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罗汉果组培苗的单株产量、果实大小、罗汉果总皂苷以及皂苷V的含量作为罗汉果药材产量和质量的评价指标,通过田间随机区组试验对不同罗汉果品种组培苗产量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分别对罗汉果总皂苷和罗汉果皂苷V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不同罗汉果品种组培苗在产量和质量性状上有显著差异。青皮果组培苗的产量较高,果实较大,罗汉果总皂苷和皂苷V含量也较高,适于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2.
对组培苗鲜罗汉果与干罗汉果提取物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分别测定了蛋白质、脂肪、总糖、碳水化合物、灰分、矿质元素、维生素E和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组培苗鲜罗汉果和干罗汉果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2.23%、19.8%,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2.51%、8.36%,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8.13%、36.36%,矿质元素含量分别为1081mg/100g、1089mg/100g,维生素E含量分别为0.183mg/100g、0.589mg/100g。组培苗鲜罗汉果的蛋白质、氨基酸含量比组培苗干罗汉果分别高2.43%、4.15%,碳水化合物、维生素E含量组培苗干罗汉果比组培苗鲜罗汉果分别高2.44%、0.406mg/100g,矿质元素、粗脂肪、总糖、灰分等含量两者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不同立地条件罗汉果组培苗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三种不同立地条件罗汉果组培苗的光合光响应特性以及主要环境因子和光合生理参数的日变化,从光合作用的角度探讨影响罗汉果组培苗生长的关健生态因子。结果显示:罗汉果组培苗的光饱和点和补偿点均随海拔的增高而增大;丘陵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最高,山地最低。丘陵和山地罗汉果组培苗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在12:30~13:30时出现轻微的非气孔限制,平地受云层遮挡,无第二峰出现;9:00~15:30时之间的罗汉果组培苗Pn与气孔导度(Gs)正相关,而Pn和Gs均与光量子通量密度(PFD)、叶温(TL)和叶片内外水汽压差(VPD)负相关,并随TL和VPD的增大下降幅度更大。丘陵环境条件最适合罗汉果组培苗的生长,中午前后Pn的下降与此时的强光、高温和低湿度有关,是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同时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罗汉果组培苗规范化种植生产操作规程(SO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操作规程明确了罗汉果组培苗的种质特征、产地环境、栽培技术措施、质量标准以及采收加工、包装、储运方法等,侧重规范了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种植环节和罗汉果总甙含量测定方法,为罗汉果的标准化生产和现代化质量管理提供了操作依据。  相似文献   

5.
镉胁迫下硒对罗汉果组培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以罗汉果组培苗为材料,室内栽培在内装市售营养土的塑料盆中,以0、10、50、100、200mg·kg-1浓度镉离子和1mg·kg-1浓度硒处理,培养20d后分析罗汉果幼苗的相关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低浓度Cd2+对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影响不大或稍有上升,但高浓度镉离子处理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明显下降;随Cd2+处理浓度的增加,叶片胞间CO2浓度(Ci)呈现上升趋势;加硒则延缓叶绿素下降,促进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上升,降低叶片胞间CO2浓度(Ci)。表明高浓度镉离子的毒害导致罗汉果组培苗叶片光合性能受到伤害,从而影响罗汉果幼苗生长。镉硒混合处理反映出硒对镉的毒害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6.
罗汉果种子繁殖及其栽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锋  蒋汉明  江新能   《广西植物》1990,10(3):261-267
本文报道罗汉果种子繁殖及其栽培研究的结果,为罗汉果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实生苗栽培,提供有效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1992年10月中旬,正当罗汉果收获时节,我和《植物杂志》编辑刘金同志,特地访问了著名罗汉果产区广西永福龙江乡.说明来意之后,乡干部们热情接待并向我们介绍了当地罗汉果栽培情况,带我们到种植园作实地考察. 龙江乡位于中亚热带的桂东北山区,这里是野生罗汉果原产地,引种栽培已有百余年历史,是广西罗汉果主产区之一.目前该乡年产罗汉果1000-2000万个,约占广西总产的一半;全乡人口20677人,罗汉果收入人均300多元.品  相似文献   

8.
罗汉果品种资源调查研究和利用意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周良才  张碧玉  覃良  李峰   《广西植物》1981,(3):29-33
<正> 罗汉果是我国广西特有珍贵的果品。广西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广西的永福县、临桂县为世界罗汉果栽培起源中心,由于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引种栽培,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系、品种和类型。进行罗汉果的源资调查研究是开发利用罗汉果资源、选育新品种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深入罗汉果原产地永福和临桂两县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原有长潍果、拉江果、冬瓜汉和青皮果四个品种在果型、果色、果毛上形成了有明显差别而分布较广并相对稳定的品种群外,还发现了一些具有某种特性和特殊经济性状的栽培优良品种和野生类型。本文介绍罗汉果主要栽培品种、部分优良单株和野生类型的形态特征,简单的生物学特性,经济特性以及对资源的利用意见。  相似文献   

9.
无籽(少籽)罗汉果培育成功(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植物研究所和桂林亦元生现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经过多年共同的研究,对桂林特色植物罗汉果进行了品种资源调查、多倍体诱导、不同倍性配子杂交与品种选育,成功研究出无籽(少籽)罗汉果.通过栽培试验研究表明,该无籽(少籽)罗汉果  相似文献   

10.
罗汉果害虫名录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黎天山  丘风波   《广西植物》1984,(2):177-179
<正> 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Swingle)C. Jeffrey)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植物,果实营养价值高,用途广。广西为罗汉果之乡,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广西罗汉果生产发展较快,害虫也随之发生。部分害虫如罗汉果实蝇、白蚁、蟀蟋等分布广为害严重,成了生产发展的障碍。而目前国内尚未见有关于罗汉果害虫方面的报道。为了有利于生产,我们曾到广西主要产区调查、采集罗汉果害虫。部分害虫还作了饲养观察。现将初步采集到的7个目15个科25种罗汉果害虫名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周良才  张碧玉  李锋  覃良   《广西植物》1985,(1):53-59
<正> 罗汉果为雌雄异株植物,栽培品种均需人工授粉才能结实。当前,区内外罗汉果生产上,普遍存在着雄株不足,花期不遇的问题,新区更为严重,给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成为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1981年以来,在科委、外贸,供销等部门大力支持下,我们通过新老产区雄株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12.
罗汉果茎段离体培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荣  王秀琴  王润珍   《广西植物》1985,(3):269-272+321
罗汉果茎段培养在MS基本培养基中,研究植物激素对器官形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细胞分裂素BA促进芽的形成和增殖;而KT则有利于根的形成,却抑制芽的增殖,BA和IBA配合使用,对茎段形成芽有增效作用。通过继代培养,能繁殖大量绿苗,这揭示出同一块离体茎组织培养出许多小植株的可能,将嫩梢转入含有NAA0.2毫克/升的1/2MS培养基中,能诱导生根,形成完整小植株,试管苗成功地移栽田间,并已开始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3.
罗汉果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和腋生枝的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琦丽  林荣   《广西植物》1989,9(2):103-104+194
用罗汉果茎段为外植体,培养在MS+BA1.0+IBA0.1毫克/升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和芽形成。观察了罗汉果茎段愈伤组织的生长以及腋生枝的形成。罗汉果茎段培养5天后,潜伏腋芽开始萌动和生长。培养10天后罗汉果茎段的基部一端开始膨大。培养20天后产生大量白色疏松的愈伤组织,这时腋生枝已经长成3—6厘米长。培养30天后基部的愈伤组织中有少量瘤状小突起,但再分化形成芽的频率极低。结果表明,罗汉果茎段组培形成的苗均是从腋芽产生的。  相似文献   

14.
棉花组织培养中异常苗的发生与转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棉花 (Gossypium hirsutum L.)组织培养中异常苗发生的类型、规律、影响因素及转化为正常苗的途径及技术。结果表明 ,在棉花组织培养中异常苗发生的频率极高 ,且形式多样 ,大体可分为生长点异常苗、叶片异常苗、胚轴异常苗、联体苗、丛生叶苗、单叶苗、玻璃化苗、白化苗、褐化苗和重新愈伤化苗等 1 0类。其中生长点异常苗和叶片异常苗最为常见。影响异常苗形成的因素很多 ,其中主要有外植体种类、培养基组成、培养方式和培养时间。有的异常苗来源于畸形胚 ,有的异常苗由正常苗转化而来。在合适的条件下异常苗可转化为正常苗 ,但不同培养基对异常苗转化为正常苗的影响不同 ,且不同基因型的异常苗转化为正常苗的能力也有差别。此外 ,从外界调控机制与棉花培养细胞的内在发育机制的相互作用方面讨论了造成棉花组织培养异常苗发生的原因 ;并讨论了降低异常苗产生频率的技术途径和异常苗存在对棉花组织培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罗汉果果实维生素C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锋  张碧玉  覃良  周良才  蒋汉明   《广西植物》1985,(3):304-306
本文报道罗汉果不同品种、类型、产区、果实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成熟度等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结果,为提高罗汉果产品质量提供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离体培养下白杜木质部的形态发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杜(Euonymus bungeanus Maxim.)的离体木质部经过组织培养,成功地诱导出小植株,诱导率为8%。诱导过程经过3个阶段:1.诱导愈伤组织形成,以 H 培养基效果最好,但需附加不同浓度的2,4-D、NAA 或 BA。2.分化阶段,诱导小植株的形成,以 H 或 MS BA2mg/1 KT0.5—1mg/1 NAA0.2mg/1分化培养基为宜。3.小植株的成长,以 White NAA0.1mg/1 IAA0.1mg/1培养基最适。愈伤组织主要起源于木射线细胞。在愈伤组织中可以产生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呈带状排列的分生组织,其中有些分生组织最后可形成象茎中的形成层那样连成一圈,但它们不能产生正常的维管组织,只能向一侧分化出木质部的管状分子,而不能向另一侧分化出韧皮部的筛状分子。另外,在愈伤组织中还出现了一些鸟巢状管胞团。不定根发生在愈伤组织深处,为内起源;不定芽起源于愈伤组织表面,为外起源。  相似文献   

17.
罗汉果疱叶丛枝病的媒介昆虫和防治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指出: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是罗汉果Siraitia grosvneri(Swingle)Jeffrey.疱叶丛枝病的媒介昆虫。有翅蚜和无翅蚜都有传毒力:传毒习性的研究结果指出:每苗接虫三头或使之吸食15分钟以上,就足以使健苗发病。 由于媒介昆虫自然传播的主导因素.所以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指出与病区隔离种植实生苗,是解决罗汉果疱叶丛枝病的根本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Structural changes accompanying the acclimation process were observed in leaves of sweetgum, Liquidambar styraciflua, using light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Comparisons were made of leaves obtained from tissue culture, plantlets acclimated after transfer from the in vitro environment to soil, and field grown trees. Leaves of cultured plantlets lacked a differentiated palisade parenchyma and had spongy parenchyma interspersed with large air spaces. Field grown leaves showed distinct palisade and spongy tissues and a high cell density. New leaves from acclimated plantlets showed an elongation of the upper mesophyll with fewer intercellular spaces than cultured plants. Cells from leaves from in vitro plantlets had large vacuoles, limited cytoplasmic content and flattened chloroplast with an irregularly arranged internal membrane system. Acclimated and field leaf cells had a greater cytoplasmic content than cultured leaves, with the former having more dominate vacuoles. Chloroplasts had evident grana. Acclimated and field leaves had a well developed cuticle unlike leaves from cul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