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是生命系统中的最高层次,研究生态系统对于人类持续生存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生态系统”是高中生物学新课标必修3模块中的第5个主题.本单元的教学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功能和稳定性4个层次的内容,本文主要讨论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教学组织。  相似文献   

2.
段舜山 《生态科学》1997,16(2):76-80
论述了生态系统的时空结构特征、生命有机体为核心特征、物质循环作用、能量流动过程、信息交换网络等个别特征.自然界的和谐规律是生态系统运动过程中更加普遍意义上的规律.最后讨论了和谐规律在生态系统中的具体体现,并期望在今后的生态学研究中自觉应用自然和谐规律.  相似文献   

3.
镁元素是常量元素之一,也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之一。含镁矿物的风化产物经河流输送到达海洋,并在此过程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最终通过碳酸盐沉淀重新成岩,这一过程与全球的碳循环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非传统金属同位素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MC-ICP-MS(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的使用,镁同位素的测试精度与便利程度都有提升,镁同位素因为其广泛参与化学风化过程以及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从而成为示踪表生环境中物质来源与各类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有效工具。因此,研究镁同位素在各类生态系统中的组成特征与分馏机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态系统内发生的各类地球化学过程,进而探寻全球物质循环与气候变化规律。本文系统阐述了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组分镁同位素的组成和分馏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目前森林生态系统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对未来森林生态系统中镁同位素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陆地昆虫生态系统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昆虫在生物圈和生态 系统中的地位 紧靠地球的表层,在陆地、海洋和蓝天交错镶嵌的一定空间,为生物的生存、生长繁殖等一系列生命活动,提供了一定场所,这就是生物圈,生物圈也是一个最庞大而又最复杂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在特定时空条件下所组成的一个网络结构,和通过它所完成的物质转化、营养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一种多学科的综合性科学。 根据自然地理景观,即地球表面水陆分布的格局,各地海拔、水、热、土质等自然条件的千差万别,以及适生于不同地区的动植物种类,又可进一步把生态系统分为许多类型,如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森林、草原、农田、荒漠等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等等。  相似文献   

5.
氮素在羊草—土壤中的分配及其季节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氮素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物质之一,氮素循环是生态系统重要的物质循环;氮素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能量转化和生态演替。在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地中,氮素不仅参与新陈代谢,影响羊草的生理生态学特性,而且氮素含量的多少也反映着土壤肥力和羊草的品质。有关氮素在草地中的循环、分配和动态,国外学者近年来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我国的科技工作者也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本项研究旨在加深对羊草草地生态的认识,探讨草地施肥和合理利用及整个草地生态系统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生物生产力的“4P”概念、估算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物生产力是指从个体、群体到生态系统、区域乃至生物圈等不同生命层次的物质生产能力,它决定着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也是指示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表示生物生产力的概念有总初级生产力(GP P)、净初级生产力(NPP)、净态生态系统生产力(NEP)和净生物群区生产力(NBP),本文简称“4P”。主要探讨了“4P”概念的内涵和估算以及全球变化对它们的影响;通过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建立“4P” 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对若干衍生概念进行定义。尽管生态系统的最终产物(NBP或现存量)占光合总产量的很少一部分,但它是决定物质再生物的资本,维持和决定生态系统的物质再生产。  相似文献   

7.
森林生态学(五):森林生态系统蓄水保土的功能(1)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乔木树种为主体的森林生态系统的各种运动,如能量转移和物质循环、树木的生理活动都是在水的参与下进行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森林生态系统亦离不开水分。但森林生态系统的存在对自然界的水分循环亦有很大的影响。为了专门研究森林水文状况和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8.
林地砍伐开垦对土壤酶活性及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由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和植物根系产生的土壤酶,不但在土壤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过程中起主要的催化作用,而且通过它对进入土壤的多种有机物质和有机残体产生的生命化学转化,使生态系统的各组分间有了功能上的联系,从而保持了土壤生物化学的相对稳衡状态[1]。土壤酶作...  相似文献   

9.
金代钧   《广西植物》1981,(1):7-11
<正> 自然界中的生命有机体(包括由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与进行化能合成的微生物组成的自养有机体和由动物、真菌、细菌等组成的异养有机体)与非生物环境(包括具有气体和热量资源的近地表大气、太阳能和具有水分及矿物资源的土壤等因素)彼止间进行着连续的能最和物质交换,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整体,这个自然整体叫生态系统(Ecosytens)。自然界中每一部分都是一个自然整体,都可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叫自然生态系统,在人工控制下形成的叫人工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0.
虾蟹类能量收支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量流体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动物生命活动中的行为和代谢过程物质的转化都需要能量,研究能量在生物体内转化分配过程的生物能量学也就成为生态学的基本内容。生物能量学的中心问题是阐明生物体内能量收支各组分之间的定量关系,以及各种生态因子对这些关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草原蝗虫个体大小及生活型划分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颜忠诚  陈永林 《生态学报》1997,17(6):666-670
根据内蒙古锡林河流域草原蝗虫的形态测量指标,对23种蝗虫进行了个体大小及生活型量化划分的探讨,结果表明,23种蝗虫可以划分为大、中、小3个类群,生活型表现为从典型的地栖型到典型的植栖型的渐为特征。个体在小与生活型紧密相关,个体大的种类常为地本型,而个体小的种类多为植栖型。  相似文献   

12.
草原生态系统狭翅雏蝗种群的能量动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揭示蝗虫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作者从一关键种着手,采用室内能量参数(取食量、排泄量、呼吸量、生产量)的测定结合野外自然种群数据的方法,讨论了3个植物群落(代表不同的退化程度)中狭翅雏蝗的能量动态。结果表明:(1)狭翅雏蝗种群的生产量(P)为1.1—2kJ/m~2,通过种群的能流(A)为3.4—6.6kJ/m~2,(2)其同化效率(A/C)为48%—58%,生态效率(P/C)为14%—18%,生长效率(P/A)为30%—32%;(3)狭翅雏蝗总摄食量(C)为6.9—13.8kJ/m~2,占地上初级生产量的0.21%—1.03%;另有0.21%—1.93%的牧草因蝗虫取食而掉落;狭翅雏蝗对牧草的压力表现为在越退化的草场,其压力越大。  相似文献   

13.
传统上估算蝗虫在放牧草场为害损失的方法几乎都是用来测定对牧草秋季产量的影响,而实际上,在估算放牧草场蝗虫为害损失及经济阈值时,牧草的现存量而非秋季产量是更应考虑的因素.本文提出了一种适合测定蝗虫对牧草现存生物量影响的新方法,即野外挂笼饲养与蝗虫种群动态相结合的估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放牧草场蝗虫种群经济阈值模型;α_0 α_1M_1_α_2M_2_ α_3S_1 α_4S_2=C其中,M_1:狭翅雏蝗生物量;M_2:宽须蚁蝗生物量;S_1:狭翅雏蝗平均个体重量,S_2:宽须蚁蝗平均个体重量;α_0-α_4:常数.同时引入蝗虫种群数量和生物量两项参数来表达蝗虫种群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不同光周期(L8∶D16、L12∶D12及L16∶D8)对毛足棒角蝗Dasyhippus barbipes(F.-W.),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 B.-Bidenko,小翅雏蝗Chorthippus fallax(Zub.)3种草原蝗虫高龄若虫的发育、存活、羽化、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白天温度(28±1)℃,黑夜温度(23±1)℃的恒定温度下,不同光周期对毛足棒角蝗和亚洲小车蝗高龄若虫的发育、羽化、产卵影响不大,但是对其存活率有极显著的影响:毛足棒角蝗和亚洲小车蝗高龄若虫到成虫的发育速度在中光照下(L12∶D12)最快。而在短光照(L8∶D16)下更有利于小翅雏蝗若虫发育,其次是中光照;毛足棒角蝗的羽化在中光照条件下最适宜,而长光照时数(L16∶D8)更有利于亚洲小车蝗和小翅雏蝗的羽化;光周期对亚洲小车蝗产卵影响最为明显,毛足棒角蝗和亚洲小车蝗在中光照和长光照时数条件下有利于它们产卵,而小翅雏蝗在短光照和中光照时数下有利于产卵。  相似文献   

15.
The diets and diel feeding behaviour of six O-group gadoid species are described, the cod Gadus morhua (L.), the haddock Melanogramus aeglefinus (L.), whiting Merlangius merlangus (L.), saithe Pollachius virens (L.), Norway pout Trisopterus esmarkii (L.) and the blue whiting Micromesistius poutassou (R.).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the main food groups selected by each species with respect to the type, size and number. The main prey consumed did not vary with depth. Cod, saithe and Norway pout had only one period of feeding activity whereas haddock and whiting apparently had two. The diets of haddock and whiting varied in association with these two period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iets were the result of each species having a different feeding behaviour which reflects that adopted in adult life.  相似文献   

16.
吉林四平地区六个蝗虫优势种卵巢发育的季节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卓  奚耕思 《昆虫知识》2005,42(5):524-527
通过对吉林省四平地区6个蝗虫优势种绿牧草蝗Omocestuaviridulus(L.),黄胫小车蝗OedaleusinfernalisSauss,素色异爪蝗Euchorthippusunicolor(Ikonn.),条纹异爪蝗E.vittatusZheng,异翅负蝗AtractomorphaheteropteraB.Bienko和长翅素木蝗Shirakacrisshirakii(I.Bol.)的野外养殖,从成虫出现到死亡对6个蝗虫优势种卵巢季节动态变化进行了观察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发育历期成虫体长变化差异不显著,而卵巢形态和体积变化差异显著;(2)卵巢发育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3)卵巢发育速度呈现先慢后快的增长模式;(4)6个蝗虫优势种卵巢发育符合5个发育级别的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17.
A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six constant temperatures (15, 20, 25, 30, 35 and 40°C) on the post‐diapause embryonic development and the hatching time in three grasshopper species –Omocestus haemorrhoidalis (Charp.), Calliptamus abbreviatus Ikonn. and Chorthippus fallax (Zub.) – from the Inner Mongolian stepp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pecies differ in the developmental rates, survival curves and cumulative hatching probabilities. The eggs of O. haemorrhoidalis had the fastest developmental rate with a low developmental threshold temperature of 9.9°C and the sum of effective temperature (SET) 211.2 degree‐days (DD). The corresponding values were 10.9°C and 210.6 DD for C. abbreviatus, 10.5°C and 240.2 DD for Ch. fallax respectively. The SET at which 50% of post‐diapause eggs hatched were 252.0 DD for O. haemorrhoidalis, 262.8 DD for C. abbreviatus, and 273.3 DD for Ch. fallax. The predicted maximal hatch ability of O. haemorrhoidalis (91.17%), C. abbreviatus (75.67%) and Ch. fallax (94.07%) occurred at 23.7, 29.0 and 31.3°C, respectively. The thermal death points of each species were reached at 43.3, 45.0 and 48.6°C. The optimal temperature ranges were 12.2–35.2°C for O. haemorrhoidalis, 21.7–36.3°C for C. abbreviatus and 20.9–41.7°C for Ch. fallax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O. haemorrhoidalis adapt to hatch at a lower temperature range, C. abbreviatus adapt to mid‐temperature range, while Ch. fallax adapt to hatch at a higher temperature range. Although the SET of Ch. fallax is more than that of the other two species, it is not sufficient to explain the hatching sequence of the species in springtime.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Ch. fallax and O. haemorrhoidalis have wider adaptive temperature range than C. abbreviatus.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对主要蝗虫及其食料植物的无机化学成分的特征进行了讨论。所用蝗虫及有关植物均采自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站及其邻近地区。这些蝗虫包括:短星翅蝗、宽翅曲背蝗、宽须蚁蝗、毛足棒角蝗、狭翅雏蝗、小翅雏蝗、红翅皱膝蝗、鼓翅皱膝蝗。比较并讨论了其无机化学成分的差异及含量关系的特征(表1、2)。对上述蝗虫及其食料植物间无机化学成分的差异做了图解(图1—8)。  相似文献   

20.
新疆天山地区雏蝗属一新种(直翅目,网翅蝗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记述采自新疆天山地区雏蝗属1新种,即天山雏蝗Chorthippus tianshanensis sp.nov.,新种近似于红胫雏蝗Chorthippus rufitibis Zheng,1989,主要区别为:1)前胸背板沟后区长为沟前区的1.1倍;2)前翅较狭长,翅长为宽的4.1倍;3)前缘脉域宽为径脉分支处宽的1.7倍;4)前缘脉域宽为亚前缘脉域宽的2.6倍;5)后足胫节黄褐色.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及山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