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疆阜康绿洲荒漠过渡带主要植物种的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采用Levins公式和王刚生态重叠计测方法,对新疆阜康绿洲荒漠过渡带中的7个植物种,分别从群落梯度和3个单一生态因子(土壤水分维,土壤盐分维,土壤酸碱度维)上对其生态位分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如下:(1)在群落梯度上,生态位大小依次为红砂(0.7010),梭梭(0.6434),角果藜(0.4774),雾冰藜(0.3745),盐爪爪(0.3541),叉毛蓬(0.3354)和碱蓬(0.2769);(2)红砂在土壤水分、土壤盐分、土壤酸碱度维上的生态位分别为0.5274,0.6039和0.3620,梭梭在这3维上分别为03320,0.3083和0.5103,从生态位宽度看,红砂和梭梭处于优势种地位,其余为非优势种;(3)每个物种在群落梯度上的生态位宽度基本大于在上述3个资源轴上的平均生态位;(4)红砂与梭梭在土壤盐分维上的生态位重叠最大(0.4203)。表明了这两个优势种在利用土壤盐分方面有相似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盆地东部荒漠植物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牛慧慧  陈辉  付阳  杨祎  张斯琦  张博雄 《生态学报》2019,39(8):2862-2871
以柴达木盆地东部27个典型样地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数计算,分析该区13种优势植物在土壤含水量、容重、有机质、pH、全盐、全氮维上的生态位特征,以期为柴达木盆地植被恢复重建和荒漠系统生态保护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①13种植物在6个土壤因子上平均生态位宽度从大到小依次是:驼绒藜、琵琶柴、芨芨草、芦苇、合头草、蒿叶猪毛菜、白刺、盐爪爪、小嵩草、麻黄、沙拐枣、柽柳和梭梭,其中,驼绒藜在土壤含水量、容重和有机质上占据最高值,琵琶柴在土壤pH、全盐、全氮维上占据最高值;②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在生态位重叠上并不占据最高重叠值,而是处于一个中游的位置;③驼绒藜和琵琶柴在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上均占相对高的位置,对群落的建群起重要作用;④78个种对在每一个土壤因子上的生态位重叠值0.3的占总对数的比例为76%,柴达木盆地东部植物总体生态位重叠偏低,竞争较小,群落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罗艳  贡璐  朱美玲  安申群 《生态学报》2017,37(24):8326-8335
分析了塔里木河上游荒漠区灌木植物叶片和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旨在阐明荒漠植被在极端环境下养分循环及限制状况,为塔里木河上游荒漠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以塔里木河上游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ma)、盐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铃铛刺(Halimodendron halodendron)4种荒漠灌木植物叶片和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植物叶片和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在4种不同荒漠灌木植物叶片中柽柳叶片的C含量为(484.77±59.74)mg/g,显著高于其他灌木植物(P0.05);铃铛刺的N含量是(14.20±1.58)mg/g,显著高于其他灌木植物(P0.05);柽柳叶片的P含量为(0.54±0.16)mg/g,显著低于其他灌木植物(P0.05)。4种灌木植物叶片C/N比值大小为黑果枸杞柽柳铃铛刺盐穗木,且黑果枸杞的C/N比值显著最高为(37.83±7.74)(P0.05);C/P为柽柳铃铛刺盐穗木黑果枸杞,盐穗木和黑果枸杞的C/P显著低于其他灌木(P0.05),其比值分别为(379.76±158.63)和(383.47±128.95);N/P为柽柳铃铛刺盐穗木黑果枸杞,柽柳的N/P比值显著最高为(22.34±4.60)(P0.05)。4种不同荒漠灌木土壤的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特征均未表现出显著的差异。由相关性分析可知柽柳叶片仅P含量与土壤TP含量呈现出显著正相关(P0.05);铃铛刺叶片C含量与土壤TN、叶片P含量与土壤TN/TP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叶片C含量与土壤TN/TP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盐穗木和黑果枸杞叶片化学计量特征与土壤的化学计量特征均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P0.05)。说明植物叶片化学计量特征并非是由土壤养分含量特征直接决定的,更多受植物自身遗传特性的影响,体现了荒漠灌木植物对极端生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比较相同环境下不同灌木的构型特征,揭示其防风固沙机理,也为仿真模拟研究提供基础数据,该研究对石羊河下游的相同环境下,高度相似的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油蒿(Artemisia ordosica)、沙蒿(A.arenaria)、花棒(Hedisarum scoparium)、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红砂(Reaumuria kaschgarica)7种灌木的分枝角度、枝长和分枝数等构型指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1)7种灌木中有6种的平均分枝角度自冠层内部向外逐渐变大,枝序级可分为四级,除油蒿外,其余灌木的冠层外枝均较长。(2)分枝分维数以红砂最大,其次为梭梭和白刺,沙拐枣和花棒最小;除梭梭外,其余灌木的总体分枝率都小于1。(3)除沙拐枣外,其余灌木的侧影面积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达到最大值后又逐渐减少。研究认为,生长在相似环境的灌木形成了不同构型,红砂、白刺、油蒿和花棒可归为密生枝型灌木,梭梭、沙拐枣和沙蒿则可定为疏生枝型灌木。  相似文献   

5.
新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植物的生态分组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应用列联表的χ~2检验和Spearman相关系数研究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植物的种间联结性和相关性.依据测定结果,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梭梭+盐节木+白麻+盐爪爪+琵琶柴+碱蓬+花花柴+骆驼刺+绢蒿+白刺+芦苇、小獐茅+多枝柽柳+滨藜+小叶碱蓬+盐豆木+鹅绒藤+盐穗木、胡杨+白梭梭、奶浆草+甘草+西北天门冬+赖草+罗布麻.各生态种组内,物种间具备最大的种问联结性和相关性.长期的演替过程使各生态种组对生境有最大的适应能力,各自分别生活于过渡带的盐化平原低地、湖滨盐沼地、荒漠和荒漠优势种间的阳斑.今后在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植物的保护和恢复中,以整个生态种组的角度出发较单个植物的保护和恢复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6.
灌木在维持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研究调查了新疆北部草地典型灌木物种,并分析了这些灌木叶、枝、茎的碳(C)、氮(N)含量特征,可为新疆草地植被碳氮储量的准确估算以及碳氮循环过程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北疆地区草地的典型灌木有白刺(Nitraria spp.)、刺旋花(Convolvulus tragacanthoides)、红砂(Reaumuria soongarica)、假木贼(Anabasis spp.)、锦鸡儿(Caragana spp.)、麻黄(Ephedra spp.)、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梭梭(Haloxylon spp.)、金丝桃叶绣线菊(Spiraea hypericifolia)、驼绒藜(Krascheninnikovia spp.)、小蓬(Nanophyton erinaceum)、盐爪爪(Kalidium spp.)、猪毛菜(Salsola spp.)等,归属于蔷薇科、豆科、麻黄科、柽柳科、蒺藜科、蓼科、旋花科、藜科。北疆草地典型灌木各器官C含量为茎(45.76±3.43)%枝(44.27±4.51)%叶(39.15±5.91)%,N含量为叶(2.21±0.59)%枝(1.55±0.44)%茎(1.34±0.35)%,C:N为茎(36.74±10.80)枝(31.07±10.43)叶(18.94±5.82)。灌木地上部分C含量为(43.77±4.43)%,N含量为(1.56±0.45)%,C:N为(31.78±10.12);C含量变异程度较小,变异系数为10%,N含量的变异系数为27%,C:N的变异系数为32%。灌木同一器官的C、N含量及C:N在不同科间有显著差异,蔷薇科各器官的C含量显著大于其他科(p0.05);豆科叶和茎的N含量显著大于其他科(p0.05),麻黄科枝的N含量显著大于其他科(p0.05);旋花科叶和枝的C:N显著大于其他科(p0.05),蔷薇科茎的C:N显著大于其他科(p0.05)。  相似文献   

7.
Aims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塔里木河下游绿洲外围大型防风固沙林为研究对象, 采用基于Simpson多样性指数的生态位宽度公式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测度公式, 在群落梯度上按重要值大小筛选出优势种群进行生态位分析, 探讨这些群落在4~7年的发育过程中生态位变化特点。结果表明: 1)经过4年的发育, 植物种组成简单的人工防风固沙林由于乡土植物种的侵入, 演变成为人工-天然植物群落, 不同地段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优势种群共7个。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花花柴(Karelinia caspica)和盐生草(Halogeton glomeratus)这3个乡土植物种侵入后逐渐成为优势种群, 而原人工群落主要建群种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种群逐渐消退; 7年后, 优势种群共6个。由于水分条件的变化, 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成为优势种群, 而芦苇降为亚优势种群, 盐生草种群发生消退; 2)人工-天然植物群落中优势种群以耐旱耐盐碱植物占主要优势向占绝对优势的方向发展, 其生态位宽度变化幅度为0.56~0.86, 生态位宽度排序为芦苇>花花柴>头状沙拐枣(Calligonum caput-medusae)>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多枝柽柳>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盐生草; 3)生态位重叠最大值发生在头状沙拐枣和胡杨种群之间; 4)在乡土植物种向人工群落侵入的过程中, 生态位宽度较大(或较小)的种群, 它们所构成的种对间生态位重叠既有较大的, 也有较小的, 可见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程度无相关性; 表明在现阶段群落演变中, 植物对环境资源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和高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澳大利亚Dynamax公司生产的热平衡包裹式树干液流仪(Stem Heat Balance, SHB)和自动气象站对干旱荒漠区3种固沙灌木梭梭、多枝柽柳和唐古特白刺的液流变化及其气象因子进行测定, 研究了3种固沙灌木茎干液流日、季变化规律以及对气象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 在生长季,不同地茎、不同树种液流启动时间存在差异, 地茎1.70、 3.64cm和5.07cm的梭梭启动时间分别为 5:00~7:00、5:00~7:20和6:00~8:00; 地茎1.57cm和3.03cm的柽柳启动时间5:20~7:20和5:40~7:40;地茎1.59cm白刺启动时间6:00~8:00.梭梭的日变化表现为双峰型,最高峰出现在11:40~13:20;而柽柳和白刺日变化表现为多峰格型,最大峰值分别出现在12:40~13:00和12:00~13:00;3种灌木液流在中午存在"午休"现象,但"午休"不明显.(2) 3种固沙灌木在夜间也保持一定的液流速率,而且地茎越粗夜间液流持续的时间越长,越细持续时间越短,不同地茎灌木在第2天液流启动之前,夜间液流都有一个明显的下降过程, 甚至为0.(3) 3种典型固沙灌木茎干液流季节变化表现为单峰型,梭梭和柽柳茎干液流8月份最高,7月份次之,6月与9月基本一致,而白刺7月份最高,8月次之;在整个生长季,相近地茎3种灌木单位面积液流量为:白刺﹥柽柳﹥梭梭, 梭梭耐旱性较高.(4)气象因子对不同树种茎干液流的影响有一定的差异,茎干液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比较复杂.相关分析表明,在整个生长季,空气水汽压差或气温对梭梭起主导作用,而太阳辐射对柽柳和白刺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水分梯度下黑河流域荒漠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物种多样性对大尺度环境条件的响应是植物生态学的热点问题,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的特殊环境条件如何影响物种多样性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以黑河流域荒漠植物群落为对象,探讨了荒漠植物群落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对不同水分梯度的响应。结果表明:(1)荒漠植物群落随水分条件不同而变化,在区域降水梯度上,依次分布有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西伯利亚白刺(Nitraria sibirica Pall.)、毛瓣白刺(Nitraria praevisa Bobr.)、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 Spreng.)、细枝盐爪爪(Kalidium gracile Fenzl)、珍珠猪毛菜(Salsola passerina Bunge)和尖叶盐爪爪[Kalidium cuspidatum(Ung.Sternb.)Grub.]群落;随距黑河河道距离增加,主要分布有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Lebed.)、花花柴[Karelinia caspia(Pall.)Less.]和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Pall.)Maxim.]群落。(2)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偏低,Margalef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最大值仅为0.985、1.641、0.596,群落结构简单,物种组成单一,单寡种优势群落现象极为明显,群落相对稳定。(3)在区域降水梯度上,α多样性指数大致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珍珠猪毛菜群落(190 mm)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Srensen相似指数在细枝盐爪爪群落(166 mm)与珍珠猪毛菜群落(190 mm)之间达到最大值,Cody指数相对较小,表明珍珠猪毛菜群落(190 mm)物种丰富度最高,细枝盐爪爪群落(166 mm)与珍珠猪毛菜群落(190 mm)之间β多样性最小,物种更替速率最慢,群落处于较稳定阶段。(4)随距黑河河道距离增加,α多样性指数大体呈"M"型变化,在多枝柽柳群落(1 km)和多枝柽柳群落(4.1 km)存在两个峰值,此处物种多样性相对较高,Srensen指数在1—1.5 km和4.1—4.8 km之间出现两个较小值,Cody指数出现两个峰值,两者之间β多样性最大,为物种更替速率相对较快的过渡地带。对荒漠植被,以重要值为指标计测多样性指数较为可行,荒漠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并不是随水分的增加而直线增加,这对维持和管理荒漠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3种荒漠盐生植物根系及根毛形态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弋良朋  马健  李彦 《植物研究》2007,27(2):204-211
在水培条件下,针对梭梭、囊果碱蓬和钠猪毛菜3种荒漠盐生植物,研究它们苗期在不同盐浓度条件下根系和根毛形态的差异。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盐分可以促进3种盐生植物生长,但较高浓度的盐抑制其生长,特别是对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更大。在同样盐浓度下,钠猪毛菜的生长最快,生物量也最大。在盐分浓度较低时,3种盐生植物的主根长和总根长都有所增加,与对照相比,囊果碱蓬增加的幅度较大,但高浓度的盐会抑制根系总长度的增加,其中囊果碱蓬较梭梭和钠猪毛菜抑制的程度轻。盐分对3种植物的根系平均直径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有减小的趋势。在水培条件下,梭梭和囊果碱蓬的根系上、中、下部分布的较均匀,而钠猪毛菜的根系中部比上部和下部有显著的增加,盐分对每种植物的根系的分布没有显著的影响。3种植物的根毛与根系生长环境中的盐浓度没有明显相关性;3种植物之间,根毛的长度和密度有显著差异。从根系和根毛的形态特征可以推断:囊果碱蓬比梭梭和钠猪毛菜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和耐极薄能力;梭梭的耐盐能力较其它2种植物差,囊果碱蓬的耐盐性最强。  相似文献   

11.
 地植物学勘探油气资源是当今地植物学应用研究的新领域。本文根据1988—1989年在准噶尔盆地东部试验区的地植物调查和优势植物的化学成分测量资料,对比分析了已知油气区和无油气区的植物群落特征和植物化学组成特征及异常现象。结果发现:油气区植物群落特点、种群特征、植物个体发育、氨基酸和脯氨酸含量、灰分和矿质元素含量以及元素颉颃作用等均异于无油气区,异常程度因种而异。  相似文献   

12.
新疆南准噶尔荒漠优势植物的化学成分含量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孔令韶  郭柯  王其兵 《生态学报》2002,22(8):1202-1210
南准噶尔荒漠 62种植物 8种元素的含量测定结果显示 ,含量算术平均值的大小顺序为 Na>K>Ca>S>P>Al>Fe>Mn,与阿拉善荒漠植物元素含量的顺序一致。其中 ,Mn、Fe、Al、Na、S的含量变异系数比 P、K和 Ca的大。植物元素含量之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Fe与 Al、S与 P、Na与 S呈极显著正相关 ,表明荒漠植物对它们的吸收是协同的 ,而 Fe与 K显著负相关 ,表明植物对它们的吸收具有拮抗作用。聚类分析和排序结果说明不同生态功能群植物都有自身的元素含量特点 ,盐生植物 Na、S含量高 ,沙生植物为高 K低 Na含量功能群植物  相似文献   

13.
3种荒漠灌木的用水策略及相关的叶片生理表现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许皓  李彦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7):1309-1316
以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原始盐生旱生荒漠的3种建群灌木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和琵琶柴(Reaumuria soongorica)为对象,跟踪自然降雨过程,利用LI-6400光合作用系统和Model 3005植物水分压力审测定光合作用和叶水势的变化,以研究浅层土壤水分条件改变对荒漠灌木主要叶片生理特征的影响;并在原始生境中将植株根系完整地深挖取出,进行根系形态结构调查,以确定此3种灌木根系功能型与用水策略。当浅层土壤分别处在水分充足及匮缺的条件下时.测定3种灌木的光合作用响应曲线和日过程曲线.以及黎明前和止午叶水势,结果表明:浅层土壤水分状况变化时,3种灌木的光合能力均没有显著改变;多枝柽柳的叶水势亦没有明显波动;而梭梭和琵琶柴的叶水势却表现出显著差异。在两种功能型根中,多枝柽柳为深根型,生存和乍理活动的维持主要依赖于地下水;而梭梭和琵琶柴为非深根型植物,主要水源是降水形成的浅层土壤水,其用水策略是根据水分条件行效调节根系和冠层生长,从而维持正常的光合作用。即荒漠灌木在长期适应的过样中.已形成不同的根系功能型和用水策略;叶水势对浅层土壤水分状况变化的种间差异性响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点。同时.此3种荒漠灌小通过不同的个体适应策略都能够实现水分平衡和碳收支的有效调节,这主要体现为浅层土壤水分条件变化时光合响应的种间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河中游植物种群在四种环境梯度上的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分析了塔里木河中游19种植物在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土壤pH值和土壤总含盐量各资源维上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按照各资源维上生态位宽度平均值的大小可把19种植物分成3类,第一类群的物种是该流域植物群落中的建群种,对荒漠河岸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第二类群的物种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较弱于第一类群的物种;第三类群的物种中,大部分植物对流域环境的生态适应性较弱.但个别植物生态位宽度变窄有其特定的原因.从4个资源维、19种植物生态位重叠指数的变化上可以看出。该地区物种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资源需求分化或者物种的生态位发生位移,致使种对间生态位重叠程度降低,而土壤水和土壤盐分则是许多物种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5.
Song J  Feng G  Tian C  Zhang F 《Annals of botany》2005,96(3):399-405
BACKGROUND AND AIMS: Germina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plant establishment in arid regions. The strategies taken by halophytes during the seed germination stage to adapt to saline environments in an arid zone were investigated in Suaeda physophora (euhalophyte), Haloxylon ammodendron (xero-halophyte) and Haloxylon persicum (xerophyte). METHODS: Seeds of S. physophora, H. ammodendron and H. persicum were exposed to a range of iso-osmotic NaCl and PEG solutions. Seed germination in, and recovery germination from, high NaCl were recorded. The effects of iso-osmotic NaCl and PEG on seed water uptake and changes in ion content were measured. In addition, the structure of seeds and Na+ distribution in the seed coat and embryos of dry seeds were investigated. KEY RESULTS: The relative increase in fresh weight of germinating seeds was markedly reduced in -2.24 MPa PEG compared with that in -2.24 MPa NaCl, while the opposite trend was found in concentration of K+ during the initial 9 h for all species. Haloxylon ammodendron and S. physophora had a higher recovery germination from -3.13 MPa NaCl compared with H. persicum. Seeds of all species had no endosperm. More Na+ was compartmentalized in the seed coats of the two halophytic species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xerophyte H. persicum. CONCLUSIONS: The effect of NaCl on seed germination was due to both osmotic stress and ion toxicity for the three species. High soil salinity and a high content of Na+ in seeds may induce more seeds to remain ungerminated in S. physophora and H. ammodendron.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and adaptation to salinity during seed germination may determine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H. ammodendron and S. physophora in certain saline regions.  相似文献   

16.
郄亚栋  滕德雄  吕光辉 《生态学报》2019,39(8):2899-2910
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决定着种群地位和群落演替,由于干旱区的特殊性成为研究生物响应环境变化的热点地区。为探索艾比湖流域荒漠区植物生态位对土壤水盐梯度的响应,在研究水、盐含量和植物生态位特征的基础上,应用变系数模型,分析了土壤水盐梯度下的群落组成和生态位响应趋势。结果显示:(1)随土壤水盐梯度的降低,艾比湖流域群落的物种组成呈倒"V"型分布,说明土壤水盐交互作用影响着植被分布和群落类型。(2)高水盐环境下,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琵琶柴(Reaumuria soongorica)和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等生态位宽度值(B_i)较大,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和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等B_i较小;中水盐环境下,白刺(Nitraria schoberi)和琵琶柴的B_i较大,铃铛刺(Halimodendron halodendron)、甘草和盐节木(Halocnemum strobilaceum)的B_i较小;低水盐环境下,梭梭、花花柴(Karelinia caspica)和琵琶柴等B_i较大,盐节木的B_i较小;说明土壤水盐环境和物种生态学特性是影响B_i的重要因素。(3)物种水平上,B_i较大的种群与其他物种的生态位重叠(O_(ij))一般较大,但B_i较小的物种间的O_(ij)不一定小(例如:高水盐土壤环境下柽柳和骆驼刺的O_(ij)为1);群落水平上,B_i与O_(ij)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说明由于资源纬度的相似性增大了低B_i物种间的O_(ij),并且B_i和O_(ij)由物种向群落尺度转换时,两者之间的关系存在冗余。(4)土壤水盐梯度与群落生态幅呈现一种非线性相关特征,高水盐格局对群落B_i有一定的促进效应,而低水盐模式对B_i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表明土壤水盐的协同效应影响着物种在群落的地位,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群落向正负两极演替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两种鹪莺的种间生态位关系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本文研究了褐头鹪莺(Prinia subflava)和黄腹鹪莺(P.flaviventris)在取食高度、取食基层和取食方法3个生态维度上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以及它们与复合种群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鹪莺的现实生态位有较大的重叠,且种群密度变化时,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发生了显著移动,褐头鹪莺与黄腹鹪莺之 间存在着竞争;它们并没有采取生态位宽度来回避竞争,而是相反地各自扩展生态位宽度来减少重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Shannon—Wiener和Pianka公式,在土壤水分、土壤含盐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三维生态因子梯度上测定了松嫩草原碱化羊草草地放牧演替系列12种主要植物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植物种群长期适应由放牧引起的群落和土壤环境因子梯度变化是种群生态位分化的主要原因。优势种羊草种群生态位宽度最大,三维上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910、0.869和0.930。五脉山黧豆和湿生植物生态位宽度均很窄。增加种表现出较强的适应环境能力,生态位宽度都较大。在放牧演替的先锋植物中,只有虎尾草生态位宽度较大(三维上平均0.707),角碱蓬和星星草种群生态位宽度均很窄。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与其它种群间生态位重叠较大。分布于相同或相邻放牧阶段及具有相同或相似环境要求的物种间生态位重叠较大。放牧条件下,羊草群落的演替过程也就是种群生态位分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宝天曼落叶阔叶林种群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71,自引:9,他引:62  
利用Levins、Hurlbert生态位宽度公式和Pianka生态位重叠公式测定了宝天曼落叶阔叶林14种主要乔木和22种主要灌木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并对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以及种间联结性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群落中主要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较大,乔木层主要优势种锐齿栎和漆树的Levins和Hurlbert生态位宽度分别为18.527、7.488和0.889、0.680,灌木层主要优势种哥兰叶、山葡萄和胡枝子的Levins和Hurlbert生态位宽度分别为18.964、14.479、13.251和0.908、0.799、0.785.具有相同或相似环境要求的物种间生态位重叠较大,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与其它种群间的生态位重叠较大.种间正联结性越强,其生态位重叠值越大,种间负联结性越强,其生态位重叠值越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