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云南丽江阿冷初下泥盆统四射珊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记述云南丽江阿冷初剖面下泥盆统四射珊瑚17属26种,其中10新种,8未定种;自下而上划分出五个珊瑚组合,时代大致相当晚洛郝柯夫期至兹利柯夫期。根据珊瑚群的对比,认为丽江珊瑚群与我国西秦岭区早泥盆世四射珊瑚群比较接近,尤其是相当于布拉格期的几个组合更为密切,与澳大利亚东部,苏联萨彦—阿尔泰区同期的珊瑚群也比较接近,但是与我国南方东部地区同期的珊瑚群比较,差异则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2.
报道首次在川南甘洛田坝地区晚奥陶世晚期Hirnantian期观音桥层中发现四射珊瑚Borelasma,Crassilasma和Streptelasma等属,这一珊瑚群可与黔北毕节、仁怀地区同期的四射珊瑚群对比,进一步表明扬子区晚奥陶世晚期的四射珊瑚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同期的珊瑚群关系密切。首次报道川南甘洛田坝早志留世的四射珊瑚Brachyelasma,Crassilasma和Entelophyllum3属,这一属群可与上扬子区重庆綦江早志留世石牛栏组或滇东北大关地区早志留世Telychian期早期嘶风崖组四射珊瑚群对比。文中还报道黔北仁怀石场晚奥陶世观音桥层2个四射珊瑚新种,即Brachyelasma concavitabulatum sp.nov.和Crassilasma obliquitabulatum sp.nov.。  相似文献   

3.
造礁石珊瑚共生藻的系统分类研究对于理解珊瑚礁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PCR技术扩增核糖体基因人亚基片段以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的方法,对海南三亚鹿回头岸礁的8科14属22种造礁石珊瑚的共生藻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鹿回头岸礁造礁石珊瑚共生藻以C系群为优势系群,偶尔发现D系群与鹿角杯形珊瑚(Pocilolpora damieornis)和黄癣蜂巢珊瑚(Favia favus)共生:另外丑鹿角珊瑚(Acropora horrida)和丛生盔形珊瑚(Galaxea fascicularis)可以同时与C系群和D系群共生.共生多型性的发现暗示珊瑚与共生藻的共生关系具有灵活性.研究结果同样显示共生藻的核糖体基因人片段的DNA多态性偏低.未来应该结合其他的分子标记对鹿回头岸礁造礁石珊瑚共生藻的DNA多态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滇东曲靖地区晚志留世四射珊瑚动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滇东曲靖地区晚志留世(Ludlow晚期一Prodoli早期)四射珊瑚群详细研究并对某些珊瑚属种作了修订。文中特别对关底组和妙高组的珊瑚群特征及其分布加以论述。滇东曲靖地区晚志留世四射珊瑚共有22属,44种(包括关底组、妙高组与玉龙寺组产的珊瑚)。其中泡沫珊瑚类Holmophyllum,Cystiphyllum和Ketophyllum占优势,其次是柱珊瑚类Kyphophyllum,Micula和Pilophyllum等属,而扭心珊瑚类代表很少,仅有Brachyelasma,Rukhinia和Phaulactis属首次发现在滇东晚志留世地层中。滇东曲靖地区晚志留世四射珊瑚群与西秦岭同期四射珊瑚有密切联系,同时,与乌拉尔(Ural)同期珊瑚群也有些相似。文中共描述四射珊瑚17属,23种,其中3新种,即Cystiphyllum minutum sp.nov.,Ketophyllum qujingense sp.nov.,Phaulactis vesicularis sp.nov.。  相似文献   

5.
造礁石珊瑚与其共生藻(Symbiodinium)共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造礁石珊瑚与其共生藻共生研究现状及其在全球变化下的适应能力进行较全面的综述.造礁石珊瑚与遗传和生理功能独特的共生藻组成内共生关系是成功演化的范例.近年来对珊瑚共生体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表明共生藻遗传多样性极为丰富,当前认为共生藻属至少包括8个(A-H)各自包含亚系群的世系或系群.珊瑚-共生藻共生功能体对诸如全球变化引起的海水温度上升等环境变化十分敏感.由于珊瑚以及珊瑚礁面临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对珊瑚与其共生藻共生关系和共生功体适应能力的研究将是未来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6.
扬子区中奥陶世—志留纪兰多维利世四射珊瑚产出丰富 ,尤以兰多维利世最为繁盛。目前已报道的1 2 3属 (包括中奥陶世 4属 ,晚奥陶世 2 5属 ,兰多维利世 94属 )中 ,有 30属最早出现在扬子区 ,尔后扩散到欧洲、北美和其它邻区。例如 :Calostylis最早出现在川南的中奥陶世 (Llandeilo)地层中 ;Aphyllum和Cantrillia最早出现在浙西的晚奥陶世中Ashgill地层 ;扭心珊瑚类Briantelasma ,Pycnactis和Tunguselasma等 ,最早出现在黔东北晚Ruddanian地层 ;柱珊瑚类Ceriaster、Stauria、Amplexoides、Synamplexoides等 ,泡沫珊湖类Maikottia ,Rhizophyl lum等均最早出现在黔东北的中兰多维利统 (MiddleLlandovery)。根据这些资料 ,我们认为扬子区应该是奥陶纪和志留纪四射珊瑚起源中心之一。文中论述扬子区中奥陶世—兰多维利世四射珊瑚动物群特征及其生物古地理关系。该区中奥陶世珊瑚以穿孔珊瑚类的Calostylis和Yohophyllum为特征。下扬子区浙西晚奥陶世三衢山组 (中Ashgill)四射珊瑚群有某些澳大利亚分子Hillophyllum和Bowanophyllum ;而上扬子区晚Ashgill观音桥层的四射珊瑚动物群与北欧同期珊瑚群有高度的相似性。这表明扬子区当时与欧洲具有较密切的古生物地理关系。扬子区兰多维利世四射珊瑚群与西伯利亚。  相似文献   

7.
西沙群岛海域造礁石珊瑚物种多样性与分布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6年3-5月,采用国际通用的截线样带法对海南省西沙群岛主要珊瑚礁海域的18个岛礁造礁石珊瑚进行了实地调查,共记录13科45属188种,其中62个新记录种.整合文献资料,该海域共记录造礁石珊瑚13科50属204种,基本包括分布在我国(不含台湾省)的所有造礁石珊瑚科属和绝大多数种类.造礁石珊瑚以生长速度快的分枝状珊瑚为主.物种多样性最高的是华光礁海域、金银岛海域和永兴岛海域.聚类分析可以把18个调查岛礁分成3个类群:有人类居住的大型环礁群、独立岛礁群和无人居住的大型环礁群(华光礁).为了有效保护珍稀的造礁石珊瑚资源,按照其种类多样性和分布特点重点保护关键海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泥盆纪最早期和最晚期珊瑚群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卫华 《古生物学报》1997,36(2):143-150
由于志留-泥盆纪之间没有发生明显的生物更替现象,所以泥盆纪最早期的珊瑚仍保留着浓厚的志留纪珊瑚的色彩。真正的泥盆纪类型的珊瑚是从早泥盆世中期才开始兴起的,至晚泥盆世早期末惨遭绝灭。晚泥盆世晚期的珊瑚却与石炭纪珊瑚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晚泥盆世的珊瑚经历了绝灭-残存-复苏3个发展阶段。泥盆-石炭纪之交,泥盆纪最晚期的珊瑚再遭绝灭,至石炭纪初代之于Tournaisian型的珊胡。正当华南锡矿山的珊瑚群罹  相似文献   

9.
吉林二道沟组的床板珊瑚型珊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道沟组床板珊瑚群含有常见于欧亚地区下泥盆统的一些重要属种,如Favositesmultiplicatus,Squamelfavosites gurjevskiensis和Pachyfavosites rariporosus,同时未发现常见于上志留统的分子。据此,二道沟组珊瑚群时代应是早泥盆世而下是过去所谓的晚志留世。二道沟组与南天山的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可能相当,同属于下泥盆统下部。描述床珊瑚和日  相似文献   

10.
晚泥盆世弗拉期末F-F的生物灭绝事件,导致珊瑚以及许多浅海底栖生物灭绝,几乎整个法门期珊瑚群都处于残存阶段,华南地区目前只在湖南的个别地方发现少量的Smithiphyllum。直到法门期末珊瑚和其它一些造礁底栖生物开始复苏,出现了不少与典型泥盆纪珊瑚存在很大差别的新分子。华南泥盆纪最晚期(Strunian)的珊瑚可划分成上、下两个组合:上部Cystophrentis组合;下部Eocaninophyllum组合。泥盆—石炭纪之交的另一次生物灭绝事件,使新生的泥盆纪最晚期的珊瑚又遭灭绝。  相似文献   

11.
云南丽江早泥盆世棘鱼类微体化石的首次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云南丽江县鸣音区阿冷初早泥盆世山江组 (Lochkovian EarlyPragian)和阿冷初组(Middle LatePragian)棘鱼亚纲微体化石。这些化石被归属于 4属 5种 ,其中包含 1新属 2新种。这是西藏—滇西区棘鱼类化石的首次报道。不同于华南区棘鱼类的组成 ,丽江早泥盆世棘鱼类以栅棘鱼目属种为主 ,缺少锉棘鱼目属种。它与国外对比 ,则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中部同时代的棘鱼类表现出较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
在蒙古南部波尔海尔汗乌尔(Bor hairhan uul)剖面的塔琳波格德组下部的6个样品中发现了牙形刺,通过研究清楚地表明含牙形刺动物群的塔琳波格德组下部的时代是中洛霍考夫阶(早泥盆世)到中艾菲尔阶(中泥盆世).塔琳波格德组的牙形刺动物群更接近于北美同时期的动物群,而与欧洲同期动物群相远.这一动物群可能属于冷水动物群.作者在文中描写了一个新种:Steptotaxis mongolianus sp.nov.Wang.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达茂旗巴特敖包地区包尔汉图剖面牙形刺生物地层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内蒙古达茂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巴特敖包地区志留纪、泥盆纪碳酸岩相地层发育,本区珊瑚、腕足类、层孔虫等底栖大化石的研究工作已有一定基础。但志留纪、泥盆纪地层在时代确定和对比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必须用主导化石门类牙形刺加以解决。研究表明:包尔汉图剖面的顶部属泥盆系无疑,应归入阿鲁共组,而不是西别河组;巴特敖包地区的海侵,始于罗德洛统卢德福德阶(Ludfordian)早期。本剖面没有发现文洛克世和罗德洛世早期的海相沉积。本文描写了一个志留纪牙形刺新种:Ozarkodina uncrispa sp.nov.。  相似文献   

14.
出露于新疆南天山东部的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属于近岸、富氧、温暖的浅海沉积。该组自上一个世纪三十年代创建以来,有关它的地质时代归属一直存在着争论,作者根据珊瑚(包括四射珊瑚、床板珊瑚和日射珊瑚)、介形类和牙形类等门类化石的综合研究,主张将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置于下泥盆统下部的洛赫柯夫阶。  相似文献   

15.
Zhang W  Yao Y  Ren D 《ZooKeys》2011,(130):185-198
A new genus with a new species of Saldidae, Brevrimatus pulchalifergen. et sp. n., is described and illustrated. The fossil specimen was found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Yixian Formation of Duolun County, Inner Mongolia, China. Phylogenetic analyses within Saldidae were performed,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 Brevrimatus pulchalifergen. et sp. n. should be assigned to the subfamily Chiloxanthinae.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春玉米潜在种植分布区的气候适宜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何奇瑾  周广胜 《生态学报》2012,32(12):3931-3939
根据中国气象局216个春玉米农业气象观测站资料与1971—2000年10 km×10 km空间分辨率的气候资料,基于全国区域和年尺度筛选出了影响我国玉米种植分布的潜在气候指标,利用最大熵(Maximum Entropy,MaxEnt)模型和ArcGIS空间分析技术,构建了春玉米潜在种植分布与气候因子关系模型,研究了影响我国春玉米潜在种植分布区的主导气候因子及其气候适宜性。结果表明,影响我国春玉米潜在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有:≥10℃积温、≥10℃的天数、最热月平均温度、年平均温度、年降水、湿润指数和气温年较差;结合春玉米存在概率,将我国春玉米潜在种植分布区划分成4个等级:气候不适宜区、次适宜区、适宜区和最适宜区,给出了各气候适宜区的气候特征。选取作物在待预测地区的存在概率这一综合反映各主导气候因子影响的指标来划分作物潜在种植分布区,有助于更加准确地进行气候区划,从而可为制定玉米应对气候变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记述了准噶尔巨犀(Dzungariotherium)的一个新种。标本为中苏古生物考察队1960年在内蒙古沙拉木伦地区额尔登敖包的早渐新世乌兰戈楚组内所采。由于这一新种的时代为早渐新世,因而有可能是发现于新疆的晚渐新世霍尔果断准噶尔巨犀(Dzungariotherium org-osensis)的祖先类型。  相似文献   

18.
Seven brachiopod species (including three new species) and three undetermined forms are described and figured here from an unnamed stratigraphic unit which mainly consists of argillaceous and bioclastic limestone near the stratotype of the Late Silurian Xibiehe Formation of the Xibiehe section in the Darhan Mumingan Joint Banner, north of the Bateaobao area, Inner Mongolia. Three new species, Eoschizophoria minuta, Navispira navicula and Howellella asiatica are established with transverse serial sections for their interiors. All brachiopod taxa described here show that this unnamed stratigraphic unit is higher than the Late Silurian Xibiehe Formation in the Xibiehe section and is possibly transitional between the Late Silurian and the Early Devonian. Authors temporarily regard this unit as the upper part of the Xibiehe Formation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9.
腕足动物Yunnanella和Nayunnella两属在我国分布很广 ,是晚泥盆世法门期重要的带化石之一。由于命名等问题 ,迄今 ,这两属的使用在国内外仍比较混乱。Sartenaer (196 1a ,196 2 )根据国际动物命名法规提出 ,YunnanellaGrabau ,192 3和NayunnellaSartenaer ,196 1两属的命名是有效的 ,它们的模式种分别是Yunnanellahanburii (Davidson ,185 3)和YunnanellasynplicataGrabau ,1931。YunnanellaGrabau ,1931是YunnanellaGrabau ,192 3的异物同名 ,YunnanellinaGrabau ,1931是YunnanellaGrabau ,192 3的同物异名。研究认为 ,Sartenaer(196 1a ,196 2 )的观点符合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的优先原则 ,应予采纳  相似文献   

20.
从鱼化石的角度对滇东泥盆系下述含鱼地层进行了分析,并认为:1)曲靖地区下泥盆统徐家冲组与坡松冲组或四川的平驿铺组、广西的那高岭组层位相当,时代为布拉格期;其层位低于含 duyunolepids-Kueichowlepis鱼类组合的贵州乌当组或舒家坪组,后者时代为埃姆斯期。2)滇东中泥盆统含两个不同时期的含鱼层,其中含Yinosteus-Wudinolepis鱼类组合的武定地区旧城组属中泥盆统早期,该鱼类组合现仅知分布于武定地区。而中泥盆统晚期含鱼地层,在曲靖地区由下而上包括穿洞组、上双河组和海口组三个岩石组;其中穿洞组+上双河组与武定的鱼子甸组对比,而海口组与曲靖组为同时异相;武定茶花箐组与曲靖组对比。3)文中时上述地层中的某些鱼化石的层位或鉴定作了评述或厘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