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省发现刘氏链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7年6月23日,在河南内乡开展两栖爬行动物调查采集,于伏牛山南坡的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11°53′1.76″E,33°29′9.58″N, 630m a.s.l.) 采集到1号游蛇科(Colubridae)链蛇属Lycodon标本,经鉴定为刘氏链蛇L. liuchengchaoi, 采集环境见图1。该物种是河南省爬行纲新纪录种(Zhang et al., 2011; Uetz et al.,2018)。标本整体用75%乙醇溶液固定,保存于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标本室。  相似文献   

2.
根据2002--2003年在东海近海28°00′N-32°00′N、122°00′N-123°30′E4个季节的海洋调查,探讨了东海近海浮游多毛类总丰度和种类变化的季节特征以及这些变化与水团的关系、优势种的数量变动和对多毛类的贡献和优势种的环境适应等,并与东海外海多毛类的生态特征做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海域浮游多毛类总丰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平均丰度最高(1.30ind·m^-3),分布范围最广,春季平均丰度最低(0.04ind·m^-3);调查共发现15种浮游多毛类,盲蚕(Typhloscolex muelleri)、明蚕(Vanadis sp.)和泳蚕(Plotohelmis capitata)是优势种,其中盲蚕是四季的优势种,夏季和冬季的优势度较高分别为0.16和0.1,明蚕仅是夏季的优势种,泳蚕仅是秋季的优势种;盲蚕在春、冬季贡献率较高,分别为1和0.94,占绝对优势,更适应暖水广盐的环境;东海近海浮游多毛类具有种类数变化大,种类组成多样的特点;不同季节数量变化较大,平面分布格局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东海海樽类生态类群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徐兆礼  孙军  林茂 《生态学报》2008,28(11):5698-5705
依据1997~2000年在东海23°30′~33°00′N、118°30′~128°00′E4个季节的海洋调查资料,采用曲线拟合,构造数学模型和极大值分析等数学方法,研究海樽类最适温度和盐度,籍此进一步分析其生态类群。结果表明,Yield Density模型可以应用于大多数海樽类最适温度和盐度的统计推断。依据物种分布的最适温度和盐度值,并参考其地理和季节分布特征,认为梭形纽鳃樽(Salpa fusiformis)属暖温带外海种;羽环纽鳃樽长柄亚种(Cyclosalpa pinnata polae)和安纽鳃樽(Ritteriella amboinensis)为热带大洋种;双尾纽鳃樽东方亚种(Thalia decocratica orientalis)、小齿海樽(Doliolum denticulatum)和软拟海樽(Dolioetta.gegenbauri)等其余13种为亚热带外海种。海樽类多数物种可以作为水团的指示种。梭形纽鳃樽往往出现在沿岸水和外海水混合水团偏高盐水一侧。羽环纽鳃樽长柄亚种高丰度分布在台湾暖流控制的水域,是台湾暖流的指示种。双尾纽鳃樽东方亚种高丰度水域,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黑潮入侵陆架水团和沿岸水交汇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浙江苍南近海沉积物细菌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霍颖异  许学伟  王春生  杨俊毅  吴敏 《生态学报》2008,28(10):5166-5172
针对浙江苍南大渔湾近海海底沉积物样品(东经120°34′28.6″,北纬27°19′57.3″),采用非培养法构建分子文库,并结合纯培养法分离培养海洋微生物,基于克隆子和分离菌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开展系统发育学研究,分析近海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文库克隆子主要属于δ-变形杆菌纲(Deltaproteobacteria)和γ-变形杆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部分序列与已报道物种的相似性较低,表明浙江苍南近海环境样品具有较好的微生物多样性,蕴藏着大量未知细菌物种资源。研究还分离获得细菌79株,丰富了近海微牛物资源库。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这些菌株主要属于α-变形杆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γ-变形杆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和芽孢杆菌纲(Bacilli)。通过非培养和可培养数据结合发现,浙江苍南近海沉积物中的细菌优势类群为δ-变形杆菌和γ-变形杆菌。  相似文献   

5.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磷虾类数量和分布的季节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佳杰  徐兆礼  朱德弟 《生态学报》2008,28(11):5279-5285
根据2002~2003年长江口29°00′~32°00′N、122°00′~123°30′E海域4个季节的海洋调查,运用定量、定性方法,探讨长江口邻近海域浮游磷虾类总丰度的季节变化特征以及与渔场的关系,丰度的季节差异与水团的关系,分析了优势种的数量变动、对磷虾类的贡献及对环境的适应情况,并与东海外海的生态特征作了比较。结果表明,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磷虾类丰度季节变化主要受温度的影响,平面分布变化与盐度有关。平均丰度夏季最高(10.46ind/m3),冬季最低(0.32ind/m3)。本次调查共发现8种,优势种为中华假磷虾(Pseudeuphausia sinica)、太平洋磷虾(Euphausia pacifica)和小型磷虾(Euphausia nana),其中中华假磷虾四季皆为优势种,太平洋磷虾是春、秋和冬季的优势种,小型磷虾仅仅是春秋季的优势种。中华假磷虾在春、夏和冬季对总丰度的贡献率较高,并占绝对优势,其更适应夏季咸淡水交错水域的环境,而太平洋磷虾和小型磷虾更适应东海近海暖温高盐环境。长江冲淡水势力强弱和中华假磷虾的数量对磷虾类时空分布有重要影响,中华假磷虾对咸淡水环境的适应则是影响该种数量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神农架因为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在这里搭架采药而得名,它位于湖北省的西北部,如一叶翡翠镶嵌在华中大地,是长江和汉水的分水岭,也是秦岭和大巴山的交汇地。它地跨东经109°56’-110°58:北纬31°15’-31°75:总面积3253km^2,辖4镇4乡、1个林业管理局(国家森林公园)和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7.
采用1998年8月,1999年8月长江口及其临近海域(121°15′E-122°41′E,30°00′N-31°30′N)的调查资料,对采集到的水母样品进行分析,探讨水母的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出现水母21种,其中水螅水母15种,管水母4种,栉水母2种;可分为近岸低盐性、低盐河口性和大洋暖水性3个生态类群,其中近岸低盐物种达60%以上,分布范围广,低盐河口类群仅出现于受长江冲淡水影响明显的低盐水域,而大洋暖水类群分布于受外海水影响较大、盐度较高、离岸较远的区域;优势种为贝氏拟线水母、球型侧腕水母、单囊美螅水母、五角水母、拟细浅室水母和双生水母。总体分布特征为:从长江口向外伴随着盐度的逐渐增大.丰度逐渐升高,在长江)中淡水与外海水交汇的舟山渔场西部水域,丰度最大;水母的出现种类、丰度均与东海外海水、长江冲淡水2大水系的配置有关:外海水越强,整个区域平均盐度较高,出现的水母种类、丰度均高;反之,长江冲淡水势力控制范围大,平均盐度明显降低,物种少且丰度低。  相似文献   

8.
2007年春季,在天津八仙山自然保护区对狍卧息地利用进行了研究。共发现52个狍的卧息地,同时设置93个对照地。资源选择指数结果表明,狍偏好阔叶林,利用中上坡位,喜欢阳坡和半阴半阳坡,选择水源距离适中,偏爱远离人为干扰的卧息地。逐步判别分析结果显示,灌木盖度、隐蔽度、灌木高度、郁闭度、灌木距离和坡度是判别卧息地和对照地的关键因子,即为影响其卧息地利用的主要因子,判别正确率为98.1%。作为生性胆怯易惊的偶蹄类,具有隐蔽条件较好[灌木盖度适中(转换后为16.77±1.07。)、隐蔽度高(29.54±1.47m)、灌木高度稍高(1.22±0.05m)]的地点是狍适宜的卧息地,以逃避捕食者;与此同时,卧息地较舒适[郁闭度低(转换后为5.48±0.31°)、灌木距离较远(2.99±0.13m)、坡度小(2.11±0.09°)],以利于怀孕母狍呼吸与活动,反映其繁殖期生理需求。  相似文献   

9.
3′-大豆苷元磺酸钠的体外抗氧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3′-大豆苷元磺酸钠(DSS)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了DSS对超氧自由基(02·)、羟基自由基(·OH)和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及其对Fe^2+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和β-胡萝卜素/亚油酸自氧化体系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DSS对DPPH·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强,能很好地清除·OH自由基,对脂质过氧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β-胡萝卜素/亚油酸自氧化体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DSS的药理作用可能与其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0.
云南东部蚱属一新种记述(直翅目:蚱总科:蚱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采自云南东部地区蚱属1新种,即南盘江蚱Tetrix nanpanfiangensis,sp.nov.。该新种近似于桂北蚱Tetrix guibeiensis Zheng,Lu and Li,2000,主要区别为本新种:1)侧观头顶与颜面隆起成直角形;2)颜面隆起在侧单眼处略凹陷;3)前胸背板前缘平直:4)侧观背板上缘肩前弧形,其后平直;5)肩部不具1对短纵隆线;6)第1跗节下之第3垫大于第1、2垫。新种与丁氏蚱Tetrix tinkhami Zheng et Liang,1998也近似,但新种后翅不到达后突的顶端,中足股节宽度明显狭于前翅宽。 正模:♂,云南陆良县,25.1°N,103.8°E,2000m,2006-Ⅷ-10,邓维安采;副模:3♂♂,9♀♀,同正模;3♂♂,3♀♀,云南沾益县,25.6°N,103.8°E,2000m,2006-Ⅷ-12,邓维安采:4♂♂,4♀♀,云南宣威市,26.2°N,104.1°E,2000m,2006-Ⅷ-14,邓维安采。 模式标本保存在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标本室(7♂♂10♀♀)和河池学院动物标本室(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