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在胡萝卜中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HBV表达抗原(HBsAg)植物表达载体并在胡萝卜植株中表达。采用自行构建adr亚型HBsAg基因克隆T-adr,再次酶切获得860bp含PreS2的HBsAg基因片段,将其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BPC55,新质粒命名为pBPC91adr。将其与含除草剂抗性基因及GUS蛋白基因的筛选质粒pBPC93共同经基因枪(PDS-1000/He)转化胡萝卜悬浮细胞,经含除草剂(Biolaphos)的培养基筛选及植物激素诱导分化,获得除草剂抗性胡萝卜幼苗,结果为转化后8周,自胡萝卜细胞中分化出除草剂抗性胡萝卜幼苗,提取新分化幼苗总DNA,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后可见860bp扩增带;Southern-Blot证明有HBsAg基因整合,胡萝卜蛋白萃取物的Western-Blot及ELISA检测证实有HBsAg蛋白表达。利用基因枪转化使质粒pBPC91adr中HBsAg基因在胡萝卜幼苗内整合并表达,提示以植物生产疫苗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将乙肝病毒融合表达抗原基因SA-28的单倍体酵母工程菌Y19/YFD158和与其不同接合型的单倍体酵母菌Y95接合,筛以二倍体酵母工程菌Y95xY19/YFD158。对两种工程菌的研究表明:三倍体工程菌发酵密度为单倍休工程菌的3倍;表达质粒在二倍体酵母中的稳定性明显高于单倍体工程菌;二倍体工程菌对融合抗原的表达量为单倍体的3倍以上,表达质粒在二倍体细菌中的平均拷贝数略低于单倍体工程菌。  相似文献   

3.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在人参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获得表达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人参细胞系,构建携带HBsAg基因的植物细胞表达载体pBIBSa,采用以农杆菌LBA4404感染的方法,经G418筛选后得到13株具有抗性的人参细胞.提取基因组DNA进行PCR反应,其中8株得到约700bp的HBsAg基因片段;提取mRNA进行RT-PCR反应,其中6株得到约700bp的HBsAg基因片段;用ELISA方法检测HBsAg,6株均为阳性.每克人参细胞中最高含HBsAg184 ng,占细胞可溶性蛋白的0.009%.免疫组化切片染色显示HBsAg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少量位于细胞核中.这些结果表明人参细胞整合了HBsAg基因,并能稳定表达HBsAg.  相似文献   

4.
孟庆海  李秀文 《生物技术》1993,3(4):34-37,41
本文报告了用鸭乙肝动物模型筛选四种药剂,结果证明“NOE”制剂能部分的(5/10)消除小鸭携带的鸭乙肝病毒。初步证明在用药后二周,可使50%(5/10)小鸭携带的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DHBsAg)阴转。  相似文献   

5.
赵超  田晓晨  闻玉梅 《生命科学》2010,(11):1097-1101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持续阳性是控制乙肝中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本研究通过揭示HBsAg致病机制的基础研究,寻找抑制或清除HBsAg的新途径。通过建立有可比性的HBsAg转基因鼠和稳定表达细胞系及相应对照,进行比较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了HBsAg在HBV慢性感染中的一些新致病机制。其中包括:HBsAg促进肝细胞内CypA分泌,后者可趋化炎症细胞在HBsAg阳性灶周围浸润;在细胞模型中,HBsAg分泌可引起胞内GRP78蛋白下降,导致肝细胞抗凋亡能力减弱;发现HBsAg在细胞中可上调截短的LEF1基因的表达,缺乏活化全长LEF1促成瘤和增殖活性;而肝癌组织中LEF1则倾向于核内分布,并活化Wnt下游基因Cyclin D1与c-myc,有促肿瘤活性。在转基因鼠和细胞模型中都发现了物质和能量代谢相关的基因发生变化,并与临床慢性乙肝患者表现相符。研究中有关CypA的发现提供了抑制HBsAg的新途径;有关代谢的变化提出了改变饮食内容与习惯可能有利于HBsAg阳性感染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嵌合抗体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昆虫细胞中表达了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人-鼠嵌合抗体重,轻链基因,鼠源单克隆抗体OH3重,轻链可变区(VH,VL)cDNA分别与人免疫球蛋白恒区γ3,k,cDNA拼接成人-鼠嵌合抗体基因,含嵌合抗体的转移载体与线性化病毒DNA共转染Sf9细胞,并通过点杂交PCR扩增和Southernblot分析获得重组病毒。Westernblot和竞争ELISA表明以重组病毒感染的  相似文献   

7.
乙肝病毒前S1抗原含多个免疫优势表位及乙肝病毒肝细胞受体结合位点,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为使其高效、可溶性表达,在DnaStar软件辅助分析下,将前S1基因5′端复杂二级结构突变后,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QE-30a,转化大肠杆菌M15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后,获得了高水平、可溶性表达;并对其进行了纯化和鉴定,为进一步研究乙肝病毒前S1抗原的结构功能特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在花生中的遗传转化及免疫原性检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首次用花生半胚作为外植体,与农杆菌EHA105(含质粒p1301HBs)共培养5d,再生培养基中通过加入潮霉素进行抗性筛选,得到抗潮霉素的芽,经芽的伸长、诱导生根获得转化植株。经PCR、PCR-Southern杂交、Southern点杂交等分子检测,证实目的基因已整合到花生基因组中,ELISA检测证实了在花生中表达的HBsAg具有较好的活性。经初步定量,花生小芽的蛋白初提液中可溶性蛋白含量1.044g/L,HBsAg小蛋白的含量约占总可溶性蛋白的0.032%,每克转化植株小芽鲜重含HBsAg小蛋白约2.4×10-7g。转基因花生植株初提重组蛋白经HPLC纯化、浓缩后,注射初免一次的小鼠,有明显的特异性抗体产生。口服饲喂已免疫但抗体下降至0.025(HBsAbELISAD值)Balb/c小鼠,发现有较强的抗体回升,达3.54,表明转基因花生疫苗可以加强口服免疫。  相似文献   

9.
将乙肝病毒融合表面抗原基因SA-28的单倍体酵母工程菌Y19/YFD158和与其不同接合型的单倍体酵母菌Y95接合,筛选到二倍体酵母工程菌Y95xY19/YFD158。对两种工程菌的研究表明:二倍体工程菌发酵密度为单倍体工程菌的3倍;表达质粒在二倍体酵母中的稳定性明显高于单倍体工程菌;二倍体工程菌对融合抗原的表达量为单倍体的3倍以上;表达质粒在二倍体细胞中的平均拷贝数略低于单倍体工程菌。  相似文献   

10.
许斌  周双宬  黄玉仙  瞿涤 《病毒学报》2006,22(5):369-374
通过建立鸭原代肝细胞-DHBV感染模型研究氧化苦参碱抗DHBV的作用。分别在DHBV感染前、感染同时以及感染后给药,利用打点杂交、Southern印迹核酸杂交和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培养细胞上清及细胞内病毒核酸,观察氧化苦参碱在病毒感染的各个环节所起的抗病毒作用。实验结果显示:1mg/mL氧化苦参碱处理细胞后,鸭原代肝细胞培养上清及细胞内的DHBV核酸明显低于病毒感染对照组,病毒抑制率达91.6%;在病毒感染同时加药对病毒的抑制率可达98.5%;感染后持续用药能使不同培养天数的鸭肝细胞内的DHBV核酸降低60.5%~96.6%;氧化苦参碱与DHBV共孵育后,可以使病毒感染力下降69.6%。结果说明氧化苦参碱可以在DHBV感染鸭原代肝细胞的多个环节,包括病毒吸附、进入细胞及细胞内复制等方面发挥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