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彗星实验技术分析MTX对小鼠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TX是一种抗叶酸药物 ,作用于增殖细胞 ,为了解其作用机制和探测其遗传毒性靶器官 ,以小鼠为研究对象 ,用彗星实验技术检测了MTX腹腔注射染毒后对脾、骨髓、胸腺、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作用及其与MTX剂量间的相关。 1.2 5~ 5mg/kgMTX可诱发小鼠体内 4种细胞的DNA单链断裂 ,核DNA损伤程度与用药剂量呈正相关。不同种类细胞对MTX的易感性不同 ,脾、骨髓、胸腺、外周血淋巴细胞可能是MTX的遗传毒性靶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在SCGE分析中的拖尾现象可作为用药后组织器官对药物敏感性反映的生物标志  相似文献   

2.
研究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技术, 以斑马鱼基因组DNA和其养殖水体中的环境DNA (environmental DNA, eDNA)为模板, 检测0#柴油可溶性组分对斑马鱼(Danio rerio)遗传毒性的影响。结果显示, 通过基因组DNA和eDNA扩增的RAPD图谱均可检测到0#柴油对斑马鱼的遗传毒性。在未受到柴油暴露时, 斑马鱼基因组DNA和水环境中eDNA在96h内的RAPD图谱均无明显变化; 在不同浓度的柴油暴露下, 随着暴露时间(0、24h、48h、72h、96h)延长, 基因组DNA和eDNA的多态性位点减少, 模板稳定性降低; 随着柴油浓度(15%、50%、100%)的增加, 基因组DNA和eDNA的多态性位点也减少, 模板稳定性降低。这表明0#柴油对斑马鱼基因组DNA和eDNA的遗传毒性均呈现时间-效应和浓度-效应关系, 并且无论以斑马鱼基因组DNA还是eDNA为模板, 柴油暴露组和未进行暴露的对照组的RAPD扩增图谱条带变化趋势一致。研究结果为通过RAPD技术检测柴油对水生生物的遗传毒性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检测人体粪便提取液对肠上皮细胞毒性的方法。方法以Caco-2细胞为体外模型,应用建立好的毒性检测方法:用MTT法(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检测细胞毒性,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遗传毒性,对糖尿患者和健康人的粪便提取液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粪便提取液的细胞毒性显著高于健康人(n=30,P〈0.05);其遗传毒性显著高于阴性对照PBS(P〈0.05),与健康人相比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粪便提取液的毒性检测方法可以简便、有效地检测人体粪便中毒性物质对肠上皮细胞的影响,因此可作为评价肠道菌群状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系统 (Real time xCELLigence analysis system,RTCA) 是一种新型细胞检测技术,能够连续监测、记录及分析细胞活动产生的各种信息,在药物研究中的心肌毒性评估和细胞生物活性考察方面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文中首先对RTCA的原理与特点进行了介绍,然后分别对RTCA在心肌毒性和细胞生物活性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为了解和使用RTCA提供了参考。RTCA技术具有实时无标记、非侵入性、高通量、准确性高等特点,不仅有助于药物研究和新药开发,在其他一些领域也有着广阔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通过大、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和大鼠的急性毒性试验和大鼠蓄积毒性试验及遗传毒性试验表明,康脂口服液的LD50大于10.00g/kg.bw,实属无毒物质;蓄积毒性试验3表明,本品蓄积系数K〉5,为弱蓄积;遗传毒性试验得知,Ames试验无遗传毒性,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及小鼠精子畸形试验也均未产生影响,说明本品长期服用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降低聚阳离子基因载体polyplex 的正电荷和毒性,在其表面构建中性磷脂膜制备lipopolyplex,并测定lipopolyplex 对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 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 的细胞毒性。方法:采用PEI25KDa与DNA 复合制备polyplex,在polyplex 体系 中加入中性脂质体和SADGE 制备lipopolyplex。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考察lipopolyplex 对质粒DNA的包裹能力;采用激光粒度 仪和zeta 电位分析仪测定lipopolyplex 的粒径与zeta 电位;采用透射电镜观察lipopolyplex 的形态;采用CCK-8 试剂盒考察 lipopolyplex 对CT26和MCF-7 的细胞毒性。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lipopolyplex 可以完全包裹质粒DNA;lipopolyplex 的粒 径在200 nm 左右,电位在-20 mV 左右;透射电镜下为较为规则的球状颗粒;lipopolyplex 在CT26 和MCF-7 细胞中的毒性明显 低于聚阳离子基因载体polyplex。结论:在polyplex 表面成功构建中性磷脂膜制备的lipopolyplex,可以完全的包裹DNA 并且细 胞毒性明显低于polyplex,在基因输送载体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萝卜过氧化物酶应用的安全性,对其进行了小鼠经口急性毒性实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和小鼠精子畸形实验等急性和遗传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受试物对小鼠的LD50(半数致死剂量)大于10.0g/kg体重,属实际无毒物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及小鼠精子畸形实验结果均为阴性.受试物未显示有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8.
甲醛对DNA损伤的彗星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甲醛是一种遗传毒性物质。国内外学者的大量研究证实,甲醛可以引起DNA-DNA、DNA-蛋白质分子交联,但对于甲醛是否能够引起DNA分子的断裂,学界却存在分歧。本实验以颊黏膜细胞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彗星实验对甲醛的遗传毒性——尤其是DNA分子断裂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甲醛在较低浓度(5μmol/L,7,5μmol/L,10μmol/L)时具有断裂作用,在较高浓度(15μmol/L,30μmol/L,50μmol/L)时则具有交联作用。根据本实验的结果,本文还首次论证了甲醛断裂作用的断裂峰值(7.5μmol/L)。  相似文献   

9.
甲醛对DNA损伤的彗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醛是一种遗传毒性物质。国内外学者的大量研究证实,甲醛可以引起DNA-DNA、DNA-蛋白质分子交联,但对于甲醛是否能够引起DNA 分子的断裂,学界却存在分歧。本实验以颊黏膜细胞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彗星实验对甲醛的遗传毒性——尤其是DNA 分子断裂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甲醛在较低浓度(5μmol/L,7.5μmol/L,10μmol/L)时具有断裂作用,在较高浓度(15μmol/L,30μmol/L,50μmol/L)时则具有交联作用。根据本实验的结果,本文还首次论证了甲醛断裂作用的断裂峰值(7.5μmol/L)。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构建交联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mine,PEI)衍生物PEI-Bu,研究其对非洲绿猴肾成纤维细胞系(COS-7)的转染活性和细胞毒性。方法:以PEI 800Da为骨架,1,4-丁二醇二氯甲酸酯为连接剂制备聚合物PEI-Bu,琼脂糖凝胶电泳考察其复合质粒DNA的能力,MTT法检测PEI-Bu对COS-7的毒性,以荧光素酶质粒作为报告基因,测定PEI-Bu/DNA复合物在COS-7细胞的转染活性。结果:凝胶电泳表明PEI-Bu/DNA在质量比大于1时即具有复合DNA的能力,PEI-Bu的细胞毒性随浓度增大而增大,在同一浓度下PEI-Bu的细胞毒性小于PEI 25kDa,(P<0.05),PEI-Bu/DNA在质量比为5时达到最高转染活性,高于PEI 25kDa(P<0.01),并与Lipofectamine2000相当(P>0.05)。结论:PEI-Bu在COS-7细胞中是一种低细胞毒性、高转染活性的非病毒基因载体(与商业化的PEI 25kDa比较),其在基因治疗领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