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董昌平 《蛇志》2008,20(2):131-133
目的 建立蛇伤解毒散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显微鉴别法对制剂中大黄、黄芩、黄柏进行鉴别,用理化鉴别法对大黄进行鉴别,用薄层色谱法对大黄、黄柏进行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显微鉴别法可以鉴别大黄、黄芩、黄柏,理化鉴别法可以鉴别大黄,薄层色谱法可以鉴别大黄、黄柏,黄芩苷含量不少于15.0 mg/g.结论 建立的测定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蛇伤解毒散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过量大黄对小鼠肝脏细胞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大黄对小鼠肝脏细胞的损伤及其机理,为大黄的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中、小、最小剂量的大黄灌胃昆明小鼠,观察一般状态,进行肝脏组织切片HE染色、酶指标生化检测及TNFαmRNA半定量检测。结果①小鼠一般状况随大黄剂量的增加而恶化。②小鼠ALT及γ-GT随大黄剂量增加而增高,除正常对照组和最小剂量组外,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③从小剂量组开始,小鼠肝脏出现脂肪变性,且随大黄剂量增加而加重。④从小剂量组开始,TNFα表达明显升高,且随大黄剂量增加而增高。结论8g/Kg/d剂量大黄对肝脏具有毒害作用,毒害作用随大黄剂量增加而加剧,过量大黄对肝脏的毒害作用主要表现为肝细胞脂肪变性。TNFα参与了过量大黄对肝脏的毒害过程,是造成肝细胞脂肪变性的损伤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3.
分析中药大黄在临床应用中的功效和药理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选取我院在2014年2月~2016年5月大黄临床应用资料和大黄药理实验资料,总结大量临床应用效果和药理作用。我院大黄临床应用治疗疾病包括急性胰腺炎、胃肠功能衰竭、肠梗阻、肾病、皮肤病等,以急性胰腺炎和胃肠功能衰竭为例分析治疗效果,急性胰腺炎患者206例,连续治疗1周,两组患者血淀粉酶、DAO等均显著下降,观察组血淀粉酶、DAO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CU住院危重症合并胃肠功能衰竭患者50例,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83.3%)显著高于对照组(55.0%)(p0.05),治疗组患儿CRP、乳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大黄药理包括止泻作用、大脑缺血损失保护作用、血管药物作用。大黄临床应用广泛,治疗重症胰腺炎、胃肠功能衰竭等效果明显,具有明显止泻、抗肿瘤、脑保护等效果,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药抗厌氧菌的系列研究:Ⅲ.大黄抗厌氧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进一步用大黄水煎液,大黄醇提物和大黄蒽醌衍生物(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素),对临床分离的100株厌氧菌进行MIC测定,并对部分菌株进行MBC测定和亚抑菌浓度(Sub-MIC)下细菌形态观察。结果表明,大黄水煎液在1600μg/ml浓度时能抑制74%厌氧菌生长,大黄醇提物的MIC约为水煎液的1/15。三种蒽醌衍生物在8μg/ml时能抑制76~91%厌氧菌生长,这与国际公认的抗厌氧菌药甲硝唑相近。对部分菌株的MBC测定表明,大黄的MBC要大于MIC几倍以上,说明大黄抗厌氧菌主要是抑菌不是杀菌。从Sub-MIC下厌氧菌形态改变提示,大黄主要是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相似文献   

5.
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对六盘山鸡爪大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营养器官大黄多糖的含量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以明确大黄多糖在营养器官中的动态积累特征.结果显示:(1)随着植物的不断成熟,不同发育时期根和根茎中大黄多糖的总含量及其各组织中大黄多糖的含量表现为逐渐增高的趋势,次生维管组织是根和根茎大黄多糖贮藏的主要组织;(2)随着茎和叶的发育,大黄多糖的含量初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在发育的后期略有下降;(3)与根和根茎相比,茎和叶中大黄多糖含量较少.研究结果表明,六盘山鸡爪大黄根和根茎是大黄多糖贮藏的主要器官,其中次生维管组织是大黄多糖贮藏的主要组织,次生维管组织中大黄多糖的贮藏积累方式为逐渐累积的方式,而且大黄多糖含量与各营养器官的发育程度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掌叶大黄和丽江大黄及其土壤的主要元素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和丽江大黄(Rheum likiangense)根茎、叶及根部土壤,应用ICP测定主要元素含量特征,研究了2种大黄及其土壤的元素含量特征。结果表明,2种大黄土壤P含量远低于大黄根茎和叶,Fe含量则为土壤〉根茎〉叶,其中根茎与叶相差不大,但它们与土壤相差50~110倍;Na、Mn、Cu含量在2种大黄中都表现为土壤〉叶〉根茎,Ca含量在掌叶大黄中为土壤〈叶〈  相似文献   

7.
采用HPLC法测定青海栽培唐古特大黄中的5种蒽醌含量,并和野生唐古特大黄药材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二、三、四年龄栽培唐古特大黄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5种蒽醌总量分别为1.21%,2.01%,1.62%,其中三、四年龄栽培唐古特大黄已达到<药典>规定的药用标准;野生大黄的总蒽醌含量远高于栽培大黄为3.64%.  相似文献   

8.
六盘山鸡爪大黄根多糖贮藏和分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对六盘山鸡爪大黄根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大黄多糖贮藏和分布进行定位观察分析,以明确大黄多糖在其根中的分布与累积特征.结果显示:六盘山鸡爪大黄根内大黄多糖的分布是多位点的,其中在根周皮的栓内层内不同程度地贮藏和积累有一定的数量,而在次生维管组织的薄壁细胞中大量积累,是其根内大黄多糖贮藏与分布的主要部位;韧皮薄壁细胞与木薄壁细胞相比,前者贮藏大黄多糖的时间较早,含量也较多,且大黄多糖的贮藏积累随根的生长发育进程呈逐渐累积的方式.结果表明,六盘山鸡爪大黄根的次生维管组织薄壁细胞是其大黄多糖贮藏和分布的主要组织,而且大黄多糖累积数量与其根的发育程度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王爱兰  李维卫 《生态学报》2017,37(21):7251-7257
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是中国传统的中藏药材,近几年由于生境的严重破坏,已濒临灭绝,并被列入濒危植物名单。为了探索唐古特大黄物种濒危的原因并保护其野生资源,本研究采集了9个居群87个个体的唐古特大黄样本,基于该物种的叶绿体基因trn S-G序列对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唐古特大黄物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Ht=0.694),其中95.97%的遗传分化来自于居群间(G_(ST)=0.960),4.03%的遗传分化来自于居群内(Hs=0.028)。AMOVA分析也显示唐古特大黄居群间基因流较小(N_m=0.01),存在较高的遗传分化(F_(ST)=0.9631)。唐古特大黄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可能与该物种较长的进化史和生活史有关,居群间较高的遗传分化可能与高山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有关。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对唐古特大黄所有野生居群进行就地保护,同时收集种质资源开展异地繁殖工作,以保护物种的遗传多样性,维持其进化潜力。  相似文献   

10.
利用高速逆流色谱对大黄中的5个蒽醌活性成分进行了分离,当两相溶剂系统的组成是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水=8∶2∶8∶1时,分离出大黄素;当两相溶剂比为3∶4∶3∶2时,分离出大黄酸和芦荟大黄素;当溶剂比为12∶2∶12∶1时,分离出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经高压液相色谱检测大黄素、大黄酸和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含量分别为98.81%9、9.15%、98.51%9、8.89%和98.16%。  相似文献   

11.
Rhubarb, as an important Chinese medicine, has many functions owing to containing anthraquinone derivatives. The analysis of anthraquinone derivatives in Chinese rhubarb is reviewed. The analytical techniques includ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and so on. The main operation parameters in every technique were given. The structures of anthraquinone derivatives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rhubarb were summarized too.  相似文献   

12.
大黄蒽醌衍生物是中药大黄的主要成份。该类衍生物与钙调素(calmo-dulin,CaM)依赖的磷酸二酯酶(PDE)的相互作用表明:它们可作用子钙调素。其中,大黄酸结合CaM并抑制CaM依赖的磷酸二酯酶(CaM-PDE);而大黄素、大黄酚和芦荟大黄素既刺激CaM-PDE的活力,又刺激PDE的基础活力,其作用机制尚待阐明;当有Ca~(2+)或无Ca~(2+)条件下测定时,大黄酸对PDE基础活力均无影响。表明:象其它的CaM拮抗剂一样,大黄酸能抑制钙调素依赖的PDE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口腔大黄滴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有效的牙周抗菌制剂,以代替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4.
以大黄酸含量为参考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硫酸浓度(A)、液料比(B)、提取加热时间(C)、提取加热温度(D)对大黄中大黄酸提取量的影响,并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大黄中大黄酸提取工艺的主次因素为:加热温度D>加热时间C>硫酸浓度A>液料比B,大黄中大黄酸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5%硫酸、5∶1液料比、55℃加热回流2.5 h。此法操作性强,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开发大黄中泻下有效部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Rhubarb is an importa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wever, the wild resource has been declining. In order to design appropriate conservation methods for the official species across their natural distributions, it is important to characterize their genetic diversity. Here, we describe the development of 10 new microsatellite loci for AC/TG/CCA in Rheum tanguticum. The microsatellites were enriched using the combined biotin capture method. The polymorphism of each locus was further assessed in 12 individuals from four geographically distinct populations of this species. The number of alleles ranged from three to seven and the expected heterozygosity ranged from 0.53 to 0.73. All markers have been checked in the other three species in the genus and two of them together comprise the official medicinal rhubarb resource with R. tanguticum. These microsatellite markers could provide a useful tool for genetic and conservation studies of the rhubarb species.  相似文献   

16.
章英才  李瑞 《植物学通报》2010,45(3):372-378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和苯酚硫酸比色法研究了大黄多糖在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根茎中的贮藏分布特征及其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黄多糖在根茎中呈多位点贮藏,在根茎的周皮、皮层、次生维管组织的薄壁细胞以及髓内不同程度地贮藏和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大黄多糖,次生木质部的木薄壁细胞以及次生韧皮部的韧皮薄壁细胞是大黄多糖的主要贮藏和积累部位;不同发育时期根茎中大黄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为:随着植物的生长,根茎及其各组织中大黄多糖的总含量表现为逐渐增高的趋势,但在发育的后期略有下降;与木薄壁细胞相比,韧皮薄壁细胞贮藏大黄多糖量相对较多,大黄多糖的贮藏和积累方式为逐渐累积。次生维管组织为大黄多糖贮藏和积累的主要组织。  相似文献   

17.
掌叶大黄根茎大黄多糖的贮藏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英才  李瑞 《植物学报》2010,45(3):372-378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和苯酚硫酸比色法研究了大黄多糖在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根茎中的贮藏分布特征及其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大黄多糖在根茎中呈多位点贮藏, 在根茎的周皮、皮层、次生维管组织的薄壁细胞以及髓内不同程度地贮藏和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大黄多糖, 次生木质部的木薄壁细胞以及次生韧皮部的韧皮薄壁细胞是大黄多糖的主要贮藏和积累部位; 不同发育时期根茎中大黄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为: 随着植物的生长, 根茎及其各组织中大黄多糖的总含量表现为逐渐增高的趋势, 但在发育的后期略有下降; 与木薄壁细胞相比, 韧皮薄壁细胞贮藏大黄多糖量相对较多, 大黄多糖的贮藏和积累方式为逐渐累积。次生维管组织为大黄多糖贮藏和积累的主要组织。  相似文献   

18.
我们选择了几种药性不同的中药,使用各种选择性培养基,对给药组和正常动物组的地鼠肠菌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芪组与正常动物组比较需氧菌的量有所增加,统计学差异显著(P<0.001)。而其他几味苦寒药(大黄、黄芩、白芍等)对需氧菌的作用不明显。在各类厌氧菌的分离结果中,各给中药组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给药组之间比较,药性相同的组之间没有显著变化,药性不同的组之间变化显著。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中药对正常地鼠的肠道菌群是有明显影响的,与正常动物组相比及不同药性组间相比各类菌的增长或减少都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Rhubarb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herb, and the ethanolic extract of rhubarb consists of active anthraquinones, which are hydrophobic and have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s on hepatoma cell lines. To increase the aqueous solubility of rhubarb and study the consequent bioavailability, the ethanolic extract of rhubarb was complexed with 2-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 (HP-β-CD), a cyclic oligosaccharide that has a hydrophilic outer surface and a hydrophobic central cavity, to form a rhubarb–HP-β-CD complex. This complex was characterized by perform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two-dimensional rotating frame spectroscopy and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o confirm the inclusion of anthraquinones from rhubarb extract in HP-β-CD (weight ratio of rhubarb extract:HP-β-CD = 1:9).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complexing rhubarb extract with HP-β-CD on the growth of Huh7 and HepG2 cells by performing cytotoxicity analysis, cellular uptake test, and colony formation assay.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lexation of rhubarb extract with HP-β-CD increased the aqueous solubility and bioavailability of rhubarb and thus enhanced its effect on hepatoma cells.  相似文献   

20.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和苯酚硫酸比色法研究了掌叶大黄茎和叶中大黄多糖的分布特征和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黄多糖在掌叶大黄茎和叶内的分布各有特点,在茎中大黄多糖分布于靠近维管束外方的皮层薄壁细胞、维管束的韧皮薄壁细胞、靠近皮层的髓射线细胞和少数髓细胞,皮层和髓射线是茎中大黄多糖贮藏较集中的部位,且随着茎的成熟其含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在叶的表皮、叶肉和叶脉中不同程度地分布着较少量的大黄多糖;大黄多糖在叶柄维管束外围的基本组织细胞中不同程度地分布较多,而维管束中分布较少.茎和叶中大黄多糖的含量每年在植物生长的前期逐渐增高,后期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