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山茱萸( 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为山茱萸科( Cornaceae)山茱萸属( Cornus Linn.)的多年生木本植物[1],主要产自中国的陕西、河南和浙江等地,在四川、安徽和山东等地亦有栽培[2]。山茱萸是世界三大名贵木本药材之一[3],临床上常以成熟果实去核后的果肉入药,而占山茱萸果实质量约80%的种子则被大量废弃。因此,对山茱萸种子资源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山茱萸的综合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陈训  巫华美   《广西植物》1992,12(4):337-339
本文对川鄂山茱萸染色体的数目和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为染色体数目2n=18,与山茱萸相同;核型为K(2n)=18=12 m+6 sm。与山茱萸的核型进行比较,认为川鄂山茱萸核型比山茱萸的进化,同时山茱萸属染色体数目与其他相近的几个属进行比较,认为川鄂山茱萸与山茱萸应为同一独立的属,即山茱萸属。  相似文献   

3.
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是一种重要的中药资源,中药的开发利用在天然产物的研究领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山茱萸主要包括环烯醚萜、鞣质、黄酮、三萜、芳香酚酸、挥发油类等化学成分。现代研究表明,山茱萸具有肝肾保护,抗糖尿病,抗氧化,抗衰老,神经保护,抗肿瘤活性和调节毛发生长等生物活性。此外,含山茱萸的复方临床多用于补虚药和收涩药,且其质量控制分析方法多涉及为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液质联用(LC-MS)、气质联用(GC-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经查阅近40年国内外文献,对山茱萸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复方应用及质量控制进行综述,为该药用植物进一步深入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山茱萸为中国常用的药食同源的中药材之一,是很多复方中药的主要成分,同时也是园林绿化的常用树种,应用非常广泛。近几年,山茱萸在降血糖、降血脂以及抗血栓等方面的功效备受关注。为深入研究b HLH类转录因子参与调控山茱萸有效成分合成途径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在对山茱萸果实开展转录组测序的前提下,以转录本unigene c98416_g2为参考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通过RT-PCR技术,扩增山茱萸的b HLH34转录因子,命名为Cob HLH34,采用DNAstar、Protparatam和psipred等在线分析软件,解析该序列的分子组成、蛋白的分子量以及二级结构预测,结果表明:山茱萸Cob HLH34的c DNA序列长度为740 bp,其ORF序列编码232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7.95,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是Cob HLH34蛋白的主要组成部分。基于NCBI-Blast比对和MEGA 6.0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就Cob HLH34而言,山茱萸与橡胶树、胡桃和狭叶羽扇豆聚为一支,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本研究有助于探讨Cob HLH34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基于模糊数学的秦岭地区山茱萸生境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是我国传统常用药材,本文采用模糊数学分析方法,对采自秦岭地区的山茱萸中马钱苷含量与21个评价因子的隶属函数进行拟合,同时采用最大信息熵模型确定各个评价因子的权重,利用ArcGIS 10空间分析模块模拟研究区域适宜山茱萸生长的潜在分布生境。结果表明,在山茱萸生境的21个评价因子中,主要影响因子为气候,其次是土壤和地形因子;所有评价因子中,土壤质地(TTEX)的权重最大,其次是果实生长期降水量(PG)、年降水量(AP)和降水季节性变化(PS)。研究区内山茱萸高适宜区面积占总面积的19.94%,主要分布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和河南西部,这些区域温度适中、气候湿润、光照充足,适宜山茱萸生长;适宜区面积占总面积的11.85%,低适宜区面积占总面积的16.31%,不适宜区面积占总面积的51.90%。本研究基于GIS与模糊数学的生境适宜性评价模型,对秦岭地区山茱萸生境适宜性做出了科学划分,同时量化了不同生境区的评价因子对山茱萸的影响,可为山茱萸的管理和保护以及人工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不同产地山芹萸种实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茱萸〔Macrocarpiumofficinalis (Sieb .etZucc .)Nakai〕为重要的木本药用植物 ,果皮名曰萸肉 ,枣皮 ,果肉中含有 16种氨基酸、2 3种微量元素以及丰富的维生素、有机酸、鞣质、多种甙、黄酮等 ,具有多种药用功效 ,是名贵的中药[1] 。同时 ,山茱萸又是一种非常好的观赏树种 ,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2 ] 。山茱萸的栽培已有 10 0 0多年的历史 ,但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营养和药用成分分析、种子休眠以及栽培技术等[3~ 5] 。作者分析了不同产地、不同母树山茱萸种实性状的变异状况 ,…  相似文献   

7.
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和方差分析,研究超声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对山茱萸多糖提取得率的影响,以山茱萸多糖提取得率作为评价指标,筛选出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波预处理40 min,提取温度80℃,料液比1∶30。在此条件下,山茱萸多糖平均提取得率为5.29%;超声法提取与传统热水醇沉法比较,山茱萸多糖提取得率无显著性差异,但耗能较少,提取效率更高。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可作为山茱萸多糖提取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山茱萸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方法:分别以山茱萸的叶片、花柄和花托为材料,进行山茱萸不同外植体的离体培养研究,筛选最佳培养基组成。结果:适宜山茱萸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组合为1/2MS,附加BA2.0mg/L、IBA0,5—1.0mg/L;适宜山茱萸花柄、花托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组合为1/2MS,附加BA1.0mg/L、2,4-D0.5mg/L;在1/2MS附加BA2.0mg/L、IBA0.05mg/L的培养基上,可诱导不定芽的产生;1/2MS附加IBA2.0mg/L的培养基有利于山茱萸试管苗生根。讨论:山茱萸的花托是进行组织培养的最适外植体,白色或翠绿色、结构致密的愈伤组织较易分化产生不定芽。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杜仲-山茱萸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首先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筛选出杜仲和山茱萸的活性成分和相关靶点,再利用DisGeNET、DrugBank等数据库筛选出糖尿病的潜在靶点。以STRING数据库对活性靶点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分析,采用Cytoscape3.7.0软件绘制其“成分-靶点-通路”的相互作用网络,通过CludterProfiler对靶蛋白进行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及分子功能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KEGG)的代谢通路分析。实验结果筛选得到杜仲-山茱萸有效成分30个,其中槲皮素、山奈酚、β-谷甾醇等成分对PTGS2、DPP4、ADRB2、PPARG等相关靶点通过IL-17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脂肪细胞脂解的调控等参与氮化合物代谢过程、血液循环、脂肪细胞分化和血压调节等过程。综上,杜仲-山茱萸配伍治疗糖尿病存在多成分和多重药理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其治疗糖尿病药理实验提供了参考,也为其他中药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响应面法对山茱萸叶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体外抑菌和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经优化后,山茱萸叶黄酮在超声功率290 W、液料比31∶1(mL/g)、乙醇体积分数61%、提取时间23 min的工艺条件下提取得率最高,达到6.31%,与模型预测值相符。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山茱萸叶黄酮对沙门氏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中华根霉有较弱的抑菌作用,说明山茱萸叶黄酮对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真菌有较弱的抑菌作用。山茱萸叶黄酮浓度为1.2 mg/mL时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77.24%,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83.54%;山茱萸叶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IC_(50)分别为0.699和0.631 mg/L,表明山茱萸叶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密蒙花黄色素是从醉鱼草科(Buddlejaceae)醉鱼草属(Buddleja Linn.)植物密蒙花树(Budd Leja officinaLis Maxim.)的花蕾中提取的一种天然食用色素。色素的主要化学成份是藏花素(Crocin)。该色素是水溶性色素,对热稳定,在pH 6—7范围内光稳定性好;氧化剂、还原剂、盐、糖、淀粉、金属离子(除Fe离子外)对色素的色译、色价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川鄂山茱萸不同部位中熊果酸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川鄂山茱萸不同部位中熊果酸的含量,筛选含量最高的部位,为充分利用川鄂山茱萸野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ymmetrySheild TM RP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乙腈-水-磷酸(80∶20∶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6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结果:熊果酸在0.42mg~2.94m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6.27%,RSD为1.4%。结论:川鄂山茱萸不同部位均含有熊果酸,且含量有明显差别。川鄂山茱萸总苞片的熊果酸含量为1.1044%,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3.
孜然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综述了孜然在化学成分、医疗、食品、农业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阐述了其在杀虫、抑菌方面的研究概况,以期为孜然在植物源农药方面的研究和综合开发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蛴螬在中医临床中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蛴螬的深入研究,化学成分的研究也有了新进展,从蛴螬提取物分离出含氮类化合物、有机酸类化合物和甾体类化合物。在药理学方面,蛴螬提取物具有抗肿瘤、治疗口疮和眼部疾病等多种生物活性,是一种极具研究和开发价值的动物药。现将其近年来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
新古尼异虫草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睡眠、增强记忆力和镇痛等作用,具有重要开发和利用价值。在系统总结近年来新古尼异虫草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研究的基础上,指出新古尼异虫草的应用现状与开发方向,探讨虫草新资源的开发和产业化问题,为新古尼异虫草的资源利用以及虫草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峰  王海燕  王荔  骆春丽  岑娟 《生物磁学》2013,(27):5387-5392,5380
香椿属植物在我国民间应用广泛,自1846年香椿属建立以来,不少学者已经对本属植物进行各方面的研究,包括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化学方面。但到目前为止还不曾见到对该属植物中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报道。目前对香椿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报道相对集中在三萜类成分,此类成分也是香椿属所在的楝科其他植物特征性成分,该科植物中存在特有的新奇的三萜类成分,不论是化学成分还是生物活性方面都是是当前的研究热点。鉴于此作者对目前国内外报道的香椿属植物中三萜类成分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特别是香椿属中三萜的类型以及不同类型三萜代表性的生物活性进行系统归纳,以便为以后研究香椿属其他植物或进一步深入研究开发提供文献支持。  相似文献   

17.
厚朴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重量法等对野生植物厚朴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厚朴中含有矿质元素、蛋白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旨在为开发利用厚朴的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岩藻多糖(fucoidans,FU)主要来源于海洋褐藻和海洋无脊椎动物,是一种复杂的硫酸化多糖。FU主要单糖组成为岩藻糖,含有大量硫酸基团,是一种多聚阴离子同型杂多糖。FU具有广泛的潜在健康功效及治疗作用,包括抗肿瘤、调节免疫、抗病毒、降血糖等。FU的化学结构及硫酸基团含量对功能活性具有重要影响,不同提取方法影响FUs的结构组成,而化学改性可以进一步提高其生物活性。因此,本文旨在概述FU的提取、化学改性方法及降血糖活性和机理,展望了FU提取、化学改性、结构及降血糖活性及其他生物活性构效关系方面未来研究方向,为今后的加工和创新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现代植物化学研究发现,非洲加纳籽的主要化学成分为5-羟基色氨酸;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植物具有抗抑郁、抑制肥胖和抗氧化等各种药理活性。本文系统介绍非洲加纳籽的生物学特性及化学成分与药理药效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为其引种驯化与深度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佳木斯地区野生彩叶树种调查分析,确定为野生彩叶树种17科40种。有观赏价值及开发利用前途的有色木槭、红瑞木、花楸、水榆花楸和狗枣猕猴桃等16种。重点介绍有推广价值的各种类的观赏特性,并对开发利用野生彩叶树种资源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