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项夏 《人与生物圈》2008,(2):154-155
贺兰山早就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也是阿拉善最早实行禁牧的地方,这说明贺兰山在人们眼里的重要地位。然而,贺兰山重要在哪里呢?围着贺兰山的几天采访,我们的注意力锁定在贺兰山的水。如此干旱的地区,拥有一座大山无异于拥有一个巨大的”截雨器”。这样看贺兰山不免过于功利,但这是我们在一系列采访之后的真实感觉,因为周边的牧业、农业、城镇,所有一切的生存和发展都靠着来自贺兰山的水,而目前所有的一切都困在水的危机之中。在盼水如命的人们的眼里,这座矗立在干旱环境里,能比别的地方截留更多降水的山,何止是山,分明就是水!  相似文献   

2.
《人与生物圈》2008,(2):151-152
“没有贺兰山就没有水,就没有阿左旗。”这是我们考察贺兰山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有山就有水,在阿拉善这样的干旱地区,矗立着内蒙古最高的山峰——贺兰山,就如同守着一座极其宝贵的水库,左旗的水资源基本上都来自贺兰山。  相似文献   

3.
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是我国特有种,在贺兰山分布数量不足百头,对贺兰山马麝进行生境适宜性评价是保护和恢复贺兰山马麝种群的前提和依据。2014—2016年通过样线法对贺兰山马麝的野外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确定了750个马麝出现位点,结合13个环境因子变量,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并根据最大约登指数划分贺兰山马麝适宜生境及不适宜生境的分布区,对贺兰山地区马麝的生境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众多影响贺兰山马麝分布的环境因子中,针叶林、距水源距离、距护林点距离、海拔高度、距矿区距离和距道路距离六种环境因子影响较大;贺兰山地区适宜马麝分布的生境面积极小,仅占贺兰山地区总面积的3.27%,面积为120.24 km2,而不适宜生境面积为3 555.72 km2。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性曲线对模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预测水平达到优秀,可以为马麝保护工作提供参考。为保护和恢复马麝种群,建议管理部门加强管理力度,严格控制人为干扰,识别和建立马麝各适宜生境之间的生态廊道,加强对零散分布的潜在适宜生境区域的利用。  相似文献   

4.
理解山地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及其成因对于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贺兰山地区甲虫31科252属469种的分布信息, 结合相关气候与生境异质性数据, 系统地探讨了贺兰山地区甲虫及6个优势科物种丰富度地理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甲虫物种丰富度及科属区系分化强度以贺兰山中段最高, 南段比北段高, 西坡比东坡高。基于183个栅格内物种分布的二元数据聚类分析, 贺兰山甲虫分布可分为北段强旱生景观甲虫地理群、中西段半湿生景观甲虫地理群、中东段及南段半旱生景观甲虫地理群3个地理群。冗余分析(RDA)表明年均温和年均降水量是影响最显著的因子。方差分解结果显示, 水分与能量因子共同解释了全部甲虫物种丰富度57.1%的空间变异, 单独解释率分别为5.9%和7.1%。生境异质性解释了全部甲虫物种丰富度35.2%的变异, 单独解释率仅为1.8%。气候因素与生境异质性对不同优势科物种丰富度的相对影响并不一致。在贺兰山的南段和北段, 生境异质性和水分因子对甲虫物种丰富度影响作用明显。水分和能量因子是贺兰山地区甲虫物种丰富度空间分布格局的主导因子, 生境异质性有助于提高甲虫物种丰富度。从未解释的比例来分析, 地形和土壤因素可能对贺兰山甲虫物种丰富度存在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贺兰山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是内蒙古自治区与宁夏的界山。岩画主要在贺兰山北段,目前已发现二十多个岩画点,分布十分密集,内容有动物、人物、类人首像、车辆、工具武器、建筑物、植物、天体形象、手足印迹、图案符号、西夏文字等,个体形象不下两万个。其中最富特色的是人面像,在中国已发现的岩画中,就人面像之多种多样而且集中这一点来说,贺兰山地区最有代表性。贺兰山岩画中的人面像有若干种,其中有一部分是面具。所谓面具是指以曾皮、木、泥、金属等物质材料制成的人面形,供当时人们跳神时戴在头上表演用。当人们举行跳神活动时,面具便改变了性质,成为神的体现,变成面具神。面具神崇拜曾经在世界许多地区流行过,近代美洲祖尼人中仍流行面具神崇拜习俗。中国古代面具神崇拜也曾流行过,至今在中国的某些地区、某些少数民族中仍存在,如湖南、贵州等地少数民族的傩仪面具;西藏跳神用的护法  相似文献   

6.
贺兰山岩羊的数量与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3年11~12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对贺兰山东坡(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西坡(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岩羊(Pseudois nayaur)种群的数量与分布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岩羊实体141群746只。在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均有岩羊分布,但东坡岩羊的平均群大小为6·03只,西坡为3·24只;东坡的遇见率为0·32只/km,西坡的遇见率为0·19只/km。卡方检验表明,贺兰山东、西坡的平均群大小和遇见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东坡是岩羊的主要分布区。利用DISTANCE5·0软件估计贺兰山东坡岩羊的密度为5·144只/km2,种群数量为10611只;西坡的密度为2·532只/km2,种群数量为1714只;整个贺兰山地区岩羊的估计密度是4·445只/km2,种群数量为12178只。  相似文献   

7.
树轮记录的贺兰山区近百年来的干旱事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采自东亚夏季风最北缘、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贺兰山区的树轮样芯,建立了贺兰山地区最近93年来的树轮宽度年表。与气象观测记录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降水是限制贺兰山区树木生长的主要因素,其中5~7月份的降水与树轮宽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22(通过95%的信度检验)。在贺兰山的树轮宽度记录中有两个主要的低生长期即20世纪20年代和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这两个低生长期均与该区域的干旱事件相对应。通过分析还发现在干旱事件中不仅出现低降水而且同时与高气温相伴。也就是说在干旱时期内,高温和低降水的水热组合对树木影响十分显著,从而由单纯降水减少变为一种低降水高蒸发的环境,加剧了气候的干旱程度从而使树木生长出现低的生长期,形成窄轮。这种水热组合引起树轮宽度的变化对于理解过去干旱事件及其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2009年10月2012年12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对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的越冬种群数量及时间、分布范围及生境类型进行了调查。根据最小种群数量评估法分析结果表明,在贺兰山地区的白尾海雕种群数量为92012年12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对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的越冬种群数量及时间、分布范围及生境类型进行了调查。根据最小种群数量评估法分析结果表明,在贺兰山地区的白尾海雕种群数量为914只,越冬时间为11月至次年2月,主要活动于悬崖峭壁或沟谷开阔地。  相似文献   

9.
陈乐  张福平  司建华  冯起  魏永芬 《生态学报》2023,(24):10250-10262
贺兰山作为守护西北生态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既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又削弱了西北寒流的侵扰,其植被功能对于维护区域气候变化和北方干旱荒漠带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气象、NDVI和植被类型为输入数据,利用CASA模型模拟2000—2020年贺兰山地区NPP值并估算了该地区的植被固碳量,探讨了植被固碳功能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间贺兰山地区植被固碳量显著增加,植被固碳功能得到提升。空间上呈现四周低中间高、西部低东部高、南部低北部高的分布特征;(2)植被固碳量随海拔升高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且东西坡差异明显;随着坡度的增加,东西坡植被单位面积固碳量增加;(3)研究区温度、降水及潜在蒸散发对植被固碳的驱动能力有差异性,其中降水为主要驱动因子;贺兰山大部分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对植被固碳功能的提升有促进作用。本研究以期为贺兰山地区的生态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宁夏地区已记录的甲虫种数超过1000种(亚种),是构成该地区昆虫多样性的主要成分。本文对宁夏六盘山、贺兰山和罗山3个国家自然保护区已知甲虫种类的数量做了分析比较,得到以下不同的研究结果:六盘山、贺兰山和罗山分别有甲虫35科243属482种(亚种)、30科211属355种(亚种)、30科182属287种(亚种);从动物地理区系看,3区甲虫的广布型种类所占比例很高,分别占总种数的88.17%、85.91%和86.41%,尤以古北型+中国-日本型为突出。3区仅在古北界分布的类型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11.83%、17.30%和13.59%。3区均无特有属存在,特有种所占比例非常小,分别占总种数的1.87%、0.28%、0.70%;六盘山、贺兰山和罗山甲虫的F指数、G指数和G-F指数依次为:F指数32.9064、29.4920和28.9752,G指数5.1998、5.0281和4.9669,G-F指数0.8420、0.8296和0.8286;贺兰山和罗山甲虫具有的相同种数最多,相似性系数为中等不相似水平,六盘山和罗山,六盘山和贺兰山甲虫的相似性系数均为极不相似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