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脏器官是动物生理功能的基础,脏器质量及脏器指数能反映出动物对环境的适应。为进一步了解高原动物对各自生存环境的适应对策,本研究比较了高寒草甸3种啮齿动物脏器指数及脏器质量与体质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高原鼠兔的心脏、肝脏指数低于高原鼢鼠和根田鼠,根田鼠的脾脏、肺脏和肾脏指数高于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高原鼠兔的肾脏指数高于高原鼢鼠;3种动物肝脏均与体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高原鼠兔和根田鼠的肾脏与体质量显著正相关,根田鼠心脏与体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物种脏器指数及器官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差异可能是物种对物质环境、能量环境、生物个体大小、外界病原体、能量代谢需求等多方面综合因素进化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动物面临不同的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往往采取不同的消化对策,而消化道结构在动物的消化对策中起关键作用。为进一步了解高原鼢鼠的生存对策,比较了高原鼢鼠与大白鼠消化道形态结构与食物摄入量、食物吸收量及食物消化率的差异。结果表明:高原鼢鼠的食物摄入量及食物吸收量显著低于大白鼠,食物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及粗纤维消化率显著高于大白鼠。而两种动物的蛋白质吸收量及粗纤维吸收量差异不显著。高原鼢鼠的胃、小肠、大肠、盲肠干重及大肠长度与盲肠长度显著高于大白鼠,小肠长度差异不显著。可见,动物的消化率及能量需求与其消化道形态相适应。高原鼢鼠采取摄取少量的食物、增加消化道长度或重量、提高食物消化率的消化对策。  相似文献   

3.
不同动物面对相同或相似的环境压力,采取不同的适应对策,消化器官形态差异能体现各自适应的方式。为进一步了解草食哺乳动物对各自生存环境的适应对策,本文比较了青藏高原高寒草甸3种小型草食哺乳动物的消化道长度及消化道器官指数。结果显示:根田鼠的胃指数高于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小肠、大肠及盲肠指数均是高原鼠兔高原鼢鼠根田鼠,消化道各部位相对长度均是根田鼠高原鼠兔高原鼢鼠。根田鼠大肠及盲肠长度占消化道总长的比例高于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小肠占消化道总长的比例最低。结果表明,动物消化道形态的差异可能与食物组成、能量和代谢需求等因素有关。面对不同的环境压力,消化道这种适应性差异是不同物种为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高原鼢鼠对高寒草甸群落特征及演替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堰铭 《动物学研究》1999,20(6):435-440
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鼢鼠种群密度与植物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双子叶植物在地上生物量中所占百分比的数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草地次生植被面积随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增加而显著增加,土丘覆盖植物的恢复速率则随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增加而显著地降低,植物群落组成的种数与种群密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单子叶植物重要值随高原鼢鼠种群密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双子叶直根类植物与高原鼢鼠种群密度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双子  相似文献   

5.
长爪沙鼠脏器重量和肠道长度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小哺乳动物内脏器官的重量和消化道的长度具有可塑性,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为进一步了解长爪沙鼠对季节性环境的适应,比较了活捕于内蒙古太仆寺旗的长爪沙鼠的体重、内脏器官的重量及肠道各段长度的性别和季节变化.结果显示:除体重和体长雄鼠高于雌鼠,肝脏的湿重低于雌鼠外,其他指标均未检测到性别差异.雌雄鼠的体重和心脏的湿重都在冬季最高,夏季最低;雄鼠肝脏的湿重夏季最高,春季和冬季最低,雌鼠无季节性变化.睾丸的湿重在春季最高.盲肠和小肠的湿重秋季高于春季,胃和大肠的湿重无季节性差异.小肠的长度冬季最长,夏季最短;盲肠春季最短,大肠春季最长,夏季最短.体重、心脏、消化器官和其他内脏器官的重量,以及消化器官长度的可塑性变化等对于长爪沙鼠适应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寒地区高原鼢鼠消化道形态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18  
王德华  王祖望 《兽类学报》2000,20(4):270-276
对青海高原地区的高原鼢鼠在自然环境中消化道各器官的长度及重量的季节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总消化道保持相对的稳定性,长度、鲜重及于重均相对稳定,而含内容物器官重季节性变化明显。胃的变化相对较稳定,但长度季节性变化显,草枯黄期值最高,草生长盛期最低;小肠的鲜重在草返青期明显低于草生长盛期和草枯黄期;盲肠的变化最大,其长度和含内容物器官重草返青期明显高于其它季节。大肠的干重于枯黄期显增加。各器官的  相似文献   

7.
三种啮齿动物的消化道形态特征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棕背(Clethrionomys rufocanus)、林姬鼠(Apodemus speciosus)和黑线姬鼠(A.agrarius)夏季的消化道形态进行了比较。3种啮齿动物总消化道的长度及重量(含内容物重和总干组织重),各器官的长度,胃、小肠和盲肠等长度,小肠和盲肠含内容物重,盲肠和大肠去内容物重,小肠、盲肠和大肠总干组织重等均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以植物为食的棕背的总消化道、小肠、盲肠和大肠的长度或重量明显长于或重于其他两种鼠类。后肠可作为衡量草食性动物食物质量的指标。3种啮齿动物可通过消化道形态改变以适应不同的食性。  相似文献   

8.
两栖动物的体重和内脏器官大小可随环境条件而变化,具有表型可塑性,但实验例证较少,尤其缺乏与可变的食物可利用性有关的研究。本研究以捕自安徽省定远县县郊的雌、雄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自由取食组、禁食1周组、禁食2周组、重喂食1周组和重喂食2周组其体重、内脏器官湿重和干重的变化情况。1)中华蟾蜍的体重、胴体湿重和干重均无明显的性别(P0.05)和组间(P0.05)差异。2)雌蟾胃的湿重、干重和大肠湿重高于雄蟾(P0.05),其他内脏器官(小肠、胸腺、心、肝、肺、脂肪体、脾和肾)的湿重和干重均无性别差异(P0.05);雄蟾上述指标均无组间差异(P0.05);雌蟾的胃湿重和大肠湿重均无组间差异(P0.05),但胃干重自由取食组高于重喂食1周组(P0.05)。禁食2周组的小肠湿重下降,低于自由取食组、重喂食1周和2周组(P0.05)。3)禁食1周组的心湿重高于重喂食2周组(P0.05)。结果表明,中华蟾蜍在整体水平不受短期禁食和重喂食处理的影响,器官水平可能主要依赖适度饥饿而导致的心肌功能的提升和消化道的可塑性来应对变化的食物条件。  相似文献   

9.
放牧干扰下高原鼢鼠栖息地选择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祁连山东段高寒草甸栖息的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为研究对象,探讨放牧干扰下高原鼢鼠适合栖息地选择的影响因素,为合理控制草原鼠害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在5个不同放牧强度小区中,连续3年监测高原鼢鼠相对种群密度变化,同时获取植被和土壤的变化数据。分析高原鼢鼠相对种群密度、植被(盖度、高度、频度、植被生物量、植被均匀度、丰富度、多样性和地下根系生物量)和土壤(紧实度、容重、水分)之间的关系。中度放牧干扰下,高原鼢鼠相对种群密度最低,不利于对栖息地的选择,轻度、次轻度放牧区的高原鼢鼠相对种群密度高于重度、次重度放牧区的;轻度放牧干扰的草地有利于高原鼢鼠种群数量的增加。高原鼢鼠相对种群密度与土壤紧实度、容重呈显著负相关(R=﹣0.921、﹣0.883,P0.05);与土壤水分呈显著正相关(R=0.879,P0.05);高原鼢鼠相对种群密度与地下根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2,P0.01),与植被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R=0.921,P0.05),与地上植被总盖度呈显著正相关(R=0.909,P0.05),与地上生物量、均匀度、多样性呈不显著正相关(P0.05)。在草地放牧干扰系统中,非生物因素土壤紧实度、水分可能是高原鼢鼠栖息地选择的首要选择因素,食物资源也许是次要选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胡杨异形叶结构型性状及其与胸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胡杨5种类型植株的叶片厚度、叶面积、比叶面积、叶片干重和干物质含量等5个结构型性状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叶片的结构型性状与胸径之间及各个结构型性状彼此间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叶面积、叶厚度和叶干重与胸径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叶片干物质含量与胸径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比叶面积与胸径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说明随着植株生长发育的进行,叶片的面积、厚度、干重和干物质含量均逐渐增加,而比叶面积逐渐减小。各性状指标间相关性表现为叶面积、叶厚度、叶干物质和叶片干物质含量任意2个指标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比叶面积与这4个指标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