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解广西生态茶园与普通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点及其稳定性,本文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群落物种优势度指数(D)、丰富度指数(J)、物种均匀度指数(E)等分析了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结构,应用群落相似度指数对生态茶园和普通茶园节肢动物的群落相似性进行了分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综合分析多样性指数与优势度、均匀度等6个特征参数间关系的密切程度。结果表明,在广西茶园节肢动物共34种,其中害虫(螨)17种,优势种群是: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 Matsuda、茶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 Hood、蚜虫、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Westwood;天敌8种,优势种群是:棕管巢蛛Clubiona japonicola Boeset Str.、八斑球腹蛛Theridion octomaculatum Boes. et Str.、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中性昆虫9种,优势种群是:蚊虫、蚁类。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与物种优势度在生态茶园比普通茶园高。生态茶园的群落稳定性比普通茶园的强。不同茶园间的群落相似性指数q在0.444~0.9355之间,群落间相似性关系在中等不相似与极度相似之间。与多样性指数密切相关的前3位群落特征参数依次是群落物种优势度、益害物种的个体数比、丰富度,其中关系最密切的特征参数是群落物种优势度。研究结果为茶园害虫的综合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茶园间作不同绿肥对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在茶园中合理间作绿肥对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本文在茶园中分别设间作铺地木兰+罗顿豆、圆叶决明+白三叶、白三叶+平托花生3种不同绿肥组合处理,并设不间作绿肥、常规除草的茶园为对照。【结果】间作不同绿肥均能提高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群落多样性,提高茶园捕食性天敌昆虫、蜘蛛和寄生性天敌在茶园冠层群落的比率;不同处理茶园冠层节肢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茶冠层的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在4类不同处理茶园间差异显著;间作绿肥增加了茶园的生物多样性,4类不同处理茶园茶冠层群落相似性系数在0.741~0.892之间,表明4类不同处理茶园冠层群落在物种组成上有较高的相似性。4类不同处理茶园害虫与天敌两类群功能团的丰盛度之间成显著的正相关,表明天敌对害虫的空间数量跟随效应强,主要表现为二者数量间的相互作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在4类不同处理茶园中的群落节肢动物物种数/个体数、天敌物种数/害虫物种数、害虫丰富度与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关联系数较高,反应了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结论】间作增强了茶园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提高害虫天敌的种类和个体数,有利有效发挥天敌对有害生物的生态控制。  相似文献   

3.
根据对福建福安的3种不同茶园(天香有机茶园、北门高山茶园和溪柄平地茶园)的节肢动物群落消长动态调查。并经多样性分析,结果获知:福安3种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s)和多样性指数(H)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天香(S=19.64,H=2.537)〉北门(S=18.01,H=2.502)〉溪柄(S=17.59,H=2.297);而均匀度指数的大小顺序是:北门(J=0.621)〉天香(J=0.595)〉溪柄(J=0.559)。表明植被比较丰富、人为干扰较少的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较高,害、益虫群落易于保持较好的平衡状态,有利于减少(或不使用)化学农药、发展绿色无公害茶叶生产。  相似文献   

4.
间作密植和单行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差异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1998年1-12月每月下旬,对皖南敬亭山茶场栗-茶间作,梨-茶间作,3行密植和单行条植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调查表明:植食性昆虫种数分别占各类型茶园总物种数51.9%,53.6%,54.4%和56.6%,个体数依次占各类茶园总个体数92.0%,93.5%,93.6%和95.0%,捕食性昆虫和捕食螨种数则分别占11.3%,10.0%,9.8%,10.9%,个体数占2.0%,1.1%,2.0%和1.5%,寄生性昆虫种数占9.2%,9.1%,9.3%,和9.3%,个体数占1.8%,1.1%,1.8%和1.3%。蜘蛛种数占24.7%,20.1%,22.4%和19.4%,个体数占3.5%,3.4%,2.1%和1.8%,4类茶园中的优势类群都是鳞翅目,同翅目,翅目,双翅目和蜘蛛目,月平均丰富度(S)和多样性指数H大小,栗-茶间作(S=74,H=1.33),梨-茶间作(S=49,H’=1.24),3行密植(S=31,H’=1.03)和单行条植茶园(S=23,H’=0.89),主成分分析揭示了群落稳定性的大小:栗-茶间作>梨-茶间作>3行密植>单行条植茶园。  相似文献   

5.
根据对福建福安的3种不同茶园(天香有机茶园、北门高山茶园和溪柄平地茶园)的节肢动物群落消长动态调查,并经多样性分析,结果获知:福安3种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S)和多样性指数(H)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天香(S=19.64,H=2.537)>北门(S=18.01,H=2.502)>溪柄(S=17.59,H=2.297);而均匀度指数的大小顺序是:北门(J=0.621)>天香(J=0.595)>溪柄(J=0.559).表明植被比较丰富、人为干扰较少的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较高,害、益虫群落易于保持较好的平衡状态,有利于减少(或不使用)化学农药、发展绿色无公害茶叶生产.  相似文献   

6.
对水土保持型牧草苇状羊茅节肢动物群落的系统调查,根据节肢动物群落中物种的营养和取食关系将总群落划分为天敌亚群落和非天敌亚群落(含害虫和中性昆虫),以调查到的节肢动物种类、个体数量结合各群落生态学指标分析总群落及亚群落的结构组成.结果表明:共查得苇状羊茅节肢动物139种分属68科;非天敌亚群落为总群落主要成分,相对多度为0.7661,其中优势种为同翅目昆虫;天敌亚群落相对多度为0.2339;优势种为蜘蛛类天敌.优势集中性和优势度分析表明非天敌亚群落>总群落>天敌亚群落;均匀度指数除5、9月份外,均表现为天敌亚群落>总群落>非天敌亚群落;多样性指数除4、5月份外,均表现为总群落>非天敌亚群落>天敌亚群落.  相似文献   

7.
苦李山茱萸或板栗与茶间作增进昆虫多样性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间作对于茶园昆虫群落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遂于皖南山区石台县选苦李-茶、山茱萸-茶、板栗-茶间作茶园,邻近每类间作茶园、选择相同品种和同样立地条件的纯茶园作为对照,2007年1月-2009年1月,每月上旬调查这6块茶园昆虫、蜘蛛和捕食螨种数和个体数。结果表明:①与对照茶园相比,间作茶园昆虫的总物种数、总多样性指数稍大,间作茶园的天敌个体数稍多、益害生物的个体数量比值稍大;②间作对茶园昆虫的总个体数有影响。结果表明茶园间作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昆虫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小麦-油菜邻作对麦田主要害虫和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昆虫群落生态学的群落特性分析方法,于2008年和2009年在河北省邯郸市调查了小麦与油菜邻作对麦田蚜虫及主要天敌群落的构成、丰富度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与油菜田间昆虫群落的组成相似,主要田间害虫为蚜虫,其捕食性天敌包括瓢虫类、草蛉类、蜘蛛类和食蚜蝇,寄生性天敌为蚜茧蜂;两年间田间昆虫群落的组成有一定的变化,但均表现为邻近油菜的麦田蚜虫丰富度最低,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的丰富度最高;邻近油菜的麦田昆虫群落、麦蚜亚群落、捕食性天敌亚群落的稳定性高,远离油菜的稳定性低.该模式可以有效保护和利用天敌,增强田间自然天敌对害虫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9.
运用物种丰富度S、种群优势度D、群落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E作为综合指标,分析了不同间作方式下麦田麦蚜Aphidius avenae主要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群落的时间动态.结果表明,麦-油间作田天敌物种丰富度多高于单作田和麦-蒜间作田,麦-蒜间作田和单作田天敌物种丰富度基本相同;不同间作处理天敌群落优势种在调查初期有所不同,而中后期皆为燕麦蚜茧蜂;麦-油间作田天敌群落多样性指数一直高于单作田和麦-蒜间作田;调查后期(5月8日后)麦-油间作田的寄生性天敌的优势度指数显著低于单作田和麦-蒜间作田,均匀度指数则显著高于单作田和麦-蒜间作田.说明麦-油间作,麦蚜天敌物种丰富度较高,群落较稳定性,在小麦灌浆初期即可对麦蚜为害起一定控制作用;麦-蒜问作对麦蚜天敌群落的结构特点及时间动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油茶中幼林昆虫群落、害虫亚群落和天敌亚群落的结构特征、时序格局及其相互关联。[方法]于2014年6月—2015年5月,采用固定样地五点取样法对5~6年生油茶中幼林昆虫群落进行了系统调查,并运用最优分割法和模糊聚类法对收集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共记录油茶中幼林昆虫1 648头,隶属10目62科137种,其中害虫83种、天敌昆虫36种。6月初和10月中旬害虫的物种数、个体数、多样性指数均达到最大值,天敌与害虫的发生出现不明显的滞后现象,传粉昆虫10月下旬活动最为频繁。将害虫亚群落划分为9个区段,发展期-波动期-稳定期-衰退期-过渡期-发展期-波动期-稳定期-衰退期;天敌亚群落被划分为6个区段,发展期-稳定期-衰弱期-发展期-稳定期-衰弱期;昆虫总群落划分为4个区段,发展期-波动期-稳定期-衰退期,各区段的特点与作物物候期和各个亚群落的发生特点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油茶中幼林害虫亚群落、天敌亚群落、昆虫总群落时序聚类结果基本相同,均被划分为三类:发展期、稳定期和衰弱期,只是在各个期间不同群落的发生时间略有差别。[结论]油茶中幼林昆虫物种丰富,昆虫群落结构在一年中具有间断性、连续性和复杂性,5月中旬和9月中下旬是油茶害虫管理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1.
蜘蛛在茶园的生态控制和生物防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了解不同生境条件和管理方式的茶园蜘蛛群落结构差异和多样性变化,于2011年3月份—2011年10月份,运用振落承接和过筛法对3种不同类型茶园的蜘蛛群落组成与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3种类型茶园蜘蛛群落组成:3种类型茶园蜘蛛群落在科、属、种的组成及个体数量上,均表现为有机茶园高,无公害茶园次之,普通茶园低,且在物种数和个体数存在显著差异。管巢蛛科和狼蛛科是3种类型茶园的优势类群,球蛛科、跳蛛科、狼蛛科、皿蛛科的物种优势度大于10%。(2)蜘蛛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多重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茶园蜘蛛群落的个体数、物种数、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无公害茶园和普通茶园,普通茶园最低,且达到显著水平(P0.05)。(3)多元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茶园蜘蛛群落组成与普通茶园差异较大,无公害茶园与普通茶园蜘蛛群落组成差异较小;3种类型茶园的茶丛蜘蛛群落个体数、物种数及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地表,且表现为机茶园多,无公害茶园次之,普通茶园最少。蜘蛛的功能群采集发现,在3种茶园中结网蜘蛛少,而主要是游猎蜘蛛。(4)不使用化学农药的茶园,因其周边生境结构复杂(竹林、小灌木及杂草),植被丰富,形成植被缓冲带,改善了茶园小气候环境,增加了茶园土表覆盖度,可明显提高茶丛和地表游猎蜘蛛的物种数和个体数量。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在生态条件好、干扰少的有机茶园中的蜘蛛物种数量、群落多样性明显高于受损生态系统和人为干扰强的普通茶园。  相似文献   

12.
合肥郊区春季菜园和茶园昆虫群落的组成及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0年春对合肥郊区菜园和茶园进行了 5天 1次的系统调查 ,共发现菜园有 3 7科 49种昆虫和蜘蛛 ,主要害虫为小菜蛾、菜粉蝶、几种蚜虫和潜叶蝇 ;茶园有 3 1科 44种。重要害虫是茶蚜和黑刺粉虱等。菜园和茶园中主要天敌是黑带食蚜蝇、七星瓢虫、蚜茧蜂和斜纹猫蛛。自 4月中旬 ,菜园物种数、个体数和多样性指数明显增大。茶园物种数、个体数和多样性指数波动性稍小。菜园害虫种数较多 ,个体数波动较大。茶园中益害物种数之比是 1 0 0 ,菜园中则为 0 5 8。主成分分析显示茶园群落的稳定性稍强。  相似文献   

13.
茶园蜘蛛调查和保护研究概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茶园蜘蛛初步统计达28科289种,茶园蜘蛛发生数量占捕食性天敌的65~97.8%.茶园蜘蛛对茶园害虫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影响茶园蜘蛛数量的因子有化学农药施用、害虫的发生数量、气候和生境.茶园蜘蛛的保护、利用措施有:加强蛛虫测报、采用配套的农业措施、应用物理机械防治和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相似文献   

14.
不同海拔茶园害虫、天敌种群及其群落结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不同海拔茶园之间害虫、天敌种群及其群落结构的差异,为茶园害虫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平行跳跃抽样调查方法分别对海拔698.6m,270m和46m的高、中、低海拔茶园进行调查,并进行方差分析,进而用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以样方为单位3种海拔中差异极显著的害虫是假眼小绿叶蝉、柑桔粉虱、茶短须螨、茶黄蓟马、琥珀广翅蜡蝉和绿螽蟖;差异极显著的天敌是八点球腹蛛、锥腹肖蛸、日本球服蛛和茶色新圆蛛。数量居于3种海拔第一位的物种:高海拔茶园主要害虫为假眼小绿叶蝉、柑橘粉虱、茶短须螨和绿螽蟖,天敌为锥腹肖蛸蛛和八点球腹蛛;中海拔茶园害虫为茶黄蓟马和红蜡蚧,天敌为粽管巢蛛;低海拔茶园天敌为茶色新园蛛和日本球腹蛛。高海拔的主要害虫还有茶黄蓟马和琥珀广翅蜡蝉,主要天敌还有草间小黑蛛、茶色新圆蛛和日本球腹蛛;中海拔的主要害虫还有假眼小绿叶蝉和茶短须螨,主要天敌还有八点球腹蛛、草间小黑蛛、锥腹肖蛸、拟环纹狼蛛、三突花蟹蛛;低海拔的主要害虫有假眼小绿叶蝉、茶黄蓟马、柑桔粉虱和红蜡蚧,主要天敌还有八点球腹蛛、锥腹肖蛸、草间小黑蛛、粽管巢蛛和异色瓢虫。3种海拔茶园之间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个体数和均匀度差异均极显著,物种数差异不显著,3种海拔茶园之间植食性昆虫亚群落的多样性和物种数差异均不显著,个体数和均匀度差异均极显著。3种海拔茶园之间天敌亚群落的多样性指数、物种数和个体数差异均极显著。总群落多样性指数和群落相对稳定性值均是低海拔茶园最大。  相似文献   

15.
3种海拔高度茶园中2种害虫与其天敌间的数量和空间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灰色系统分析法和生态位分析法对安徽省潜山县高、中、低3种海拔茶园中2种主要害虫与其天敌在数量和空间上的相互关系进行研讨,经综合排序得出:低海拔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主要天敌是锥腹肖蛸、茶色新圆蛛和鞍型花蟹蛛,中海拔茶园为八点球腹蛛、锥腹肖蛸和鞍型花蟹蛛,高海拔茶园为锥腹肖蛸、茶色新圆蛛和草间小黒蛛。低海拔茶园柑橘粉虱的主要天敌是八点球腹蛛、茶色新圆蛛和异色瓢虫,中海拔茶园为鞍型花蟹蛛、八点球腹蛛和茶色新圆蛛,高海拔茶园为锥腹肖蛸、八点球腹蛛和斑管巢蛛。上述几种天敌与2种主要害虫在数量和空间上有显著的追随关系。不同海拔高度茶园中2种主要害虫的主要天敌种类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不同栽培模式对茶园生态环境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陕南茶区的纯茶园、塑料大棚茶园、松茶间作茶园及林篱茶园4种常见栽培模式的茶园生态环境(包括小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和茶叶中各项生化指标(包括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酚氨比、茶水浸出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茶园小气候因子有显著差异.相对于纯茶园,塑料大棚茶园、松茶间作茶园和林篱茶园能更有效地改善光照条件、降低环境温度、提高土壤水分和有机质含量、增强空气湿度,提高土壤养分状况.3种复合式茶园茶叶品质也较纯茶园显著提高,氨基酸和茶水浸出物含量显著高于纯茶园茶叶,而茶多酚含量却显著低于纯茶园茶叶.因此,林茶复合栽培模式和大棚模式茶园的生态环境更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茶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有机、无公害和普通茶园蜘蛛群落组成及动态差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韩宝瑜 《蛛形学报》2005,14(2):104-107
2002-2003年,每1~2星期1次,对皖南麻姑山区25年生山林间的有机茶园、植被贫乏的无公害茶园和普通茶园的茶丛及地表蜘蛛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查得普通茶园蜘蛛6224个体,分属于8科14种;无公害茶园蜘蛛7430个体,分属于8科16种;有机茶园蜘蛛8005个体,分属于12科29种。3类茶园中,3~5月、10~11月蜘蛛的物种数和个体数较多,7月、12月种数和个体数较少。本研究中的普通茶园植被较少,茶园管理稍粗放,滥施化学农药,蜘蛛种数和个体数均为最少。无公害茶园周围植被虽较少,但管理精细,一般根据防治指标施药,蜘蛛种数和个体数多于普通茶园。有机茶园植物相对繁盛,不施药,蜘蛛种数和个体数最多。茶园环境和管理措施对蜘蛛群落的组成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茶园蜘蛛、昆虫群落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王勇  张汉鹄  邹运鼎 《生态学报》1991,11(2):135-138
该文研究报道了皖南地区茶园蜘蛛、昆虫的种类和群落结构,结果如下:1.茶园中昆虫、蜘蛛种类有28个,其中5、6月群落中动物种类多,多样性指数大。调查期内,品种园内动物优势种是天敌。2.主成分分析(PCA)表明:在无人为干扰的品种园内,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稳定;进行化学防治的采摘茶园群落结构不稳定。此研究对于在茶园内合理使用农药、繁荣生物群落,提高茶叶品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茶园蜘蛛、昆虫群落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勇  张汉鹄  邹运鼎 《生态学报》1991,11(2):135-138
该文研究报道了皖南地区茶园蜘蛛、昆虫的种类和群落结构,结果如下:1.茶园中昆虫、蜘蛛种类有28个,其中5、6月群落中动物种类多,多样性指数大。调查期内,品种园内动物优势种是天敌。2.主成分分析(PCA)表明:在无人为干扰的品种园内,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稳定;进行化学防治的采摘茶园群落结构不稳定。此研究对于在茶园内合理使用农药、繁荣生物群落,提高茶叶品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下乡调研,总结并分析福建省山区茶园成功的经验与面临的挑战;主要针对山地茶园存在水土流失与茶园经营单一及生产质量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结合红壤山地生态复合茶园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新时期发展山区"生产-生态-生活"耦合茶园(简称"三生")的总体思路,阐述了"三生"耦合茶园的理论内涵,其是按照生态经济学的原理,通过茶园系统内部各结构要素的优化组合,促进其在时序有效链接、空间合理布局和生产生态匹配中产生正向联系和优势叠加作用,实现山区茶园生产、生态、生活功能的影响挖掘与充分利用,形成山区茶园整体性的耗散结构与有序性耦合链接的特定农业开发系统。从科学开垦与水肥调控工程、水土保持与立体种养工程、生态恢复与地力保育工程、水分涵养与茶园景观工程、绿化环节与茶旅结合工程、多样发展与康悦养生工程等6个方面总结提出了"三生"耦合茶园模式构建要素与技术实施要点。通过定位试验的能值分析表明,"三生"茶园能值自给率比常规茶园提高36.31%,可持续发展指数是传统茶园的2.68倍,说明在生产效率和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三生"茶园模式均优于常规茶园。结合福建茶业绿色振兴实际,提出了发展"三生"耦合茶园的技术与管理对策,以期为茶业企业与家庭农场在绿色发展过程提供参考及其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