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蛇志》2000,(2)
蕲蛇酶以全面改善纤溶系统各组份功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释放t-PA,t-PA将纤维蛋白溶酶原变成纤溶酶,溶解血栓。此外,本品分解血纤维蛋白原,生成降解A肽纤维蛋白单体,从而促进t-PA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变成纤溶酶效应,促进溶栓。蕲蛇酶是目前唯一对各种诱导剂引起的血小板聚集都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药物。蕲蛇酶对新鲜性、陈旧性,及各种模型动静脉血栓均具溶栓作用蕲蛇酶溶栓和抗栓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PAI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溶酶原激活物(PA)系统是体内重要的蛋白溶解复合物系统,主要参与降解细胞外基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主要有PAI-1、PAI-2,是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u-PA的有效抑制物。最近研究证明,PAI与细胞凋亡存在较密切的关系:PAI-1和PAI-2可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细胞内PAI-2的裂解产物可作为细胞凋亡的标志等。  相似文献   

3.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与纤维蛋白有高亲和力,具有特异地溶解血栓的功能。t-PA含有多个结构域,其分子结构和功能关系的阐明,促进了改造t-PA分子以发展更特异的血栓溶解剂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溶栓剂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对溶栓剂在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单链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scu-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葡萄球菌激酶(SAK)等,对分子进行设计改造,保留它们高效的溶栓功能同时赋予新的功能,在对分子空间结构域和活性功能区分析的基础上,研制出更有效的,更安全的溶栓制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是一种在血栓和心梗的临床治疗中具有巨大应用前景的蛋白分子。野生型t-PA由于半衰期短,用量大,在实际治疗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因此研制半衰期适当延长、血栓特异性增强的新型t-PA突变体非常重要。大量实验证明F区的C末端或F-E连接区对t-PA在血液中的半衰期及其血栓特性发挥了重要作用。1994年Smith等人报道了利用NMR研究F区-E区复合片  相似文献   

6.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纯化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一种简便高效的两步纯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的方法,产rt-PA的CHO工程细胞SGG培养上清,经微孔玻璃珠(MPG)吸附和赖氨酸-Sepharose 4B柱亲和吸附色谱纯化,纯化倍数平均达到380倍,比活性为390 000 U/mg蛋白,rt-PA活性回收率达到140%,经SDS-PAGE还原电泳分析主要为t-PA蛋白,其中高分子t-PA占80%左右.用纤维蛋白自显影法检测均有溶纤活性,蛋白质印迹证实具有t-PA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浓度螺旋藻激酶(spirulina kinase,SPK)对肾上腺素(Adr)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SPK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MTT法检测不同浓度SPK对HUVEC活力影响;建立Adr损伤模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t-PA和PAI-1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SPK浓度在10μg/mL~2 mg/mL范围内,细胞活力明显升高且不影响细胞分泌t-PA和PAI-1的量;SPK作用于Adr损伤模型,各剂量组均可降低Adr损伤下HUVEC分泌PAI-1的量,提高t-PA/PAI-1比值。本研究揭示了SPK可通过降低PAI-1、提高t-PA/PAI-1比值来实现保护Adr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8.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被誉为本世纪最令人嘱目、最有前途的血栓溶解剂。自1983年Pennica首先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地克隆并表达t-PA基因以来,这种血栓溶解剂的研究一日千里,迅速成为美国及世界其他各国生物工程公司的重点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9.
纤溶酶原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表面有多种纤溶酶原受体,包括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核糖核苷酸还原酶、α-烯醇化酶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等,它们均可以与纤溶酶原结合。与细菌结合的纤溶酶原可被宿主的纤溶酶原激活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或葡萄菌属的纤溶酶原激活剂(葡激酶)激活为纤溶酶。细菌表面的纤溶酶有利于其降解宿主胞外基质,穿越组织屏障,因此哺乳动物的纤溶酶原可能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宿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平原入进驻高原后凝血和纤溶功能的改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原低氧环境下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对从平原(海拔1400m)进驻3700m和5380m高原第7d及半年的40名健康青年血浆抗凝血酶Ⅲ(AT-M)、纤溶酶原含量(PLG)、D-二聚体含量(DD)、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活性(PAI)、纤溶蛋白原(Fg)、α2-抗纤溶酶抑制物活性(α2-PI)进行检测,并与20名平原健康青年作对照。结果:高原低氧环境AT-Ⅲ、t-PA明显低于平原(P<0.05或P<0.01),且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P<0.01),随居住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0.05或P<0.01)。PLG、DD、PAI、α2-PI及Fg在海拔3700m第7d和海拔5380m第7d及半年均较平原增高显著((P<0.05或P<0.01),且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高,居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0.05或P<0.01);3700m居住半年时较平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原低氧存在凝血功能紊乱,表现为凝血与纤溶被激活的同时伴有纤溶受抑,凝血及纤溶的平衡被破坏而使血液呈高凝和低纤溶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