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红豆杉属幼苗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张佐玉 《植物学通报》2000,17(3):225-231
红豆杉属(Taxus)是珍贵的药用植物,其紫极醇的大规模开发应用加剧了资源短缺。本文概述了红豆杉属植物的区域分布、生境和群落学研究结果,重点了幼苗培育途径及技术关键。种子繁殖的关键是破除休眠和苗期遮荫;扦插繁殖的关键是插条年龄及长度、药剂品种与处理时间、扦插基质与季节、圃地荫棚与保暖设施的优化配套;组培繁殖的难点是根系诱导和幼苗芽丛形成。现阶段豆杉属植物的规模化发展宜以扦插供苗为主、辅以种子育苗、  相似文献   

2.
缬草(ValerianaofficinalisL.)又名满坡香、地麝,是败酱科的一种多年生高大草本。高达80cm以上,。根状茎浓香,粗短,呈头状,带状须根簇生。茎中空,有纵棱,被粗白毛。叶对生,羽状深裂,裂片2~9对,裂片披针形或条形,顶端渐窄,基部...  相似文献   

3.
楤木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楤木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楤木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都用富含阔叶树腐叶的山基土作基质.播种在3月上旬进行可获70%左右的发芽率.扦插在2月上旬采用1年生枝条和2年生壮根作插穗成活率分别可达68%、76%左右。  相似文献   

4.
杭州北草蜥繁殖期脂肪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在杭州小和山北草蜥繁殖季节的3个时段分别捕得两性成年个体,解剖后鉴定性别,分离躯干、尾、肝脏和腹脂肪体,并测定其重量。按雌体卵的状态(休止卵、卵黄沉积卵和输卵管卵),卵黄沉积始于3月下旬(T1),首窝卵产于5月上旬(T2),部分(37%)终止繁殖于6月中旬(T3)。从T1到T2,雌性腹脂肪体从平均17.3mg至消失,而雄性从6.3mg减至0.8mg,雌性减量是雄性的3倍。两性6月中旬腹脂肪体消失,而躯干、尾和肝脏的脂肪含量在3个时段无显著变化。很可能雌性腹脂肪体的消耗使首窝卵产出时间提前,从而增加单个繁殖季节的窝数和总的繁殖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桃儿无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以居群为单位研究了桃儿七的繁殖生物学,指出桃儿七为适应分布区内生长季节短暂的环境条件,花各部分的形态在开花前一年就已开始分化,并形成一休眠芽,但大小孢子还尚未进行减数分裂。到了第二年春天气温回升之后,大小孢子方才进行减数分裂,并在减数分裂之后,植株通过茎基部的居间生长将花及叶带出地面。桃儿七在开花时先花后叶。花在露出土面的第二、三天随即开放。虽然桃儿七具有一系列适应于虫煤传粉的形态结构和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植物微体繁殖是植物在离体的条件下,以其组织、器官或细胞作为外植体,在一定的培养基中和培养条件下,经过形态发生的不同时期与细胞的生长、发育和分化,形成再生植株的过程。1902年哈布兰特(Haberlandt)提出植物细胞全能性理论,1958年斯蒂沃德(Steward)从胡萝卜根的悬浮细胞诱导分化,形成完整的再生小植株,首次证实了细胞全能性,至今,植  相似文献   

7.
董飞  万冬梅  王娟 《生态学杂志》2020,(4):1349-1355
类固醇激素睾酮是影响鸟类繁殖最重要的性激素之一,与鸟类的繁殖行为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睾酮通过影响鸟类的羽色、鸣声等来影响鸟类的配偶选择,同时睾酮可以调节配偶选择和繁殖投入之间的平衡。睾酮水平影响出雏数、出飞数、孵化率成功率等繁殖成效。睾酮还对个体的免疫活性和个体的存活率等产生影响。目前关于睾酮对鸟类繁殖影响的研究大多是通过外源性植入睾酮的方式来改变个体睾酮的浓度,其研究结果也常出现相互矛盾之处,对于自然状态下影响睾酮水平变化的因素尚缺乏了解,睾酮对雌雄鸟在繁殖过程中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有必要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长江江豚繁殖生物学研究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郝玉江  王丁  张先锋 《兽类学报》2006,26(2):191-200
长江江豚,即江豚扬子亚种,是仅分布于长江及附属湖泊中的唯一江豚淡水亚种,也是3个江豚亚种中最濒危的一个亚种。本文概述了30 年来国内外关于长江江豚繁殖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从繁殖生态学、组织解剖学、生理学以及行为学等4 个方面阐述了长江江豚繁殖生物学研究现状,并对其中一些相互矛盾和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今后研究中应注意的重点问题,力图为长江江豚的繁殖生物学研究指明方向,为早日实现长江江豚的人工繁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日本林蛙繁殖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繁殖期的日本林蛙雌雄异色,雄性性征显著。雌雄比为1比1.325。入秋后气温和水温持续在20℃左右时开始迁入水中,靠体色和鸣声识別异性。小水面、浅水层、微流水是最佳产卵场所。产卵吋间多在3—6点,产卵高峰期持续10天左右。卵粒一次性产出,卵团近球形,产卵数985—2305枚。未产出的卵粒被身体逐渐吸收。受精率92.35%,孵化率99.38%。  相似文献   

10.
高寒草甸小嵩草种群繁殖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从繁殖生态学的角度对高寒草甸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种群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小嵩草属寒冷中生密丛短根茎地下芽植物,在高寒生境中采用以营养繁殖为主、有性繁殖为辅的繁策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虽然小嵩草种子产量达4553.8粒/m^2,但种子萌发率较低,室内和野外萌发率分别仅有4%和1%,经氢氧化钠溶液和赤霉素溶液处理后的种子萌发率分别为1%和2%,而削去种皮后种子萌发率达52.6%,种皮坚硬是造成种子萌发率低的主要原因;进入种子库、保留至返青期且具有活性的种子仅占种子总数的24.35%,其室内萌发率仅有3%,而在野外理论实生苗仅为11.09个/m^2,与此相反小嵩草营养繁殖所形成的新个体数为6256.25个/m^2,远远多于种子萌发所形成的实生苗数。此外,小嵩草营养繁殖效力也远高于有性繁殖效力,营养繁殖效力占总繁殖效力的90.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