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解加勒比松(Pinus caribaea)种源的遗传多样性,利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技术对加勒比松3个变种17个种源的DNA甲基化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6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425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422条,多态性百分率为99.25%。加勒比松种源幼苗半甲基化比率比全甲基化比率稍高,洪都拉斯加勒比松、古巴加勒比松和巴哈马加勒比松的DNA甲基化率分别为22.39%、22.29%和22.35%,差异不显著。加勒比松的DNA序列遗传多样性(H=0.4376)高于DNA甲基化多样性(H=0.3274),Mantel检验表明,基因组遗传变异与表观遗传变异不存在相关性(r=-0.171,P=0.16)。表观聚类与遗传聚类间存在较大差异,两种聚类分析结果均未将3个加勒比松变种分开。这表明加勒比松变种间的表观遗传变异极为丰富,能为加勒比松遗传改良提供优良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
卵果松地理种源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中美洲4个国家16个地区的卵果松(Pinus oocarpa)种源进行苗期试验,测定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并对其55个月生的苗高和地径进行方差分析,共结果发现:不同种源的卵果松,在同一试验地上,其苗高、地径差异极为显著,初步选出超过对照114—125%的种源,滇南海拔1200米以下地区可引种洪都拉斯种源造林。本试验还对卵果松形态特征的地理变异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云南松地理种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尹擎  罗方书  皮文林  万国华   《广西植物》1995,15(1):52-56
在云南松全分布区内,按不同经纬度、海拔采集种源,共收到64个种源进行栽培试验。6年的试验材料证明,各种源间生长差异极为显著,筛选出了苗高为对照118.1-134.6%的9个优良种源。对云南松形态和持征的地理变异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为云南松种源选择和早鉴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地理种源遗传变异规律研究的综述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我国重要的亚热带林木树种马尾松的分布范围及地理种源遗传变异研究,从形态水平、生态生态水平、染色体水平、分子水平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马尾松遗传多样性各种研究方法和马尾松地理种源遗传变异规律进行综合分析,对马尾松分子生态学研究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云南松地理种源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Fr.)全分布区内.按不同经纬度、海拔采集种源.共收到64个种源进行栽培试验。6年的试验材料证明,各种源间生长差异极为显著.筛选出了苗高为对照118.1—134.6%的9个优良种源。对云南松形态特征的地理变异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为云南松种源选择和早期鉴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来自27个不同种源的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进行苗期试验,测定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并对其21个月生的苗高和地径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云南松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其苗高和地径差异极为显著,初步选出其苗高超过对照(安宁种源)175.3—205.3%的10个种源,可供造林试验用种。本试验还对云南松形态特征的地理变异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适用于微卫星标记的湿地松、加勒比松DNA快速提取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湿地松(Pinuselliottii,PEE),包括古巴加勒比松(P.caribaea var.caribaea,PCC)、洪都拉斯加勒比松(P.caribaea var.hondurensis,PCH)、巴哈马加勒比松(P.caribaeavar.bahmaensis,PCB)3个变种在内的加勒比松,侧枝顶芽为试验材料,使用RETSCHMM400混合球磨仪破碎植物组织,然后利用改良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完成48个样品仅用1h,1个工作日可提取300个样品以上,DNA分子量大于20kb,0.3g样品可提取DNA20-60μg,能够满足几百次PCR反应;利用所提DNA进行SSR分析,条带清晰,多态性好,说明该方法提取的DNA完全可以满足SSR反应的需要。本研究为SSR标记用于湿地松、加勒比松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了经济、高效、可靠的DNA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8.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和筛选出的22条ISSR引物,对24个不同地理种源杉木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188条谱带,其中多态条带173条,占总数的92.0%.经计算,平均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是13408,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是0.2154,Shannon多态性信息指数为0.3458,表明不同杉木种源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通过UPGMA法聚类分析,可把24个种源杉木分为五个类群:中带东区生态型、中带东南区生态型、中带中区生态型、南带生态型和北带生态型,表明杉木地理种源遗传距离聚类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
不同地理种源杜仲叶片绿原酸和总黄酮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在江西永丰、浙江开化和安徽滁州3个试验点,以32个种源的麻栎试验林为对象,分析了不同种源间林木生长变异、主要经济性状(地上单株生物量)随林龄的动态变化,并基于AMMI模型进行生长性状稳定性分析和优良种源选择.结果 表明:3个试验点麻栎不同种源间的树高、胸(地)径和地上单株生物量均具有显著差异.麻栎地上单株生物量受...  相似文献   

11.
云南松与地盘松木材结构比较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盘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 var. pygm aea (Hsüeh) Hsüeh] 与云南松(P.yunnanensisFranch.)种植在同一地区同一年份,发现地盘松生长在环境良好的地区仍保持其矮生特征。其木材结构与表现型矮生松树有一些共同特性,如:管胞长度较短,直径变窄,树脂道增多且多集中在晚材,早材与晚材分界不明显等。但是,这种遗传型矮生松树的茎干内部很难看到像表现型矮生松树那样常见的扭曲管胞  相似文献   

12.
    
In the Neotropics, Caribbean pine is subject to epidemic attack by southern pine beetle. We found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s (>2.5%) of 4‐allylanisole in the monoterpenoid fraction of the oleoresin of trees in stands with high beetle‐induced mortality, and a nega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magnitude of attack and levels of 4‐allylanisole in individual trees.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individual trees with low 4‐allylanisole levels may escape attack if they occur in stands characterized by high levels of this compound.  相似文献   

13.
利用分离的叶绿体作实验材料,发现华山松(Pinus armandi Franch.)南方种源的4阶导数吸收光谱在680nm处峰值较大,在670nm处峰值较小,而北方种源中出现了在680nm处峰值较在670nm峰值小的类群,推断北方种群反应中心活力有下降趋势。南、北种源之间的低温(77K)荧光发射光谱有明显差异,PSⅠ、PSⅡ发射峰位置出现地理变动。低温荧光激发光谱分析表明,地理变异主要发生在叶绿素a的分子状态上。研究还表明,完整的针叶因为有角质层、松脂等物质干扰,检测不出光谱的差异,不是理想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4.
借助P-V曲线,研究了油松主要水分参数(包括饱和含水时的最大渗透势φ_(?)~(sat)、初始质壁分离时的渗透势φ_(?)(tlp)、渗透水相对含量F_(tlp),和相对含水量RWC_(tlp)以及质外体水相对含量AWC)随季节和种源的变化。结果表明,油松P-V曲线主要水分参数是随生长发育阶段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其中φ_(?)~(sat)φ_(?)(tlP) F_(tlp),和RWC_(tlp)值在夏季生长高峰期达到最高,以后逐渐降低,到严冬季节达到一年中的最低水平,随春季来临又将升高。而AWC值表现了与此相反的季节变化趋势。油松林木主要水分参数随季节发生的变化,与林木的抗寒锻炼过程表现了很大的一致性。油松不同种源水分参数上的差异亦很明显,表现最典型的是在冬季。根据水分参数所计算的综合指标表明,在油松不同气候生态型中,抗旱性强弱的顺序是,东北型、中部型、东部型、西南型、西北型、中西型、南部型。  相似文献   

15.
毛叶丁香罗勒精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双版纳引种栽培的毛叶丁香罗勒精油用Finnigan-4510型毛细管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方法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共分离了26个成分,鉴定了其中的16个成分,占全精油含量的98.5%。主要成分是:丁香酚(80.33%);罗勒烯(12.80%);β-毕橙茄烯(4.24%)。  相似文献   

16.
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在小孢子囊发育早期,绒毡层原生质体发生收缩,并伴随着细胞壁厚度的增加。脂肪微滴和孢粉素物质沉积而形成周缘绒毡层膜。随着孢粉素物质的产生,绒毡层细胞质明显地液泡化。孢粉素物质在绒毡层细胞膨大的内质网槽库中形成,随后被排放到近邻的小液泡内或游离于细胞质中。孢粉素物质也可在特化的含片层的质体中形成,孢粉素依附在片层膜上,或释放到细胞质中。  相似文献   

17.
在细叶黄芪叶肉原生质体发育早期,细胞器的变化较大。离体培养4h后,线粒体的嵴和基质物质开始增加。培养3—5天后,线粒体的数量增加5倍以上,此时可见大部分线粒体围绕细胞核分布。在培养24h后,高尔基体开始发育,它们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周边区域。多糖细胞化学染色表明,高尔基体内沉积着大量嗜银物质。培养1天后,粗面内质网开始发育。培养3天时,部分叶绿体边缘出现一些空隙结构。随着叶绿体内膜结构的消失,淀粉粒增大,叶绿体逐渐转变为造粉质体。  相似文献   

18.
以35个湿加松(Pinus elliottii×P.caribaea Morelet var.hondurensis)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对其8个表型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研究,并深入探讨了遗传多样性水平,为湿加松无性系利用及良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生长性状变异系数介于12.31~29.28%,均值为22.90%;多样性指数介于1.61~1.80,均值为1.69。形质性状变异系数介于13.34~47.25%,均值为26.86%;多样性指数介于1.50~1.94,均值为1.77。表明湿加松无性系遗传变异较为丰富,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2)8对表型性状两两间有11对呈极显著正相关,5对呈显著正相关。选定材积为该材料育种选择的主要指标,其次为树高。(3)采用系统聚类法在欧式距离为12的时候将35个无性系分为6大类群,部分来源相同或父本相同的聚为一类,说明它们在表型上的变异较小。(4)针对8个表型性状做主成分分析提取了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6.00%,主要代表了6个性状,以此来表达所有供试材料的综合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19.
菜心(Brassica campestris L.subsp.chinensis Makino var.parachinensis Tsen et Lee)为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中国白菜亚种中的一个变种,又名“菜薹”。它是我国南方特产蔬菜之一,在蔬菜的周年供应上有重要地位。目前迫切需要培育抗病虫、抗逆和具有其他优良农艺性状的新品种,以提高菜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