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通过不同饥饿程度七星瓢虫雌、雄成虫对麦二叉蚜捕食作用的研究,得出:①饥饿不能改变七星瓢虫雌、雄成虫捕食作用的功能反应类型;②七星瓢虫雌、雄成虫间在各种饥饿条件下的捕食量差异均不显著;③七星瓢虫雌、雄成虫对麦二叉蚜的捕食量(Na)随着时间(t)的变化,其模型分别是Na=90/1+e0.94534-0.15745t和Na=90/1+e0.87285-0.12985t;④七星瓢虫雌、雄成虫之间在24h内的捕食速度(V)差异不显著,其与时间段(x)关系的模型分别为V=8.3559x-1.2460和V=4.3487x-0.5964。 相似文献
4.
《昆虫知识》2013,(5)
为阐明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 (Gestro)生殖密切相关的结构、卵巢发育以及繁殖特性,以显微解剖和室内观察的方法,对该虫的雌雄成虫的生殖系统构造、卵巢发育进度以及繁殖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椰心叶甲雄性内生殖器包括精巢、贮精囊、输精管、附腺和射精管,其中贮精囊由侧输精管特化形成;雄性外生殖器由阳茎、阳茎基和阳基组成,无抱握器。雌性内生殖器包括卵巢、侧输卵管、中输卵管、受精囊和附腺,左右卵巢呈对称分布,每侧有5根卵巢管,为无滋式;雌性外生殖器由背产卵瓣、内产卵瓣和腹产卵瓣组成。根据相关形态特征,卵巢发育进度可分为发育初期(Ⅰ级)、成熟待产期(Ⅱ级)、产卵盛期(Ⅲ级)和产卵末期(Ⅳ级)4个级别,各等级在卵巢和卵巢管的分区长度及怀卵量上存在显著差异。椰心叶甲种群在椰子叶上的最高产卵量变化幅度最小(2.39粒/♀),但产卵期最长(348 d),推测应用椰子叶饲养椰心叶甲能确保获得稳定的卵量。由于椰心叶甲种群在鱼尾葵上具有较短的产卵前期(12.7 d)和雌成虫寿命(161.8 d),以及较高的产卵量(397.7粒/♀),表明了椰心叶甲种群在鱼尾葵上具有较强的繁殖力。 相似文献
5.
6.
7.
应用生命表统计学等方法,比较了15、20、25和30℃4个温度下镜湖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内13个不同基因型克隆的生命表统计学参数和后代混交雌体百分率等生活史特征.结果表明:轮虫的世代时间、平均寿命、出生时的生命期望值、内禀增长率、净生殖率和后代混交雌体百分率对升高温度的反应均因克隆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温度、克隆及两者间的交互作用对其也都具有极显著影响.表明水环境在温度等方面所具有的时间异质性可能是镜湖萼花臂尾轮虫种群丰富的遗传变异得以维持的原因之一;自然选择出现在共存的克隆中,但其强度较低或作用时间较短是克隆共存的重要原因;遗传漂变可能在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变化中起重要作用.不同基因型轮虫克隆的存在对其种群在水环境中的持续存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温度25℃±1℃、RH 55%±5%、光周期16L:8 D条件下,构建了以豆蚜Aphis craccivora为食物的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实验种群生命表,明确其种群发育情况,并研究了饥饿对大草蛉食物利用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大草蛉卵、1龄、2龄、3龄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3.03、3.10、3.39、4.43和12.52 d,雌成虫平均寿命为29.38 d,个体繁殖力为325.76±16.06粒.内禀增长率(r)、周限增长率(λ)、净增殖率(R0)和世代平均周期(T)分别为0.1197 d-1、1.1076 d-1、68.41粒/个体和41.36 d.在饥饿胁迫下,大草蛉3龄幼虫的食物利用率显著高于2龄幼虫,且随着饥饿程度的增加,2龄、3龄幼虫的食物利用率也逐渐增大.说明在25℃时,以豆蚜为食物的大草蛉个体发育和种群增长情况较好,为以豆蚜作为替代食物饲养大草蛉以及大草蛉作为天敌昆虫防控豆蚜提供了理论基础;饥饿对大草蛉的食物利用率的研究为明确天敌昆虫在田间应用时面临食物短缺问题时的取食状况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昆虫知识》2022,(2)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阶段的椰子叶片对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 Gestro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用椰子心叶、椰子半展叶和椰子全展叶长期饲养椰心叶甲,并比较驯化后椰心叶甲种群的发育历期、繁殖力和种群趋势指数的差异。【结果】用椰子心叶和椰子全展叶长期饲养的椰心叶甲种群在卵长度(P=0.005<0.01)和蛹重上差异显著(P<0.01)。从整个幼虫发育历期来看,椰子心叶、椰子半展叶和椰子全展叶驯化种群的幼虫发育历期分别为41.45、40.61和36.38d,椰子全展叶驯化种群的幼虫发育历期最短;椰子心叶驯化种群的交配产卵前期显著短于椰子半展叶和椰子全展叶驯化种群(P<0.05);椰子半展叶驯化种群的平均产卵量最多,为161.78粒,其次是椰子全展叶种群的147.33粒,最少的是椰子心叶驯化种群,其平均产卵量为112.60粒。用椰子心叶、椰子半展叶和椰子全展叶长期驯化种群的的种群趋势指数分别是24.79、35.86和45.94。【结论】长期饲喂不同生长阶段的椰子叶片对椰心叶甲的生长发育有显著性影响,其中椰子全展叶驯化种群的发育历期最短,存活率最高,种群趋势指数最高。椰子全展叶是最适合椰心叶甲的生长发育的叶片。 相似文献
10.
11.
不同寄主植物上马铃薯甲虫种群生长发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是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等茄科作物上的一种毁灭性害虫。为了探明寄主植物对新疆马铃薯甲虫种群生长发育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非选择性试验测定了马铃薯、 茄子Solanum melongena和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3种栽培寄主及野生寄主中亚天仙子Hyoscyamus pusillus对马铃薯甲虫种群生长发育、 存活、 繁殖及生命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马铃薯甲虫幼虫虽然能够取食番茄, 但幼虫的发育历期长、 存活率低且蛹不能羽化, 表明番茄不是新疆马铃薯甲虫种群的适宜寄主。马铃薯、 茄子、 中亚天仙子3种寄主植物对该虫卵、 幼虫、 蛹的存活率和发育历期及成虫产卵前期没有显著影响, 但对蛹重和繁殖力影响显著。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后, 该虫蛹重和繁殖力从大到小的次序为: 马铃薯>茄子>中亚天仙子; 种群的净增殖率(R0)、 内禀增长率(rm)和种群趋势指数(I)从大到小依次为: 马铃薯>茄子>中亚天仙子。因此马铃薯为新疆马铃薯甲虫种群的最适宜寄主, 其次为茄子和中亚天仙子, 而番茄为不适宜寄主。 相似文献
12.
椰心叶甲实验种群的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自然温度条件下 ,椰心叶甲Brontispalongissima (Gestro) 1年可发生 3代以上 ,世代重叠 ,主要以成虫越冬。成虫平均寿命 1 5 6d ,最长达 2 3 5d ,雌雄性比为 1∶1 ;雌雄虫一生均可交配多次。成虫产卵期长 ,产卵不规则 ,单雌平均产卵 1 1 9粒 ,最多可达 1 96粒。飞行磨测定的初步结果表明 ,雌虫飞行能力比雄虫强 ,2 4h未取食成虫最远飞行距离可达 40 0多m ;成虫和幼虫均具有负趋光性、假死性。成虫 3~ 5d不取食、高龄幼虫 7d不取食仍存活。幼虫经历 4~ 5龄 ,在温度或寄主不适宜条件下 ,可进入 6~ 7龄 ,或提前化蛹 ,从卵到成虫羽化大约需 3 6~ 61d。 相似文献
13.
深圳地区椰心叶甲寄主和天敌种类调查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调查结果表明,深圳地区椰心叶甲Brontispalongissima(Gestro)的寄主植物有26属36种,危害比较严重的寄主有椰子(CocosnuciferaL.)、大王椰子(RoystonearegiaO.F.Cook)、假槟榔(Archontophoenixalexandrae(F.V.Mueller))、鱼尾葵(CaryotaochlandraHance)、三药槟榔(ArecatriandraRoxburghexBuchanan)、金山葵(Syagrusromanzoffiana(Chamisso)Glassman)、菲岛鱼尾葵(CaryotacumingiiLoddigesexMartius)、刺葵(PhoenixhanceanaNaudin)、国王椰子(RavenearivularisL.)等。野外观察和采集标本鉴定结果表明,深圳地区椰心叶甲捕食性天敌有11种,主要种类为蚂蚁Formicasp.、毛蠼螋Cheatospaniasp.、中华大螳螂ParattenoderasinensisSaussure;致病微生物有3种,主要是绿僵菌Metarhiziumanisopliaevar.anisopliae。 相似文献
14.
幼虫密度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幼虫的密度对其发育及繁殖的影响,本实验观察了5种幼虫密度下(1,5,10,20,30头/瓶),幼虫发育和成虫繁殖情况。结果表明:幼虫和蛹历期、存活率和蛹重均差异显著。幼虫和蛹历期均以20头/瓶的最短,1头/瓶的最长,其余随幼虫密度增加而延长;幼虫至蛹存活率以10头/瓶的最高,其余随幼虫密度增加而降低;1头/瓶的蛹最重,显著高于其他密度的,其余随幼虫密度增加而下降。尽管密度间成虫羽化率和产卵前期均无显著差异,但成虫产卵量、寿命和畸形率差异显著。1头/瓶的产卵量最多,其次为10头/瓶的,其余随幼虫密度增加而减少,30头/瓶的产卵量显著少于其他密度的; 密度在1~20头/瓶范围内,雌蛾寿命均较短,显著短于30头/瓶的,而雄蛾寿命以5头/瓶的最短,显著短于其他密度的(10头/瓶除外),10头/瓶的次之,其余密度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幼虫密度下羽化的成虫畸形率差异显著,10头/瓶的最低,其余随幼虫密度增加而升高; 生命表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在10头/瓶下世代存活率和种群增长指数均最高,幼虫密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种群增长;世代存活率(S)和种群增长指数(I)与幼虫密度之间的关系均呈抛物线关系:S =-0.2087x2+2.5694x+211.52 (R2=0.88),I=-0.0552x2+0.9166x+54.168 (R2=0.95)。结果提示幼虫密度影响甜菜夜蛾种群动态的重要生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5.
Ladan Sedighi Sohrab Imani Mahmoud Shojai 《Archives Of Phytopathology And Plant Protection》2017,50(9-10):438-453
The effects of maize and sugarcane were studied on the demographic parameters of Sesamia nonagrioides under controlle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Life table parameters were estimated using age-stage two-sex life table method. Total developmental times of immature stages were 53.51 ± 0.42 and 39.58 ± 0.14 days on maize and sugarcane, respectively. The fecundity values were found to be 93.07 ± 2.94 and 122.95 ± 6.72 eggs/female on maize and sugarcane,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analysis, the intrinsic rates of increase (r) and the mean generation time (T) of S. nonagrioides were determined as 0.0909 ± 0.0027 and 0.0579 ± 0.0021 day?1; 42.09 ± 0.21 and 56.83 ± 0.63 days on sugarcane and maize, respectively. Consequently, the sugarcane was a better host for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increase of S. nonagrioides than maize. These results can be used to predict population dynamics of the pest on the natural hosts and to improve mass rearing technique on natural diets in insectariums.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探讨亚致死浓度氟啶虫胺腈对F0(当代)及F1(第1代)代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McGregor)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为柑橘全爪螨的综合防治及氟啶虫胺腈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指导。本试验采用叶片浸渍法,观察了亚致死浓度(LC5和LC10)氟啶虫胺腈和对照处理条件下F0代柑橘全爪螨存活、繁殖情况和F1代柑橘全爪螨的个体发育历期、寿命、存活和繁殖情况,组建F1年龄-阶段两性生命表。结果显示,亚致死浓度(LC5和LC10)氟啶虫胺腈处理后,F0代柑橘全爪螨的产卵历期由4.52 d缩短至3.67 d,产卵量由17.98粒减少至14.00粒,以上指标均差异显著。亚致死浓度氟啶虫胺腈对柑橘全爪螨的影响存在跨代效应,对F1代柑橘全爪螨的生长发育、繁殖和种群生命表参数均产生影响。在生长发育方面,亚致死浓度氟啶虫胺腈缩短F1代柑橘全爪螨未成熟发育历期,雄螨从10.09 d缩短至9.50 d,雌螨从10.21 d缩短至9.56 d,显著地加快发育速率;在繁殖力方面,亚致死浓度氟啶虫胺腈缩短F1代柑橘全爪螨雌成螨的总产卵前期(TPOP),繁殖期从6.62 d延长至7.79 d,繁殖量从28.48粒增加至35.31粒;从种群生命表参数来看,亚致死浓度氟啶虫胺腈处理后F1代柑橘全爪螨的净增殖率R0由18.51增加至26.06,内禀增值率r由0.2128增加至0.2430,周限增长率λ由1.237增加至1.275,总繁殖率GRR由34.37增加至44.25,而种群加倍时间t缩短了0.405。综上,低浓度的氟啶虫胺腈显著抑制F0代柑橘全爪螨雌成螨的繁殖,但对F1代柑橘全爪螨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起刺激作用,并影响其种群生命表参数,可能会刺激害螨种群的的再猖獗。 相似文献
17.
苹小卷叶蛾在四种寄主植物上的生长发育及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阐明不同寄主对苹小卷叶蛾Adoxophyes orana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方法】在室温26±1℃,RH 80%±5%和光周期16L∶8D条件下,以桃Amygdalus persica、苹果Malus pumila、李Prunus salicina和杏Armeniaca vulgaris 4种果树叶片为食料,观察苹小卷叶蛾实验种群生长发育特性和繁殖能力,组建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苹小卷叶蛾在桃、苹果、李、杏上生长发育和繁殖存在显著差异。全世代的发育历期在苹果上最短,为34.44 d;在李上最长,为38.37 d。取食桃的蛹重最重(28.25 mg/蛹),取食李的蛹重最轻(17.93 mg/蛹)。世代存活率在桃和苹果上较高(≥60.00%),在李和杏上较小(分别为45.00%和50.00%)。在桃上产卵最多(96.15粒/雌),在杏上最少(68.15粒/雌)。生命表参数表明,净增殖率以桃上为最高(23.20),杏上最低(11.66);内禀增长率也以桃上为最高(0.0953);世代平均周期则以李上最长(35.72 d);种群加倍时间以桃上最短(7.29 d),杏上最长(9.79 d)。【结论】4种寄主植物中,桃和苹果较适宜苹小卷叶蛾幼虫的发育及繁殖。 相似文献
18.
19.
温度对椰心叶甲实验种群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温度(16、20、2、28和32 ℃)条件下观察椰心叶甲的发育、存活及繁殖情况.结果表明,椰心叶甲在32 ℃恒温下不能存活,在16~28 ℃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11.08 ℃,有效积温为966.22日·度,在海南省儋州市1年可发生4~5代.椰心叶甲世代存活率在28 ℃时最高,达92.5%.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及周限增长率均在28 ℃时最高,分别为54.1、0.0260和1.0263.平均世代历期和种群加倍时间分别以20 ℃和28 ℃时最短,前者为123.1 d,后者为26.7 d.种群趋势指数以28 ℃时最高,为50.8,表明24~28 ℃为椰心叶甲种群生长的适合温度. 相似文献
20.
在控制条件下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在白菜、大葱、甘蓝和豇豆上的生命表参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幼虫在4种寄主植物上均为5个龄期。幼虫和蛹在大葱上的发育历期最长,在白菜上最短。甘蓝叶片饲养的甜菜夜蛾生殖力最高,单雌产卵量为1015.8粒,豇豆叶片上饲养的生殖力最低,为496.1粒。甜菜夜蛾在甘蓝上的内禀增长率和净增殖率最高,分别为0.237和287.82,在大葱上最低,分别为0.172和173.90。在大葱上甜菜夜蛾幼虫存活率较低,在其他3种寄主植物上较高。甜菜夜蛾的特定年龄生殖率在甘蓝叶片上最高,第22天单雌产卵量高达453.6粒。研究结果表明,在选取的4种植物中,甘蓝是甜菜夜蛾的最适寄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