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丹顶鹤栖息地选择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丹顶鹤(Grus japonensis)是我国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本研究通过搜集和整理2000至2017年丹顶鹤栖息地选择和生境适宜性相关文献,分析了丹顶鹤在繁殖期、迁徙期、越冬期的栖息地选择,发现丹顶鹤在这三个时期的最偏好生境均为芦苇沼泽或芦苇滩,回避人为干扰较为严重的居民点、道路、盐田等生境。通过梳理丹顶鹤繁殖地、中途停歇地、越冬地的栖息地变化及其原因,发现丹顶鹤栖息地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以人为因素为主。本研究希望为科学评价栖息地变化对丹顶鹤野生种群的影响、针对性地开展栖息地保护管理工作、促进丹顶鹤野生种群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丹顶鹤的越冬地特点与保护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丹顶鹤是濒危的国家1级重点保护动物。本文结合我们的观察,综述了丹顶鹤的生态习性,重点介绍了其越冬习性,提出了保护越冬地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扎龙保护区散养与野生丹顶鹤巢址选择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扎龙保护区散养与野生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巢址选择的异同,2009年3~5月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用生境因子测定法对散养丹顶鹤与野生丹顶鹤巢址选择进行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independent-samples t-test)结果表明,散养丹顶鹤和野生丹顶鹤在巢址选择中,植被高度、植被密度、巢周围苇丛面积及巢距人为干扰地距离均存在着显著差异。说明野生丹顶鹤对巢址选择具有严格要求,倾向于选择人为活动较少,植被高度较高,植被密度和巢周围苇丛面积较大的生境中筑巢;散养丹顶鹤对生境要求不高。  相似文献   

4.
半散放丹顶鹤越冬日活动行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05年1月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和扎龙自然保护区观察半散放丹顶鹤(Grus japonensis)越冬行为,发现在迁徙丹顶鹤的越冬地盐城保护区,雌雄成体丹顶鹤多数日间行为(包括觅食、运动和修饰行为)无明显差异,而其行为与亚成体丹顶鹤存在一定差异。与盐城自然保护区相比,扎龙自然保护区的雄性、雌性及亚成体丹顶鹤日间的觅食、运动、修饰、静栖等行为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它们分别采用了相同或不同的行为对策来适应低温环境。  相似文献   

5.
说到驯鹤则要数宋朝诗人林逋,他无妻无子,靠种梅养鹤以自娱,人们称他为“梅妻鹤子”。如今丹顶鹤不仅仅具有特殊的美学价值,同时在遗传种质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因此,近年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无数自然保护工作者、动物学工作者及鸟类爱好者们都在为保护与研究丹顶鹤等珍稀物种进行着不懈地努力。盐城生物圈保护区作为当今世界野生丹顶鹤最大的集群越冬地,为了在盐城留下永不迁徙的种群,在全力保护与研究丹顶鹤的同时,也于1986年起开展了丹顶鹤的人工繁殖驯化工作。笔者作为多年从事此项工作者之一,历尽了磨难,也从中感受到了许多奇趣轶事。  相似文献   

6.
丹顶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已被IUCN列为濒危物种。近年来,我国野生丹顶鹤种群数量不断下降,就地保护形势极为严峻。本研究搜集和整理了1999~2013年我国与直接人为干扰相关的野生丹顶鹤死伤事件,并分析了其对丹顶鹤野生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近15年,因直接人为干扰导致死亡和受伤的丹顶鹤总数为174只,平均11.6只/年;其中,死亡丹顶鹤67只,受伤丹顶鹤107只。也就是说,每年约2.1%的野生丹顶鹤种群因直接人为干扰而丧失。1999~2013年,丹顶鹤死亡数量随时间推移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但受伤丹顶鹤数量并未减少;丹顶鹤因中毒导致的伤亡事件比例随时间推移呈直线下降趋势。1999~2013年,全国有10个省、市、自治区发生了野生丹顶鹤的死伤事件;其中,江苏省、辽宁省和吉林省的死伤丹顶鹤总数最多,分别达到62只、46只和23只;江苏省和辽宁省的死亡丹顶鹤分别占总数的52.2%和29.9%。从丹顶鹤死伤原因分析,中毒事件占死伤事件总数的38.5%,受伤原因不明的占48.7%;因中毒而死亡的丹顶鹤有62只,占死亡总数的92.5%;因中毒而受伤的丹顶鹤有51只,占受伤总数的47.7%。中毒是近15年我国野生丹顶鹤死亡或受伤的最主要原因。本研究为了解直接人为干扰对丹顶鹤野生种群的影响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为解释我国丹顶鹤野生种群持续减少提供了新的视角,为进一步加强丹顶鹤保护与管理、促进丹顶鹤野生种群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散养与野生丹顶鹤孵卵期行为比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2007年4月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散养和野生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的孵卵期行为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散养丹顶鹤与野生丹顶鹤的孵卵期行为模式基本相同.在总体行为发生频次上,散养丹顶鹤的繁殖行为明显高于野生丹顶鹤,游走行为则低于野生丹顶鹤.行为日节律的比较表明,一天中散养丹顶鹤的繁殖行为波动小于野生丹顶鹤.由于人为干扰,散养丹顶鹤的繁殖行为显著高于野生丹顶鹤的繁殖行为(P<0.05).在个体间差异比较中,散养丹顶鹤与野生丹顶鹤在觅食表达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散养丹顶鹤的警戒行为表达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向海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生境结构空间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张艳红  邓伟  张树文 《生态学报》2006,26(11):3725-3731
丹顶鹤为国家一级保护珍稀禽类,是向海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对象。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的丹顶鹤保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由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干扰,丹顶鹤的天然家园.沼泽湿地发生退化,其生存受到威胁,丹顶鹤的数量波动变化较大。为了有效地保护丹顶鹤有必要详细了解和掌握其生境结构的空间特征和变化特点,以了解丹顶鹤的生境动态。在RS、GIS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的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向海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生境空间结构特征从景观特征、生境斑块空间关系和生境破碎化3个方面进行分析。选择景观斑块面积、周长、斑块大小以及斑块密度等描述保护区景观格局基本特征。利用斑块的邻接边界长度和斑块间隙指数分析丹顶鹤生境——沼泽斑块的空间邻接关系和聚集程度,数据表明沼泽斑块与人类活动频繁的耕地邻接较为紧密,而自身的间隙指数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明显增大趋势。分析了由于自然原因和人为活动影响所造成的丹顶鹤生境斑块的空间破碎化程度。计算结果表明,由于沼泽生境自身条件的限制,研究区内物理性破碎化减少的生境面积为2039.6hm^2,人为破碎化(居民地和道路)减少的生境面积为3845.1hm^2,这样研究区内丹顶鹤适宜生境面积为13680.1hm^2,可见人类活动对丹顶鹤生境影响很大。研究为保护区内丹顶鹤物种的保护和生境管理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依据1996年、2003—2007年扎龙保护区丹顶鹤巢址数据,利用Voronoi图理论,分析了巢址的空间分布特征,计算了其拓扑指数—Voronoi图面积。结果表明,丹顶鹤巢址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聚类特征。以扎龙保护区的2006年巢址、居民点、国道和铁路为对象,构成其Voronoi图,较好地说明了人类活动对丹顶鹤巢址的空间格局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丹顶鹤栖息地的保护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笼养丹顶鹤的繁殖行为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丹顶鹤(Grus japonensis)俗称“仙鹤”,其繁殖行为释放是一系列反射活动,笼养能引起丹顶鹤某些繁殖行为成分量的变化,但不能引起质的变化即并不会出现新的繁殖行为,在丹顶鹤的性行为程序中,行为成分常以固定动作方式有节律地反复演示,显示仪式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