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CEUS评价肝脏疾病的临床运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UES)成为目前超声领域中前沿的跨学科研究重点,随着超声造影剂、超声造影技术发展迅速,超声造影为肝脏疾病的超声评价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大量研究表明,CEUS在肝脏方面的临床应用最为成功,其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和肿瘤非手术治疗中及治疗后疗效的观察等方面的优越性越来越为人们所肯定.  相似文献   

2.
娄小嫣  于露  周莉  沈颖  田福运 《生物磁学》2013,(36):7116-7119
目的:评估超声造影对于肝硬化和肝纤维化的I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32例,其中肝纤维化24例,肝硬化12例,均经过超声造影下的肝功能检测和肝穿刺病理证实。另选取10例到我院经检查身体健康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无任何肝脏病史。采用实时灰阶造影,经肘静脉注射造影SonoVue,记录测定造影剂进入肝静脉到达时间(HVAT)、肝动脉到达时间(HAAT)及肝动静脉渡越时间(HAVTT)。结果:肝纤维化组超声造影剂到达肝静脉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肝硬化组较对照组和肝纤维化组的超声造影剂到达肝静脉的时间要明显缩短,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剂到达肝动脉的时间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肝硬化组肝动静脉渡越时间(HAVTT)较对照组时间明显缩短,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HAVTT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升高而缩短,中、重度肝纤维化患者的时间缩短较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肝硬化和肝纤维化诊断上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尤其是对于诊断肝纤维化程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但是对于轻度的肝纤维化的诊断的准确性上有些缺陷。  相似文献   

3.
《蛇志》2015,(4)
目的探讨高场MRI VIBE序列在肝脏占位性病变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11月收治经上腹部检查发现结节及较大占位患者75例,均接受包含3D-VIBE在内的全套MRI检查,并对患者肝动脉显示程度进行分级,观察信号强度及特点。结果 75例患者中,肝细胞癌病灶14例,肝血管瘤19例,局灶性结节增生3例,胆囊肿17例,肝转移性肿瘤13例,肝脓肿9例;肝动脉分级:Ⅰ级1例(1.33%),Ⅱ级2例(2.67%),Ⅲ级72例(96.00%)。结论采用高场MRI VIBE序列对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检查,可有效获取各扫描数据,对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病变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经对不同序列影像及增强扫描成像特点的进一步分析,可有效区别占位病变性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结节中的应用价值,为以后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性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10-2013.9期间来我院门诊以及住院的40例经病理证实为肝脏局灶性结节患者的超声造影表现,通过二维灰阶超声检查,40名患者共发现50个结节。患者先后进行肝脏超声造影检查及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总结病例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造影表现的特殊性与一般性。结果:超声造影对肝脏良恶性病灶的诊断能力很好,对结节的敏感性85.8%,特异性99%、阳性预测值95%,阴性预测值96%,准确率95%。结论:肝脏局灶性结节的超声造影诊断有助于临床上判定局灶性结节良恶性,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好的诊断依据,但是,由于许多假阳性的原因,故对于某些缺乏特异性的超声造影表现,需要其他方法或是穿刺活检进行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5.
探讨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实质性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难以定性的37例共45个肝实质性肿块均采用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显示:37例病患的45个肝实质性肿块中,超声造影的检出率为86.67%,较彩色多普勒的检出率44.44%具有明显优势。其中超声造影检测出原发性肿瘤有26例,而彩色多普勒超声仅检测出13例,漏诊较多。而用两种方法对肝实质性肿块进行检测发现,对30 mm肿块的准确率两种方法都达到了100%的准确度,但对于10~30 mm和10 mm的肿块,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准确率明显处于弱势,其对10~30 mm的肿块的检出准确率仅为76.19%,而超声造影对10 mm的肿块的检出准确率都有77.86%,其对10~30 mm的肿块检出准确率更是高达90.48%。37例患者均成功进行超声造影检查,除2个肝孤立性坏死结节外,45个肝实质性肿块中43个病灶均在不同时相出现不同程度的强化现象,造影剂无退出可能为良性病灶,造影剂早期退出病灶可能为恶性病灶;超声造影对肝实质性肿块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p0.05),且对其大小的检测准确率也显著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相比,超声造影技术诊断难以定性的肝实质性肿块的准确率较高,对鉴别诊断肝实质性肿块的良恶性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子宫不同占位性病变的声像学特点和和误诊原因,探讨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85例不同占位性病变经腹部超声图像资料,观察病变形态、大小、病变位置、包膜、边缘及后方回音等.结果:185例患者中,经体表超声检测出139例不同占位性病变患者,符合率为75.14%;误诊46例,误诊率为24.86%,误诊原因与病变形态、内部回音、宫腔线所表现出的相似性有关.结论:腹部超声能够较准确地诊断出子宫不同占位性病变,结合患者病史和临床症状,可以实现其更好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MRI和螺旋CT增强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2012年7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临床考虑为肝脏占位性病变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70例患者根据入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35例行增强CT扫描,35例行动态增强MRI扫描,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病灶个数及直径、增强CT及MRI的诊断结果和检查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耐受性。结果:CT增强组和MRI增强组的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病理诊断、病变类型、分布及病灶个数(71 vs 70)、病灶直径(2.25±2.01 cm vs2.19±1.98 c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MRI增强组的总诊断符合率为85.71%,CT增强组的总诊断符合率为77.14%,MRI增强组的总诊断符合率高于CT增强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组共发生2例不良反应,均为轻度恶心,MRI增强组未出现造影剂不良反应,CT增强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71%vs 0.00%)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1.25 0.96分vs 0.71 0.56分)均显著高于MRI增强组(P0.05)。结论:CT增强和MRI增强扫描对于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中MRI增强扫描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更高,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的经济状态、身体状态等因素的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检查手段,必要时可两者联合检查,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宴时超声造影在肝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静脉注射造影剂Sono Vue后,对45(男24、女21)例肝肿瘤患者(共63个病灶),在低机械指数状态下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并对录像资料进行回放、分析诊断,与基础超声诊断结果进行比较,通过病理证实。结果:基础超声、实时超声造影对肝肿瘤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87.3%和96.8%,最大径小于1.0cm的肿瘤,基础超声、实时超声造影对肝肿瘤病灶的检出率分别是41.7%和83.3%。基础超声有52.4%(33/63)的肿瘤边界显示不清晰,实时超声造影有6.3%(4/63)的肿瘤边界显示不清。对肝恶性肿瘤的诊断,基础超声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住确性分别是51.4%、66.7%和56.4%;实时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5.3%,94.4%和95.1%,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超声造影在发现肿瘤数目、大小、边界较基础超声提供的信息多,实时超声造影对肝肿瘤性质鉴别优于基础超声。  相似文献   

9.
超声成像无创、无放射性、低成本、实时成像的优点,使其成为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的成像手段之一。特别是超声造影剂引入之后,超声成像的图像分辨率和灵敏度得到了大大提高,使超声成像在临床上得到了进一步应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超声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提出了"超声分子成像"的概念。它是一项结合了分子靶向造影剂和超声影像技术的能在分子水平下观察病理变化的新兴技术,目前这一技术还处于研究初期阶段。但大量临床前的研究成果已表明超声分子成像在诊断血管生成、炎症和血栓三种疾病具有很大应用前景。本文主要综述了目前常用超声造影剂的种类以及超声分子成像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该技术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超声成像无创、无放射性、低成本、实时成像的优点,使其成为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的成像手段之一。特别是超声造影剂引入之后,超声成像的图像分辨率和灵敏度得到了大大提高,使超声成像在临床上得到了进一步应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超声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提出了"超声分子成像"的概念。它是一项结合了分子靶向造影剂和超声影像技术的能在分子水平下观察病理变化的新兴技术,目前这一技术还处于研究初期阶段。但大量临床前的研究成果已表明超声分子成像在诊断血管生成、炎症和血栓三种疾病具有很大应用前景。本文主要综述了目前常用超声造影剂的种类以及超声分子成像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该技术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Birefringence of flow of preparations of myosi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6.
A sensitive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small quantities of hydrophobic antioxidant free radical scavengers such as butylatedhydroxytoluene (BHT) and butylatedhydroxyanisole (BHA) in aqueous samples is described. The procedure involves extraction of the hydrophobic free radical scavenger into an organic solvent phase, followed by the subsequent reaction of an aliquot of this extract with the stable cation radical tris(p-bromophenyl)amminium hexachloroantimonate (TBACA). In experiments with BHT and BHA, the loss of TBACA absorbance at 730 nm was found to be linearly proportional to the amount of antioxidant added, with quantities of BHT as small as 200 pmol being easily detectable. In aqueous suspensions of dimyristoylphosphatidylcholine vesicles, assays of the aqueous BHT concentration showed that BHT partitioned strongly into the membrane phase, achieving very high BHT/phospholipid ratios. For a given concentration of BHT, partitioning into the membrane phase was greater in large, multilamellar liposomes than in either small, single-walled vesicles or in purified rat brain synaptic vesicle membranes. Direct assay of BHT and BHA in phospholipid membranes, however, was complicated by a nonspecific interaction between TBACA and the phospholipid.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