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种植年限菜田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稀释平板涂抹法对山东聊城周边地区不同种植年限的菜田土壤微生物数量、组成与养分状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地区土壤微生物以细菌占绝对优势,其次为放线菌;②随着种菜年限的增加,土壤细菌和微生物总数表现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而真菌和放线菌则随种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③菜田土壤各类微生物主要集中在0~20cm的土层中,随着土层加深,其数量迅速减少;④菜田土壤放线菌组成复杂,共分离到了6个属的放线菌,但仍以链霉菌为主,其次为小单胞菌属和马杜拉放线菌属。链霉菌可分为9个类群,白孢类群占优势。种植1—2a的菜田土壤放线菌组成复杂,而链霉茼组成较简单;⑤蔬菜种类不同时,土壤微生物亦不同;⑥土壤养分含量与真菌和放线菌呈负相关,与细菌和微生物总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姚拓  王刚  张德罡  龙瑞军 《生态学报》2006,26(6):1926-1932
对天祝高寒草地21a前(1982年)、后(2003年)植被状况、土壤理化性质、土壤三大类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和各生理群微生物(硝化细菌、好气性固氮菌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及不同退化程度(围栏内、围栏外和鼠丘地)草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特点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与1982年相比,目前该区天然草地植被总盖度、主要优良牧草种类、产草量等显著下降,草地植被退化明显;(2)草地土壤pH升高,土壤含水量、有机质、氮、磷含量均下降,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劣于1982年;(3)目前该区天然草地土壤三大类微生物数量及各生理群微生物数量变化十分明显,1982年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及微生物总数分别是2003年的153.6、5.5、4.1倍和151.2倍;土壤硝化细菌、好气性固氮菌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分别是2003年的5.7、43.3倍和94.4倍;(4)轻度退化草地(围栏内)土壤各类微生物数量明显高于严重退化草地(围栏外、鼠丘地),其数量前者一般为后者的1.5—4.5倍。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坡地土壤微生物区系特征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应用稀释平板法对黄土高原不同植被覆盖下坡地土壤0~5cm和5~20cm土层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域不同植被下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总体比较丰富,数量差异较大,柠条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最多,苜蓿地中的最少.同一植被下各类菌群数量排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2)放线菌和真菌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呈明显的减少趋势,而细菌的不明显.(3)天然荒坡的微生物数量高于人工草地的,人工灌木林微生物数量高于人工乔木林的,人工乔草复生果树林的微生物数量高于人工纯生乔木林、纯生草地和纯生果树林的.  相似文献   

4.
白星花金龟成虫肠道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自星花金龟是我国北方常见腐食性昆虫,为了利用其腐食性行为转化处理有机垃圾、畜禽粪便及农作物秸杆等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并探索其中肠消化的微生态机制,而对其肠道细菌进行系统研究。方法从白星花金龟成虫肠道中无菌操作分离获得5株细菌,对其菌体形态、培养性状、染色反应、生理生化反应等进行鉴定及数量测定。结果白星花金龟成虫肠道的5个细菌菌株分别属于气球菌属(Aerococcus)、短状杆菌属(Brachybacterium)、棍状杆菌属(Clavibacter)、李斯特菌属(Listeria)、皮杆菌属(Dermabacter),以皮杆菌属和棍状杆菌属数量最多,分别为1.3×10^7和1.0×10^7;其次为短状杆菌属和气球菌属,分别为8×10^6和5×10^6;李斯特菌属数量最少,为7×10^5。结论各菌株之间细菌数量存在明显差异,以皮杆菌属细菌数量最多,分离未获得真菌和放线菌。  相似文献   

5.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临时展厅内空气微生物调查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临时展厅内空气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进而为博物馆等公共场所的环境安全提供评估依据。方法利用空气采样器对博物馆不同楼层的临时展厅进行空气微生物采样,利用纯培养的方法对空气微生物进行数量检测,利用全自动生化鉴定仪对微生物种类进行生化鉴定。,结果四楼临时展厅中的细菌数量达到(509±65.06)CFU/m3,显著高于其他楼层的临时展厅(P〈0.05),而一楼临时展厅内的真菌数量为(14±5.29)CFU/m3,显著高于二楼和i楼临时展厅(P〈0.05),但与四楼临展内比较差异尤统计学意义(P〉0.05)。临时展厅内空气微生物中的真菌以曲霉属(Aspergillus)为主,还包括毛霉属(Mucor)、青霉属(Penicillium)、孢子丝菌属(Sporothrix)以及根霉属(Rhizopus);细菌则以微球菌属(Micrococcus)为主,还包括芽孢杆菌属(BaciU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daceae)、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放线菌属(Actinomyces)、苏黎世菌属(Turicella)和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结论普通参观日内,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临时展厅内空气微生物浓度能够满足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的要求,且微生物种类以条件性致病菌为主,正常条件下不会导致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福建和溪亚热带雨林地表微生物的数量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枯枝落叶层、腐解层和表土层(0—20cm深)三个层次研究福建和溪亚热带雨林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三大微生物类群的数量和月变化。结果表明:三个层次的微生物数量均以细菌最多,次为真菌,后为放线菌。比较三个层次,各微生物类群在各月份都是枯枝落叶层和腐解层数量较多。同一微生物类群在三个层次的数量均有明显而相似的季节变化;不同类群变化规律不尽相同,但基本只有一个高峰。细菌的高峰值在4月份,真菌约滞后一个月在5月份,放线菌则在8月份才出现高峰。各层次的细菌数和真菌数与月凋落物量、月降雨量和月平均气温各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1或0.05),而放线菌则仅与月平均气温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6种土壤微生物提取剂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6种土壤微生物提取剂(6-偏磷酸钠溶液、焦磷酸钠溶液、磷酸盐缓;中液、林格溶液、NaCl溶液和水)对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1%的6-偏磷酸钠(HMP)和焦磷酸钠(PYS)溶液(w/v)提取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最多,磷酸缓冲液(pH值7.2)对土壤真菌提取效率与焦磷酸钠和6-偏磷酸钠溶液相似,而对细菌和放线菌的提取效率则低于焦磷酸钠和6-偏磷酸钠溶液,其余3种提取剂的提取效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人工林对土壤微生物环境的作用机理,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了宁南山区刺槐、河北杨、油松、青海云杉和自然恢复林地的土壤真菌、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与优势菌群的关系。结果表明: 1)不同恢复模式土壤真菌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被孢霉门、未分类真菌,占总真菌群落的90%以上;细菌优势菌门为放线菌门、变形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和其他细菌门,占总细菌群落相对丰度的80%以上。2)油松林地土壤真菌多样性最高,Shannon指数和 Simpson 指数分别为3.72±0.37、0.07±0.04。自然恢复林地真菌物种数量最高,Ace和Chao1指数分别为708.19±137.25、706.26±125.34;油松林地细菌多样性和物种数量都最高,Shannon、Simpson、Ace和Chao1指数分别为6.57±0.04、0.004±0.00、3439.81±41.67和3463.14±32.16。3)不同恢复模式相对丰度差异显著的真菌属为产油菌属、枝孢菌属、链格孢属,细菌属为67-14科未定名属、红色杆菌科红色杆菌属、鞘脂单胞菌科鞘脂单胞菌属。4)微生物优势菌群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容重(BD)、碳氮比(C/N)、pH是影响真菌优势菌群的主要因子,BD、氮磷比(N/P)、全磷(TP)、全碳(TC)是影响细菌优势菌群的主要因子。总体而言,不同恢复模式间真菌丰度差异性高于细菌丰度,表明真菌群落组成及其多样性对于不同树种和土壤环境变化较细菌群落更为敏感。研究结果将为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措施及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的维持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探究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放线菌组成及其抑菌和酶活性,为放线菌新药物先导化合物和高活性酶的筛选提供资源。从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不同土壤类型、不同优势植被采集25份土样。用分散差速离心法分离了拉鲁湿地中温放线菌和低温放线菌。从中温放线菌中选择15株代表菌株进行了初步分类鉴定。采用打孔法检测了其对2株细菌和4株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1)拉鲁湿地放线菌数量从水生环境向陆地生态系统递增,中温放线菌数量显著多于低温放线菌;(2)拉鲁湿地土壤中分离到链霉菌属、小单孢菌属、诺卡氏菌属、马杜拉菌属、小链孢菌属5个放线菌属。其中以链霉菌属和小单孢菌属为优势属。链霉菌属以金色类群、白孢类群和粉红孢类群为主,小单孢菌分离到黄橙类群和黑褐类群;(3)供试菌株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分解蛋白质活性较低,具有抗菌活性的菌株很少,且抗菌活性较弱;(4)供试菌株耐毒性物质的能力较强。这些菌可用于毒害有机物污染物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
茶树根际微生物研究   总被引:49,自引:4,他引:45  
孙海新  刘训理 《生态学报》2004,24(7):1353-1357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土壤肥力肥沃、中等、贫瘠茶园的茶树根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进行了分离。根据菌体形态及培养特征、生理生化指标、DNA的G Cmol%值等,对根际细菌进行了鉴定和分类。研究了不同肥力、不同茶龄的茶园根际细菌的数量和类群的变化;根际真菌的数量变化;根际放线菌的数量变化。主要结果为:土壤肥沃的茶园根际细菌的数量最多,土壤贫瘠的茶园数量最少;相同土壤肥力的茶园,10年生茶园根际细菌的数量最多,4年生的次之,20年生的最少。根际真菌的数量,土壤肥沃茶园的较少,中等和贫瘠茶园的较多。根际放线菌的数量,20年生茶园的明显高于4年生和10年生茶园的,而且,土壤贫瘠茶园的数量较多。从9种不同类型茶园中分离获得的纯化细菌经鉴定分别属于20个属,中等肥力的茶园最适于多数细菌的生长与繁殖,类群最为丰富,但类群的优势度低于另外两种土壤;不同茶龄的茶园随着茶龄的增加,肥沃茶园和中等茶园的根际中有较多的细菌类群定殖,但20a茶龄的类群较少;贫瘠茶园类群的优势度最大。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与其资源保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微生物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以及微生物物种资源的保藏等方面较全面地阐述了微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保藏的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 ,阐明了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及方法 ,同时介绍了保藏技术领域的研究动向和保藏机构或组织在微生物资源的保藏、开发和交流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土壤微生物资源管理、应用技术与学科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先贵  陈瑞蕊  胡君利 《生态学报》2010,30(24):7029-7037
土壤中蕴藏着高度的微生物多样性,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功能,加强对土壤微生物资源的综合管理与开发应用是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产力及农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首先,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具有全球性的重大意义,有待完善对土壤微生物的检测与监测技术研究,进而实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壤功能的耦合以及对土壤质量的评定;其次,土壤微生物作为一种宝贵的生产资料和可持续资源,要加强其在土壤肥力强化与保育、土壤障碍消减与调节、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等3个领域的应用研究。最后,未来土壤微生物学发展将会形成土壤微生物系统学、土壤微生物过程学与土壤微生物功能学3个子学科,要建立土壤微生物种质资源库与遗传信息库,推进土壤微生物生理代谢过程、生物化学过程及生态行为过程的研究,联结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功能的关系,并从土壤中的功能微生物出发对环境变化作出积极响应和主动调控。此外,原创性方法的建立与应用是限制土壤微生物学发展的技术瓶颈,联合生物地理学与生物信息学破译重要基因的特定生态功能,并将其应用到生态模型以及生态系统未知领域的研究中去,是土壤微生物学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理论与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贺纪正  王军涛 《生态学报》2015,35(20):6575-6583
土壤微生物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几乎所有的土壤生态过程,在物质循环、能量转换以及污染物降解等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土壤微生物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不仅是微生物演变和进化的基础科学问题,也是预测微生物及其所介导的生态功能对环境条件变化响应、适应和反馈的理论依据。讨论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定义、测度方法和指标,认为群落是联系动植物宏观生态学与微生物生态学的基础,群落构建机制是宏观和微观生态学都需要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从生态学的群落构建理论出发,阐述了包括生态位理论/中性理论、过程理论和多样性-稳定性理论在土壤微生物时空演变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微生物群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及其尺度效应;确立了以微生物群落构建理论为基础、不同时空尺度下土壤微生物群落演变特征为主要内容的微生物演变研究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凋落物袋法研究了冀北辽河源地区表层0~5、5~10和10~20 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呼吸速率和微生物代谢熵对白桦及蒙古栎叶凋落物分解主场效应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 主场白桦及蒙古栎凋落物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显著高于客场;而土壤微生物呼吸则差异不显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呼吸对不同植物凋落物分解主场效应的响应程度也不一致.客场蒙古栎叶凋落物处理各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相比主场降低了39.6%、34.9%、33.5%;白桦凋落物则降低了31.6%、27.1%、17.0%.客场蒙古栎凋落物微生物呼吸分别为主场的96.3%、92.4%、83.7%,白桦凋落物为99.4%、97.3%、101.3%.微生物代谢熵则呈现出与微生物生物量碳相反的变化趋势.植物凋落物在主场分解速率较快,可供微生物利用的养分较多,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且土壤中丰富的有机质削弱了植物摄取与微生物需求之间的矛盾,进而导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及微生物代谢熵对叶凋落物分解主场效应产生了明显的响应.而土壤微生物呼吸由于受到林地内土壤温度、含水率以及二者共同作用的影响,对主场效应表现出了微弱的响应.此外,由于低质量凋落物会表现出更强的主场效应,从而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呼吸及微生物代谢熵对白桦叶凋落物分解主场效应的响应程度低于蒙古栎凋落物.  相似文献   

15.
秦岭太白山北坡土壤拮抗性放线菌分布及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u WJ  Xue QH  Cao YR  Xue L  Shen GH  Lai HX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11):3003-3010
以太白山北坡12个不同海拔高度的代表性土样为研究对象,采用皿内琼脂块法筛选拮抗性放线茵.结果表明:在太白山北坡不同海拔高度土壤中生存着大量拮抗性放线菌,在分离出的141株放线菌中,有82.3%的放线菌对21种靶标菌有拮抗作用.其中,海拔800~1845、3488、3655和3670 m土壤中的拮抗性放线菌分别占其总数73.7%~86.8%、81.3%、78.9%及82.3%,在海拔1200~2300及3400 m以上土壤中分离到的广谱强拮抗性放线菌占其总数的42.1%.在拮抗性放线菌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强拮抗性的放线菌占拮抗菌总数的24.1%,对棉花黄萎病、草莓疫霉及人参根腐病原菌等多种植物病原菌有强拮抗性的放线菌分别占拮抗菌总数的2.4%、6.9%和11.2%.土壤放线菌拮抗潜势SAAP可作为评价土壤中拮抗性放线菌资源蕴藏量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6.
菌肥的作用研究及其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菌肥对作物及土壤的作用 ,分别归纳了菌肥中自生性肥料、共生性肥料、抗生性肥料各自的作用 ,以及菌肥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17.
油藏微生物群落研究的方法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油藏微生物群落的解析和认知是开发和应用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基础。利用各种提高油藏微生物可培养性的方法和非培养技术解析不同油藏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功能和多样性,对定向调控油藏微生物群落、开发和应用有效微生物驱油技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调查新近发展的提高微生物可培养性的方法和措施以及不依赖于培养的分子微生物生态学技术,总结了油藏微生物群落研究方法学的最新进展。提高微生物可培养性的方法和措施主要通过模拟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减少富营养的毒害作用、添加信号分子维持微生物细胞间的作用和提供新型电子供体和受体等手段采用稀释法、高通量培养法等方法得以实现;不依赖于培养的分子微生物生态学技术主要包括荧光原位杂交、末端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和构建克隆文库等技术。这些方法学的进展为更有效的获得各种油藏微生物资源、调控油藏微生物群落以提高石油采收率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DOM对米槠次生林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其熵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东梅  郭剑芬  张政  李帅军  杨玉盛 《生态学报》2018,38(11):3806-3815
可溶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作为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重要来源,进入土壤之后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影响土壤矿化。DOM输入对土壤微生物呼吸和熵值的研究多集中在表层土壤,但对深层土壤微生物呼吸和熵值的影响关注较少。通过室内培养实验(120 d)研究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鲜叶DOM添加对表层土壤(0—10 cm)和深层土壤(40—60 cm)微生物呼吸及其土壤代谢熵和微生物熵的影响,为揭示DOM输入对亚热带森林土壤碳过程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培养第1天,添加DOM的表层和深层土壤CO_2瞬时排放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P0.001),分别是对照(不添加DOM)的3.58倍和6.93倍,之后显著下降。就累积排放量而言,无论是DOM添加处理还是对照,表层土壤显著大于深层土壤;在米槠鲜叶DOM添加后,表层土壤累积排放量显著大于对照的表层土壤(P0.001),但DOM添加处理深层土壤累积排放量与对照的深层土壤无明显差异。就微生物生物量碳而言,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在培养期间显著大于深层土壤。在整个添加DOM培养期间,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显著大于表层对照土壤,深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显著大于深层对照土壤(第3天除外)。培养结束时(120 d),米槠鲜叶DOM添加处理下,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第3天相比分别减少26%和19%。米槠鲜叶DOM添加处理后的深层土壤代谢熵(qCO_2)显著低于对照的深层土壤和DOM添加处理的表层土壤qCO_2(P0.001),说明外源DOM进入深层土壤后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对碳的利用效率。米槠鲜叶DOM添加处理后的深层土壤微生物熵是培养第3天的1.58倍,显著大于培养初期(P0.05),而DOM添加处理的表层土壤、对照的表层土壤与深层土壤的微生物熵分别是培养第3天的68%、79%和21%,说明DOM添加提高了深层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19.
李锋  宋浩 《生物工程学报》2017,33(3):516-534
电活性微生物(产电微生物和亲电微生物)通过与外界环境进行双向电子和能量传递来实现多种微生物电催化过程(包括微生物燃料电池、微生物电解电池、微生物电催化等),从而实现在环境、能源领域的广泛应用,并为开发有效且可持续性生产新能源或大宗精细化学品的工艺提供了新机会。但是,电活性微生物的胞外电子传递效率比较低,这已经成为限制微生物电催化系统在工业应用中的主要瓶颈。以下综述了近年来利用合成生物学改造电活性微生物的相关研究成果,阐明了合成生物学如何用于打破电活性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途径低效率的瓶颈,从而实现电活性微生物与环境的高效电子传递和能量交换,推动电活性微生物电催化系统的实用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袁生 《微生物学杂志》2009,29(5):111-112
为了强调物种多样性在微生物学课程中的分量,近几年我们尝试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①将微生物分类单元、细胞生物的拉丁双名法等共性分类知识调到绪论中;②在讲授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和病毒各章时,分别增加了它们的多样性与分类内容;③考虑到课时所限,采用图表概括方式介绍各大类微生物的主要分类类群及主要特征,将原先课堂教学中介绍的一些特殊微生物内容纳入到微生物多样性体系中讲解,适当予以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