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峨眉山峨眉栲、华木荷群落研究   总被引:48,自引:6,他引:4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峨眉栲、华木荷群落是我国西南部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群落的主要代表类型。本文从群落分布区域自然环境、群落植物组成特点、群落外貌和结构特征以及主要种群的结构及动态趋势等方面对该群落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并将其与我国部分同类或类似群落作了系统的比较分析,阐明了该群落的性质、特征和演变趋势。1.尽管该群落分布于我国中亚热带,但区域性环境独特,使该群落保存了较强的热带残遗性和亚热带雨林特征。2.样地调查统计有维管植物61科116属171种,区系组成复杂,地理成分以热带分布类型居多,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3.群落外貌是由中小型叶、革质与厚革叶、单叶的常绿高位芽植物所决定。群落垂直结构较复杂,地上成层较明显,优势种显著。4.主要种群及其苗木的分布格局多呈集群分布,体现出中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种群个体的水平空间配置及分布特点。5.群落主要种群的年龄结构均处于增长和相对稳定状态,各年龄级的分布具有较高的生态结构水平,但仍存在种间竞争替代现象,表明群落尚处于进展演替阶段。6.各样地间种类相似性较高,群落内种类分布相对一致。乔木种间联结性具有一定规律,反映了环境梯度变化和群落种类分布关系。  相似文献   

2.
群落谱系结构是了解群落聚群过程的一个基础研究内容。但是现有大部分研究内容集中在群落组成和结构的时空差异,对谱系结构的动态变化研究较少。以浙江省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台湾水青冈(Fagus hayatae)林为研究对象,利用2006年、2011年、2016年3次群落动态调查数据,从10、20、50m的3个空间尺度上研究该群落在10a间的谱系结构动态变化,分析时空尺度对台湾水青冈群落谱系结构的影响,探究调控台湾水青冈群落动态变化的主要因子,为后期台湾水青冈林的保护提供理论基础。研究发现(1)在10a森林动态变化过程中,群落的MPD指数下降,MNTD指数增加。NRI和NTI指数在大尺度上随时间显著增加,但在小尺度上无显著变化。(2)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上述指数的动态变化趋势均不断增强。以上结果表明,2006—2016年间台湾水青冈群落总体谱系结构表现出不断聚集的趋势,而近缘种的谱系关系则不断疏远;群落谱系结构的聚集趋势随空间尺度的增加而增强。大尺度上的环境过滤和小尺度上的随机过程和种间竞争作用可能是导致该地区台湾水青冈群落谱系结构动态变化的主要生态学过程。  相似文献   

3.
华北落叶松树皮表面细菌群落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附生在树皮表面的微生物,对于宿主植物的健康和环境适应性发挥重要作用,树皮微生境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及其维持机制有待关注。【目的】本文对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梯度的华北落叶松树干的背阴面与向阳面的树皮表面细菌群落的分布特征和适应机制进行了研究。【方法】通过PCR-DGGE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细菌群落特征,对树皮表面细菌群落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排序分析,通过冗余分析(RDA)研究细菌群落与树皮表面理化性质的关系,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比较树皮背阴面与向阳面细菌群落组成,基于零偏差分析研究背阴面与向阳面细菌群落构建的驱动因素。【结果】不同海拔梯度间的细菌群落结构有显著性差异(ANOSIM;P<0.05),树皮表面的微环境因子p H和总碳(TC)与群落结构显著相关(P<0.05);向阳面树皮表面的光合自养型细菌(隶属于蓝细菌门的未命名的目)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背阴面,而根瘤菌目的相对丰度呈相反的趋势,光照可能是引起细菌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驱动因子;零偏差分析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树皮背阴面、向阳面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格局主要受环境过滤的影响。【结论】环境因子主导的确定性过程是驱动该地区华北落叶松树皮表面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4.
植被演替过程中种群格局动态的分形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根据“空间代替时间”的原则和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种群的重要值-平均胸径的变动趋势的分析,确定5个森林群落为广东省黑石顶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演替的一个时间序列;并在 此基础上,运用分形理论的计盒维数和信息维数,对演替过程中马尾松种群空间格局的动态进行了分形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种群的计盒维数和信息维数2个参数值均呈递减趋势,与其个体数、重要值变动趋势一致。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马尾松种群的空间占据能力不断下降,种群呈衰退趋势。随其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逐渐被其它种群取代,群落将由以马尾松占绝对优势的单优群落演替为多优常绿阔叶林群落。分析结果同时表明,分形分析是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空间格局动态研究的有效方法,分形维数则能反映种群格局的尺度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洪湖主要沉水植物群落的定量分析I.微齿眼子菜群落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微齿眼子菜群落是洪湖面积最大的沉水植物群落,以1992-1993年的调查资料为基础,选择两个不同的群落地段地该群落进行了定量分析。九落种类组成简单,定量生长型谱可以反映不同群落地段的变化状态。群落组成种分布均一,水平结构简单、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决定于微齿有子菜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可区分为水柱下层的垫状层和水中的稀疏层,各组成种之间不存在联结关系,分布各自相互独立,而相关分析则发现在一定时期,某些地之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内蒙古准格尔旗对臼沟本溪组含腕足动物地层,对该地区本溪组腕足动物群和性质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在识别腕足动物群落的基础上,从种的分异度,种的相对丰度,群落空间分布与能量分配等角度探讨了该腕足动物群落的一些结构模式,指出Echinocochus elegans-Ohoristites weiningensis腕足动物群落已基本属于演替阶段中的顶极群落。  相似文献   

7.
群落如何构建足群落生态学中的重要问题.群落谱系结构研究将物种间的亲缘进化关系运用到群落生态学研究中,利用物种的系统发育状况推测历史因素对现有群落的影响,为推断影响群落组成的生态学机制提供了有效方法.群落谱系结构的研究方法是首先建立可代表群落物种库的超级系统进化树,然后计算群落内物种间的谱系距离,最后通过统计方法检测其与随机模型下的谱系距离是否有显著差异来获得谱系结构(如谱系聚集、谱系发散),从而揭示群落构建中的关键生态过程(如生境过滤、竞争作用).群落谱系结构与空间尺度、分类群尺度、时间尺度等不同研究尺度有关.在小的空间尺度下,随着分类群尺度降低、树木年龄级增大,群落谱系结构从聚集逐渐转为发散;而随群落空间尺度的增大,谱系趋向于聚集.谱系结构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因此分析集合群落下的谱系可以揭示区域生态过程的影响.另外,群落谱系结构研究还有助于探讨中性理论、密度制约假说等生态学理论,并预测干扰作用下的群落演化趋势.在利用谱系结构深入探讨群落构建成因时,需要基于生态特征和环境变量共同分析,同时考虑小尺度局域过程(群落的微环境或群落内种间相互作用等)和大尺度区域过程(地史过程和物种形成等),并可结合生态控制实验,以确认群落构建的关键因素.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上,今后需要注重通过选择合适的基因片段建立系统树,然后通过生态特征来加以校正,以更准确地反映物种间的亲缘距离.另外,获得谱系树后还需要寻找更加合理的统计模型和指数,增加统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鼎湖山马尾松群落演替过程物种变化之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永久样地定位调查的基础上,研究鼎湖山森林植被马尾松群落在十几年演替中种群结构和群落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演替的进展,其群落中的乔木种类增多,由4种增至7种.群落的组成结构趋向优化:群落的多样性趋于增加,物种多样性指数由0.58增到1.60;群落增加其均匀度,均匀度指数由0.29增大至0.69;生态优势度指数由0.83变为0.38.十四年的演变明显地改变群落中的优势种的种群结构.先锋性的群落发生种马尾松种群尽管仍是优势种,但消亡的趋势明显;地带性的顶极建群种,如荷木等大大的发展,群落加速向混交林的方向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9.
林分空间格局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森林群落中的植物种群以其特有的生态学和形态学属性,在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下,成为森林生态系统中基本结构与功能单元。研究森林群落的种群空间格局及其动态可以为森林群落演替趋势、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理论。格局分析的数量指标还可以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等提供可取依据。但采用何种方法进行种群分布格局的分析研究是一个争论性的问题。本文介绍了林分空间格局的分析方法,根据取样的不同分为样方法相距离法。而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而本文认为空间点格局方法是一种研究空间格局的比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永定桫椤群落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相邻格子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福建省永定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Wall.ex Hook.)Tryon]群落的种类组成、重要值、种内与种间的竞争指数、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特征。该群落共有植物186种,隶属于75个科132属,植物种类丰富。该群落乔木种群的重要值,以及桫椤与其他优势种群种内和种间的竞争指数表明,该群落由多个种群共建而成,初步认定有5个共建种群或优势种群。在水平空间上,5个可能的共建种群均服从聚集分布,在垂直空间上层次分化明显。通过分析表明永定桫椤群落是保存完好、结构典型、物种丰富多样的珍贵群落,应很好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协惯量分析(PCA-CA COI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两种排序方法, 对北京小龙门林场的黄檗 (Phellodendron amurense)群落进行了分析, 并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了对应排序轴的相关性。两种排序方法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 两者的第一排序轴都反映了海拔高度和坡向对群落分布的影响, 而各自第二、第三排序轴所代表的环境意义有所差异, 并出现了交叉, 但是两者的前3个排序轴均反映了海拔、坡位、土壤厚度和凋落物层厚度的变化趋势, 说明在环境因子个数较少或共线性效应不明显的情况下, 协惯量分析也能达到CCA的分析效果, 并且在排序轴特征值解释量上高于典范对应分析。  相似文献   

12.
Aim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吕梁山南段植物群落及其环境调查数据,比较研究不同稀有种处理(剔除稀有种、稀有种不做处理与降低稀有种权重3种方法处理)对典范对应分析(CCA)排序结果的影响,并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对应排序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分析效果基本一致,但它们对环境因子的解释趋势有差异。基于环境数据、物种数据和样方数据的排序轴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未处理稀有种的CCA与降低稀有种权重的CCA吻合度高于剔除稀有种的CCA与降低稀有种权重的CCA的吻合度,未处理稀有种的CCA与降低稀有种权重的CCA的前4轴呈极显著的一一对应关系;剔除稀有种的CCA和降低稀有种权重的CCA仅在基于环境数据和样方数据分析时前3轴呈极显著的一一对应关系,而在基于物种数据的相关分析时前4轴的对应相关性不显著。从物种-环境关系的解释量上来看,降低稀有种权重的CCA最优,剔除稀有种的CCA和未处理稀有种的CCA次之。结合对应排序轴的相关性分析和物种-环境关系累计解释量来看,这3种稀有种处理方法在准确地揭示物种与环境关系时的顺序依次为:降低稀有种权重>对稀有种不做处理>剔除稀有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山西灵空山小蛇沟集水区的林下草本层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和多元分析——TWINSPAN分类、典范对应分析(CCA)与生境、生物因素变量分离, 探讨林分水平上草本层物种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 1) TWINSPAN将26个调查样方划分为6种群落类型: 以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为主的辽东栎-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型、辽东栎杂木林型、辽东栎林型、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林型、油松林和阔叶油松林型、油松-辽东栎均匀混交林型, 体现了该地区地带性植被类型为暖温带森林的特点。2)群落类型的划分与CCA的结果相吻合, 主要反映了CCA排序第一、二轴的环境梯度, CCA排序轴第一轴突出反映了林分类型与土壤养分梯度, 第二排序轴与坡度、坡位显著相关。Monte Carlo检验结果表明, 林分类型、土壤养分和坡度是影响小蛇沟集水区内林下草本物种分异的最主要的环境因子。3)生境因子与生物因子解释了物种格局变化的42.9%, 其中生境因子占31.8%, 生物因子占7.9%, 生境因子与生物因子交互作用解释部分占3.2%。良好的环境解释反映了调查取样和环境因子选取的合理性。对于50%以上未能被解释的变异部分, 可能归咎于未被选取的因子如干扰或者随机过程。4)在海拔梯度较小的山区, 坡向等小地形因子能较好地指示局部生境的小气候条件, 对林下植物的分布有较好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4.
钟娇娇  陈杰  陈倩  姬柳婷  康冰 《生态学报》2019,39(1):277-285
采用多元回归树(MRT)对秦岭山地天然次生林群落进行数量分类,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进行排序,分析了秦岭山地天然次生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 275个样方共有种子植物195种,隶属61科128属。乔、灌、草3个层次物种多样性变化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单峰模型;(2)经交叉验证认为秦岭山地天然次生林群落可分为2类,Ⅰ冬瓜杨(Populus purdomii)+陇东海棠(Malus kansuensis)+蛇莓(Duchesnea indica)群落,Ⅱ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 acuteserrata)+黄栌(Cotinus coggygria)+茜草(Rubia cordifolia)群落;(3) CCA排序结果揭示了群落生境的分布范围,反映出生态轴的排序意义,较好地反映秦岭山地天然次生林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其结果表明,海拔、坡向、凋落层厚度和干扰情况4个变量对该地区次生林群落的分布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释山西太岳山脱皮榆(Ulmus lamellosa)群落中物种的分布情况与该群落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TWINSPAN数量分类和典范对应分析(CCA)与环境因子的变量分离进行讨论。结果表明,TWINSPAN将60个调查样方划分为7种群丛类型,体现了该脱皮榆群落主要以乔木脱皮榆和草本披针叶苔草(Carex lanceolata)为优势种。7种群丛类型与CCA排序结果一致,CCA排序第1轴主要体现了坡位和海拔;坡向与第2排序轴存在显著相关性。Monte Carlo检验结果表明,影响脱皮榆群落物种分布最主要的环境因子是海拔。在环境分离变量解释方面,环境因子解释了39.60%,空间因子解释了7.95%,空间因子与环境因子交互作用解释部分占10.89%。而其中不能解释的部分占41.56%。在该研究区,海拔对植物的分布有较好的解释力,其次是坡位和坡向。  相似文献   

16.
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运用数量生态学方法探讨森林群落的物种组成、种群的生态特征、不同植物群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保护该区森林群落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根据148个森林群落样方数据,选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对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进行分类和排序研究。结果表明:(1)TWINSPAN将该区的森林群落分为20个类型;(2)CCA排序结果较好地反映出群落分布格局与环境梯度的关系,各个森林群落类型在前两轴分异明显,在11个环境因子中,海拔、坡位、凋落层厚度、土壤导电率、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厚度和干扰程度这8个环境因子对森林群落的分布起较大的作用,影响森林群落的分布格局,形成不同的植被类型。(3)乔木层优势种的CCA二维排序图所揭示的环境梯度与群落类型的分布有很大的相似性;t值双序图阐明了海拔、凋落层厚度、土壤温度、干扰程度等环境因子对森林群落乔木层优势种有着重要影响。采用TWINSPAN分类与CCA排序的方法,较好地解释了森林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小五台山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和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果也为同类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研究及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Aim Spatial floristic and faunistic data bases promote the investigation of biogeographical gradients in relation to environmental determinants on regional to continental scales. Our aim was to extract major gradient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vascular plant species from a grid‐based inventory (the German FLORKART data base) and relate them to long‐term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records as well as soil conditions. We present an ordination technique capable of coping with this complex data array. The goal was also to sort out the influence of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ssuming floristic autocorrelation is anisotropic. Location Germany, at a spatial resolution of 6′ × 10′. Methods Isometric feature mapping (Isomap) was applied as a nonlinear ordination method. Isomap was coupled to ‘eigenvector‐based filters’ for generating spatial reference models representing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What is novel here is that the derived filters are not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of equidirectional autocorrelation. Instead, the so‐called ‘principal coordinates of anisotropic neighbour matrices’ build filters to test the influence of geographical vicinity in directions of high similarity among observations. Results The Isomap ordination of floristic data explained more than 95% of the data variance in six dimensions. The leading two dimensions (representing about 80% of the FLORKART data variance) revealed clear spatial gradients that could be related to independent effects of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soil observations. By contrast, the third and higher FLORKART dimensions were dominated by an antagonism of anisotropic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d soil conditions. A subsequent cluster analysis of the floristic Isomap coordinates educed the spatial organization of the floristic survey, indicating a considerable sampling bias. Conclusions We showed that Isomap provides a consistent methodical framework for both ordination and derived spatial filters. The technique is useful for tracing the often nonlinear features of species occurrence data to environmental drivers, taking into account anisotropic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We also showed that sampling biases are a conspicuous source of variance in a frequently used floristic data base.  相似文献   

18.
中条山混沟地区森林乔木种的数量分类与环境解释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中条山混沟地区森林植被调查资料的多元分析——TWINSPAN分类、CCA排序与环境解释,划分了该地区的植被类型,给出了植被与环境因子的定量关系。结果如下 :1)40个样地可划分为青檀林(Form. Pteroceltis tatarinowii)、栾树林(Form. Koelreuteria paniculata)、槲栎林(Form.Quercus aliena)、栓皮栎林(Form. Quercus variabilis)、鹅耳枥 + 葛萝槭林(Form. Carpinus turczaninowii + Acer grosseri)、元宝槭 + 千金榆林(Form. Acer truncatum + Carpinus cordata)和辽东栎林(Form. Quercus liaotungensis)7种群落类型,体现了中条山地带性植被类型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特点。2)群落类型的划分主要反映了CCA排序第一、二轴的环境梯度,CCA排序第一轴突出反映了海拔与土壤养分梯度,第二轴与土壤pH值、湿度指数和坡度显著相关。总体来说,海拔和土壤因子是影响混沟地区乔木物种分布分异的最主要环境因子。3)环境因子和空间因子解释了物种格局变化的46.14%,其中环境因子占30.79%,空间因子占8.48%,空间因子 和环境因子交互作用解释的部分占6.87%。良好的环境解释反映了调查取样和环境因子选取的合理性,同时也体现了混沟地区植被的原始性。  相似文献   

19.
卧龙自然保护区亚高山草甸的数量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在野外植被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植被数量分析方法对岷江流域卧龙自然保护区亚高山草甸进行TWINSPAN分类和DCA排序,研究了植物种、植物群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亚高山草甸共有植物139种,隶属于31科88属.应用数量分类方法将114个样方分为12个群落类型.在分析不同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基础上,从定量的角度揭示了影响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海拔梯度和土壤含水量.DCA排序图反映出排序轴的生态意义,第1轴反映了各群落类型所在环境的海拔梯度,从上到下,随着海拔的升高,植物群落或植物种的耐寒性越来越强;第2轴基本上反映了各群落类型所在环境的土壤含水量.排序结果与分类结果比较吻合,反映出植物群落类型和物种分布随环境因子梯度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