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捕食和附加食物交互作用条件下 ,测定根田鼠种群攻击水平与种群参数之间的关系 ,应用对策论分析攻击行为的模式。通过观测 1 6 5对实验个体的攻击行为 ,发现体重和繁殖特征决定根田鼠个体的攻击水平。体重较大个体及繁殖个体的攻击频次最高。攻击水平的性别差异显著。Kruskal- Wallis单侧秩方差检验结果表明 ,雄体攻击水平显著高于雌体。攻击水平与种群密度呈负相关关系 ,但不显著。与留居个体比较 ,扩散个体的攻击性弱。高质量的附加食物可降低根田鼠的攻击水平 ,捕食者的存在不直接影响攻击水平。根田鼠的攻击行为属仪式化非伤害行为。ESS的鹰 -鸽对策模型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 :不同处理种群 ESS集的鹰型对策者比例有显著差异 ,环境条件愈差 ,取胜的价值愈大 ,种群中鹰型对策者比例愈高。有捕食者、无附加食物( P,- F)种群的环境条件最差 ,鹰型对策者比例最高 ,为 0 .4 0 ;次为无捕食者、无附加食物 (- P,- F)种群 ,为 0 .33;有捕食者、有附加食物 ( P, F)种群 ,为 0 .1 8;无捕食者、有附加食物 (- P, F)种群的环境条件最优越 ,鹰型对策者比例最低 ,为0 .1 7。验证了捕食和食物交互效应能改变田鼠类动物攻击行为格局及对策模式的假设 相似文献
2.
3.
采用2×2×2析因实验设计,在野外围栏条件下,测定食物、捕食和竞争物种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对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种群动态作用的格局.食物可利用性、捕食及种间竞争的独立作用对种群最小存活数均具有极显著的效应,除捕食与种间竞争的交互作用接近显著水平外,食物与种间竞争、食物与捕食者以及三者间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三类外部因子对种群补充量的独立作用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对种群补充量的作用具有累加效应;食物可利用性、捕食及种间竞争对种群繁殖成体的比例具有极显著的作用;三类外部因子对种群幼体与成体的比例具有极显著的作用.对种群年龄结构而言,与捕食者及种间竞争比较,食物可利用性是相对较弱的影响因子,在任何捕食与种间竞争交互作用条件下,食物的作用均不显著;三类外部因子均能显著地影响东方田鼠的体重增长率,但三者的交互作用对其影响不显著;MANOVA结果表明,捕食对成体存活率的作用最强烈,其次,为食物可利用性,种间竞争的作用最弱,但三者的交互作用效应不显著.对幼体的存活时间,除捕食的作用接近显著水平外,食物可利用性及种间竞争的作用均不显著.结果提供了食物可利用性、捕食和种间竞争对东方田鼠种群动态作用的充分证据,验证了食物、捕食和种间竞争对田鼠类种群动态具有独立或累加效应的总假设. 相似文献
4.
5.
在野外围栏条件下,采用重复的2×2×2析因实验设计,测定食物、捕食和竞争物种黑线姬鼠对东方田鼠攻击行为作用的格局。东方田鼠各处理种群攻击水平与其种群密度的相关甚为复杂,与Chitty多态行为假设的预测不一致。东方田鼠双冲突个体间的攻击水平与其体重的相关不显著,而与冲突个体的体重差异则呈显著的负相关,体重差异越大,冲突个体间的攻击水平越低。雄体攻击水平与其繁殖特征无显著的相关关系,而雌体间攻击水平则受繁殖状态的影响,动情雌体间的攻击水平显著地高于非动情雌体。体重差异和食物对雄体的攻击行为具有极显著的独立作用,捕食和种间竞争对雄体攻击行为的独立作用不显著,而捕食与种间竞争交互作用对雄体攻击行为的效应则达到显著水平。体重差异、食物、捕食和种间竞争对动情雌体的攻击水平均有极显著的独立作用,3类外部因子交互作用的效应达到极显著水平;而3类外部因子交互作用对非动情雌体攻击行为的效应则不显著。结果检验了外部因子食物、捕食、种间竞争对田鼠类动物种群攻击行为具有独立和累加的整合效应的假设。 相似文献
6.
小型啮齿动物种群系统调节复合因子理论的野外实验研究:食物可利用性和捕食对根田鼠种群空间行为的作用模式及其对种群调节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项研究在野外围栏条件下,采用析因实验设计,测定食物可利用性和捕食对根田鼠(Microtusoeconomus)种群空间行为的作用模式。检验的特定假设为,高质量食物较大的可利用性能降低田鼠的攻击行为和活动;捕食能减少田鼠的活动。研究结果表明,食物可利用性能间接地和直接地影响根田鼠的空间行为。附加食物种群具有较高的密度和较小的巢区,且在诱捕期间具有较少的长距离活动和较低的攻击水平。捕食者的存在不直接影响攻击行为,但能影响诱捕期间的长距离活动,此为根田鼠对捕食者存在作出的直接反应。在阐明田鼠种群动态时,应仔细考虑上述因子相互作用的效应。 相似文献
7.
在野外围栏条件下,采用重复的2×2×2析因实验设计,测定食物、捕食和竞争物种黑线姬鼠对东方田鼠攻击行为作用的格局。东方田鼠各处理种群攻击水平与其种群密度的相关甚为复杂,与Chitty多态行为假设的预测不一致。东方田鼠双冲突个体间的攻击水平与其体重的相关不显著,而与冲突个体的体重差异则呈显著的负相关,体重差异越大,冲突个体间的攻击水平越低。雄体攻击水平与其繁殖特征无显著的相关关系,而雌体间攻击水平则受繁殖状态的影响,动情雌体间的攻击水平显著地高于非动情雌体。体重差异和食物对雄体的攻击行为具有极显著的独立作用,捕食和种间竞争对雄体攻击行为的独立作用不显著,而捕食与种间竞争交互作用对雄体攻击行为的效应则达到显著水平。体重差异、食物、捕食和种间竞争对动情雌体的攻击水平均有极显著的独立作用,3类外部因子交互作用的效应达到极显著水平;而3类外部因子交互作用对非动情雌体攻击行为的效应则不显著。结果检验了外部因子食物、捕食、种间竞争对田鼠类动物种群攻击行为具有独立和累加的整合效应的假设。 相似文献
8.
艾鼬气味对根田鼠社会行为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实验室条件下 ,主要测定艾鼬 (Mustelaeversmanni)气味对根田鼠 (Microtusoeconomus)社会行为、繁殖特征及性激素水平作用的格局 ,并探讨艾鼬气味使根田鼠产生繁殖迟滞的机制。结果表明 ,艾鼬气味对根田鼠一般动作、探究、自我修饰及婚配行为的频次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P <0 0 5 ) ,而对各种行为累积时间的作用则产生明显的性别差异。艾鼬气味可提高雄体及雌体一般动作及雌体亲密行为的累积时间 ;对雄体自我修饰行为 ,以及雌体攻击、探究及自我修饰行为的累积时间有显著的降低作用 (P <0 0 5 )。艾鼬气味能显著制约根田鼠对食物的摄入 (P <0 0 5 ) ,并使其体重显著 (P <0 0 1)降低。在艾鼬气味条件下 ,82 %的配对根田鼠产生显著的繁殖迟滞 ,其雄体附睾精子计数、雌体卵巢指数及胚胎重量极显著地减低 (P <0 0 1) ,相应地 ,雌体血清孕酮显著地提高 (P <0 0 1)。上述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捕食风险使田鼠类动物产生繁殖迟滞的假设 相似文献
9.
小型啮齿动物种群系统调节复合因子理论的野外实验研究:食物可利用性和捕食对根田鼠种群动态作用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本研究在野外围栏条件下采用析因实验设计,测定营养、捕食及空间行为对根田鼠(Mi-crotusoeconomus)种群统计特征的影响。本文旨在检验下述特定假设:高质量食物可利用性和捕食对限制小型啮齿动物种群密度具有独立的和累加的效应。3年期间,4种野外实验处理6个重复的研究结果表明,附加食物并预防捕食者处理的种群具有最高密度;未附加食物及不预防捕食者处理(对照)的种群密度最低;而单一处理的种群,其密度居中。不同处理条件下,新生个体在种群的补充模式以及种群瞬时增长率的变化均与种群密度的变动相应一致。双因素ANOVA的结果证明,附加高质量食物能明显地提高根田鼠的种群密度,而对种群补充量的作用则较弱,仅接近显著水平;预防捕食者不仅能显著地作用于种群密度,更能强烈地影响种群补充量。高质量食物和捕食者的作用具有累加的性质,两者的交互作用对种群密度和补充量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小哺乳动物在高寒环境中的生存对策 Ⅰ.高原鼠兔和根田鼠褐色脂肪组织(BAT)重量和显微结构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研究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两种非冬眠草食性哺乳动物——高原鼠兔和根田鼠的褐色脂肪组织(BAT)的重量和显微结构的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严寒季节BAT增多、BAT细胞中的脂肪滴小而多、线粒体增大及嵴数目增多,温暖季节较低,这些变化与产热需要有关。 相似文献
11.
The distribution sites of feces marks of root vole were investigated by eyeballing method. The investigations showed that:( 11 There were feces mark or not at the hole of the vole. (2) It distributed mainly at the crotches and the terminals of the channel.(3) Comparison among three kinds of feces mark percentage, the maximum is the percentage at the crotches. The minimum is the percentage at the hole and the middle at the terminals of the channel.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ifference of intensity of feces mark distributed in different sites predicated that feces may played an important communication role in territory behavior of root voles. 相似文献
12.
13.
外源性皮质酮对雄性根田鼠交配行为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皮质酮对雄性根田鼠交配行为的作用。实验个体分别注射0.10 ug/ g体重、0. 60 ug / g体重和1.00 ug/ g体重剂量的皮质酮,1 h后测定每只雄性根田鼠的交配行为。结果显示,3 个处理组动物具有射精能力的个体比率及其爬跨、抽动和射精潜伏期与对照组动物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爬跨和抽动频次也无显著变化。不同处理组个体的血浆睾酮含量无显著差异。因此,皮质酮没有影响雄性根田鼠的交配行为和性激素的分泌。该结果提示,哺乳动物在急性应激条件下所分泌的皮质酮可能不参与对性行为的调控。 相似文献
14.
根田鼠肾上腺皮质酮水平的日节律及急性低氧的影响THECIRCADIANRHYTHMOFCORTICOSTERONELEVELANDEFFECTOFHYPOXIAONROOTVOLE(MICROTUSOECONOMUS)根田鼠(Microtusoec... 相似文献
15.
根田鼠的熟悉性及其自然动情下的配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在室内雌鼠自然动情条件下根田鼠两性个体配偶选择的3种熟悉性效应的5组实验结果,包括雌性对熟悉和陌生雄鼠、配偶和陌生雄鼠、配偶和熟悉雄鼠的择偶行为实验 , 雄性对熟悉和陌生雌鼠、配偶和陌生雌鼠的择偶行为实验。在实验前, 将1对性成熟的雌雄鼠 (非亲缘关系) 每天关养8 h 共8 d 建立熟悉性; 配对雌雄鼠至少生育1胎则为配偶关系。在 Y 形迷宫内的30 min 实验中, 两个被选择鼠分别以项链拴在横跨选择箱顶端中央的一根铁丝上, 限制它们在各自箱内活动; 而允许异性选择鼠从中立箱自由进入两个选择箱。记录选择鼠对异性被选择鼠的访问、社会探究、攻击、交配和友好行为的频次和时间。经Wilcoxon 关联样本 T 检验发现, 除交配行为不显著外, 雌性根田鼠均选择熟悉性较高的雄鼠; 而雄鼠不具这种选择性。该结果提示雌雄根田鼠的不同择偶行为也许就是反映该种婚配制度特征的直接行为过程。因此, 在择偶行为中, 雌性根田鼠表现的单配性倾向和雄鼠的多配性倾向, 只能以其婚配制度为一雄多雌制的假设来解释。我们的实验还说明在多配制田鼠中, 一雄多雌制与混交制在雌鼠择偶行为上是不同的, 而与单配制的相似或相近, 故简单地比较多配制与单配制则不能反映田鼠亚科动物婚配制度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根田鼠静止代谢率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通过实地测定分布于青海高原的根田鼠的RMR,发现其RMR水平明显高于与其体重相似的其它田鼠,而平均最小热传导值并不比后者低,说明可能是以保持高的RMR水平来适应高原寒冷气候的。同时发现,根田鼠以化学体温调节为主,以适应高原气温较大的波动。 相似文献
17.
根田鼠平均每日代谢率及每日能量需要的估计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结合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物生产力的研究”工作,我们于1983年5-10月,对海北定位站地区的小型啮齿动物--根田鼠的能量代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大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放射免疫学测定试剂检测了根田鼠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水平.测定线性范围为2.5 Pg至160pg/管,批内和批间差为1.7% (n=10)和7.8%(n=4),样品平均标准回收率为108.2±8.4%。根田鼠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测定为0.28±0.04 ng/mg湿重组织。从根田鼠下丘脑提取物稀释曲线与大鼠(人工合成)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有较好的平行关系判断, 可以推知根田鼠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结构活性类似于大鼠(人工合成)的活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