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立体外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biofilm BF)模型,探讨青蒿琥酯(artesunate)对生物膜的影响。分光光度法测定青蒿琥酯对铜绿假单胞菌浮游菌生长的影响。选取铜绿假单胞菌野生株(PAO1)建立生物膜模型,设立对照组、青蒿琥酯组、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组。结晶紫染色后测定570 nm波长光密度值,以观察6 h时细菌粘附情况;建模3 d后经不同浓度的青蒿琥酯或环丙沙星处理后利用平板稀释计数法计算活菌数;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成像技术(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结合生物膜定量分析软件COMSTAT对生物膜的单位面积生物量、平均厚度、粗糙系数、平均扩散距离进行定量分析。研究显示青蒿琥酯对铜绿假单胞菌浮游菌无明显抑制作用。建模3 d后,生物膜经不同浓度的青蒿琥酯干预12 h后,512μg/m L、1 024μg/m L组生物膜内的活菌数分别为(6.99±0.21)、(6.45±0.19)log10 CFU/m 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蒿琥酯组(512μg/m L)和环丙沙星组在6 h时细菌粘附性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经青蒿琥酯和环丙沙星处理后生物膜生物量、平均厚度以及平均扩散距离等结构指标数值都有明显减少(p0.05);青蒿琥酯组粗糙系数增加(p0.05),环丙沙星组粗糙系数无明显变化(p0.05),但这两组的粗糙系数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该研究表明青蒿琥酯能够降低铜绿假单胞菌粘附性及破坏成熟生物膜结构。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与研究青蒿琥酯对肺癌裸鼠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27只裸小鼠随机平分为3组-肺癌组、青蒿琥酯1组与青蒿琥酯2组,每组9只。所有小鼠都给予腹腔注射肺癌A549细胞成瘤,致瘤成功后肺癌组、青蒿琥酯1组与青蒿琥酯2组组采用磷酸盐缓冲液、2.0 mg/mL与4.0 mg/mL的青蒿琥酯进行灌胃,1次/d,持续10 d。结果:所有小鼠都致瘤成功,青蒿琥酯1组、青蒿琥酯2组的移植瘤重量低于肺癌组(P<0.05),抑瘤率高于肺癌组(P<0.05),青蒿琥酯2组与青蒿琥酯1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蒿琥酯2组、青蒿琥酯1组的移植瘤细胞凋亡指数高于肺癌组(P<0.05),青蒿琥酯2组高于青蒿琥酯1组(P<0.05)。青蒿琥酯2组、青蒿琥酯1组的移植瘤组织周围淋巴管密度低于肺癌组(P<0.05),青蒿琥酯2组低于青蒿琥酯1组(P<0.05)。青蒿琥酯2组、青蒿琥酯1组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与白介素(Interleukin,IL)-6水平低于肺癌组(P<0.05),青蒿琥酯2组低于青蒿琥酯1组(P<0.05)。青蒿琥酯2组、青蒿琥酯1组的移植瘤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低于肺癌组(P<0.05),青蒿琥酯2组低于青蒿琥酯1组(P<0.05)。结论:青蒿琥酯在肺癌裸鼠的应用能抑制CTGF、VEGF蛋白表达,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抑制肿瘤增殖与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青蒿琥酯(artesunate,ASN)单独或联合头孢菌素类药物对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t,MDR)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的抗菌活性.本研究收集2018年长沙市中心医院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菌株32株.分为单独用药组:青蒿琥酯(ASN)组、头孢曲松钠(CRO)/头孢他啶(CAZ)组和联合应用组.采用细菌动态生长曲线法观察青蒿琥酯联合头孢菌素类药物对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生长影响;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青蒿琥酯单独或联合头孢菌素类药物对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抗菌作用;采用RT-PCR技术检测外排泵基因AcrB mRNA以及其调控基因MarA和AcrR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显示,终浓度为2048μg/mL ASN联合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啶明显地抑制了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生长,曲线走向平缓;终浓度为1024μg/mL ASN联合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啶对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MIC50与单独用药组比较显著减低,均有统计学意义(K=68.07,P<0.05;K=62.34,P<O.05).1024 μg/mL ASN联合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啶均以相加作用为主;2048μg/mL青蒿琥酯和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啶联用时,可以抑制外排泵基因AcrB的表达,2048 μg/mL青蒿琥酯联合512 μg/mL头孢曲松钠明显抑制正向调控子MarA的表达,而对于负性调控子AcrR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青蒿琥酯能显著改善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钠以及头孢他啶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外排泵基因Acr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对于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细胞株K562/ADM转铁蛋白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将K562/ADM(耐阿霉素)细胞分别经浓度为12.5、25、50μg/m L的青蒿琥酯处理48 h,同时25μg/m L实验组在12 h、24 h、36 h分别收集足量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青蒿琥酯对细胞转铁蛋白受体(Tf R)密度的调控作用,Western blot检测青蒿琥酯对细胞Tf R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CCK-8法分析青蒿琥酯对K562/ADM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K562/ADM细胞Tf R密度和Tf R蛋白表达水平分别经12.5、25、50μg/m L青蒿琥酯处理后均下降,呈浓度依赖性。25μg/m L青蒿琥酯处理K562/ADM细胞不同时间段后转铁蛋白受体蛋白表达水平随着Art作用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表明呈时间依赖性。K562/ADM细胞经青蒿琥酯处理后其耐药性减弱:与对照组相比,12.5、25、50μg/m L实验组细胞耐药逆转倍数分别为1.38、2.12和2.95倍,从而抑制K562/ADM细胞增殖。IC50值为19.7μmol/L。结论:青蒿琥酯能降低细胞Tf R密度和下调Tf R蛋白的表达,逆转K562/ADM细胞的耐药性,从而起到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青蒿琥酯在蜡螟感染烟曲霉后,对蜡螟的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影响。方法用一定量的烟曲霉的活化孢子感染蜡螟,经过1 h,用青蒿琥酯注射一组蜡螟,两性霉素B注射一组蜡螟,剩余的作为感染组。12 h后,取各组蜡螟进行病理切片染色,观察各组的病理情况;取各组的蜡螟的淋巴液,收集各组的孢子,用真菌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孢子活性并将淋巴细胞分离、裂解,离心取上清,用Western-blot法检测上清液中的Dectin-1、ROS、LC3Ⅱ的表达水平。结果青蒿琥酯注射组的蜡螟病理切片中的孢子比感染组数量少且聚集在一起,未长出菌丝,而体外分离的真菌孢子,青蒿琥酯组的活性明显受到抑制。经Western-blot显示青蒿琥酯能增强淋巴细胞Dectin-1、ROS、LC3Ⅱ的表达。结论青蒿琥酯可通过抑制烟曲霉的活性和增强蜡螟淋巴细胞的自噬水平,对抗蜡螟烟曲霉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青蒿琥酯在鼠肺感染烟曲霉后,对鼠肺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影响。方法用一定量的烟曲霉的活化孢子感染鼠肺,建立肺烟曲霉病模型。同时用青蒿琥酯注射一组鼠肺,两性霉素B注射一组鼠肺,剩余的作为感染组。24h后,取各组鼠肺进行病理切片染色,观察各组病理情况;取各组鼠肺的组织并匀浆,收集各组的孢子,用真菌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孢子活性并将肺巨噬细胞进行分离、裂解,离心取上清,用Western-blot法检测上清液中的Dectin-1、ROS、LC3Ⅱ的表达水平。结果青蒿琥酯注射组的鼠肺病理切片中的孢子比感染组数量少且聚集在一起,未长出菌丝,而体外分离的真菌孢子,青蒿琥酯组的活性明显受到抑制。经Western-blot显示青蒿琥酯具有增强肺巨噬细胞Dectin-1、ROS、LC3Ⅱ的表达。结论青蒿琥酯可通过抑制烟曲霉的活性和增强鼠肺巨噬细胞的自噬水平,对抗鼠肺烟曲霉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Art)对人源肝星状细胞(LX-2)的作用。方法:样本为体外培养人源肝星状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及3个不同剂量的Art(250、350、450μmol/L)组。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检测LX-2的增殖情况,HPLC-FLD法检测LX-2上清中神经酰胺的含量,酶消化法测定羟脯氨(Hyp)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PPAR-γ、p53、Caspase 3蛋白在各组中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青蒿琥酯组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效应关系(P0.01);青蒿琥酯可提高神经酰胺的含量(P0.01),同时各给药组羟脯氨酸的含量明显下降(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青蒿琥酯组PPAR-γ、p53、Caspase 3蛋白的表达上调(P0.01)。结论:青蒿琥酯可能是通过上调神经酰胺,发挥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壳聚糖(Chitosan,CS)和三聚磷酸钠(tripolyphosphate,TPP)交联制备包载青蒿琥酯纳米粒,并探讨其在体外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以壳聚糖-三磷酸钠(CS/TPP)为基质并优化其比例,采用离子凝胶法制备包载青蒿琥酯(ART)纳米粒,对其进行表征包括粒径大小、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和体外释放试验,以及红外光谱分析。用MTT法检测包栽青蒿琥酯的壳聚糖·三磷酸钠纳米粒对Hela、Caski、U251、MCF-7和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成功构建青蒿琥酯一壳聚糖.三磷酸钠纳米颗粒(ARTnanoparticals,ART-NPs),平均粒径为166.8±0.2nnl,电位为10.2±0.79mV,红外光谱分析表明CS厂rPP成功连接并包裹ART,平均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8%和74.82%;体外释放呈典型的双相分布,前24h呈暴发性释放(44.2%),其后缓慢释放,第9天累积释放度达67.4%。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趋势,且ART-NPs作用优于单-ART;相同浓度的ART-NPs在96h时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明显高于ART组(P〈O.05)。结论:用壳聚糖和三磷酸钠交联可成功包载青蒿琥酯制成具有缓释性的纳米制剂,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潜在的肿瘤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对肺癌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肺癌细胞接种至裸鼠皮下,腹腔注射青蒿琥酯,同时给予放射处理记为联合组,设置青蒿琥酯组(不照射处理)、放射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不放射处理),测量肿瘤体积,取瘤体并称取瘤体重量,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组织中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组织中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信号转导与转录因子3(STAT3)、磷酸化的STAT3(p-STAT3)、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磷酸化的p38MAPK(p-p38MAPK)水平。结果:青蒿琥酯组、放射组、联合组皮下移植瘤体积和重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联合组肿瘤重量和体积明显低于青蒿琥酯和放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蒿琥酯、放射组、联合组肿瘤组织中细胞凋亡率、Cleaved Caspase-3水平和p-p38MAPK/p38MAPK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联合组肿瘤组织中细胞凋亡率、Cleaved Caspase-3水平和p-p38MAPK/p38MAPK高于青蒿琥酯和放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蒿琥酯、放射组、联合组肿瘤组织中p-STAT3/STAT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联合组肿瘤组织中p-STAT3/STAT3水平低于蒿琥酯组和放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蒿琥酯能够抑制肺癌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促进癌细胞凋亡,增加放疗敏感性,作用机制可能与p38MAPK、STAT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美国库拉索芦荟、日本木立芦荟和中华芦荟汁液的抑菌作用。方法:测定三种芦荟叶片提取物对一系列供试细菌和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对比121℃热处理30min前后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结果:三种芦荟提取物对供试细菌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低抑菌浓度均为0.4%;对供试菌真菌的黑曲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为0.2%。热处理后抑菌效应没有明显的下降。结论:芦荟叶提取物的抑菌作用随浓度的增加和抑菌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热处理不会影响其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CWDMs及其宁代细菌型和伤寒杆菌粗糙型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以了解沙门菌CWDMs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结果表明,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细菌型及伤寒杆粗糙型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显示出相同的4种具有不同泳动速率的LDH同功酶,但CWDMs仅显示2种LDH。CWDMs的2种LDH同功酶与其亲代细菌型及伤寒杆  相似文献   

12.
沙门菌CWDMs脂代谢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毛地黄皂苷敏感试验和菌细胞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胆碱酯酶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经L 型变异后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CW DM )的脂类代谢活性,了解这些CW DM 变异的性质和探讨细菌细胞壁缺陷突变与细菌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 DM s 具有显著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对毛地黄皂苷高度敏感并且还具有与白色念珠菌相似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但未能检出胆碱酯酶活性。CW DM s返祖菌丧失了脂类代谢酶类和胞浆膜不含胆固醇,恢复了与其亲代细菌型相似的代谢特征。提示在沙门菌天然即存在有与脂类及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细胞壁的缺陷导致这些脂类及胆固醇代谢基因活化,以致 CW DM s 能够表达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和胞浆膜含有胆固醇  相似文献   

13.
沙门菌CWDMs氨基酸代谢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旭  王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42-143,145
采用氨基氨利用生长试验和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酶(GOT)、乳酸脱氨酶(LDH)、肌酸激酶(CK)、α-闳丁酸脱氢酶(α-HBD)、γ-谷志肽酶(γ-GT),酸性磷酸酶(ACP)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CWDMs变异的特点及其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在仅含蛋氨酸或脯氨  相似文献   

14.
光照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种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Spring配子体假根无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其生长方向与光照方向无关外,其它7种的配子体假根均有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假根的向重力性反应在配子体发育初期,因光照的方向不同而异,表现为负向光性。随着配子体发育至片状体阶段,光对其向重力性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重力的影响增强。在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初期,光对  相似文献   

15.
作者解剖观察了33种,隶于4目、7亚目、15科、19属的中国鳐类脑颅的形态。研究结果认为:锯鳐目和鳐目是原始类群,它们均具吻软骨,其中圆犂头鳐科和团扇鳐科是特化类群。电鳐目亦具吻软骨,它们是特化和退化类群。在较高等的鲼目则无吻软骨。依据鳐类不同的分类阶元,其脑颅亦各具有不同的式型。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两种蚤的幼虫形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肖柏林 《昆虫学报》1990,33(2):250-253
关于蚤类幼虫形态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我国王敦清1956年首次描述7种蚤的幼虫形态以后,由柳支英,虞以新(1957),孙昌秀(1965),叶瑞玉(1982,1986),费荣中(1986)等学者先后共描述过约29种蚤的幼虫形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知蚤类幼虫形态约36种,隶属6科19属。本文描述未见报道的无棘鬃额蚤Frontopsylla aspiniformis Liu etWu(1960)和青海双蚤Amphipsylla qinghaiensis Ren et Ji(1979)两种蚤山幼虫形态。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了解沙门菌细菌壁缺陷突变株(CWDMs)的生物氧化及遗传特点和探讨细菌壁缺陷变异的性质与机制。方法:采用PAGE电泳法和分光光度法检测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及其CWDMs和伤寒沙门菌粗糙型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的活性与类型。结果: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细菌型和伤寒沙门菌粗糙型经PAGE电泳可见一条MDH同工酶带,CWDMs电泳后可见两条MDH同Ⅰ酶带,在CWDMs的MDH中有一条泳动速率与细菌型及粗糙型的相同,另一条则较快。分光光度法检测证实。细菌型与粗糙型的MDH活性相似,CWDMs的MDH活性则明显较低。结论:CWDMs保留了与亲代细菌型一致的MDH和形成了一种新的MDH,并且其MDH的活性已显著降低,此特性可能与CWDMs生物氧化特性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