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纯蛇粉胶囊中乌梢蛇的薄层层析鉴别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熊学敏  曹珏 《蛇志》1998,10(4):5-6
目的用薄层层析和紫外分析方法对纯蛇粉胶囊中所含的乌梢蛇成分进行分析鉴别。方法以中药乌梢蛇作为对照品,以硅胶G铺板,在丙酮、乙醇、氨水和正丁醇、乙醇、氨水2个系统中分别展开,后置于紫外254nm下检视,同法作空白试验。结果在同一薄层色谱中,和对照品相同的位置上,显清晰分离很好的4个斑点,其中2个斑点呈强烈的荧光。空白阴性对照品无此斑点。结论该方法具有定性检查的鉴别意义,为制定纯蛇粉胶囊质量标准提供了实验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麝香中脂溶性成分的提取与麝香质量鉴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薄层层析和气相色谱技术,比较了超声、冷浸和热回流3种提取方法及乙醇、乙醚、正己烷3种溶剂对麝香提取液中脂溶性成分及麝香酮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用不同提取方法和溶剂提取的麝香脂溶性成分经薄层层析后均呈现6或7个斑点。而经气相色谱分析,其结果却有较大的差别,麝香乙醚提取液的色谱峰较乙醇和正己烷更丰富,超声提取的效果较冷缦和热回流好,色谱峰达到20个。麝香酮的定量分析显示冷浸法提取的麝香酮含量高于超声和热回流提取。通过薄层层析和气相色谱分析,对10个麝香样品的质量进行了鉴别。  相似文献   

3.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双光束检测手段对鸡足葡萄样品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嫩叶、成熟叶中均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且分析其主要化学成分为二氢黄酮类。通过对其黄酮类成分的薄层层析鉴别,确定最佳薄层系统为石油醚∶乙酸乙脂∶甲酸=3∶12∶1,通过薄层层析比较了湖南邵阳与衡山的样品中黄酮类成份种类,发现湖南邵阳的鸡足葡萄中黄酮类成分种类比后者丰富;运用液相色谱法、紫外双光束分光光度法等初步探明其黄酮类成分为二氢黄酮类,并含有黄酮、黄酮醇(芦丁)类等其它成分,其中产自湖南邵阳的鸡足葡萄的芦丁含量为4.27 mg/g。  相似文献   

4.
采用硅胶柱层析法从中药山栀子中分离制备主要药效成分京尼平甙,色谱条件:常规柱(2.5×30cm),固定相:柱层析硅胶;流动相∶乙醇-石油醚(1∶5,1∶3)。样品通过薄层层析以及600~190nm波长扫描定性鉴定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纯度,结果表明纯度为97.6%。  相似文献   

5.
低毒河豚鱼毒素的提取和检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以含毒量低的棕斑腹刺豚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甲醇、乙醇和乙酸、水等四种溶剂对低毒河豚毒素的提取技术和检测方法。通过动物中毒实验和薄层层析法快速检测技术相结合,从中进一步研究出了低毒河豚鱼毒素提取的技术和快速检测方法,将解决鱼类综合利用的问题,有利于推动我省人工养殖业的大发展。实验结果表明:四种溶剂提取的河豚毒素均能引起动物中毒死亡,死亡症状与文献报导的河豚毒素中毒症状一致;在薄层层析板上均呈现黄褐色斑点,且展距相同,经紫外扫描的结果分析,四种溶剂提取的河豚毒素在含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乙酸作为溶剂提取河豚毒素的效果最好。同时用薄层层析较快和很准确地检测出提取物中河豚毒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中药马蓝叶及其混乱品的比较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燮才  杨芬  韦家福   《广西植物》1988,(3):239-243
马蓝叶是加工传统中药青黛的主要原料。为了确保药材质量,作者对中药马蓝叶及其混乱品种球花马蓝、疏花马蓝、广西马蓝的原植物、药材性状、叶组织显微特征和薄层层析鉴别等进行了研究。指出其混乱品种虽与马蓝叶是同属植物,但不含马蓝叶的有效成分靛玉红,应仔细鉴别,不宜混用。  相似文献   

7.
红曲菌代谢产物中低极性组分的分离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油醚∶醋酸乙酯 =4∶1(V/V)作为洗脱剂 ,采用柱层层析粗分离醇溶性红曲菌代谢产物中的低极性组分。经浓缩、结晶除去白色结晶后的浓缩液 ,用正己烷∶醋酸乙酯 =9∶1(V/V)作为展开剂进行薄层层析分离 ,在紫外灯下观察 ,从低极性组分中分离出六个组分 ,分别为 :具荧光组分、两个相隔较近的黄色组分、淡黄色具荧光组分、具浅蓝绿色荧光组分、具荧光组分。各组分的Rf 值分别为 :0 2 9、0 15、0 12、0 0 9、0 0 6、0 0 4。MS测定结果表明 ,Rf 值最大的具荧光组分可能为含有 OH及Br的共轭烯烃或脂肪酮 ,而在紫外灯下呈淡黄色组分为含有 OH的环状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张穗 《蛇志》1992,4(2):55-56
蛇胆是一种常见中药,它来源下眼镜蛇科及游蛇科等多种蛇类的胆.近年来,由于蛇胆来源困难,价格昂贵,已发现有人用鸡、鸭、鱼等动物胆冒充蛇胆或用机油(柴、汽、煤油)刺激蛇鼻腔或蛇体,使胆囊变大、充盈时取胆,使胆汁增多而质差.还有人将蛇胆多次浸泡在酒液中,然后把蛇胆与酒液分别出售,使胆汁稀薄而牟取暴利.蛇胆的鉴别有外观性状和薄层层析等方法,由于大部分基层单位尚无设备和条件,故未能开展薄层层析鉴别.因此蛇胆的外观性状鉴别成为必不可少的方法,现将十四种蛇胆及其常见伪充品的外观性状描述如下.(见表)供  相似文献   

9.
羊奶果果实色素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研究了羊奶果果实色素的稳定性,并初步鉴定出羊奶果果实色素为脂溶性的类胡萝卜素,以石油醚-丙酮-苯(2∶0.5∶2,V/V)为展开剂,纤维素硅胶G薄层层析得7条色素带,其中最大量的色素带经紫外-可见及红外光谱分析鉴定为γ-胡萝卜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栽培与野生天仙藤茎和叶横切面、粉末显微特征以及马兜铃酸A和尿囊素薄层层析图谱进行了鉴别研究,结果表明二者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乌梢蛇作为一种名贵中药材,市面上伪品较多,干燥熏黑处理后的样品,更是真伪难辨。本研究致力于开发一套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为基础的快速筛查乌梢蛇的方法。本研究以乌梢蛇12srRNA基因序列为基础设计并筛选出1套LAMP引物。通过调整反应条件,建立了对乌梢蛇LAMP的检查方法。结果显示,62℃下连续反应15min左右出现典型的"S"型荧光吸收曲线,实现了对乌梢蛇12srRNA基因序列的特异扩增。根据LAMP灵敏度高的特点,本研究简化了DNA的提取方法,缩短了检测的时间。相对于常规的PCR方法,本研究建立的以快速DNA提取为基础的乌梢蛇LAMP快速筛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对设备要求低等特点,适用于对中药材乌梢蛇的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12.
两种蛇消化道5-羟色胺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及比较   总被引:39,自引:7,他引:32  
应用5-羟色胺特异性抗血清,对眼镜蛇和乌梢蛇消化道含5-HT的内分泌细胞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和比较。5-HT细胞的形态在两种蛇中大致相同,消化道各部位都有呈圆形和长梭形(具胞突)的阳性细胞。食道和胃以圆形细胞为主,肠道段则以长梭形细胞为主。眼镜蛇5-HT细胞以十二指肠密度为最高,食道最低;乌梢蛇以幽门部密度为最高,直肠最低。肠道段两者分布特点相同,从十二指肠至直肠分布密度渐疏。本文还对两种蛇5-HT细胞分布型的原因、形态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乌梢蛇卵巢显微结构的年周期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乌梢蛇卵巢结构的年周期变化,并结合卵巢形态及卵巢系数的年周期变化探讨了其生殖规律.结果 表明,乌梢蛇的卵巢形态、卵巢系数及卵泡发育均具有较为明显的季节变化.据此认为,乌梢蛇在陕南地区的排卵时间在6月中下旬到7月上旬;乌梢蛇卵泡在不同发育阶段会产生闭锁卵泡或闭锁黄体,其意义可能在于使得体内合成的有限卵黄首先保证少量卵泡得到充分发育并排卵,最终达到延续种族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4.
乌梢蛇精巢显微结构的年周期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光镜观察了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精巢显微结构的年周期变化,并结合精巢重量、精巢体积及精巢系数的年周期变化探讨了其生殖规律。结果表明,乌梢蛇精巢重量、精巢体积、精巢系数、曲细精管直径、生精上皮厚度及组成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据此将乌梢蛇精巢的年周期活动划分为6个时期,其精子发生属于非连续型,生殖周期的类型属于交配后型。用精巢系数的年周期变化作为参数来判定精子发生进程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几种游蛇的Cyt b基因片段序列分析及其演化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从蛇类药材和冷冻保存的新鲜蛇类肌肉标本中提取DNA,经PCR扩增出12种蛇共25个样品的Cyt b基因片段,并用银染测序的方法对DNA序列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用MEGA软件重建的系统发生树表明,研究的11种游蛇科蛇类可以分为3组:第一组为赤链蛇和水赤链游蛇,第二组为乌梢蛇和灰鼠蛇,第三组为锦蛇属的蛇,它们与第二组较近.锦蛇属是一高度分化的属,该组至少可分为两类,一类包括百花锦蛇和黑眉锦蛇;另一类包括玉斑锦蛇、棕黑锦蛇、红点锦蛇、王锦蛇和双斑锦蛇.后一类还可进一步分为3个亚组,玉斑锦蛇和棕黑锦蛇为第一亚组,红点锦蛇单独为第二亚组,王锦蛇和双斑锦蛇为第三亚组.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多年保存的陈旧药材标本可以用DNA序列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分子系统演化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游蛇科五种蛇四种组织LDH同工酶凝胶电泳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安徽产游蛇科5种蛇的肌、肝、心、肾4种组织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结果表明:蛇类LDH同工酶存在着明显的组织及种族的特异性,它们可以作为识别物种的生化指标,本文还利用各物种不同组织LDH的A、B亚基比值建立相似系数矩阵,进行聚类分析,初步探讨了种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两种蛇Sox基因的PCR-SSCP分析 *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PCR技术,以特异扩增人SRY基因HMG-box保守区的一对引物,扩增了乌梢蛇和赤链蛇的Sox基因。结果 两种蛇雌雄个体与人一样,均能扩增出大小为220bp左右的基因片段。对扩增产物进行的SSCP分析发现两种蛇之间以及种内雌雄个体间单链迁移率略有差异,而与人有较大差异。本文为研究蛇类的性别决定机制及Sox基因的演化提供了分子生物学资料。  相似文献   

18.
乌梢蛇血清的抗出血因子:一个有前途的抗蛇毒药物原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松  黄接棠 《动物学报》2006,52(6):1113-1118
用柱层析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法,从乌梢蛇血清中分离纯化了一个抗出血因子。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得其分子量大约为65 kD;测定了五种蝮亚科蛇毒(尖吻蝮、竹叶青蛇、原矛头蝮、哈扑和短尾蝮)的最小出血剂量和乌梢蛇血清中抗出血因子对这五种蛇毒的抗出血活性;还测定了七种蛇毒(除上述五种毒蛇外,还包括圆斑蝰和银环蛇)的半数致死量,以及抗出血因子对中毒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显示:从乌梢蛇血清中提纯的抗出血因子的抗蛇毒活性,不仅可以抵抗它的捕食者尖吻蝮的蛇毒,而且还可以抵抗具出血活性的其它蛇毒;但它对不具出血活性的银环蛇毒的致死抑制作用不明显。该抗出血因子不仅在体外实验表现出强的中和出血毒素的活性,而且在体内实验中亦表现出对中毒小鼠良好的治疗作用,因而可能成为新的抗蛇毒药物的有前途的原料。乌梢蛇血清对血循毒的中和能力的获得,可能归因于尖吻蝮与乌梢蛇之间捕食与被捕食相互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用RAPD标记检测六种蛇基因组DNA多态性   总被引:43,自引:5,他引:43  
王义权  周开业 《动物学报》1996,42(2):172-181
用 RAPD技术检测了乌梢蛇 Zaocys dhumnades、王锦蛇 Elaphe carinata、黑眉锦蛇 E.taeniura、双斑锦蛇 E. bimaculata、赤链蛇 Dinodon rufozonatum和日本蝮短尾亚种 Agkistrodon blomhoffiibrevicaudus等6种蛇的基因组DNA的多态性。经20个随机引物扩增得到253个多态片段,其中锦蛇属3个种共有片段8条,游蛇科5个种共有片段5条。在这些共享片段中未检测出种内多态现象。片段分布和片段共享度聚类分析所得的游蛇科5种蛇之间的亲缘关系与染色体、颅骨和半阴茎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