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硬化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66例)和对照组(66例),研究组应用瑞舒伐他汀(rosuvastatin calcium,RC)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变化情况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硬化(IMT)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的总胆固醇(total c holesterol,T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 G)水平较治疗前均有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较治疗前有升高,研究组变化更显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硬化程度较治疗前有改善,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8.5%、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够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并能改善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KO)小鼠动脉粥样硬化中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方法:首先将30只ApoEKO小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高胆固醇饮食组(对照组)、瑞舒伐他汀低剂量组和瑞舒伐他汀高剂量组,各组分别给予蒸馏水或瑞舒伐他汀进行干预8周;将主动脉根部行冰冻切片油红染色,评估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大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主动脉根部粥样硬化斑块处调节性T细胞(Treg)的表达。结果:各组小鼠均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的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明显小于未经治疗的小鼠(P<0.01),同时瑞舒伐他汀能明显增加粥样硬化病变处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且呈现剂效关系。结论:本实验观察到瑞舒伐他汀不仅能减小ApoEKO小鼠的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能使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增多,推测瑞舒伐他汀可以通过促进调节性T细胞的生成而起到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蛇志》2018,(2)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9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9例给予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观察组50例给予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血脂水平、炎症因子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HDLC高于对照组,TC、TG、LDLC、hs-CRP、IL-6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CAIMT、不稳定性斑块率、NIHSS评分、S100β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为26.00%略高于对照组22.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血脂水平,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降脂通脉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患者予以瑞舒伐他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降脂通脉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血脂、心功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36/40),高于对照组的70.00%(28/40)(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心排血量(CO)、射血分数(LVEF)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降脂通脉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心功能及颈动脉斑块病变,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4例,按照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以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压、血脂及颈动脉斑块分级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在上述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加行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25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观察组)176例和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对照组)75例,观察组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为斑块形成组(113例)、内中膜增厚组(63例),根据颈动脉斑块稳定程度分为不稳定组(106例)、稳定组(70例),比较各组血清UA水平,根据UA水平不同分为高UA组(134例)和正常UA组(117例),进行颈动脉斑块发生情况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血清U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斑块形成组和内中膜增厚组血清U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斑块形成组和内中膜增厚组血清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稳定组血清U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稳定组(P0.05),而稳定组和对照组血清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正常UA组和高UA组颈动脉斑块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UA水平可以作为表征急性脑梗死患者伴随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生物学指标之一,此外,血清UA的水平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和不稳定者表达更高,但血清UA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形成无明显联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内皮功能与冠心病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4例冠心病患者(54例单支病变和60例多支病变)为观察组和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内皮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TC、TG、HDL及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LD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及斑块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MD显著降低(P<0.05),多支病变组病变程度更严重(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内皮功能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的重要指标,对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任坤  陈春怡  胡燕萍  叶人诵  钱俨 《生物磁学》2011,(22):4311-431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4例,按照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以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压、血脂及颈动脉斑块分级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在上述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加行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KO)小鼠动脉粥样硬化中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方法:首先将30只ApoEKO小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高胆固醇饮食组(对照组)、瑞舒伐他汀低剂量组和瑞舒伐他汀高剂量组,各组分别给予蒸馏水或瑞舒伐他汀进行干预8周;将主动脉根部行冰冻切片油红染色,评估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大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主动脉根部粥样硬化斑块处调节性T细胞(Treg)的表达。结果:各组小鼠均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的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明显小于未经治疗的小鼠(P〈0.01),同时瑞舒伐他汀能明显增加粥样硬化病变处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且呈现剂效关系。结论:本实验观察到瑞舒伐他汀不仅能减小ApoEKO小鼠的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能使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增多,推测瑞舒伐他汀可以通过促进调节性T细胞的生成而起到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对兔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及血液流场改变。方法:选取清洁级日本大耳白兔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实验组、对照组,每组10只,复制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对照组按照阿托伐他汀钙10 mg/(kg·d)的剂量,给兔按照不同体重予以不同药量治疗,将药物以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灌胃,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片0.25 g/(kg·d),与阿托伐他汀钙一同以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灌胃,模型组及正常组予以5 mL生理盐水灌胃。干预持续4周。用动物超声影像系统对兔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血管成像检测颈动脉狭窄程度,血流速度,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1治疗后实验组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对兔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与模型组相比均明显改善,稳定斑块数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正常组颈动脉正常,治疗后,实验组狭窄明显减轻,血流速度接近正常,对照组有所改善,模型组颈动脉狭窄程度最重,血流速度快,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斑块不稳定性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能够有效提高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改善颈动脉狭窄,使血液流速接近正常水平,值得做进一步药理研究及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Apo E-/-小鼠建立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给予不同剂量衣霉素,观察其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取40只6-8周的Apo 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手术组。对照组小鼠给予正常饮食;手术组小鼠行右侧颈总动脉套管术(Perivascular carotid collar placement,PCCP),同时给予高脂喂养。9周末分别取对照组和手术组小鼠颈动脉,HE染色观察小鼠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成功造模后,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PCCP组、小剂量衣霉素组和大剂量衣霉素组;正常对照组和单纯PCCP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小剂量衣霉素组和大剂量衣霉素组分别给予小剂量衣霉素、大剂量衣霉素腹腔注射。2周后,处死小鼠,通过HE染色观察颈动脉斑块形态,油红O染色观察斑块内脂质聚集,抗巨噬细胞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斑块内巨噬细胞聚集,Western-blot检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GRP78和自噬标志蛋白Atg7、P62的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与单纯PCCP组和大剂量衣霉素组相比,小剂量衣霉素组颈动脉腔内的斑块脂质池减少,斑块结构较为完整且相对稳定;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小剂量衣霉素组斑块内脂质含量显著降低(P0.05 vs单纯PCCP组和大剂量衣霉素组);巨噬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与单纯PCCP组和大剂量衣霉素组相比,小剂量衣霉素组斑块内巨噬细胞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小剂量衣霉素干预诱导的一定程度的内质网应激可以适度上调自噬(P0.05 vs单纯PCCP组和大剂量衣霉素组)。结论:PCCP手术加高脂饮食可以短期成功建立小鼠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较高,而小剂量衣霉素干预可以使得颈动脉管腔内斑块相对较小,内部脂质池明显较小,纤维帽变厚且结构更完整,斑块结构较稳定;斑块内脂质含量降低;巨噬细胞含量明显降低,且小剂量衣霉素组自噬水平适度上调。因此,小剂量衣霉素干预引起的适度的内质网应激一定程度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的表达及与斑块稳定性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 按照颈动脉彩超结果将2014 年5 月-2015 年1 月我院收治的80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斑块稳定组(25 例)、斑块不稳定 组(39 例)和无斑块组(16 例),并于同期随机抽取120 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各组血浆Lp-PLA2,同时采 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中风量表(NIHSS 评分)对三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斑块稳定组、斑块不稳定组以及无斑 块组血浆Lp-PLA2 高于对照组,斑块稳定组、斑块不稳定组高于无斑块组,斑块不稳定组高于斑块稳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血浆Lp-PLA2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呈正相关性(rs=0.638,P<0.05)。神经功能缺损中型组、重型组血 浆Lp-PLA2 高于轻型组,重型组高于中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浆Lp-PLA2 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 性(rs=0.715,P<0.05)。结论:血浆Lp-PLA2 可作为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以及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 损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急性脑出血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lc)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脑科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84例,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单纯脑出血组(n=25)、轻度粥样硬化组(n=34)和重度粥样硬化组(n=25)三组,另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50人(对照组)。对比分析四组颈总动脉膜厚度(IMT)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hs-CRP与Hb Alc水平,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结果:四组的IMT、TC、TG、HDL、LDL、hs-CRP和Hb Alc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s-CRP和Hb Alc水平在单纯脑出血组轻度粥样硬化组重度粥样硬化组(P0.05);IMT与hs-CRP和Hb Alc均呈现正相关(r=0.388、0.420,P0.05);IMT、hs-CRP和Hb Alc均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OR=3.065、1.978、1.647,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体内hs-CRP及Hb Alc水平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对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3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单纯急性脑梗死患者61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MRI评估颈动脉血管及斑块稳定性,并分析影响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斑块最大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管总面积、血管壁面积、血管腔面积及血管壁标准化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糖尿病以及饮酒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RI能够有效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利于临床诊断以及确定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rosuvastatin on plaque progression and in vivo coronary artery function in apolipoprotein E-knockout (ApoE-KO) mice, using noninvasive high-resolution ultrasound techniques. Eight-week-old male ApoE-KO mice (n = 20) were fed a high-fat diet with or without rosuvastatin (10 micromol.kg(-1).day(-1)) for 16 wk. When compared with control, rosuvastatin reduced total cholesterol levels (P < 0.05) and caused significant retardation of lesion progression in the brachiocephalic artery, as visualized in vivo using an ultrasound biomicroscope (P < 0.05). Histological analysis confirmed the reduction of brachiocephalic atherosclerosis and also revealed an increase in collagen content in the statin-treated group (P < 0.05). Coronary volumetric flow was measured by simultaneous recording of Doppler velocity signals and left coronary artery morphology before and during adenosine infusion. The hyperemic flow in response to adenosine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left coronary artery following 16 wk of rosuvastatin treatment (P < 0.001), whereas the baseline flow was similar in both groups. In conclusion, rosuvastatin reduced brachiocephalic artery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in ApoE-KO mice. Coronary artery function assessed using recently developed in vivo ultrasound-based protocols, also improved.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内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300例ACI患者,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结果分为稳定斑块组(n=173)和不稳定斑块组(n=127),另选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100例为对照组。对ACI患者和对照组进行RBP、NLR、PTX3、血脂指标的检测,并进行组间统计学对比。采用Pearson检验对ACI患者的RBP、NLR、PTX3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三组受试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等基础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患者的RBP、NLR、PTX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不稳定斑块组上述指标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不稳定斑块组上述指标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经Pearson检验分析,ACI患者的RBP、NLR、PTX3水平与TC、TG、LDL-C、FIB均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在ACI患者中RBP、NLR、PTX3水平较高,并与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紧密的关联性。初步推测RBP、NLR、PTX3可能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进而影响ACI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