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12年4月,在吉林省长白山地区,对正在抱对的30对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成体的体长、头长、头宽、前肢长和后肢长进行测量,使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抱对个体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及配偶间形态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性的所有局部形态特征均与其体长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前肢长和后肢长随体长的增长速率在两性间无显著差异,而头长和头宽随体长的增长速率存在显著差异.雌性成体显著大于雄性成体;特定体长下雄性的前肢显著大于雌性,其他局部特征没有显著的两性差异;雌性个体与抱对的雄性个体的后肢长呈显著正相关,其余形态特征两性间无相关性.因此,在东北林蛙的配偶选择中,雌性对雄性形态特征的选择与两性异形的形成无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2010年3月下旬-7月上旬于浙江富阳市农田采集680只泽陆蛙(Fejervarya limnocharis),研究了泽陆蛙成体和幼体的个体大小和局部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通过解剖雌体获得窝卵数、测量抱对个体获得形态数据,研究了雌体大小与生育力关系以及抱对两性个体体形大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捕获个体中,雌性和雄性成体的最小体长分别为33mm和30 mm;雄性成体个体数显著超过雌性成体,两性幼体个体数无显著差异;两性成体头部大小、四肢长随体长呈同速增长,眼径和体重随体长呈异速增长,两性幼体所有被检形态特征均随体长呈同速增长;雌性成体平均体长显著大干雄性成体,去除体长差异的影响后发现,除眼径无显著的两性差异外,其余被检形态特征均为雌性大于雄性;幼体除雌性体重大于雄性外,其余被检形态特征均无两性差异;窝卵数与雌体大小(体长和体重)呈显著的正相关;两性抱对个体的体长无显著相关性;泽陆蛙雄性成体体形小于雌性成体的个体大小两性异形模式可能决定于驱使雄性向较大体形发展的进化驱动力相对较弱,雌性增大体形可增加繁殖输出,故向较大体形发展的进化驱动力相对较强;除体重外,其余被检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均形成于性成熟之后.  相似文献   

3.
环境对动物体型和暴露附器大小的影响已有大量研究,但对两性异形的影响研究尚不多见,本文研究了旱地沙蜥Phrynocephalus helioscopus 3个地理种群形态的两性异形和地理变异,综合了Bergmann法则、Allen法则和Rensch法则分析其体型、四肢和尾部大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伊宁和塔城种群的雌、雄亚成体体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北屯市雄性体型显著大于雌性(P0.05);伊宁和北屯种群的雌性成体体型均显著大于雄性(P0.05),但塔城地区两性体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亚成体两性间只有塔城地区的雄性前肢长显著大于雌性(P0.05);3个地区雄性成体均具有较大的后肢和尾部(P0.01),伊宁市雌性具有较长的前肢(P0.05),塔城和北屯市两性前肢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地区旱地沙蜥的体型呈反Bergmann法则的现象;四肢和尾部的大小遵循Allen法则;体型、前肢长、后肢长和尾长不遵循Rensch法则。旱地沙蜥3个地理种群受弥散性的自然选择压力比定向性的繁殖力选择和性选择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4.
密点麻蜥的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宏  计翔  屈彦福  高建芳  章玲 《动物学报》2006,52(2):250-255
蜥蜴繁殖成功率与其形态特征有密切的关系。作者在内蒙古乌拉特后旗采集密点麻蜥(Eremias multio-cellata) ,定量研究该种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和雌体繁殖特征,检验与成体形态特征相关的两性繁殖成功率差异是否能促进两性异形的进化。密点麻蜥成体个体大小无显著的两性差异,但头部大小两性差异显著;雄性个体的头长和头宽均大于体长相同的雌性成体。繁殖雌体于五、六月份排卵;在实验室条件下,雌体在六月下旬至七月下旬之间产仔。该种雌体年产单窝仔,每窝2 -4仔。窝仔重与雌体体长呈正相关,但雌体体长仅能解释很少一部分(约19 %)窝仔重的变异。窝仔数和幼仔重均与雌体体长无关。幼仔重与相对生育力(相对于雌体体长的窝仔数)呈显著的负相关,表明该种蜥蜴存在后代数量-大小之间的权衡。密点麻蜥雄体和雌体向较大体型方向进化的选择压力均相对较弱,与成体头部大小相关的两性繁殖成功率的差异是导致该种蜥蜴头部大小两性异形进化的主要原因[动物学报52 (2) : 250 -255 , 2006]。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蛇鮈雌雄间是否存在显著的外部形态差异及雌性个体生殖力情况, 在繁殖期对嘉陵江下游(合川江段)共76尾蛇鮈样本的两性异形、性比及雌性个体生殖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嘉陵江下游蛇鮈繁殖群体的性比接近1∶1,且蛇鮈两性的体型大小相同,但局部特征(如头部和躯干部等)呈现出显著的两性异形,如成体雄性蛇鮈的头部、胸鳍和腹鳍均较雌性蛇鮈大,而躯干部的体宽、体高和躯干长则是雌性蛇鮈大于雄性蛇鮈,这可能是性选择长期作用的结果.主成分分析显示,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75.2%,但雌雄个体间形态特征相互重叠,无法将两者截然分开;利用判别函数对蛇鮈性别进行回判,综合判别准确率为92.1%.蛇鮈雌性个体绝对生殖力在979~19979粒;且与体长和去内脏体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同历史资料相比,本研究中嘉陵江蛇鮈的生殖力增大显著,这可能是蛇鮈对种群资源量下降和水环境变化主动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蓝尾石龙子的生长、两性异形及雌性繁殖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27  
杜卫国  计翔 《动物学研究》2001,22(4):279-286
报道蓝尾石龙子(Eumeces elegans)的生长、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性成熟个体体色的两性差异显著,成年雄性体长、头长和头宽显著大于成年雌性,幼体体长生长率无显著的两性差异。成年雄体体长生长率显著大于成年雌体,因此,个体大小的两性异形是性成熟后发生的,体长小于50mm的幼体,头长和头宽无性差异;当体长大于50mm。雄性头长和头宽随体长的生长率显著大于雌性。并导致头部大小的两性异形,并随个体发育变得越来越显著,蓝尾石龙子产卵雌体的最小体长为69.3mm,大于此体长的雌体均年产单窝卵。窝卵数、窝卵重和平均卵重均与雌体体长呈正相关,平均值分别为6.4、2.783和0.554g。窝卵数与雌体产后状态无关,蓝尾石龙子雌体主要通过增加窝卵数和卵大小来增加繁殖输出。  相似文献   

7.
两性异形是指在同一种群内,雌雄间的形态特征产生分化,如在个体大小、局部形态构造、体色等方面呈现出差异的现象。为了解西藏黑斑原(Glyptosternum maculatum)雌雄间是否也存在两性异形,在其繁殖期对性成熟个体进行了形态学测量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西藏黑斑原繁殖群体间存在显著的雌雄异形,一是雄性个体的体长、体重及特定体长下的尾长显著大于雌性个体;二是在特定体长下,雌性个体眼径、体高、躯干长以及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长度均显著大于雄性。16个形态参数的主成分分析表明,雌雄间的差异主要是由体型特征(包括身体各部分长度、各鳍长度等)及头部形态特征引起的,贡献率达76.7%。对全长-体重方程中异速生长指数b的t检验表明,繁殖期黑斑原雌性个体呈等速生长而雄性个体呈异速生长。  相似文献   

8.
两性异形是指在同一种群内, 雌雄间的形态特征产生分化, 如在个体大小、局部形态构造、体色等方面呈现出差异的现象。为了解西藏黑斑原 (Glyptosternum maculatum) 雌雄间是否也存在两性异形, 在其繁殖期对性成熟个体进行了形态学测量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西藏黑斑原繁殖群体间存在显著的雌雄异形, 一是雄性个体的体长、体重及特定体长下的尾长显著大于雌性个体; 二是在特定体长下, 雌性个体眼径、体高、躯干长以及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长度均显著大于雄性。16个形态参数的主成分分析表明, 雌雄间的差异主要是由体型特征(包括身体各部分长度、各鳍长度等)及头部形态特征引起的, 贡献率达76.7%。对全长-体重方程中异速生长指数b的t检验表明, 繁殖期黑斑原雌性个体呈等速生长而雄性个体呈异速生长。  相似文献   

9.
青海沙蜥的两性异型和雌性繁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章熙东  计翔  罗来高  高建芳  章玲 《动物学报》2005,51(6):1006-1012
作者研究了青海沙蜥(Phrynocephalus vlangalii)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和雌体繁殖特征。蜥蜴于2005年5月初捕自西宁以西约150km的倒淌河,被检形态特征包括体色、体长、腹长、尾长、头长和头宽,新排卵雌体维持在实验室梯度热环境中直至产仔。成体两性异形显著,而性未成熟个体缺乏两性异形。最大的成年雄体和雌体分别为70.2mmSVL(snout-vent length)和82.8mmSVL。雄性成体具有相对较大的头长、头宽和尾长,雌性成体SVL大于雄体且具有相对较大的腹长。对4个形态特征进行主成分分析(特征值≥0.5)区分出2个主成分,共解释83.9%的两性相关形态特征的变异。去除SVL差异的影响后,尾长、头长和头宽在第一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解释57.8%的变异),腹长在第二主成分有较高的负负载系数(解释26.1%的变异)。实验室梯度热环境下的雌体于6月下旬至7月中旬产单窝、2-6个后代。窝仔数和窝仔重与母体SVL呈正相关,幼仔重与母体SVL无关。未在青海沙蜥中检测到后代数量与大小之间的权衡。  相似文献   

10.
用采自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的58只(35 ♀♀,23 ♂♂)成体海陆蛙(Fejervarya cancrivora),通过测量头体长、体重、头长、头宽、吻长等11个形态特征指标和雌体卵巢质量(窝卵重),研究该种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特征,并检验雌性成体大小(头体长和体重)与其繁殖的相关性.雌雄两性个体的最小头体长分别为44.9 mm和45.2 mm.除吻长和眼间距外,其余局部形态特征与头体长皆呈正相关性.头体长在雌雄两性之间差异显著,雌性显著大于雄性;而体重、头长、头宽等局部形态均无两性差异.海陆蛙雌体的窝卵重与头体长和体重之间皆成正相关关系,表明雌性可能是通过增大体型从而增加繁殖输出,而向较大体型发展.  相似文献   

11.
赵雪  毕俊怀 《动物学杂志》2014,49(2):274-279
于2011年9月在内蒙古库布齐沙漠捕获118条草原沙蜥(Phrynocephalus frontalis)幼体,测量其部分身体指数并对其两性异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雄性幼体和雌性幼体的平均体长分别为36.3 mm和34.0 mm,雄性的体长显著大于雌性。两性异形表现为雄性幼体有较大的头部和尾部,雌性幼体具有较大的腋胯距。草原沙蜥幼体的局部形态特征皆与体长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测量和比较采自黄山的凹耳蛙成体标本(雌雄各20个),统计结果表明成年雌雄蛙的体长、头宽、吻长、鼻间距、眼间距、眼径、鼓膜宽、前臂及指长、前臂宽等两性形态学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与体长显著相关的形态特征,以体长为协变量的协方差分析表明凹耳蛙雌雄两性在头宽、眼间距、眼径、鼓膜宽存在显著差异。凹耳蛙两性异形比达到0.418,雌性平均体长对雄性平均体长的比达到1.716。头宽、眼间距、眼径、鼓膜宽等局部形态特征与体长的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雌性斜率大于雄性斜率,说明雌性凹耳蛙上述局部特征随体长的生长速率明显大于雄性。雌性体长的繁殖力选择能够很好地解释凹耳蛙的两性异形。  相似文献   

13.
检测了卵胎生入侵种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繁殖期个体大小和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以及雌性繁殖输出。结果表明,繁殖期,雌性个体的数量显著大于雄性个体,雌性个体的体长显著大于雄性个体,食蚊鱼属于偏向雌性的两性异形。以体长为协变量的One-way ANCOVA及后续的Tukey's检验显示,特定体长食蚊鱼的雌性个体的头宽、眼间距、体宽和体重均显著大于雄性个体;头长和尾鳍长的两性间差异不显著。6个形态特征变量的主成分分析(Eigenvalue≥1)发现,前2个主成分共解释65.1%的变异。头宽、眼间距、体宽和体重在第一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解释45.4%变异),头长在第二主成分有较高的负负载系数(解释19.7%变异)。食蚊鱼的繁殖输出与母体个体大小的线性回归显示,窝仔数和窝仔重均与母体体长、体重呈显著的正相关;食蚊鱼的繁殖输出与母体局部特征的线性回归显示,窝仔数和窝仔重均与母体头宽、眼间距和体宽呈显著的正相关。窝仔数与后代个体的平均体长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后代个体的平均体重相关不显著,后代个体大小与数量不发生权衡。食蚊鱼繁殖期的性别比例、个体大小和局部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受生育力选择、性选择、生态位分化、食物竞争等多种选择压力的作用,也有利于该物种种群扩张和快速入侵。  相似文献   

14.
宁波滑蜥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蜥蜴的雌性繁殖特征对理解两性异形的进化原因起着重要作用。于2011年4月在安徽滁州采集宁波滑蜥(Scincella modesta),定量研究该种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特征,检验成体形态特征两性异形与雌性繁殖的相关性。研究共采集43条(17♀♀,26♂♂)宁波滑蜥,雄性和雌性个体的最大体长分别为47.4 mm和46.6 mm。雌雄两性在体长和头宽上没有差异,而在腹长和头长上差异显著,雄性有较大的头长,雌性有较大的腹长。宁波滑蜥年产单窝卵。窝卵数和窝卵重与雌体体长及腹长呈正相关,卵重与雌体体长无相关性。窝卵数及卵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20和0.12。卵长径与窝卵数呈负相关,而卵短径与窝卵数无关。雌体主要通过增加窝卵数来增加繁殖输出。这些结果表明,宁波滑蜥是雌雄个体大小同形的两性异形模式,性选择使得雄性有着较大的头长,以具有较高的交配成功率,生育力选择使得雌性有着较大的腹长,以具有较大的生育力和繁殖输出。  相似文献   

15.
棒花鱼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和雌性个体生育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棒花鱼(Abbottina rivularis)繁殖期形态特征包括体长、头长、头宽、头高、眼间距、鼻间距、背鳍基长、胸鳍长、胸鳍腹鳍间距、尾柄长、尾鳍长和体重的两性异形和雌性个体生育力。结果表明,雄性个体的数量显著多于雌性个体,雄性个体的体长显著大于雌性个体。特定体长的雌性个体的胸鳍腹鳍间距显著大于雄性个体,头长、头宽、头高、眼间距、鼻间距、背鳍基长、胸鳍长、尾柄长和尾鳍长显著小于雄性个体,雌雄两性体重不存在显著差异。棒花鱼的怀卵数量与体长和体重回归关系显著。偏相关分析显示,当控制第三者恒定时,怀卵数量与体长和体重呈正相关但不显著。棒花鱼存在个体大小和其他局部特征显著的两性异形,雌性个体主要通过腹腔容积的增加提高个体生育力。棒花鱼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是性选择和生育力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2017年和2018年的4月在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一种姬蛙,经形态学比较、16S rRNA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北仑姬蛙(Microhyla beilunensis),是该种的地理新分布。通过测量31只成体(25雌和6雄)的体长、头长、头宽、吻长、鼻间距、眼间距、眼径、前臂及手长、后肢全长和足长10个形态指标,研究该种的两性异形。结果显示,该种具有雌性大于雄性的个体大小两性异形;体长之外的9个局部形态特征均与体长成正相关,去除体长效应后,北仑姬蛙雄蛙前臂及手长显著大于雌蛙,其余形态特征在两性间均无差异;主成分分析(特征值≥1)显示,头长、头宽、吻长、鼻间距、眼间距、眼径、前臂及手长、后肢全长和足长等9个特定体长的形态变量辨析出两个主成分,共解释了原始数据52.5%的变异,头宽和前臂及手长在第一向量上具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且两性形态在第一向量上差异显著,这表明头宽和前臂及手长可用于区分雌雄个体。  相似文献   

17.
研究龟鳖的两性异形对理解形态适应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测量41只(21♀,20♂)成体四眼斑水龟(Sacalia quadriocellata)的20个形态特征指标,研究四眼斑水龟个体大小和体形的两性异形。结果表明:除头长、头宽、尾长和尾长肛前段长外,四眼斑水龟其他的形态特征均与背甲长呈正相关。雌性的背甲长、腹甲长、腹甲中线长、腹甲曲线长显著大于雄性;雄性的头长、头宽、后肢长、尾长和尾长肛前段长显著大于雌性;雌雄两性的体重、体周长、前肢长、腹甲宽、肛盾切口长、肛盾切口宽以及除背甲长外的所有背甲形态特征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四眼斑水龟存在个体大小和体形两性异形。  相似文献   

18.
蜓头,体大小的两性异形和雌体繁殖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计翔  杜卫国 《动物学研究》2000,21(5):349-354
报道了Yan蜓(Sphenomorphus indicus)头、体大小的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性成熟雌体大于雄体。雄性成体头长大于雌性成体,但头宽与雌性成体无显著差异。初生幼仔的头长和头宽无两性差异。雄性幼体头长和头宽大于雌性幼体。设置SVL恒定时,雄性幼体和雄性成体的头长和头宽无显著差异,雌性幼体的头长和头宽大于雌性成体。初生幼仔具有相对较大的头部。产仔雌体的最小SVL为67.7mm,大于此SVL  相似文献   

19.
丽纹攀蜥头体大小的两性异形和繁殖期的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植华 《四川动物》2004,23(3):277-280
测定了丽纹攀蜥的体长、头长、头宽、头高、尾长和体重等形态指标,以及通过44天的生长后体长、头长、头宽和头高的增长。表明成年两性个体体长无显著的两性异形,局部形态特征皆与体长呈正相关。协方差分析表明,雄性的头长、头宽、头高和尾长显著大于雌性个体,繁殖期雌性个体的体重显著大于雄性个体。丽纹攀蜥繁殖期雄性体长的增长显著大于雌性体长的增长,雌雄两性头长、头宽和头高的增长无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输出是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种群生活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研究了丽斑麻蜥成体两性异形及雌性繁殖输出,研究用的95条怀卵雌体和38条(18♂、20♀)成体于2013年6月及8月捕自内蒙古鄂尔多斯。被测形态特征有体重、头体长、头长、头高、头宽、上臂长、前臂长、腕指长、大腿长、小腿长、踝趾长、腋跨距和尾长;怀卵雌性个体在实验室条件下饲养至产卵,称量产后母体体重、卵重,记录窝卵数。丽斑麻蜥成体存在两性异形,表现为雄性个体的头部、四肢长及尾长都显著大于雌性,腋跨距显著小于雌性。本实验中最小的产卵雌体头体长为44.0 mm,产卵期在6月4日至7月15日,窝卵数2~5枚,平均2.9枚,窝卵数(P=0.043)、窝卵重(P=0.026)与头体长显著正相关,相对窝卵重(P=0.001)与头体长负相关;窝卵数(P=0.000)、卵均重(P=0.000)与窝卵重显著正相关,窝卵数与卵均重不显著负相关(P=0.2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