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975年以来综合防治的方针已在植物保护的各个领域得到贯彻实施,并已逐步向广度和深度方向发展。初期的综合防治是以一种害虫对象为目标,组成配套防治措施,以后逐步推向以一种作物的多种害虫为对象探索建立综合防治体系,并再深入一步设想就一个地区的多种作物害虫实现系统管理。可以认为从综合防治的配套技术到建立以作物为主体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2.
田埂上的害虫和农作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千年来,我国农民在小块土地上种植作物,每年都有轻重不同的虫灾,这些危险性的害虫,是从那里来的?它们与农作物的关系究竟怎样?为了了解这个问题,我们自1951年冬至1955年冬在南昌莲塘及老飞机场调查田埂上的害虫和农作物的关系,从而提出一些有关的防治措施,以供有关部门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金开正  邵达孚 《昆虫知识》2000,37(6):347-351
本文首次引入幂指模型 ( y=y L Mexp( - bda) )来模拟害虫密度与作物产量间的关系 ,通过对 15组不同来源的害虫与作物竞争资料的模拟 ,证明幂指模型具有实际的生物学意义 ,能准确地描述多种害虫和多种作物间的危害关系 ,预测害虫危害作物可能造成的产量损失。为害虫的经济防治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害虫密度与作物产量损失预测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首次引入幂指模型(y=yLMexp(-bd^α)来模拟害虫密度与作物产量间的关系。通过对15组不同来源的害虫与作物竞争资料的模拟,证明幂指模型具有实际性的生物学意义,能准确地描述多种害虫和多种作物间的危害关系,预测害虫危害作物可能造成的产量损失,为害虫的经济防治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磷化氢熏蒸已逐渐成为全球储粮害虫防治的主要手段.面对储粮害虫广泛产生的磷化氢抗性和替代药剂的缺乏,需要重新审视储粮防护剂的应用意义.由于储粮害虫对现用的储粮防护剂产生了广泛抗性,单一使用防护剂难以达到害虫防治的目的.只有综合考虑和利用各种影响药效的因素,改进防护剂的使用技术,并优化多种防治技术的组合方案,加强防护剂应用基础研究,才能解决防护剂使用所遇到的瓶颈问题,实现储粮害虫磷化氢抗性的治理.  相似文献   

6.
杭州市郊区主要蔬菜害虫群落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本文是1985年4月—11月杭州市郊区主要蔬菜害虫种类和群落结构调查和研究的结果。在调查期间发现了四十多种主要蔬菜害虫,其中γ-对策的害虫在数量上一直处于优势地位。蔬菜害虫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夏季数量有所下降,但种类增加,8月份的群落多样性指数达3.269。不同的蔬菜种类相比,四季豆上发生的害虫种类最多,多样性指数为2.411。对不同蔬菜的害虫群落间进行树状图和排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蔬菜害虫的群落根据其寄主,大体上形成一个以十字花科作物为主、包括瓜豆类作物的害虫大群落。  相似文献   

7.
农田生物多样性与害虫综合治理   总被引:60,自引:1,他引:59  
在现代农田生态系统中 ,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 ,通常把自然界的植物群落改造成大面积种植单种特定的作物 ,人为地排除其他植物种类的竞争以提高作物的产量。由于单一化的作物不断取代自然植被 ,降低了农田的物种和生境多样性 ,结果导致农田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和害虫问题的更加恶化。影响农田生物多样性的因素很多 ,如地理位置、气候类型、环境条件、作物品种、种间关系、人类的栽培活动等。根据现有的生态学原理和研究成果 ,人类可以通过采用适当的措施来恢复和强化农田生物多样性 ,提高天敌的控制潜能 ,减少害虫发生的可能性 ;这些措施包括合理安排混作的时空格局 ,通过轮作进行间断性耕种 ,对多年生作物采用地面覆盖植被 ,利用不同品种以提高作物的遗传多样性 ,等等。在设计农田生物多样性的管理策略时 ,必须同时考虑当地气候、地理 ,植被 ,作物 ,土壤等因素的变化 ,因为在特定的生境条件下 ,这些因素可能增加或减少害虫发生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环境昆虫学报》2015,37(4):857-864
本文从玉米地中、玉米地周围、周围大尺度这三个层次范围综述了非作物植被对玉米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在不同尺度上,非作物植被对玉米地节肢动物群落影响的形式不同。在玉米地中,杂草等覆盖物能够增加天敌种类和数量,减少害虫的危害,但是杂草等覆盖物的存在同时也可能有利于害虫的发生;在玉米地周围,非作物植被可以为天敌提供栖息、越冬、捕食等场所,可以作为天敌"库"的场所;在周围大尺度上,非作物植被与作物的种植面积的比例影响着玉米地中节肢动物群落的动态,某些节肢动物可能对某一特定范围内的植被组成有响应。本文还浅析了非作物植被影响玉米地节肢动物群落的机理,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害虫群体可产生对杀虫剂的抗性。侵害棉花的棉铃虫复合体(Heliothis ssp.)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极好例子,它是一种具有高度适应性的害虫。为了取得长远效果,培育杀虫作物(包括棉花)的遗传工程计划需要考虑害虫适应性交化的潜力问题。  相似文献   

10.
自转基因技术研发和商业化生产以来,针对转基因作物的食用安全性和环境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公众争论的焦点。面对全球粮食安全形势的严峻压力,如何使公众对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的客观性保持一种科学性的认识,是摆在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和科学家面前不可忽视的课题。本文从食品和环境两个方面简要介绍了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旨在还原转基因技术的科学真实性,并简要提出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对策。  相似文献   

11.
郝树广 《昆虫知识》2007,44(2):158-163
2006年9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农业领域2006年度项目“重大农业害虫猖獗危害的机制及可持续控制的基础研究”经科技部批准正式立项启动。该项目以全系统管理思想为指导,在基因、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阐明我国重大农业害虫种群分化与暴发的分子基础,解析害虫与寄主作物及天敌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建立害虫监测与预警系统,提出重大农业害虫可持续控制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为我国农业减灾、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科学基础。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害虫生长发育与生殖调控的分子机制;害虫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机制;杀虫药剂诱导害虫再猖獗的机制;害虫与寄主植物的协同进化;天敌与害虫的互作及控害机制;作物-害虫-天敌食物网关系及其调控机理;重大害虫区域性暴发监测与预警。项目的总体目标为:阐明害虫生长发育、种群分化的分子基础,揭示害虫种群调节的内在机制;解析作物、害虫及天敌间的互作机制,丰富和发展植物-害虫-天敌协同进化理论;阐明主要害虫区域性灾变机理,发展害虫预警新技术;发展与环境相容的、增强自然控害功能的新技术,提出重大农业害虫可持续控制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凝炼一支害虫控制基础研究的创新团队,丰富和发展我国害虫管理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提升我国有害生物防控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扩大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利用植物变异性原理控制害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认为植物对害虫为害的反应是被动的,对付害虫的方法都从植物的耐害性、补偿性来考虑,并把害虫防治寄托于药剂控制、天敌控制等外部因素的作用上。而近20年来通过一系列化学生态学、生理生态学方面关于植物变异性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初步成果。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植物遭害虫为害后,不仅具有耐害性与补偿性,而且还可利用其本身的变异性来对害虫产生自然抗性,从而杀死害虫或抑制害虫。这一成果加深了微观生态学的研究,使生态学研究更深入全面。而且对于作物上害虫的管理,提供了一个更符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潜在控制途径。因  相似文献   

13.
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与害虫生态控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郑云开  尤民生 《生态学报》2009,29(3):1508-1518
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类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及频率不断增加,严重影响农业景观的结构及其生物多样性.农业景观结构的变化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必然引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弱化,不利于实施以保护自然天敌为主的害虫生态控制.农业的集约化经营导致自然生境破碎化,减少了农业景观的复杂性,使得作物和非作物变成一种相对离散化的生境类型和镶嵌的景观格局;破碎化的生境不仅会减少某些物种的丰度,还会影响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非作物生境类型如林地、灌木篱墙、田块边缘区、休耕地和草地等,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异质化环境.非作物生境较少受到干扰,可以为寄生性和捕食性节肢动物提供适宜的越冬或避难场所以及替代猎物、花粉和花蜜等资源,因此,非作物生境有利于自然天敌的栖息和繁衍,也有利于它们迁入邻近的作物生境中对害虫起到调节和控制作用.景观的格局-过程-尺度影响农田生物群落物种丰富度、多度、多样性以及害虫与天敌之间的相互作用.从区域农业景观系统的角度出发,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作物、害虫、天敌等组分在不同斑块之间的转移过程和变化规律,揭示害虫在较大尺度和具有异质性的空间范围内的灾变机理,可为利用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来保护农田自然天敌,实施害虫的区域性生态控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14.
我国棉铃虫灾害减灾对策及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治平 《生命科学》1994,6(1):27-28
我国棉铃虫灾害减灾对策及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娄治平(中国科学院自然与社会协调发展局100864)棉铃虫是重要的农业害虫,十多年前就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在我国五大棉区也均有危害。1992年我国棉铃虫大爆发,几乎所有作物包括花生、蕃茄、豆类、芝麻、玉米、小麦...  相似文献   

15.
农业害虫高温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高温控制害虫具有无残留、无污染的优点,高温对害虫的致死作用在害虫种群生态调控研究和保证食品安全,促进绿色农产品生产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影响高温对昆虫致死效应的因子和应用高温防治害虫的技术方法。影响高温致死效率的因子包括:温度的高低和处理时间的长短,不同温度的处理顺序和预适应温度等温度处理模式,缺氧等逆境胁迫,昆虫种类及其发育阶段等。利用高温防治害虫的技术包括:温室内,在生长期采用高温闷棚,在播前产后用热蒸汽处理苗床或培养土。在田间,利用对作物安全的瞬间明火烧伤害虫敏感部位;利用害虫的趋光性点明火诱杀;作物生产空闲期采取覆膜封闭,利用太阳能产生高温、缺氧条件,减少或根除土传病菌和害虫。在仓库,利用微波、无线射频或流动床产生的热空气在短时间内升温,杀死储粮害虫。在储运场所,用热水浸泡、热蒸汽熏蒸、高温结合低氧或低温以及盐水浴结合无线射频处理鲜活农产品,杀死害虫。本文最后讨论了该领域存在的问题,指出阐明高温对昆虫影响的机理,降低防治成本,减轻作物和环境损害,是高温控制害虫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作物工程基因向野生亲缘种的逃逸和传播值得重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作物和野生或杂草化亲缘种之间会通过花粉传播发生基因交换。植物育种家通常在作物及其亲缘种之间采取隔离措施来保障育种对象的种质纯洁(Kaloo,1992;Ladiznsky,1992),但却很少考虑花粉从作物向野生种的移动。据称,目前...  相似文献   

17.
重组DNA技术的发展为培育高效的抗虫作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通过转基因技术,全世界已培育出众多转基因抗虫植物品系。其中,表达苏云金芽孢杆菌(Bt)基因的作物品系如Bt棉花和Bt玉米已在很多国家大规模种植,在害虫控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转基因抗虫作物可能带来的生态风险问题,如对农田非靶标节肢动物的潜在影响,一直受到相关研究者及民众的广泛关注。至今,已有大量研究论文发表。本文在总结、归纳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从实验室到田间多层次评价转基因抗虫作物对非靶标生物影响的一般研究程序和方法,并简要综述了Bt玉米和Bt棉花2种已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抗虫作物对农田非靶标节肢动物生态影响的研究进展。现有研究表明:当前种植的Bt作物所表达的Cry蛋白杀虫专一性非常强,对农田非靶标节肢动物没有毒性;且Bt作物的利用降低了广谱化学杀虫剂的施用量,从而提高了非专一性害虫天敌的种群密度,加强了对害虫的控制,并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和农民健康。因此,Bt作物可以作为害虫综合防治(IPM)的一个策略,结合其他防治措施可加强对害虫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白边痂蝗在青藏高原上的地理变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印象初 《昆虫学报》1975,(3):325-332
蝗虫的种类很多,是为害农作物和牧草的重要害虫。有些种类的形态在不同地点或不同时间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给分类工作者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并且往往由于标本数量少或工作粗糙而鉴定错误,甚至错订成新种或新亚种。就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L.)而言,Uvarov(1921)发表了变型学说,揭示了飞蝗的群居型、散居型、中间型之间后代可以互变的秘密。而在此学说发表之前,人们都把群居型和散居型飞蝗当作二个种。这种种内变异现象引起了分类工作者和生态工作者的重视。近来国内外学者对种下分类工作研究颇多,(1972)对雏蝗[Chorthippus macrocerus (F.-W.)]的种内变异进行了研究,利用t值来区分亚种。  相似文献   

19.
农作物栽培制度与害虫发生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单一作物种植模式、间作模式、以及农田防护林带对作物病虫害发生程度的影响及原因。【方法】本研究分别在夏秋两个季节调查了六师垦区内西部、中部和东部3个农场、4种作物、4种生境内的害虫和天敌种类及其丰富度情况。【结果】秋季害虫和天敌的种类和数量均显著高于夏季,秋季害虫和天敌种群密度分别是夏季的4.7倍和2.7倍。不同农场害虫种类和数量存在显著差异,以芳草湖农场害虫平均虫口数量最高,是奇台农场的2.8倍。不同作物地害虫种类存在明显不同,但虫口数量无显著差异。间作地和林带明显比单作和地边害虫种类多,但单作地害虫数量是间作地的2.1倍。不同的调查地点、作物类别和生境条件下天敌的种类和数量均存在显著差异,以奇台农场天敌数量最高,是共青团农场的2.9倍。林带内的天敌数量最丰富,是单作地的7.5倍,靠近地边的作物植株上天敌数量也较单一种植作物上高出3.1倍,间作地天敌数量是单作地的1.6倍。六师垦区内共发现8种捕食性瓢虫,其中以多异瓢虫Adonia variegata(Goeze)丰富度最高,占31.92%以上;其次为深点食螨瓢虫,约占26.54%。因此多异瓢虫Adonia variegata(Goeze)是六师垦区内最有保护利用前景的捕食性天敌,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不同生境条件下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存在较大差异,林带内生物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为间作地,单作田最低。【结论】通过调查初步掌握了六师垦区内主要农作物虫害类别及其种群动态,明确了不同季节作物害虫的种类变化和消长规律,研究结果为垦区内生物灾害的有效治理和作物合理种植及其管理模式提供了科学的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田非作物生境调控与害虫综合治理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就害虫综合治理的研究而言,农田生态系统可以区分出作物生境和邻近作物的非作物生境。昆虫从作物生境迁移到非作物生境,与作物生境缺乏食物或受人类栽培活动干扰而引起的自然迁移、转换寄主和寻求庇护场所有关。许多研究表明,与特定作物田块相联系的植被类型和结构可影响害虫及其天敌迁居的种类、数量和时间。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大田周围非作物生境的植被组成及特征来调控农业生态系统中害虫与天敌的相互关系,提高天敌对害虫的控制效能。由于景观的空间格局对节肢动物的生物学特性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所以,以景观为单元要比以同类作物的田块为单元更加适于害虫综合治理的研究和实施。在现代农业景观区域内重新引入和相嵌一些非栽培植物或廊道,可为众多有益节肢动物的繁殖、取食和避害提供多种类型的非作物栖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