氯氰菊酯使轮虫种群中的带卵雌体数/不带卵雌体数显著升高,而各浓度的溴氰菊酯对其无显著影响;62.5 μg/L和125 μg/L的氯氰菊酯显著升高了轮虫种群中的混交雌体数/非混交雌体数,而15.63 μg/L的溴氰菊酯却显著降低了轮虫种群中的混交雌体数/非混交雌体数;62.5-250 μg/L的氯氰菊酯显著升高了轮虫混交率,而500-2000 μg/L的氯氰菊酯以及15.63、31.25、250 μg/L和500μg/L的溴氰菊酯却均显著降低了轮虫混交率;62.5 μg/L和125 μg/L的氯氰菊酯以及15.63 μg/L和125 μg/L的溴氰菊酯均显著升高了轮虫的休眠卵产量.包括空白对照组在内,所有测试液内的轮虫混交雌体受精率均为零.在实验设置的浓度范围内,氯氰菊酯浓度与轮虫的种群增长率、轮虫种群中的混交雌体数/非混交雌体数及轮虫混交率间均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以浓度分别为1.0×106、2.0×106、4.0×106和8.0×106cells·mL-1的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为轮虫食物,在25℃下,应用群体累积培养和单个体培养法研究了食物浓度对采自新安江水域(屯溪段)的萼花臂尾轮虫的种群动态影响。结果表明:食物浓度对轮虫的种群增长率和休眠卵产量均有显著的影响,均表现为低食物浓度下(≤4.0×106cells·mL-1)萼花臂尾轮虫的种群增长率和休眠卵产量较小且无差异,高食物浓度下(8.0×106cells·mL-1)轮虫的种群增长率和休眠卵产量较大;食物浓度对轮虫的混交雌体百分率和受精率无显著影响;在食物浓度为4.0×106cells·mL-1时萼花臂尾轮虫的净生殖率最大,世代时间最长,而其内禀增长率在食物浓度为1.0×106cells·mL-1时最小;在食物浓度为8.0×106cells·mL-1时平均寿命和生命期望最长。  相似文献   

3.
对暴露于不同浓度的甲胺磷(0.01、0.1、1.0、10.0、100.0、1 000.0和10 000.0 μg·L-1)和17β-雌二醇(0.001、0.01、0.1、1.0、10.0、100.0、和1 000.0 μg·L-1)溶液中的萼花臂尾轮虫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甲胺磷和17β-雌二醇对轮虫种群动态的影响存在差异.甲胺磷和17β-雌二醇对实验期间轮虫的平均种群增长率均有显著影响,但对轮虫种群中的混交雌体受精率的平均值无显著影响;甲胺磷对实验期间轮虫种群中的携卵雌体数/非携卵雌体数和混交雌体百分率的平均值均有显著影响,而17β-雌二醇则无显著影响;甲胺磷对实验期间轮虫的休眠卵总产量无显著影响,而17β-雌二醇的影响较显著.与对照相比,10.0~10 000.0 μg·L-1的甲胺磷和100.0 μg·L-1的17β-雌二醇均使轮虫的平均种群增长率显著提高;0.1~10 000.0和10.0 μg·L-1的甲胺磷分别显著地降低了实验期间轮虫种群中的携卵雌体数/非携卵雌体数和混交雌体百分率的平均值;1 000.0 μg·L-1的17β-雌二醇显著降低了轮虫的休眠卵总产量.在实验浓度范围内,轮虫平均种群增长率(Y,d-1)与甲胺磷浓度(X,μg·L-1)之间的关系为Y=-2×10-8X2 0.0002X 0.3474.种群增长率可用于监测和评价甲胺磷对轮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董丽丽  王池文 《生物学杂志》2012,29(3):17-19,16
应用群体培养法对采自新安江水域(屯溪段)的萼花臂尾轮虫在4种不同温度(15℃、20℃、25℃和30℃)下的种群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轮虫的种群增长率和休眠卵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轮虫的种群增长率逐渐增大;休眠卵产量在15℃时最小,其余温度下无显著差异。轮虫的总雌体密度在25℃最大,15℃最小;4温度下,雄体和产雄卵的混交雌体的生产量15℃下最小,25℃下最大;而产休眠卵的混交雌体的生产量在15℃下最小,20℃下最大。温度对轮虫的平均混交雌体百分率和平均混交雌体受精率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urus)为受试动物,以17β-雌二醇(E2)为阳性对照,运用3d种群增长和4d休眠卵产量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对轮虫种群增长和有性生殖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0.05-5000μg/L的E2和500μg/L的BBP显著提高了轮虫种群增长率,而0.5和5000μg/L的DBP以及0.05和0.5μg/L的BBP使轮虫种群增长率显著降低;0.5-500μg/L的E2、50和500μg/L的DBP、0.005和500μg/L的DEHP和500μg/L的BBP显著提高了轮虫的休眠卵产量,而5000μg/L的DBP和0.05μg/L的BBP却与其相反;5和500μg/L的E2、50和500μg/L的DEHP以及500μg/L的DBP和BBP均使轮虫混交率显著上升,而0.005和0.05μg/L的E2、5000μg/L的DBP和DEHP及0.5μg/L的BBP显著降低了轮虫种群中混交雌体受精率;除5000μg/L的E2显著降低轮虫种群中的混交雌体数/非混交雌体数之外,其它所有处理组均对其无显著性影响;5、500和5000μg/L的E2、5000μg/L的DBP和5-5000μg/L的DEHP均使轮虫种群中的带卵雌体数/不带卵雌体数显著升高,而BBP对其无显著影响。在实验设置浓度范围内,轮虫种群中的混交雌体数/非混交雌体数与E2浓度间、轮虫种群中的混交雌体受精率和种群增长率与DBP浓度间、轮虫休眠卵产量与DEHP浓度间、轮虫混交率与BBP浓度间均具有显著的效应-剂量关系  相似文献   

6.
应用3天种群增长实验方法,在(25±1)℃、无光照、以3.0×106 cells/mL的斜生栅藻为轮虫的食物等条件下,研究了亚致死浓度(0.01、0.1、1.0、10.0、100.0、1000.0和10000.0 µg/L)的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对萼花臂尾轮虫实验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显示,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显著地影响萼花臂尾轮虫的种群增长率、混交雌体数与非混交雌体数的比值和混交率。甲胺磷显著地影响萼花臂尾轮虫种群中的带卵雌体数与不带卵雌体数的比值,但乙酰甲胺磷对其无显著的影响。和对照组相比,浓度为100.0 µg/L 的甲胺磷和浓度为1.0-10,000.0 µg/L 的乙酰甲胺磷均使轮虫种群增长率显著增大,而浓度为1000.0 µg/L和10000.0 µg/L的甲胺磷却使之显著减小;1000.0 µg/L 的甲胺磷使轮虫种群中的带卵雌体数与不带卵雌体数的比值显著上升,0.1 µg/L的甲胺磷和10.0-10000.0 µg/L的乙酰甲胺磷均使轮虫种群中的混交雌体数与非混交雌体数的比值显著上升,0.1µg/L 的甲胺磷和10 µg/L的乙酰甲胺磷均使轮虫的混交率显著增大,10.0-0000.0 µg/L 的乙酰甲胺磷使轮虫休眠卵产量显著提高。上述结果表明,亚致死浓度的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对萼花臂尾轮虫实验种群动态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邢康南  牛翠娟 《生态学报》2020,40(21):7978-7986
周期性孤雌繁殖的轮虫靠休眠卵度过不良环境,等环境适宜时休眠卵孵化出干雌体,再次通过孤雌繁殖建立种群。通常休眠卵要经历一段休眠期再孵化,但也有些休眠卵生成后很快孵化,称为早孵化现象。有关休眠卵不同孵化对策如何影响其干雌体克隆种群的增长,目前尚不清楚。分别观测了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的两个品系H1(窄温度生态位)和D1(宽温度生态位)的休眠卵在不同孵化对策和不同食物浓度下所生产的干雌体克隆群的种群增长差异。孵化对策包括早孵化(early hatching,EH)和晚孵化(late hatching,LH);食物浓度包括高食物浓度(high food concentration,HF:2×106个细胞/mL)和低食物浓度(low food concentration,LF:5×105个细胞/mL),每个品系下各设置4个实验组(LH-HF、LH-LF、EH-HF、EH-LF),每组10个重复。结果发现,对D1品系来说:孵化对策和食物浓度对最大种群数量具有显著的综合影响(P=0.002),但两因素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911);早孵化的干雌体种群在最大种群数量上显著高于晚孵化的干雌体种群(P=0.001)。对H1品系:孵化对策和食物浓度对最大种群数量综合影响显著(P<0.001),且两个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01);高食物浓度下,EH干雌体克隆群的最大种群数量显著低于LH干雌体克隆群(P<0.001)。高食物浓度下干雌体克隆群开始有性生殖的密度阈值,D1品系EH组显著高于LH组(P=0.041);而H1品系EH组却显著低于LH组(P=0.022)。最高种群密度下,H1品系的有性生殖率在两种孵化对策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44),EH种群的有性生殖率低于LH种群,而D品系却未见有性生殖率在不同孵化对策间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休眠卵的孵化对策会影响其后代干雌体种群的增长特性,其影响的结果可能与种群的生境适应相关。  相似文献   

8.
以蛋白核小球藻为食物 ,应用群体累积培养法研究了食物浓度对角突臂尾轮虫种群增长、个体大小和卵大小等的影响 .结果表明 ,食物浓度对角突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率、个体大小和卵大小均有极显著影响 .其中 ,轮虫种群增长率与食物浓度间呈曲线相关 ;当食物浓度为 8.2 4 5 3× 10 6cells·ml-1时 ,种群增长率达最大值 0 .6 0 85d-1;在所研究的食物浓度范围内 ,轮虫个体具有随食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 ,轮虫卵体积在中等食物浓度范围 (6 .0× 10 6~ 9.0× 10 6cells·ml-1)时较大  相似文献   

9.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和特异性染色方法,对采自芜湖市镜湖的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calyciflorus)夏季种群内的16个克隆进行了等位酶分析。在检测的6种等位酶系统中,依据葡萄糖磷酸异构酶(GPI)和苹果酸脱氢酶(MDH)的酶谱在克隆间所存在的明显差异,将镜湖萼花臂尾轮虫夏季种群内的16个克隆划分为4个互不相同的克隆群。对由4个克隆群中分别随机选取的1个克隆(共4个克隆,分别命名为克隆A、克隆B、克隆C和克隆D)在4种斜生栅藻(Scenedesmusobliquus)密度(1.0,2.0,4.0和8.0×106cells/ml)下的孤雌生殖和有性生殖所作的研究发现,食物密度、克隆以及两者间的交互作用对轮虫的种群瞬时增长率、种群中的混交雌体百分率、混交雌体受精率和休眠卵产量等4项指标均有显著影响。4克隆中,克隆D的这4项指标均最高,而克隆B的种群瞬时增长率以及克隆A的其他3项指标均最低。克隆B的种群瞬时增长率、种群中的混交雌体百分率和混交雌体受精率均与食物密度间无显著的相关性;克隆A和C的种群瞬时增长率与食物密度间呈曲线相关,而其种群中的混交雌体百分率和混交雌体受精率均与食物密度间无显著的相关性;克隆D的种群瞬时增长率、种群中的混交雌体百分率和混交雌体受精率均与食物密度间呈曲线相关。这些结果表明:镜湖萼花臂尾轮虫夏季种群内存在“克隆共存”现象,且有些克隆间在生化遗传和生态特征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以浓度分别为 3 0× 10 6、 6 0× 10 6、 9 0× 10 6和 12 0× 10 6cells/mL蛋白核小球藻 (Chlorellapyrenoi dosa)为食物 ,在温度为 (2 5± 1)℃下 ,应用群体累积培养法研究了食物浓度对分布于长江、珠江和淮河水系的 3个地理品系的角突臂尾轮虫 (Brachionusangularis)种群的增长、个体和卵的体积的影响。结果表明 ,食物浓度、地理品系及两者间的交互作用对轮虫种群增长率、个体和卵的体积均有显著影响。同一食物浓度下 ,广州品系的种群增长率最大 ,芜湖品系的个体和卵体积最大 ;同一品系中 ,当食物浓度为 9 0× 10 6cells/mL时轮虫有较大的种群增长率。各品系轮虫的种群增长率与食物浓度均呈曲线相关 ,但种群增长率达最大时所需的食物浓度在各品系间存在着差异。在食物浓度和品系两因素中 ,品系对轮虫个体体积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