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陈欣  赵尔宓 《四川动物》2007,26(2):392-394,I0008
对一个物种变异特征的研究在种及种下分类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CIB)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馆藏铜蜓蜥(Sphenomorphus indicus)标本430号为对象,对其鳞片数目及排列的变异做了统计分析。鳞被特征是有鳞目蜥蜴亚目物种重要的鉴别特征,本文主要研究了铜蜓蜥吻鳞、上鼻鳞、额鼻鳞、额鳞、前额鳞、眶上鳞、额顶鳞、顶间鳞、顶鳞、颈鳞、鼻鳞、颊鳞、颞鳞、上唇鳞、下唇鳞、颏鳞、后颏鳞、颔片、背中线鳞、腹中线鳞、环体一周鳞的特征及其变异情况,并运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3计算鳞片的变异频率、变异范围、平均鳞片数目。根据鳞片变异频率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三类:数量恒定无变异的鳞片、可出现变异的鳞片、绝对有变异的鳞片。发现:①过去文献对于颈鳞有无的判断存在不足;②西藏墨脱地区标本头部眶上鳞、额顶鳞、顶间鳞数目和排列方式的特殊变异现象。研究结果为今后铜蜓蜥的鉴别提出了更准确的标准,并建议今后应对铜蜓蜥西藏墨脱居群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解释其头部鳞片特殊变异的成因。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发现股鳞蜓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鑫生  黄松 《动物学杂志》2014,49(4):609-612
2011年6~9月,在安徽岭南省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石龙子科蜓蜥属成体标本6号,卵一窝,窝卵数7,孵化后得幼体标本7号,经鉴定为股鳞蜓蜥(Sphenomorphus incognitus),系安徽省蜥蜴新纪录。标本保存于黄山学院动物标本馆。检视所采标本,发现如下变异:吻鳞凹陷;肛前鳞中间2枚显著大于外侧2枚;尾侧扁,尾中段高/宽的比值为1.49(1.23~1.71);体背褐色,有两列黑色斑点;成体和幼体尾部均褐色。此新纪录为研究股鳞蜓蜥的地理分布、形态变异和生态学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7—8月,在浙江和江西两省多地进行两栖爬行动物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时,于浙江省遂昌九龙山、衢州药王山,江西省马头山、阳际峰、武夷山和铜钹山等地采集到形态相似的蜥蜴个体(图1)。经形态和DNA分子鉴定均确认为股鳞蜓蜥Sphenomorphus incognitus,隶属于石龙子科Scincidae蜓蜥属Sphenomorphus。标本使用70%酒精固定,保存于丽水学院两栖爬行  相似文献   

4.
张永普  方周溪  计翔 《动物学报》2006,52(3):591-602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多线南蜥和印度蜓蜥附睾精子的超微结构。两种卵胎生石龙子的精子具有一些有鳞类精子的共同特征,即具有顶体囊、顶体下锥、单个核前穿孔器和核喙,无核内管,纤维鞘伸入中段,与双联微管3和8相邻的外周致密纤维具双份纤维结构。多线南蜥和印度蜓蜥精子超微结构的种间差异主要表现在:多线南蜥精子核前方的顶体下锥电子密度较小,顶体囊具单侧嵴,横切面上可见非连续的致密体环或11个线粒体;印度蜓蜥无单侧嵴,横切面上可见连续的致密体环或12个线粒体。迄今未发现石龙子科精子的独征,但该科不同类群的顶体囊、顶体下腔、核前方的顶体下锥电子致密程度、核肩、纵切面线粒体与致密体的排列方式、横切面致密体环形状和线粒体等精子超微结构特征有一定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可为研究石龙子科系统发生提供辅助信息。  相似文献   

5.
陆宇燕  李丕鹏 《四川动物》2002,21(3):187-188
昆嵛山是山东胶东半岛最高的山脉 ,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原因 ,这里植被覆盖率较高。近几年的野外实习不断有新种 (昆嵛林蛙 )及新记录 (北草蜥 )发现。今年在昆嵛山第三林场所属的殿后县 ,约海拔 5 0 0m处采集到 4号蜥蜴标本 ,经鉴定为石龙子科滑蜥属宁波滑蜥的北方亚种 (北滑蜥 )Scincellamodestasepten trionalis。现报道如下。体型细长。头部明显宽于颈部 ,吻长小于眼耳间距 ,吻端钝圆 ,吻鳞宽大于高 ,背面可见。无上鼻鳞 ;额鼻鳞 1枚 ,呈倒元宝状 ,覆盖于吻的后部 ,前缘与吻鳞相接处较窄 ,侧缘与鼻鳞及…  相似文献   

6.
西藏岩蜥属一新种描述:(蜥蜴亚目:鬣蜥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尔宓 《动物学研究》1998,19(5):401-404
995~1996年,作者撰写《中国动物志·蜥蜴亚目》卷鬣蜥科岩蜥属(Laudakia)时,曾详细研究了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收藏的岩蜥属全部标本,发现其中采自西藏自治区扎达县的1号雄性标本是未经描述的新种,将其订名为西藏岩蜥(Laudakiapapenfusi)。其种名取自美国柏克利加州大学脊椎动物学博物馆TheodoreJ.Papenfus先生的姓氏。Papenfuss先生在本世纪80年代与我所合作进行我国西部两栖爬行动物分类与生态的研究,曾数次到西藏野外工作。西藏岩蜥与南亚岩蜥(Laudakiatuberculata)相近,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1)前者鼻鳞椭圆形,鼻孔开口于其中央;后者鼻鳞梨形,鼻孔开口于其膨大部。(2)前者上鼻鳞1枚;后者上鼻鳞2枚。(3)前者上睫脊较不发达,脊缘钝且不上翘;后者上睫脊发达,脊缘锐利且向上翘。(4)前者体背及体侧分散有多数较小浅色点斑,点斑处为普通小鳞片,体背及体侧分散的若干较大锥鳞都不位于浅色点斑处;后者体背及体侧分散有若干橘黄色圆斑,圆斑所在或为1枚大的锥鳞,或为数枚较大刺鳞,或为中央1枚大的锥鳞围以一圈小鳞,圆斑之外无刺鳞或锥鳞。  相似文献   

7.
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境内,处于黔北山地大娄山脉东部斜坡地带,林区所处位置海拔多在1400~1700 m之间.2007年10月初在宽阔水保护区核心站附近林间带草丛中(北纬28°13.478′,东经107°09.650′,海拔1540 m)采集到蜥蜴标本1号,经鉴定为康定滑蜥Scincella potanini (Gunther,1896)(王跃招, 赵尔宓,1986;赵尔宓等,1999).标本保存在贵州师范大学动物学标本室.  相似文献   

8.
1997~1998年,在对山东省胶东半岛最大的山脉———昆嵛山进行两栖爬行动物的普查中,采到2号活体蜥蜴标本,经鉴定为蜥蜴科草蜥属北草蜥(TakydromusseptentronalisG櫣nther),是山东省爬行动物新记录,现报道如下。形态学量度(mm,g)编号性别体重头长头宽头高头体长尾长前肢长后肢长9707161♂717167657267822082453259707162♀7821707174696断尾23753325  体形细瘦;吻较窄,吻端略微钝圆,吻鳞不与额鼻鳞相接;鼻孔位于鼻鳞、鼻后鳞与第一上唇鳞之间;耳孔较大,卵圆形,鼓膜清晰并内陷,其后上方或后下方有部分加…  相似文献   

9.
中国八种麻蜥(蜥蜴科,麻蜥属)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8种麻蜥外部形态进行主成分分析,可分为4个种组:1)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与山地麻蜥Eremiasbrenchleyi;2)快步麻蜥Eremias velox与虫纹麻蜥Eremias vermiculata;3)密点麻蜥Eremias multiocellata、荒漠麻蜥Eremias przewalskii与敏麻蜥Eremias arguta;4)网纹麻蜥Eremias grammica.研究表明丽斑麻蜥前额鳞数不稳定;密点麻蜥莎车亚种Eremias multiocelfata yarkandensis可能为独立物种;荒漠麻蜥物种有效性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10.
云开脊蛇(Achalinus yunkaiensis)之前仅在广东和广西有分布报道。本文基于形态比较及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分子系统关系分析结果,确定采集于湖南省新宁县的1号雌性脊蛇标本(CIB 119041)为云开脊蛇,为湖南省新记录种。该标本鼻间鳞沟约等于前额鳞沟,上颔齿24枚;背鳞通身23行,腹鳞150枚,尾下鳞55枚;尾长与体长之比为0.203。至此共有4种脊蛇分布于湖南省。此外,本文还报道了棕脊蛇(A. rufescens)1号雄性地模标本(CIB 119042),该标本鼻间鳞沟长于前额鳞沟;背鳞通身23行,腹鳞153枚,尾下鳞62枚;尾长与体长之比0.201。分子系统发育结果显示,棕脊蛇种组各支系的系统地位还需进一步研究厘定。  相似文献   

11.
该文续报道胡麻科、桑寄生科等科7个分类单位。胡麻科的茶菱属和茶菱均为广东新记录。云南槲寄生、锈毛钝果寄生和枫香钝果寄生均为海南新记录。《海南植物志》第二卷记载的五蕊桑寄生(产于琼中),现订正琼中的标本应为枫香钝果寄生,海南不产五蕊寄生属植物。大戟科的子弹枫现已成为广西和广东的归化种。无患子科的雅旗是我国新引种的经济植物。  相似文献   

12.
Sphenomorphus tonkinensis is a recently described new species based on specimens collected from northern Vietnam and Hainan, China. Herein, we report 13 additional specimens of S. tonkinensis from five new localities in Guangxi, Guangdong and Jiangxi, southern China. These specimen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type specimens of S. tonkinensis, which allows us to revise the diagno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newly described species.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n morphological variation,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 are provided, which extend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al history of S. tonkinensis.  相似文献   

13.
2013年9月在湖北省建始县采集到的2只务川臭蛙 (Odorrana wuchuanensis)标本,为湖北省新纪录。该记录使务川臭蛙的分布区由大娄山脉东段,沿武陵山脉延展至湖北建始县。因此,建议将其濒危等级调低至濒危(Endangered, 缩写为EN)。与模式标本比较,建始县雌蛙标本头体长99.6 mm,远大于模式标本雌蛙的最大记录;成年雄蛙62.8 mm,亦小于模式标本的最小记录;建始雌蛙体侧背皮肤亦有淡色小刺粒,因此,该特征不属于第二性征。  相似文献   

14.
2009年7月,在广东省天井山林区采集到乐东蟾蜍(Bufo ledongensis) 2只,为广东省两栖动物新纪录.乐东蟾蜍此前仅发现于海南省的尖峰岭、吊罗山和霸王岭,本次在广东省的新发现进一步加深了对该种形态特征及地理分布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2010年到2013年间分别在广西大瑶山、广东南昆山、江西九连山和江西三百山共采集到8个红吸盘棱皮树蛙(Theloderma rhododiscus)标本,为江西省的新纪录。结合已有的资料,红吸盘棱皮树蛙已知分布点共有10个,红吸盘棱皮树蛙的分布区域可从原先的广西金秀、龙胜和南宁,向南扩展至越南北部和云南东南部,向东沿南岭山脉扩展至福建武夷山中段的广大连片的区域。  相似文献   

16.
广西十万大山植绥螨三新种(蜱螨亚纲:植绥螨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从广西十万大山采用的植绥螨科3新种:广西盲走螨,似沿海盲走螨和三角钝绥螨。本文描述中的测量长度单位为μm,模式标本保存于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17.
2011年10月,在广东古田省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5只长肢林蛙(Rana longicrus),为广东省两栖动物新纪录。长肢林蛙此前仅发现于台湾,主要分布在台湾北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此新纪录的发现对于促进认识长肢林蛙的形态特征及地理分布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记述采自陕西省秦岭山区斑胸蚜蝇属1新种及1新记录种,即楯斑斑胸蚜蝇Spilomyiascutimaculata,sp.nov.和连斑斑胸蚜蝇SpilomyiapanfiloviZimina1952。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理工学院陕西省资源生物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9.
报道江苏省花椒属地理分布新记录植物1种——椿叶花椒(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Sieb.et Zucc.),并对该省花椒属植物进行了补充记述。椿叶花椒分布于中国东南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台湾)至东亚和东南亚的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在江苏为新记录,且是该种分布的最北界。凭证标本存放于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标本馆(NJNUH)。  相似文献   

20.
2007年6月23日,在广东省南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一条菱斑小头蛇(Oligodon catenata),为广东省蛇类新纪录。该新分布区的发现说明菱斑小头蛇在我国可能并非间断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