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基于胜任力模型建立护士长绩效管理体系。方法 根据行为事件访谈、德尔菲专家咨询、问卷调查,制定护士长胜任力模型;再由专家会议讨论建立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护士长绩效管理体系。结果 构建的护士长胜任力模型包括3个一级指标(知识技能特征、管理特征、个人素养)及14个二级指标,并基于胜任力特征确立绩效目标和标准。 结论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护士长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不仅提升了护士长的胜任力,同时也保证了护士长管理工作业绩持续实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 借鉴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胜任力及胜任力模型研究,探讨我国名医胜任特征,构建名医胜任特征模型。方法 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编制“名医胜任特征辞典”;采用自设问卷对各项胜任特征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评价;利用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名医胜任力模型。结果 名医具有以下7个维度的胜任特征:业务水平、大家认可、信念操守、人文素养、知识经验、名声信誉、成就品质,每一维度胜任特征包含多项因素,各项胜任特征及其内在因素在名医胜任特征模型中所占的权重不等。结论 名医胜任特征模型能够综合衡量卓越医师的岗位胜任能力,并且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与可复制性,同时还反映了新时期职业精神和理想信念对一位医生成长、成才、成功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ICU护理人员岗位胜任特征模型,为专科护理人员甄选、培训和绩效考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文献分析和专家咨询结果,建立ICU护理人员岗位胜任特征词典,利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对26名ICU护理人员进行访谈,采用自编问卷调查200名ICU护理人员,对各胜任特征项目重要程度进行态度评价。结果 所建立的ICU护理人员岗位胜任特征模型共包含15项鉴别胜任特征和7项基准胜任特征,归类一致性系数0.839。结论 所构建的ICU护理人员岗位胜任特征模型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分析我国“5+1”阶段口腔医师胜任力自评问卷,验证胜任力指标的科学性。方法 自行编制口腔医师胜任力自评问卷,对全国14所高校附属口腔医院的350名“5+1”阶段口腔医师开展问卷调查,分析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根据问卷分数分成高低两组,并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 “5+1”阶段口腔医师胜任力自评问卷共由7个维度、50个条目组成, Cronbach’s α系数均在0.8以上;经探索性因子分析后得到7个因子,7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67.272%;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5+1”阶段口腔医师胜任力自评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我国“5+1”阶段口腔医师胜任力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医院专科化趋势下跨科室协作的可能性,为构建临床科室协作平台提供依据,并介绍华西医院学科协作经验。方法 以医院科室科研合著网络为切入点,应用社会网络技术,对医院科室合著情况进行量化分析,并对合著网络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 目前该大型综合性医院专科化明显,但院内合著趋势强,尤其心内科与胸心外科、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关系十分密切,以老年科为中心形成多个内科科室集群。结论 医院应因势利导,进行组织与创新管理,促进心脏诊疗/神经以及老年病诊疗协作平台构建,努力实践“以病人为中心”。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国外急诊专科医师胜任力要求及其应用进行比较分析,为我国开展急诊专科医师胜任力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以美国、欧洲、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检索国外相关机构官方网站和外文数据库,收集和分析各国急诊专科医师胜任力相关文献。结果 经过检索,共获得相关资料和文献1 740余篇,初筛后纳入文献136篇,复筛后最终纳入文献24篇。结论 胜任力研究已逐渐成为各国开展急诊专科医师培养的基础和关键,研究对于规范我国急诊医师培养和考核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 目的 分析高校附属医院研究生对医院教育管理的满意度,为完善医院研究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制定研究生对医院、科室及导师的评价指标,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22名硕士研究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研究生对医院管理、科室教育和导师三个层面的整体满意度高于95%,发现了研究生对医院管理和教育不满意的具体方面。结论 高校附属医院要重视硕士生教育工作,改善医院和科室内人际关系,加强科室教学氛围,适当增加导师课题经费。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建立科学的临床科室目标管理指标体系,指导医院采用量化指标科学评价临床科室发展能力和贡献,为更科学地实施医院目标管理奠定基础。 方法 通过文献调查和专家咨询等方法,构建综合性医院临床科室目标管理指标体系,并以2012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实践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建立包括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71个三级指标的目标管理评价体系,并实证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目标管理考核成效,研究结果与预期目标基本一致。结论 本指标体系可以量化考核临床科室发展能力和贡献水平,与预期目标基本一致,可以为医院改进临床科室考核评价工作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 目的 调查医务人员参与不良事件报告的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全院24个科室321名医务人员对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实施的态度、知晓及执行情况。结果 85.9%的医务人员对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实施持积极态度,但10.3%的人员不知道医院实施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近一半的人员不知道报告程序,不良事件发现率仅为31.5%,报告率为13.4%。医务人员的个人认知、医院安全文化氛围、报告系统设计是影响医务人员参与报告的重要因素。结论 提高医务人员认知程度,强化不良事件报告责任,发挥管理者的重要作用,构建医院公正的安全文化,进而提高医务人员参与不良事件报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某市过去的医疗事故鉴定结果分析,找出预防医疗纠纷的工作重点和防范机制。方法 对254例鉴定案件统计分析,从涉及医院的等级和科室构成、委托来源、医院所负责任、事故级别构成等指标观察寻找医疗纠纷的预防重点。 涉及医院以区域性医疗中心为主,涉及科室以骨科、妇产科为主,委托来源以行政调解单位为主,医疗事故鉴定率为60.7%,医院负完全责任的占8.8%。 结论 某市医疗纠纷防范的重点单位是三级甲等医院和县医院,重点科室是骨科、妇产科等手术科室,重点预防措施应该放在加强沟通、注重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方面,以此来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和非司法诉讼途径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明确医院行政管理队伍培训需求,为建立规范化培训体系,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面向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开展个人培训需求意愿、医院内部管理体系运行现状及个人岗位胜任能力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组织、岗位及个人层面的培训需求分析。结果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接受培训的意愿较为突出,而不同层级之间对培训内容、时间及方式的需求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具有较为强烈的培训需求,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长效培训机制是建设高素质医院管理队伍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临床输血病案文书的内涵质量。方法 采取随机抽查的方法对某院2009—2010年已经归档的输血病案,按卫生部“医院管理年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内容进行调查。结果 发现多份病历不合格。结论 临床输血病案文书是临床医师对患者治疗过程的原始记录,是当时事态的真迹,是医疗事故或纠纷在认定是非、判明责任,以及医疗技术鉴定或司法鉴定时赖以立论的依据。因此,写好病案文书可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输血内涵质量评价机制,提高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水平。方法 制定系统的评价方案,确定专项的评价标准,成立评审专家团队,依托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平台,分季度有重点地开展输血内涵质量评价。结果 输血评价平均成绩2014年143分,2013年139分,t小于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输血评价缺陷数,手术、非手术科室2014年比2013年分别下降了37.8%和14%;2012—2014年输血比例和人均用血量逐年下降;2013-2014年24小时大量用血人数和用血量分别下降40.9%、37.3%;二次手术用血人数持平,用血量下降14.1%。结论 建立输血内涵质量评价机制,实现全过程输血质量监控,提高了临床合理用血水平,保护稀缺血源,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The reality of finite resources has a real-world impact on a patient’s ability to receive life-saving care in resource-poor settings. Blood for transfusion is an example of a scarce resource. Very few studies have looked at predictors of survival in patients requiring massive transfusion. We used data from a rural hospital in Kenya to develop a prediction model of survival among patients receiving massive transfusion.MethodsPatients who received five or more units of whole blood within 48 hours between 2004 and 2010 were identified from a blood registry in a rural hospital in Kenya. Presenting characteristics and in-hospital survival were collected from charts. Using stepwise selection, a logistic model was developed to predict who would survive with massive transfusion versus those who would die despite transfusion. An ROC curve was created from this model to quantify its predictive power.ResultsNinety-five patients with data available met inclusion criteria, and 74% survived to discharge. The number of units transfused was not a predictor of mortality, and no threshold for futility could be identified. Preliminary results suggest that initial blood pressure, lack of comorbidities, and indication for transfusion are the most important predictors of survival. The ROC curve derived from our model demonstrates an area under the curve (AUC) equal to 0.757, with optimism of 0.023 based on a bootstrap validation.ConclusionsThis study provides a framework for making prioritization decisions for the use of whole blood in the setting of massive bleeding. Our analysis demonstrated an overall survival rate for patients receiving massive transfusion that was higher than clinical perception. Our analysis also produced a preliminary model to predict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massive bleeding. Prediction analyses can contribute to more efficient prioritization decisions; these decisions must also include other considerations such as equity, acceptability, affordability and sustainability.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sTo follow up recipients of 20 000 units of blood to identify any transmissions of infections through blood transfusion.DesignFollow up study of recipients of transfusion.Setting 22 hospitals in north London.ParticipantAdult patients who had recently been transfused.Results9220 patients were recruited, and 5579 recipients of 21 923 units of blood were followed up. No transfusion transmitted infections were identified. The incidence of transfusion transmitted infections was 0 in 21 043 units (95% confidence interval for risk 0 to 1 in 5706 recipients) for hepatitis B; 0 in 21 800 units (0 to 1 in 5911 recipients) for hepatitis C; 0 in 21 923 units (0 to 1 in 5944 recipients) for HIV; and 0 in 21 902 units (0 to 1 in 5939 recipients) for human T cell leukaemia/lymphoma virus. Three patients acquired hepatitis B during or after hospital admission but not through transfusion; 176 (3%) had pre-existing hepatitis B infection. Sixteen (0.29%) patients had hepatitis C, and five (0.09%) had human T cell leukaemia/lymphoma virus.ConclusionsThe current risk of transfusion transmitted infections in the United Kingdom is very small, though 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s may arise from sources other than transfusion. A considerabl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have pre-existing infection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对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3例大量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比例不同,将其分为低比例组(1:3)、中比例组(1:2)、高比例组(1:1),比较三组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及电解质变化。结果:输血后,三组患者FIB较输血前明显降低,而PT、APTT较输血前显著升高(P0.05),高比例组PT和APTT明显低于中比例组和低比例组,FIB、血小板均高于中比例组和低比例组(P0.05),电解质水平优于低比例组和中比例组(P0.05)。结论:在大量输血时,提高血浆与红细胞比例有利于改善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减少电解质紊乱。  相似文献   

17.
?????? 目的 以北京市医院为例,了解现阶段医务人员对积极性的认知现状,探索存在差异的影响因素。方法 问卷调查法并深入访谈法。结果 逾八成的医务人员对积极性至少有一定程度了解,积极性最重要体现前五项为:自觉履行救死扶伤的宗旨;良好的医疗质量;适宜的工作量使患者能得到妥善救治;快捷的服务效率;过度医疗。近八成的医务人员认为员工积极性正在削弱,积极性削弱最重要原因前五项为:付出与所得不相称;医患关系不和谐;缺乏职业安全感;工资待遇低;工作的不到应有的认可、重视、尊重。逾九成的医务人员认为应调动员工积极性,积极性调动最重要措施前五项为: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薪酬机制;和谐医患关系;营造良好的执业环境;员工意见和建议受认可、重视、尊重的程度;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对积极性认知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工作年限、岗位、部门、编制、月收入等。结论 积极性认知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开展医务人员服务积极性认知现状调查,熟悉相关影响因素,有利于从源头上为切实落实“调动积极性”提供一个参考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北京市优质护理服务现状,分析问题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 个人深入访谈法与定性分析法。结果 北京市优质护理服务完成了从个别试点到全面铺开,从形式要求到内涵建设的转变,取得患者、医生、医院、社会、政府多方满意的实效。但面临队伍不稳定,离职率逐年上升的突出问题,主要原因是:(1)护理服务价格体系调整滞后;(2)护理人员不足;(3)护理人员的职业前途不清晰;(4)职称晋升与医生平台相同;(5)待遇分配体系中护理人员没有更多的话语权。对策建议包括(1)理顺护理服务价格,采取按护理项目收费模式;(2)人员编制逐渐向护理人员倾斜;(3)分管理型、教学型、临床型、专科型和科研型五类护理专家,制定相应的职业发展规划;(4)制定过渡性的、独立的护理人员职称晋升与评定标准;(5)创造条件赋予护理人员更多话语权,提高分配体系中护理人员分配额度。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作为推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及公立医院的重要抓手,随着改革进程的推进,成绩和问题并存,有必要较深入地了解北京市优质护理服务的现状、问题并分析原因、探讨对策,促进优质护理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运用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探讨切合实际应用的临床决策支持知识库概念模型,使医院能够通过知识管理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方法 收集国内外相关资料,系统化研究及分析具有人工智能的临床决策支持知识库的框架。结果 实施医院知识管理的关键就是必须建立一个动态的,并具有自我学习能力的临床决策支持知识库,该知识库不仅需要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传统的医学知识,而且需要建立用于临床指南等的标准医学知识收集的引擎和隐性知识转化模型,并嵌入智能化工具,通过知识库的自我学习功能,保证其动态更新和智能化的临床决策支持能力。结论 医院知识库创建过程实质也是医院价值的创造过程,智能化的临床决策支持知识库开发不仅涉及知识的收集和处理, 还包括知识的表达,人工智能技术的嵌入和各种规则、条件及分类方法等的应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洗涤红细胞输注在早产儿贫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1月我院需要输血治疗的贫血早产儿107例,均具有《早产儿管理指南》中的输血指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输注红细胞悬浮液,观察组54例输注洗涤红细胞。比较两组患儿输血情况、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亚硝基硫醇(RS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苯二醛(MDA)水平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输血量、输血次数、输血后血细胞压积和输血后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输血前,两组患儿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RSNO、SOD和MDA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输血后,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均较输血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儿RSNO、SOD水平显著下降,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儿以上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患儿呼吸暂停和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脑白质损伤及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洗涤红细胞输注可显著改善贫血早产儿的血液流变学,降低应激反应及呼吸暂停和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且输血量、输血次数、输血后血细胞压积和输血后血红蛋白水平与输注红细胞悬浮液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