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娟  上官周平 《生态科学》2012,31(2):121-126
以一年生实生苗白榆(Ulmus pumila.)和刺槐(Robinia pseudocacia.)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法,研究了白榆-刺槐在互作条件下其叶片的养分特性与光合生理特性.分别测定在单作及互作条件下,白榆和刺槐植物叶片的氮、磷含量、氮磷比值及叶绿素相对含量(Chl)、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白榆-刺槐互作较单作提高了叶片的N含量,而两种不同栽植方式对白榆或刺槐的叶P含量影响较小;互作处理中,白榆叶片的Chl和净光合速率(Pn)大于刺槐且均高于其相应的单作;白榆的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和可变荧光与初始荧光之比(Fv/Fo)均高于刺槐,且互作高于其单作处理,说明互作较单作提高了叶片PSⅡ的潜在活性,增加了PSⅡ的光能转化效率;两种植物不同的栽植方式对光化学猝灭系数(qp)的变化影响较小,而互作刺槐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显著高于其单作,这表明互作刺槐叶片PSⅡ的潜在热耗散能力较强,这是一种叶片为免受光破坏的保护机制,它可有效地避免过剩光能对光合机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混交林对油松生长养分限制因子的影响,选择油松-蒙古栎和油松-侧柏两种辽西地区典型混交林,以油松纯林为对照,测定油松叶片及土壤C、N、P含量并分析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改良土壤能力更强,油松-蒙古栎混交林较纯林可显著提高土壤C、N、P含量,同时降低土壤C∶N和C∶P,提高N和P的有效性;油松-侧柏混交林对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与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相似,但未达到显著水平;油松纯林叶片N∶P大于16,表明油松生长受到P限制,油松-蒙古栎和油松-侧柏混交林中油松叶片N∶P分别比降到14.88和14.02,混交改善了P对油松生长的限制;混交并未显著改变油松叶片P浓度,但显著降低了叶片N浓度,且叶片C∶N及N∶P与叶片N浓度间显著相关,表明混交林对油松叶片化学计量改变的原因不仅在于混交改变了土壤P供应,而且在于改变了油松对N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硫对烟草叶片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液培试验,测定了不同硫营养水平(0~32 mmol/L)下烟草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随着硫浓度的升高,烟草叶片的Chl.a、Chl.b、总Chl的含量和Chl.a/b逐渐增加;类胡萝卜素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烟草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下降显著,气孔限制值(Ls)明显升高,这表明高硫对烟草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影响较大.随着硫浓度的升高,烟草叶片光合有效量子产量(EQY)、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qP)都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一般是4 mmol/L和8 mmol/L处理相对较高,浓度超过8 mmol/L以后,以上参数显著下降.非光化学淬灭(NPQ) 0,16 mmol/L和32 mmol/L处理表现相对较高,2、4、8 mmol/L处理的相对较低,2~8 mmol/L浓度的处理最适宜烟草的生长,高硫或低硫都会导致烟草EQY、ETR、qP降低和NPQ的升高.  相似文献   

4.
以不同林龄的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Dunn)Henry et Thomas]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种人工林(纯林和混交林)经营模式下福建柏不同时期生长指标及器官养分的差异,并结合各器官养分随林龄增长的变化趋势,以揭示福建柏生长特性与养分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随着林龄增加,两种经营模式的福建柏密度均显著减小,但总蓄积逐渐增加,而混交模式下福建柏不同生长时期的各项生长指标均优于同林龄的纯林。(2)两种营林模式下的福建柏叶片碳(C)、氮(N)元素含量均随着林龄增加呈上升趋势;磷(P)含量在15年生时最高,在生长前中期混交林P含量均显著高于纯林;钾(K)含量则在21年生时达到峰值,而混交林叶片K含量也低于纯林,这种差异在33年生时达到显著水平。(3)枝条N、K含量随林龄增加而减少,纯林枝条K含量高于混交林,混交林N含量则高于纯林;两种经营模式福建柏枝条C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P含量则呈相反变化趋势。(4)树干C含量随着林分生长而增加,N含量先下降后上升,树干P含量随着林龄增加显著下降,且混交林P含量低于纯林,但差异不显著;纯林树干K含量在生长前期略高于混交林,但在生长中后期其含量显著降低,混交林K含量则显著升高。(5)根的C、N含量均随着林龄增加而减少,混交效益显著降低了根的C含量,并提高了其N含量;P与K含量变化差异较大,混交效益也会促进二者在福建柏根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探究不同沙地樟子松混交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变化规律,为其混交经营提供科学依据.以沙地樟子松纯林为对照,在沙地樟子松×榆树及沙地樟子松×怀槐带状混交林中,沿沙地樟子松和伴生树种两个方向在距离混交中心0、1、2、3和4 m处的不同土层采集土样,分析土壤有机C、全N、全P、速效N、速效P含量及其计量比的特征.结果表明: 沙地樟子松混交林土壤有机C、全N和速效N含量高于纯林, 沙地樟子松与榆树混交主要增加了深层土壤有机C和全N含量,以及C/N和C/P, 沙地樟子松与怀槐混交提高了土壤N含量, 降低了P含量.随着远离混交林中心,沙地樟子松×榆树混交林中沙地樟子松林带的土壤C/N先升高后降低,全P和速效P含量下降,N/P增加;榆树林带土壤C/N下降,速效P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沙地樟子松×怀槐混交林土壤全N含量在沙地樟子松林带先降低后升高,在怀槐林带先升高后降低.沙地樟子松混交林提高了土壤C、N储量,沙地樟子松应与榆树行间混交,与怀槐间隔2行混交.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不同人工林叶片-凋落叶-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究“退耕还林(牧)”工程对陕西省子午岭林区的影响,分析3种典型的人工林(刺槐林、油松林和侧柏林)叶片-凋落叶-土壤的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 3种人工林不同组分中C、N、P含量大小均为叶片>凋落叶>土壤,刺槐林叶片N、P含量显著高于油松林和侧柏林.刺槐林、油松林和侧柏林叶片N∶P分别为12.2、5.4和6.1,油松和侧柏较刺槐林存在N亏损,C∶N和C∶P大小均为凋落叶>叶片>土壤,N∶P为叶片>凋落叶>土壤.油松林叶片C∶N与凋落叶C∶N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刺槐叶片在生长周期内吸收利用的N和P存在比例关系,且其凋落叶在元素再吸收后N和P的残留量也存在比例关系.与油松和侧柏相比,刺槐是黄土高原南部森林带最适宜的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7.
田俊霞  魏丽萍  何念鹏  徐丽  陈智  侯继华 《生态学报》2018,38(23):8383-8391
自然界中,森林植物叶片的生长随树冠高度呈现明显的垂直分布现象;然而,有关叶片性状随着树冠垂直高度增加的变化规律仍不清楚。为了更好地揭示植物叶片对光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以及对资源的利用能力,有必要深入探讨叶片性状与冠层高度的定量关系及其内在调控机制。以中国广泛分布的温带针阔混交林为对象,选取8种主要树种为研究对象(白桦、蒙古栎、水曲柳、大青杨、色木槭、千金榆、核桃楸和红松),通过测定这些物种9个冠层高度的叶片比叶面积(SLA)、叶片干物质含量(LDMC)、叶片氮含量(N)、叶片磷含量(P)、氮磷比(N∶P)和叶绿素含量(Chl)等属性,探讨了针阔混交林叶片性状的差异以及各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揭示叶片性状随树冠垂直高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1)温带针阔混交林内优势树种的部分叶片性状在不同冠层高度之间差异显著。2)随着树冠垂直高度的增加,SLA、LDMC、N、P、N∶P和Chl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阔叶树种SLA随着树冠垂直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所有树种的LDMC随着树冠垂直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树种的N、P、N∶P和Chl随着树冠垂直高度的变化规律存在差异。3)对于温带针阔混交林冠层中,SLA与N、P、N∶P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SLA伴随着高的N、P、N∶P,表明植物通过SLA与N、P等性状的协同来提高叶片的光合作用(或对光热资源的利用效率)。本研究通过定量分析探讨温带针阔混交林叶片性状随冠层高度的变化规律,一定程度地揭示了树木对光、热和水资源竞争的适应机制,以及植物叶片的资源利用和分配策略,不仅拓展了传统性状研究的范畴,其相关研究结论也有助于树木生长模型的构建和优化。  相似文献   

8.
李菁  骆有庆  石娟 《生态学报》2012,32(16):4943-4949
选取内蒙古阿尔山林区7种不同混交比例的松桦混交林,包括落叶松纯林、白桦纯林及5种不同比例的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植物和昆虫种群丰富度、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对种群在乔木层混交状况梯度下的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和昆虫种群分布受乔木层混交状况影响显著。同时,郁闭度能改变其分布状况及决定于松桦比例。兴安落叶松和白桦混交比例介于5∶5和7∶3之间时最有利于森林多样性,是进行林分疏伐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9.
以文心兰浅绿条纹突变体为材料,分析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组成、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观察突变体叶绿体超微结构的改变,以探寻其叶色变异的生理基础。结果表明:(1)突变体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类胡萝卜素(Car)和总叶绿素(Chl)含量分别比叶色正常植株显著降低了37.1%、34.0%、30.8%和36.3%。(2)突变体叶绿素生物合成受阻于胆色素原(PBG)到尿卟啉原Ⅲ(UrogenⅢ)的反应步骤。(3)突变体叶绿体发育存在明显的缺陷,基粒数目及基粒片层的垛叠层数明显减少,嗜锇颗粒及囊泡较多。(4)突变体初始荧光(Fo)比正常植株高39%,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均显著低于正常植株,但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与正常植株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说明,文心兰叶绿素生物合成受阻和叶绿体结构发育不良,导致叶绿素的含量下降,致使突变体叶片呈现浅绿条纹,光能利用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
锰胁迫对垂序商陆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垂序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 L.)是我国首次发现的锰超富集植物。通过温室营养液培养实验,研究垂序商陆锰耐性与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生长介质中锰浓度的升高,垂序商陆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下降,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呈下降趋势,而胞间CO2浓度(Ci)却逐渐升高;叶绿素a/b值和蒸腾速率(Tr)在1 000μmol.L-1锰供应水平时达到最大值;叶片PSⅡ的最大量子产量(Fv/Fm)、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EQY)和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呈下降趋势,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光合有效辐射(PAR)高于239μmol photons.m-.2s-1下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在5 000μmol.L-1锰供应水平时达到最大值。因此,垂序商陆在锰胁迫下可能具有一定的光合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