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枕鹤的呼吸系统及其生态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枕鹤的呼吸系统由喉头、气管、鸣管、肺及气囊组成。喉头有淋巴小结分布。气管在龙骨突起内盘旋,并随年龄而增长,软骨环逐渐骨化。鸣管由左右两个支气管特化而成,呈膜状扁管入肺。肺的长度约占躯干的1/2。气囊几遍布全身,高度发达。整个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其高空飞翔生活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竹子的高速生长主要发生在无枝无叶的笋期, 并对水分需求巨大。水分不仅参与植物体内各种代谢, 而且水分转运可促进光合产物、矿质元素、生长激素等物质流动。竹子夜间主要由根压驱动水分转运, 但在日间尤其是下午根压基本为负值, 明确竹笋日间蒸腾作用发生机制及其对水分运输的影响对竹林培育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不同伸长阶段的慈竹(Bambusa emeiensis)笋为材料, 研究了茎秆和竹箨的气孔特征、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等生理特征及在离体条件下竹笋的水分转运速率。结果表明: 1)不同发育状态的竹笋茎秆及箨鞘表面均分布有大量气孔, 气孔小且凹陷, 光合速率及叶绿素a、b含量极低, 但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显著高于成熟叶片, 表明笋体和箨鞘是竹笋主要的呼吸和蒸腾部位。2)离体条件下竹笋的番红示踪表明, 高生长阶段的竹笋茎秆中番红上升速率较快, 有着较强的蒸腾。竹箨分离后, 番红仍然能够扩散和运输, 表明笋体茎秆也存在一定的蒸腾, 但与竹箨包裹的竹笋相比, 番红在分离竹箨后的笋体中上升速度显著下降, 表明竹箨对笋体内水分运输影响较大。3)箨环处的组织解剖发现, 节间的纵向维管束在竹节处特化形成一个类板状结构, 弯曲伸入竹箨, 是竹箨影响笋体内水分运输的重要结构基础。上述结果表明, 日间竹笋水分通过茎秆和竹箨表面的气孔大量蒸散, 产生蒸腾拉力驱动笋体内水分转运。该研究也发现, 随着茎秆成熟, 竹箨松动并开始脱落, 茎秆表面的气孔宽度增加, 加大了气孔的开口大小, 增大了节间气孔与大气水气交换的有效面积,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竹箨脱落时减少的蒸腾拉力。  相似文献   

3.
棉铃虫的能量收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25℃下用人工饲料和自然食物饲养棉铃虫,分析通过虫体的能流。取食紫云英-麦胚人工饲料时,整个幼虫期摄入能量(Ⅰ)11,852焦耳,其中51.3%随排泄物排出体外(FU),22.2%被利用并转移到虫体组织内(Pg),0.5%被利用、但在蜕皮时又随头壳、表皮等脱离虫体(Pe),其余26%的能量被用于维持幼虫的生命活动并通过呼吸消失?。幼虫转化能量的毛生态效率(P/I)和净生态效率(P/A)分别是22.7%和46.6%。取食嫩棉叶/棉桃时,幼虫期摄入能量(Ⅰ)19,356焦耳,其中FU,Pg,Pe,R分别占35.3%,11.3%,0.5%和53.0%,P/I,P/A分别为11.7%和18.0%。 两组棉铃虫蛹和成虫期能量收支的差别不大,蛹—成虫期的能量转化效率在69—75%(雌)和64—69%(雄)左右。雌性成虫体内的能量约有40%(人工饲料组)—50%(自然饲料组)被用于繁衍后代。 同其它鳞翅目昆虫相比,人工饲料组棉铃虫幼虫对能量的转化效率属中等水平;棉花虽然是棉铃虫的自然寄主植物,但幼虫取食这种食物时对能量的转化效率相当低。  相似文献   

4.
<正> 在人的氨基酸代谢这个题目中有许多问题要讨论,本文着重介绍氨基酸代谢和糖异生的关系,文章中引用的材料主要是用人做实验得到的,也用了一部分动物实验的材料。吸收后状态氨基酸的交换正常人血浆氨基酸的浓度比较稳定,波动不大,这是组织蛋白质释出氨基酸和组织利用氨基酸之间维持动平衡的结果。体内自由氨基酸池约50%以上在肌肉中,肝脏是清除氮的尿素循环酶的仓库,所以这两个器官对全身氨基酸水平及氨基酸的更新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 在人的氨基酸代谢这个题目中有许多问题要讨论,本文着重介绍氨基酸代谢和糖异生的关系,文章中引用的材料主要是用人做实验得到的,也用了一部分动物实验的材料。吸收后状态氨基酸的交换正常人血浆氨基酸的浓度比较稳定,波动不大,这是组织蛋白质释出氨基酸和组织利用氨基酸之间维持动平衡的结果。体内自由氨基酸池约50%以上在肌肉中,肝脏是清除氮的尿素循环酶的仓库,所以这两个器官对全身氨基酸水平及氨基酸的更新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五倍子是一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的蚜虫虫瘿,在中医、化工、纺织、食品等行业用途广泛。角倍是我国五倍子生产中最重要的一种,是由角倍蚜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在盐肤木Rhus chinensis叶轴翅上刺激形成,产量占我国五倍子总产量的75%以上。本研究发现五倍子虫瘿柄部分化出了异常膨大的木质部与叶轴直接相连以稳定支撑虫瘿。虫瘿壁由疏松的薄壁组织构成,有效降低了虫瘿重量并维持虫瘿的足够硬度。柄部除了异常膨大的木质部外,还分布有大量的维管束及裂生道,并从虫瘿柄部一直延伸至虫瘿末端。维管束及裂生道有大量弯曲的细小分枝,形成包裹整个虫瘿的网状结构。从内壁到外壁维管束与裂生道逐渐减小,这既能防止外源微生物入侵,也有效阻止虫瘿内水分向外挥发,保持了虫瘿内蚜虫所需的高湿度生境。内壁大量的分枝有利于虫瘿内蚜虫吸收营养,网状分枝结构在有限倍体中增大了裂生道及维管束数量、体积与表面积,使其能运输更多的营养及提供最大面积的物质交换场所。封闭的虫瘿外壁长有大量绒毛,绒毛中分布有气孔,绒毛有保护功能,可以抵御其它食草动物的攻击;虫瘿内壁粗糙,凹凸不平,有利于蚜虫的附着,同时增加了内壁的表面积;内壁中还分布有大量的缝隙和孔,这些缝隙可以吸收蚜虫排泄的蜜露,使瘿内能保持清洁。本文通过解析角倍蚜虫瘿的结构和功能,从生态学角度阐明蚜虫与植物之间相互适应关系,为研究昆虫与植物协同进化提供新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7.
开放系统中农作物对空气CO2浓度增加的响应   总被引:105,自引:12,他引:93  
FACE试验(free-air CO2 enrichment)开展的10多年中,供试农作物主要有:C3禾本科作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水稻(Oryza sativaL.),C4禾本科类高梁(Sorghum bicolor(L.)Moench),C3豆科植物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C3非禾本科块茎状作物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以及多年生C3类木作物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和葡萄(Vitisvinifera l.)。本文系统整理和分析了以下各项参数的结果;光合作用、气孔导度、冠层温度、水分利用、水势、叶面积指数、根茎生物量累积、作物产量、辐射利用率,比叶面积、N含量、N收益、碳水化合物含量、物候变化、土壤微生物、土壤呼吸、痕量气体交换以及土壤碳固定,CO2浓度升高对农作物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促进了植物光合作用,增加了其生物量累积;(2)显著提高C3作物产量,但对C4作物产量的影响很小;(3)降低了C3和C4作物气孔导度,非常显著地提高了所有作物的水分利用率;(4)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在水分不足与水分充中时二者相当或前者大于后者;(6)对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地上部分;(7)对多年生植物气孔导度的影响较小,但对其生长的促进作用仍很高;(8)降低了植物体内N含量,但作物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某些其他含碳化合物含量增加,且叶部含量要明显高于植物其他器官;(9)对大多数作物的物候略有加速;(10)对某些土壤微生物具显著影响,而对有些则无,但都增加了微生物活性;(11)综合多年、多地点的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对大气CO2的固定增加,但单独一个试验无法观测到SOC的显著性变化,对FACE和前期的熏气室试验结果都进行了尽可能的对比研究,除了二例以外,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二者的结果基本一致,其中,FACE使气孔导度降低的1.5倍,明显高于前期熏气室试验的结果;其二,相对于熏气室,FACE条件下CO2倍增对根的相对促进作用要高于地上部分,因此,我们对基于这二者的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充满信心的,不过,更接近自然环境和具更大小区面积的FACE试验仍是必需的,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在CO2升高条件下更具代表性的田间试验条件,从而为我们提供更多、更有益的多学科交叉的试验数据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