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AFLP的方法分析中国白桦×欧洲白桦的78个F1个体,并按照拟测交作图策略,建立了中国白桦和欧洲白桦遗传连锁图谱。从群体的45对引物组合中分离出343个分离位点,χ^2检验表明,其中有311个符合1:1拟测交分离位点。在这些位点中168个来自中国白桦,143个来自欧洲白桦。软件分析表日月,中国白桦的168个位点构成9个连锁群,11个三联体和14个连锁对,55个为非连锁位点,连锁标记覆盖的总距离为1909.2cM,平均图距为16.9cM;来自欧洲白桦的143个位点构成12个连锁群,4个三联体和9个连锁对,21个为非连锁位点,连锁标记覆盖的总距离为1857.3cM,平均图距为15.2cM。  相似文献   

2.
白桦RAPD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80个来自欧洲白桦(Betula pendula Roth)×中国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的F1个体为作图群体。利用2个亲本和10个F1个体对1,200个10 bp的随机寡核苷酸引物进行筛选, 确定了208个多态性引物。利用RAPD标记, 按照拟测交的作图策略, 分别构建了欧洲白桦和中国白桦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谱。对2个亲本和80个F1代作图群体进行随机扩增, 共获得了364个多态性位点。χ2检验结果表明有307个位点符合1∶1分离的拟测交分离, 26个位点符合3∶1分离, 31个位点属偏分离位点。拟测交位点中有145个位点来自欧洲白桦, 有162个位点来自中国白桦。利用2点连锁分析, 欧洲白桦中的145个连锁标记构成了14个不同的连锁群(4个以上标记), 6个三连体和6个连锁对, 37个为非连锁位点, 连锁标记覆盖的总图距为955.6 cM (centimorgan), 平均图距14.9 cM。而来自中国白桦的162个标记构成了15个连锁群(4个以上标记), 4个三连体和6个连锁对, 21个为非连锁位点, 连锁标记覆盖的总图距为1,545.8 cM (centimorgan), 平均图距15.2 cM。该图谱的建立为进一步将两个图谱整合为一个高密度图谱及重要基因的定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明对虾AFLP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以中国明对虾抗WSSV(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SpotSyndromeVirus)选育群体第四代为母本,野生中国明对虾为父本,采用单对杂交方式产生F1代,F1代个体姊妹交产生F2代共42个个体为做图群体。62对AFLP选择性引物组合共产生529个分离位点,符合1∶1孟德尔分离类型位点共253个,3∶1孟德尔分离类型位点共276个。利用拟测交理论分别构建中国明对虾雌虾、雄虾的遗传连锁图谱,利用F2自交模型构建共同的AFLP分子标记连锁图谱。三张连锁图上分别有31、25和44个连锁群,图谱分辨率为分别为2.4cM、2.4cM和2.1cM。标记间隔距离分别为12.20cM、11.45cM和11.12cM图谱覆盖率分别达到50.21%、51.93%和48.08%。能够基本满足进行QTL(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TraitLocus)定位的需要。将该图谱和其他对虾类遗传连锁图谱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利用相关分子标记将已有图谱进行整合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张烈  钱敏  代方银  赵爱春  鲁成 《昆虫学报》2008,51(3):246-257
为了进行家蚕Bombyx mori数量性状的QTL定位研究,以白色茧系品种C100 (♀)和近交系大造(P50)(♂)杂交得到F1,用F1(♂)与双隐性标记的C100 (♀)回交,得到回交一代(BC1),用改进的AFLP分子标记方法,经96组选择性扩增引物扩增,获得分离比为1∶1(P≤0.05)的1 744个AFLP位点。用Map Manager QTXb19(Version 0.29)连锁图谱构建软件,构建了具有814个标记,36个连锁群的家蚕高密度AFLP分子标记连锁图谱。该连锁图谱覆盖的家蚕基因组长度为13 005 cM,连锁群长度变化范围为109.0~1 573.7 cM,连锁群的平均长度为361.25 cM,其标记间平均图距15.98 cM,最小图距2.3 cM,最大图距47.7 cM,标记间大于30 cM的gap共有39个。该连锁图平均每个连锁群23个标记,最多一个连锁群有92个标记,最少8个标记。该连锁图谱确定了与经典实验遗传图谱第15连锁群和W染色体连锁群相对应的两个连锁群。  相似文献   

5.
家蚕AFLP连锁框架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利用改进的AFLP分子标记方法,对家蚕Bombyx mori回交一代BC1群体进行连锁图谱的构建。经17组AFLP引物的选择性扩增,共得到430个多态位点,卡方检验后有253个为有效位点。利用Mapmaker/Exp (Version 3.0b)软件作连锁分析,其中163个标记分属28个连锁群,连锁群标记数变化范围是2~28个,平均每个连锁群标记数为5.8个,该图覆盖的基因组长度为2.998.9cM(图距单位),连锁群长度变化范围为4.5~652.8 cM,连锁群的平均长度为107.1 cM,平均图距为4.5~36.7 cM。  相似文献   

6.
中国植物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遗传连锁图谱构建是基因组研究中的重要环节,是基因定位与克隆乃至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基础上。近十几年来,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分子标记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构建高饱和的植物遗传连锁图谱和利用分子标记进行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综述了我国在植物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研究方面的进展及发展动态,列举了我国利用DNA分子标记构建的34张植物遗传连锁图谱实例,且讨论了当前我国在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7.
虾夷扇贝遗传连锁图谱的初步构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AFLP标记首次构建了虾夷扇贝遗传连锁图谱。用56对引物组合对父母本和52个F1代个体进行遗传连锁分析, 共得到1 855个标记, 其中多态位点为598(32.2%)个, 而354个符合孟德尔1: 1分离比。用这些标记和23个偏分离标记(0.01相似文献   

8.
以“元莜麦”和“555”杂交得到的281个F2单株为作图群体,利用20对AFLP引物、3对SSR引物和1个穗型性状构建了一张大粒裸燕麦遗传连锁图。该图谱全长1544.8cM,包含19个连锁群,其上分布有92个AFLP标记、3个SSR标记和1个穗型形态标记,不同连锁群标记数为2-14个,长度在23.7-276.3cM之间,平均长度为81.3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20.1cM。穗型标记分离比符合3:1,11个AFLP标记表现为偏分离,偏分离比为11.5%。该图谱符合遗传连锁框架图的要求,为今后大粒裸燕麦的QTL定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比较基因组学等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家蚕AFLP分子连锁图谱的构建及绿茧基因定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改进的AFLP技术,对家蚕品系C100和大造的回交一代BC,群体进行连锁图谱的构建。经28对引物组合的选择性扩增,共获得了3956条带,平均每对引物产生141.3条带,获得多态性带只有1018条,多态性带的比率为25.7%。其中693(68.1%)个多态性位点符合1:1孟德尔分离比例。利用Mapmaker/Exp3.0软件进行连锁分析,构建了一张含有408个标记位点、33个连锁群、总图距为3676.7cM的连锁图谱,并将绿茧基因定位在该图谱的22连锁群上,表明该连锁群与家蚕经典遗传学的第15染色体相对应。  相似文献   

10.
用AFLP标记快速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并定位一个新基因tms5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导了一个分子标记连锁图的快速构建方法。通过对水稻(Oryza sativa L.)“安农S-1”和“南京11”的F2分离群体的AFLP分析找到了142个AFLP标记,用这142个AFLP标记以及已定位的25个SSR标记和5个RFIP标记构建了水稻12个染色体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该图覆盖水稻基因组的1537.4cM,相邻标记间的平均间距为9.0cM,这是在国内建立的第一张AFLP标记连锁图。在建立连锁图谱的同时把一个新基因tms5(水稻温敏核不育基因)定位在第2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11.
红豆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5份红豆杉种质资源的AFLP分析,探求各种质间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标记,在DNA水平上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筛选了32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将扩增出的条带作为原始矩阵,用NTSYS-PC软件计算并分析了红豆杉种质间的相似度,构建了遗传系统进化树。结果:(1)SDS法提取的红豆杉基因组DNA质量较佳,能够满足AFLP分析的要求;(2)从32对选择性扩增引物中,筛选出10对多态性较强、带型较好、分辨率较高的组合;(3)构建了红豆杉AFLP指纹图谱,将5个红豆杉种质全部区分开来;(4)通过构建进化树,把5个种质分成3类。结论:红豆杉种质资源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二色胡枝子遗传多样性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FLP对二色胡枝子14个居群的161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5对引物共扩增出253条带;多态带百分率(P)为96.8%;二色胡枝子种群的平均位点等位基因数(Ao)为1.968;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Ae)为1.64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69;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44。14个种源的平均多态性条带数为159条;平均多态带百分率为62.9%;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57;I=0.373。二色胡枝子遗传多样性的76.68%分布于种源内(Φst=0.233 2);各种源间的差异显著。聚类结果表明;二色胡枝14个种源可划分为三个大类;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参数与其地理、生态因子均不显著相关;遗传多样性无明显地域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3.
刘国霞  褚栋  高长生 《昆虫知识》2010,47(5):877-880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是由多种生物型或物种组成的复合种。Q型烟粉虱在我国部分地区正在取代B型烟粉虱成为优势生物型。烟粉虱Q型与B型遗传多样性比较研究为解析这2种生物型入侵的遗传学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AFLP技术研究了Q型(包括Q1型、Q2型)、B型烟粉虱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Q型烟粉虱遗传多样性高于B型烟粉虱;Q1型烟粉虱各项遗传多样性指数均接近于Q2型。最后探讨了AFLP与SSR分子标记的各自特点。  相似文献   

14.
利用AFLP技术鉴定凤凰单丛古茶树种质资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AFLP技术对34个凤凰单丛古茶树资源进行了种质鉴定分析.结果显示,筛选出多态性较高的5对引物中,引物组合E41M42、E41M39和E41M33可鉴别出供试的全部资源,鉴别效率为100%;有23份资源具有特异带,占供试材料的67.6%.由此研究表明,AFLP技术可以通过特异带、特异的谱带类型、不同引物提供谱带的组合将风凰单丛古茶树资源区分开来,这对保护凤凰单丛古茶树资源的育种产权、登录新品种、鉴定和检测其种子与苗木的真实性和纯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详述了扩增片长度多态性技术(AFLP)的原理及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并探讨了此项技术在植物检疫中应用的可通用性和在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应用植物形态学和AFLP分子标记鉴别陕西漆树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植物形态学和AFLP分子标记,对陕西8个漆树栽培品种和6个野生居群进行了鉴别.结果表明:从26个形态性状中筛选出3个主成分,其中:第1主成分指标7个(第5小叶长/宽、花瓣长、花瓣宽、花丝长、花丝直径、花药长和宽)贡献率为30.383%;第2主成分指标5个(小叶数、复叶长、复叶柄长、第5小叶叶柄长、顶端小叶叶柄长)贡献率为19.321%;第3主成分指标2个(第5小叶顶角角度、顶端小叶顶角角度)贡献率为13.777%.筛选的8对AFLP引物组合,均可将漆树14个样品完全区分开.植物形态学和AFLP分子标记相结合,不仅可用于漆树不同品种及野生居群间的鉴别,而且可反映其相互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了建立适用于鼠尾草属植物的AFLP技术体系,并对鼠尾草属部分物种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作者经筛选得到24对有效AFLP引物组合,共检测1616个有效扩增位点;其中22对AFLP引物组合针对不同材料可检测到特异性扩增位点,每对引物检测强度从1到16个位点不等;依据AFLP数据计算的22个鼠尾草属植物材料间231个配对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5677~0.9898,显示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系统树显示AFLP分析可以将11个鼠尾草属植物准确区分,其中种内不同居群的材料可有效聚为亚组,说明本文所构建的AFLP技术体系能够有效应用于鼠尾草属植物种间及种内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系统发育研究中。  相似文献   

18.
利用AFLP标记鉴定小豆种质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1对AFLP引物对106份小豆种质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603条清晰可辨的带型,其中208条具有多态性,比例为34.5%,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18.9条多态性带.基于AFLP标记,把106份小豆种质聚类划分为4个组群,该组群的划分与小豆的生态地域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AFLP引物组合数量对准确研究竹子系统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AFLP技术对26个竹子种类进行了多样性分析,以探索引物组合数量对准确研究竹子类群系统关系的影响。实验共随机选取10对AFLP引物,并对所得10组AFLP标记数据随机组合后进行Nei氏遗传距离/UPGMA聚类分析。每对AFLP引物扩增数据为一组,随着用于聚类统计的AFLP标记数据随机组合数量的增加,26个竹子种类的聚类关系趋向一致。这提示我们,在系统学研究中,足够数量的引物组合是获得供试材料间准确聚类关系的基础,应采用对各AFLP引物组合数据随机累加后进行聚类分析的方法,以聚类关系为标准来确定用于分析供试品种的最少引物组合数量。  相似文献   

20.
濒危植物毛柄小勾儿茶片断化居群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标记对我国特有的濒危植物毛柄小勾儿茶(Berchemiella wilsonii var. pubipetiolata)现存于浙江和安徽的4个片断化居群中的89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其它木本濒危植物相比,毛柄小勾儿茶具有与它们相当的遗传多样性,8对选择扩增引物共扩增出122条清晰的条带,居群的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Pp=26.4%,其中马家河居群最高(29.5%)而湍口居群最低(23.8%),居群的平均基因多样度为Hep=0.162 8(0.140 5~0.172 4);而在物种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为Ps=36.9%, Hes=0.202 4。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0.193 9,表明居群间有显著的遗传分化,进一步利用AMOVA软件对遗传变异进行等级剖分发现:24.88%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地理宗间(浙江地理宗和安徽地理宗),14.71%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间,60.42%存在于居群内。该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人为干扰引起的生境片断化和居群减小导致了毛柄小勾儿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丧失和遗传分化,并对毛柄小勾儿茶的生存造成潜在威胁。该文还就保育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