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呼伦贝尔草地野生禾本科牧草的属种组成、生长习性及饲用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呼伦贝尔草地现有禾本科牧草42属112种,这些禾本科牧草大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适应典型草原和丘陵草甸草原生境,饲用价值高,适口性良好,是植被组成中的重要组成成分,生态利用前景广阔,是本地区重要的牧草资源。对其资源进行评价,为其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西藏草地面积辽阔,饲用植物资源丰富.饲用植物共有2 672种,分属于83个科、557个属.其中以莎草科、禾本科和杂类草等为主要种类.充分利用当地野生优良牧草资源,培育适应西藏不同生境的当家牧草品种,对改良和建设草地、改善草地生态环境、遏制藏北草地退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牧草之王——紫花苜蓿的特性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是一种国内外广泛种植的优质豆科牧草,本文介绍了紫花苜蓿的生物学特征.饲用价值、食用价值及在水土保持和植物生物反应器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呼伦贝尔草原土壤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多样性与群落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及扩增产物序列分析方法比较研究了呼伦贝尔5种草地类型(线叶菊草原、贝加尔针茅草原、羊草草原、大针茅草原、克氏针茅草原)土壤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草地类型间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显著,羊草草原和大针茅草原相似性较高,相似度为67%,而其他3个草地类型间相似性较低,相似度均低于60%.羊草草原土壤nifH基因多样性最高,其次是克氏针茅草原、大针茅草原和贝加尔针茅草原,线叶菊草原最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呼伦贝尔草原土壤固氮微生物大部分属于变形菌门的α-变形菌纲,分别隶属于慢生根瘤菌属、中慢生根瘤菌属、红假单胞菌属、固氮螺菌属.5种草地类型中,克氏针茅草原土壤中联合固氮菌和自生固氮菌居多,而其他4个草地类型均以共生固氮菌为优势生态类型.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不同草地生态系统恢复能力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草地生态系统恢复能力是评价人类工程活动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生态系统影响的重要组分.分析了不同草地生态系统干扰带和非干扰带群落特征、植物多样性、草地初级生产力和经济类群,综合评价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地上植被在受工程活动干扰后的综合恢复能力.结果表明:经过近20多年的自然恢复,青藏苔草草原、紫花针茅草原、扇穗茅草原、高山嵩草草甸、矮蒿草草甸和藏蒿草沼泽化草甸6种草地的盖度和物种组成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且草原群落的恢复程度好于草甸群落,但干扰群落仍低于未干扰群落;紫花针茅草原分布区物种多样性恢复好于其他草地类型分布区;干扰带由最初的地上植物生物量全部为0恢复到148.8~489.6 g·m-2,其中藏嵩草沼泽化草甸干扰带恢复最好,生物量达489.6 g·m-2;除藏嵩草恢复群落的饲用植物类群组成相对稳定外,干扰后的其他5种草地类型饲用价值降低.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的植被综合恢复能力显著高于草甸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6.
大兴安岭森林草原过渡带是大兴安岭森林与呼伦贝尔草原接壤的关键区域。由于过渡带本身的脆弱性,气候变化和过度放牧等人为因素的干扰导致区域内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发生剧烈变化。然而,气候变化和放牧双重作用对森林草原过渡带草地植物群落动态影响的研究还鲜有报道。以内蒙古陈巴尔虎旗森林草原过渡带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08、2009、2010和2019年沿着草甸草原-森林草原过渡区域-林间草地-森林的梯度进行野外调查,对比分析11年间受气候变化和过度放牧的双重干扰下,该区域植物物种丰富度、Raunkiear生活型功能群、牧草饲用价值以及群落生物量随时间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与2008-2010年均值相比,2019年植物物种数量明显下降,其中禾本科牧草减少10余种;植物Raunkiear生活型功能群组成发生显著变化,其中一、二年生植物物种数增加4%,地面芽植物降低8%;牧草饲用价值中优等牧草所占比例下降5%,劣等牧草比例增加7%;总地上生物量显著下降35%。在过渡带各区段中,草甸草原群落结构和功能受气候和过度放牧影响更加明显。与2008-2010年均值相比,2019年草甸草原群落物种丰富度降低12%,优等牧草比例降低4%,劣等牧草比例增加7%,植物地上生物量更是显著降低62%。对区域气候和放牧因素分析可得,年降水量和年均温与过渡带地上生物量均显著相关,其中降水是导致过渡带整体上生产力下降的主要因素;而过度放牧是导致草甸草原群落生产力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土壤氨氧化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endu RL  Li G  Yang DL  Zhang JN  Yi J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4):929-935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及扩增产物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呼伦贝尔5种草地类型(线叶菊草原、贝加尔针茅草原、羊草草原、大针茅草原、克氏针茅草原)土壤氨氧化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研究表明:不同草地类型间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差异显著,相似性均低于50%.线叶菊草原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多样性最高,其次是贝加尔针茅草原、羊草草原和克氏针茅草原,大针茅草原最低.5种草地类型土壤氨氧化细菌均以Nitrosospira cluster 3为优势种群,此外还发现有Nitrosospira cluster 1、2、4和Nitrosomonas.线叶菊草原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组成较其他草地类型复杂,而羊草草原和大针茅草原群落组成较简单.经相关性分析,土壤含水量、土壤全氮、有机碳、土壤C/N与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多样性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北部多年冻土退化过程中生态系统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郭正刚  牛富俊  湛虎  吴青柏 《生态学报》2007,27(8):3294-3301
多年冻土的发育是青藏高原冻土区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而多年冻土退化效应是目前青藏高原研究的热点。研究了青藏高原北部多年冻土退化过程中生态系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多年冻土退化的过程中,土壤温度逐渐升高,土壤含水量下降,有机质含量降低,植被类型表现为从沼泽化草甸演替为典型草甸,草原化草甸,最终成为沙化草地,群落植物组成从湿生或中湿生逐渐向中生、中旱生乃至旱生转变,草层高度变矮,植被盖度下降,α和β多样性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在草原化草甸阶段达到最大;草地植物生物量和载畜能力总体表现为降低趋势,但在典型草甸和草原化草甸之间差异不显著。植被经济类群的变化趋势表现为优良的莎草科和禾本科牧草比例下降,而毒杂草比例显著增加,牧草品质下降,饲用价值降低。  相似文献   

9.
为了给黄河三角洲地区野生饲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对该区域的野生饲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初步统计黄河三角洲地区野生饲用植物有40科118属172种.并介绍了该区域饲用植物的科属种组成、区系分布、地理分布及饲用价值等,并对其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 自1976年以来作者先后在内蒙古、宁夏等草原地区以及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等接近草原地区的农区、半农半牧区,采到黄芪属(Astragalus)和锦鸡儿属(Caragana)植物上的一种类似黑痣病症状的黑斑病标本。据调查,黄土高原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良豆科牧草兼固沙植物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cv.Shadawang)受害严重。引起该两属豆科植物黑斑病的病原真菌是扁裂腔孢属(Diachorella)的成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