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斜带石斑鱼淋巴器官个体发育的组织学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吴金英  林浩然 《动物学报》2003,49(6):819-828
本文应用连续组织切片技术和组织学观察,对出膜后1~60天的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各期仔鱼、稚鱼和幼鱼的淋巴器官组织进行了研究,描述了淋巴器官的个体发育过程和组织学结构特征。研究表明:实验水温为22.0~27.8℃时,孵化后第10天出现头肾原基。头肾原基由未分化的造血干细胞组成。随着鱼体的生长,头肾原基的造血干细胞很快分化成不同类型的细胞;头肾主要由网状内皮系统支持下的淋巴造血组织构成。第11天出现脾脏原基。脾脏原基由造血细胞组成,淋巴化速度相对较慢。脾脏在整个发育过程中,红细胞和类红细胞占优势,没有红髓和白髓之分。第13天出现胸腺原基。胸腺发育速度较快,是明显的淋巴器官。胸腺主要由胸腺细胞(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组成,外区和内区没有明显的界限,但很容易区分。胸腺外被单层的上皮细胞层与咽腔相隔,保持浅表的位置,并且在整个发育过程中,胸腺与头肾是独立分开的。免疫器官原基出现顺序是头肾、脾脏和胸腺;而免疫器官淋巴化的顺序是胸腺,头肾和脾脏。和其它硬骨鱼类一样,斜带石斑鱼在早期发育阶段,淋巴器官的发育较迟,出现相对滞后的现象[动物学报49(6):819~828,2003]。  相似文献   

2.
参与鱼类免疫应答的主要组织和器官有肾(特别是头肾)、脾、胸腺、血液和淋巴等。近30年来,随着鱼类免疫学的迅速发展,国内外许多学者在鱼类免疫相关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功能及免疫机理方面作了不少工作,但在鱼类免疫相关器官的发生方面所作工作很少。本文以正常鲤鱼的受精卵及不同发育阶段的幼鱼为材料,以Bouin‘s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连续切片,然后利用酸性条件下的阿新兰染色和过碘酸——雪夫氏试剂反应相接合的方法(AB—PAS染色)处理切片,对鲤鱼早期发育过程中免疫相关器官的发生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肾脏是出现最早的免疫器官,孵化前第一天(受精后第五天)就已经发现肾小管(Fig.1),孵化后第二天,在两个大的心窭之上出现网状的头肾组织,两条主要的,肾小管向后延伸在接近肛门处联合。在这个时期,骨小管之间分布有许多未分化的造血干细胞(Fig.2)和成熟的红细胞(Fig.3)。孵化后第五天,肾小管盘绕卷曲,肾小管之间的血细胞数目也有增加,出现体积较小的淋巴细胞(Fig.4)。孵化后第九天,造血组织同发育中的淋巴细胞数量大大增加,至孵化后30天,头肾、中肾、小管已很少,大部分被造血组织所充满。脾脏于孵化当天出现,位于肝胰脏之左后侧的肠背系膜上,含有红细胞和造血干细胞(Fig.5)。孵化三天后,脾脏生长速度加快,出现网状细胞、结缔组织和淋巴组织。肝脏与胰腺几乎同时出现于孵化当天,最初,两个腺体相互独立(Fig.6),孵化两天后,胰腺开始侵入肝组织中(Fig.7)。未发现造血组织和淋巴细胞存在于早期的肝组织中。胸腺于孵化后第三天,在第二鳃弓和第三鳃弓上方出现(Fig.8)。至第五天,胸腺中的细胞开始出现分化(Fig.9)以上结果比Botham等人报道的鲤鱼免疫相关器官的发生时间有所提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Cramp蛋白过表达对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ramp过表达转基因小鼠及同龄野生型小鼠的骨髓、脾脏、胸腺等组织器官中各种细胞的比例;分选骨髓造血干细胞,体外培养,观察其克隆形成能力。结果与野生型小鼠相比,Cramp过表达转基因小鼠的骨髓、脾脏、胸腺等组织器官中各种细胞的比例、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等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本研究中,Cramp过表达转基因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分化能力、克隆形成能力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鲤鱼早期发育过程中免疫相关器官的发生(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与鱼类免疫应答的主要组织和器官有肾(特别是头肾)、脾、胸腺、血液和淋巴等。近30年来,随着鱼类免疫学的迅速发展,国内外许多学者在鱼类免疫相关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功能及免疫机理方面作了不少工作,但在鱼类免疫相关器官的发生方面所作工作很少。本文以正常鲤鱼的受精卵及不同发育阶段的幼鱼为材料,以Bouin’s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连续切片,然后利用酸性条件下的阿新兰染色和过碘酸─—雪夫氏试剂反应相接合的方法(AB-PAS染色)处理切片,对鲤鱼早期发育过程中免疫相关器官的发生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肾脏是出现最早的免疫器官;孵化前第一天(受精后第五天)就已经发现肾小管(Fig.1),孵化后第二天,在两个大的心窦之上出现网状的头肾组织,两条主要的,肾小管向后延伸在接近肛门处联合。在这个时期,肾小管之间分布有许多未分化的造血于细胞(Fig.2)和成熟的红细胞(Fig.3)。孵化后第五天,肾小管盘绕卷曲,肾小管之间的血细胞数目也有增加,出现体积较小的淋巴细胞(Fig.4)。孵化后第九天,造血组织间发育中的淋巴细胞数量大大增加,至孵化后30天,头肾、中肾、小管已很少,大部分被造血组织所充满。脾脏于孵化当天出现,位于肝胰脏之左  相似文献   

5.
小鼠的造血系统起源于胚胎发育7d的卵黄囊胚外中胚层,研究表明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 cells)体外分化模型能够模拟卵黄囊造血的发生过程;此外,诱导ES细胞体外定向造血细胞分化对于建立治疗性克隆以治愈多种血液病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细胞(High proliferative potential colonyforming cells, HPPCFC)是体外培养的最原始的多潜能造血前体细胞之一。本研究发现:小鼠ES细胞在体外分化5~14d形成的拟胚体中含有HPP-CFC。其再生潜能与胚胎期9d的卵黄囊来源的HPP-CFC相似,与骨髓来源则不同。RT-PCR分析表明:ES细胞来源的HPP-CFC表达与造血干细胞增殖相关的特异性转录因子和多种造血生长因子受体。但分化12d的拟胚体细胞和HPP-CFC集落细胞移植受致死剂量照射的小鼠不能产生典型的脾结节。因此,ES细胞来源的HPP-CFC在体外和体内造血活性的差异值得更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比较了卵黄囊造血干细胞与胎儿的肝、脐血管和成人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之间的区别,揭示了卵黄囊造血干细胞向各系细胞分化的过程,以及细胞因子、卵黄囊内皮细胞对其增殖,分化的影响。卵黄囊造血干细胞有很强的增殖,分化能力,且不表达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抗原,故可运用该细胞促进机体造血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前已报道人胚肝、骨髓造血的研究资料,对于该两组织造血发育的规律,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的相互联系,造血干细胞的可能来源等问题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实验依据。而脾脏和胸腺在胚胎时期的一定阶段亦是造血功能的执行者,在这方面文献中涉及甚少,尤其是有关电子显微镜的资料更为缺乏。本文对此两种胚胎组织进行光镜和透射电镜的观察,以  相似文献   

8.
我们对人胚胎的造血发育包括胚肝、胚胎、骨髓、脾脏和胸腺的造血已有较详尽的研究与报道。但鉴于人胚取材的限制,早期胚胎造血的材料极难取得,故设计动物实验和应用罗斯小室作环流培养以期明确胚胎早期造血部位和造血干细胞的可能来源,以使发生学的研究更为完善。材料和方法用日龄60—70天 LACA 雌性和雄性小  相似文献   

9.
小鼠的胸腺细胞对多向性造血干细胞(CFU-S)的增殖有明显的“放大”。作用,而这个“放大”作用的实现,是胸腺细胞与骨髓细胞之比例达到500∶1时为最好。小鼠胸腺细胞对多向性造血干细胞的分化也有明显的影响;本实验表明首先出现红系分化的增强,然后再出现粒系分化的增强。被激活的胸腺及脾脏的淋巴细胞(T细胞)对CFU-S的增殖具有更强的“放大”作用。在去胸腺小鼠的实验中表明ConA对CFU-S没有直接的作用。ConA作用于胸腺等T淋巴细胞,被激活的T细胞再作用于造血干细胞。本实验初步表明,淋巴细胞对造血干细胞的激活作用,必须在完整的活的淋巴细胞与造血干细胞直接接触或接近下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与免疫关系最密切的细胞,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肥大细胞和嗜酸粒细胞等,然而参与机体特异性免疫的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本文只简单介绍淋巴细胞与免疫的关系。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人体血液和淋巴器官脾、淋巴结和胸腺中。六十年代前,曾把小淋巴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Some closely related members of the monocotyledonous familiesAlismataceae, Liliaceae, Juncaceae, Cyperaceae, Poaceae andAraceae with variable modes of pollination (insect- and wind-pollination) were studied in relation to the ultrastructure of pollenkitt and exine (amount, consistency and distribution of pollenkitt on the surface of pollen grains). The character syndromes of pollen cementing in entomophilous, anemophilous and intermediate (ambophilous or amphiphilous) monocotyledons are the same in principal as in dicotyledons. Comparing present with former results one can summarize: 1) The pollenkitt is always produced in the same manner by the anther tapetum in all angiosperm sub-classes. 2) The variable stickiness of entomophilous and anemophilous pollen always depends on the particular distribution and consistency of the pollenkitt, but not its amount on the pollen surface. 3) The mostly dry and powdery pollen of anemophilous plants always contains a variable amount of inactive pollenkitt in its exine cavities. 4) A step-by step change of the pollen cementing syndrome can be observed from entomophily towards anemophily. 5) From the omnipresence of pollenkitt in all wind-pollinated angiosperms studied one can conclude that the ancestors of anemophilous angiosperms probably have been zoophilous (i.e. entomophilous) throughout.
  相似文献   

18.
19.
正Dear Editor,Parainfluenza virus 5 (PIV5), known as canine parainfluenza virus in the veterinary field, is a negative-sense,nonsegmented, single-stranded RNA virus belonging to the Paramyxoviridae family (Chen 2018). The virus was first reported in primary monkey kidney cells in 1954 (Hsiung1972), then it has been frequently discovered in various  相似文献   

20.
<正>Dear Editor,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IBD)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iseases of the poultry. The IBD virus (IBDV), a nonenveloped virus belonging to the Birnaviridae family with a genome consisting of two segments of double-stranded RNA (segments A and B), targets B lymphocytes of bursa of Fabricious leading to immunosuppression. In Pakistan,poultry farming is the second biggest industry and IBD is the second biggest disease threating the poultry sector.However, there is limited genome information of IBD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