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灵芝栽培菌株酯酶同工酶的酶谱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酯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方法,对灵芝属(GanodermaKarst.)9株灵芝进行品系间鉴定,并采用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9个菌株(16 d)中共检测到40条酶带,各个菌株分别具有3至6条酶带,9个菌株共有4种酶谱类型。在相异系数为0.62时所有供试菌株归为1个群,在相异系数为0.81时,把9个菌株分为5个群。酯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方法可有效应用于灵芝属真菌品种鉴定及亲缘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3.
4.
5.
以棉籽壳、木屑、玉米芯等为主料设计了10个栽培配方,研究不同配方下7株荷叶离褶伞的菌丝生长和出菇情况。结果表明,各菌株菌丝颜色以雪白色为主,在玉米芯为主料的配方上菌丝体生长优于以棉籽壳、木屑为主料的配方,但均无子实体形成;以棉籽壳为主料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特别是棉子壳添加少量木屑、树叶、腐殖土、发酵料和小麦更利于子实体形成,菌株3001的出菇周期最短(108d),产量最高(214.80g/袋),各菌株出菇的顺序为3001、1035、1004和1013。因此,栽培料组分对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及子实体形成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7.
荷叶离褶伞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是5~35℃,最适温度25℃;子实体分化的温度范围13~22℃,最适温度19℃;0~3℃的温差有利于子实体的分化,温差大于9℃子实体不能形成;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是10~25℃,最适温度20℃;菌丝能在pH4~11范围内生长,最适pH4~5;菌丝和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是45℃30min和50℃15min。能利用淀粉、蔗糖、葡萄糖、果糖、玉米粉、乳糖和甘露糖作碳源,但蔗糖和葡萄糖为碳源生长势强,果糖生长势弱;甘氨酸、蛋白胨、硫酸铵、黄豆粉、硝酸铵、谷氨酸和麦麸均可作为氮源,在麦麸上生长速度快,长势旺盛;硫酸铵、硝酸铵和谷氨酸虽能作为氮源,但长势很弱;能在C/N15/1~50/1的范围内生长,C/N为50/1时生长速度最快。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不能形成子实体,连续光照和12h光暗交替两种处理都可形成子实体,且两种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祁连山野生荷叶离褶伞Lyophyllum decastes子实体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研究。采用硅胶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MS、NMR和电子圆二色谱 (ECD)等方法确定了化学结构,其中有4个为聚炔类化合物。化合物1作为天然产物系首次报道,其相绝对构型是通过比较ECD的方法确定。对所得聚炔类化合物应用细胞模型进行抗氧化活性(CAA)指标检测,化合物1-4均呈现一定抗氧化活性,其中化合物1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其EC50为(24.73±6.12)μmol/L。聚炔类化合物1-4为荷叶离褶伞首次报道成分,可作为祁连山野生荷叶离褶伞HPLC-DAD化学表征参考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四种蝽科昆虫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半翅目: 蝽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研究分析了半翅目 Hemiptera 蝽科Pentatomidae4种蝽象、赤条蝽雌雄不同个体的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 ,4种蝽象酯酶同工酶酶谱有明显差异 ,每个种都有自己的特征谱型 ;赤条蝽不同个体酶谱差异较小 ,性别差异大于个体差异 ,但都小于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0.
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角类肥蛛(Lariniodes cornuta)头胸部和腹部的酯酶同工酶酶谱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角类肥蛛的酯酶是单体酶,头胸部和腹部的酯酶酶谱差异显著。腹部的酯酶呈现4个位点:Est-1、Est-2、Est-3、Est-4。Est-1和Est-4位点为纯合基因型,Est-2和Est-3位点为杂合基因型。头胸部的酯酶仅表现出2个位点:Est-2和Est-3,且这2个位点是纯合基因型。不同个体之间头胸部的酯酶没有明显差异,Est-2b和Est-3a可以作为鉴别角类肥蛛的特征酶带;腹部的酯酶则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在Est-2和Est-3位点的基因杂合度为h2=h3=0·4779。由此可见,酯酶同工酶可以作为角类肥蛛遗传变异的分子标记,是研究个体间遗传差异、居群的遗传结构以及种间进化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朱砂叶螨不同抗性品系酯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室内模拟田间药剂的选择压力,用3种不同药剂及其组合(轮用和混用)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进行抗药性选育.经过40余代的筛选,朱砂叶螨对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和哒螨·阿维混剂分别产生了68.5、8.7和6.7倍的抗性;甲氰菊酯和阿维菌素混用和轮用分别对甲氰菊酯产生了5.6倍和28.7倍抗性.朱砂叶螨各品系酯酶同工酶电泳结果和同工酶谱谱带密度扫描表明,与敏感品系相比,各抗性筛选品系的酯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增加;阿维菌素抗性品系活性最强,酯酶带迁移距离明显远于其他抗性品系,表明该品系酯酶体系中存在变构酯酶. 相似文献
15.
16.
毛木耳种质资源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毛木耳56个菌株酯酶同工酶的酶谱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6份材料有一定的遗传变异,共检测到迁移率不同的10条谱带,各菌株分别具有1~6条酶带,共有26种酶谱类型。菌株被分成了8大群:第一群包括黄耳zh等34个菌株;第二群包括白背木耳等8个菌株;第三、第四群分别为黑木耳和915两个单独的菌株;第五群包括99等4个菌株;第六群包括43等4个菌株;第七群包括50385和AP067两个菌株;第八群包括小上3和杂交34两个菌株。酯酶同工酶分析技术是鉴别种及品种以下菌株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黑木耳菌株酯酶同工酶酶谱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索黑木耳菌株之间的遗传距离,构建出供试菌株酯酶同工酶鉴别图。方法: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21个黑木耳菌株酯酶同工酶的酶谱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酯酶同工酶电泳各个菌株分别具有2~7条酶带,其中在Rf值为0.344处,21个菌株都有谱带出现。21个菌株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167-1.000之间,应用NTSY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当相似水平为0.73时,可将供试的21个黑木耳菌株分为6个不同的类群。结论:酯酶同工酶可以有效快捷的对黑木耳菌株进行菌种鉴定,是黑木耳菌株遗传多样性研究的理想手段。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