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淮海平原豫北地区农林业系统的能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黄淮海平原豫北地区农林业系统3种群落类型(沙兰杨-小麦·玉米(POTZ)、泡桐-小麦·玉米(PATZ)和苹果-小麦·花生(MTA))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OTZ类型的年群落净固定能量为43.6235×1010J·ha-1,PATZ为45.6426×1010J·ha-1,MTA为49.6000×1010J·ha-1.年群落现存能量分别为55.2174×1010,57.7595×1010和78.4699×1010J·ha-1;群落的光能利用率分别为1.000,1.047和1.138%.群落的能量效率分别比传统的农田系统增加11.83、14.45和28.25%.在农业林业系统中,苹果-小麦·花生群落类型为最佳群落类型.  相似文献   

2.
3.
吴刚  冯宗炜  秦宜哲 《生态学报》1993,13(2):139-147
农林业系统沙兰杨-小麦、玉米群落类型N、P、K营养元素循环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群落中,元素N和P发生损亏,K基本平衡。在植物组分库和枯落物库中,元素N、P、K均发生累积;在土壤库中,元素N、P和K均发生亏损。土壤表层(0—20cm)N的含量是限制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因子。土壤库中有效N和速效P的含量是限制沙兰杨正常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因子。群落的年输入输出量大,枯落物少,营养元素在各组分间的循环量大等是该群落类型营养元素循环的重要特性。  相似文献   

4.
海岸带不同复合农林业系统的小气候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海岸带银杏(Ginkgo biloba Linn.)-农作物在种复合经营模式(A.4年生叶用银杏+农作物;B.6年生果用银杏+4年生叶用银杏+农作物;C.6年生材用银杏+农作物)进行了小气候的同步测定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太阳辐射的吸收率、空气相对湿度、防风效应都随模式内植被的立体空间层次增加而增加,而气温、地温的日较差和水面蒸发量却随之降低。各模式中影响小气候的主导因子主要是植被结构层次和地表温度,其因子负荷量分别为-0.971和0.9997。三种模式中,果用银杏-叶用银可-农作物复合模式具有更适宜而又稳定的小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三种银杏-农作物复合模式下植物种群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削弱和截获进行了模型化分析,并探讨了不同模式下光照强度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银杏果用-叶用-豆类作物复合模式具有最好的复合光效益,光能截获率可达92%;PAR在植冠层的削弱遵循Beer-Lambert定律;植物种群的叶面积、地上部分生物量、光吸收的关系可以用Y=axb数学模型描述。同时,果用、材用银杏冠层有较大的透光性和光强变异系数,可以作为银杏-农作物初期经营的上层树种,但要注意冠形的调控;光强的时间变化受冠层条件和太阳高度角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6.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简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内容。世界性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产生的背景、过程以及研究方向,讨论了我国农业复合经营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展望我国农林业复合经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热带亚热带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复合农林业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我国热带亚热带是人口和环境压力最大的区域之一。原有自然生态系统遭到很大的破坏,退化生态系统大面积增加,这是严重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的恢复生态学定点研究表明,通过综合整治,使退化生态系统得以恢复与重建,具有重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丘陵山区进行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实践中所构建的“林果草(牧)鱼”复合生态系统,是高产、高质、高效的复合农林业模式,是促进地方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昆虫种群系统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庞雄飞  梁广文 《生态学报》1990,10(4):373-378
  相似文献   

9.
景观农业研究的兴起及其实际意义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1 引 言近些年来 ,景观生态学与农学的结合出现了景观生态学在实际应用上的一个新分支景观农业 (ландшафтноеземледелие,landscapeagri culture)。景观农业的出现不是偶然的 ,它是农业经历了数千年的探索 ,寻找其高产、高效、持续稳定所找到的解决方法之一 ,是人类一直谋求农业生产与环境协调发展所走的一条必由之路 ,也是景观生态学迅速发展 ,在实际应用中解决农业生产问题一次成功的尝试。按现在通常的的农业生产模式 ,提高农业生产的途径总是离不开改良品种、增施肥料、改善耕作措施、使用农…  相似文献   

10.
巴卡小寨混农林系统农业生物多样性管理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 ,混农林业是适宜热带山地社区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之一。本文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基诺族乡巴卡小寨为调查田野点 ,应用人类学、户级水平农业生物多样性评价和访谈等调查方法。设置以橡胶、水果树、薪炭林为主的三种混农林业实践类型共 2 4个样方 ,分别属 1 8位农户。文章主要探讨不同类型混农林业实践在市场经济影响下对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两者与传统生活方式的互动等  相似文献   

11.
丘陵地区茶树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茶树[Camellia sinensis(L,) KuntZe]具有喜温、喜湿、喜酸性土和耐荫的特性。生育环境不良,茶叶产量和品质均差。因此,如何  相似文献   

12.
生态系统工程与现代混农林业生产体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剧增,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等危机。在第三世界人口飞速增长,耕地需求扩大,毁林种粮,弃林从牧的问题十分严重,引起土壤肥力衰退,水土流失,气候失调,环境恶化,从而阻碍了农牧业的发展。为了保护森林,维护环境,解决农林、牧林业之间的矛盾,有效的途径就是将农、林、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林-农复合生态系统。因而发展农林业在国际上受到充分重视,早于1977年就成立了国际农林业研究中心(ICRAF),推动农林业的研究与生产。我国对农林业的研究与推广近年来也有长足的发展。预计农林业将成为现代农业和林业的发展趋势之一。为此,我们请南京林业大学熊文愈教授和姜志林教授负责组稿、审稿和修改论文,共汇集农林业的论文16篇。这些论文部分反映了当前我国农林业的理论研究工作和实际生产经验。现经本刊编辑,计划作为农林业专题在本刊分四期刊出,以引起广大读者对农林业的重视。在此我们对熊文愈和姜志林二位教授的积极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3.
生态位理论在鄂中丘陵地区生态农业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在我国的生态农业建设实践中,生态位理论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应用中有了丰富和发展。孙鸿良等将生态位理论应用于农业生态系统,鉴于农业生态系统具有强烈的  相似文献   

14.
福建山区混农林业的传统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的杉农们进行杉农间作时做各项决策的传统依据。认识生态人类学的理论文化观点是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基于这一观点,人类面临生存环境挑战时,具有前科学的本领。前科学即由可见结果推理不可见原因的能力及综合推测自然界明确构序的能力(Bloom,1987)。前科学先于科学方法的形成,也许是现代人类必不可少甚至明显的特征。根据上述观点和生态人类学家所创立的三  相似文献   

15.
湘中红壤丘陵区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中红壤丘陵区是中国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技术的支持下,以湘中红壤丘陵区的典型区域———长沙市为例,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湘中红壤丘陵区景观格局多样性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长沙市1986年和2000年的遥感影像资料分析表明,湘中红壤丘陵区现状景观格局以林业景观为主,农田是景观类型中的重要组分;同时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湘中红壤丘陵区景观格局的多样性和破碎化程度逐年明显的增加,景观格局的稳定性逐渐增强。应用马尔柯夫模型对于湘中红壤丘陵区景观格局变化趋势进行了模拟,表明该模型可以应用于湘中红壤丘陵区景观格局的模拟预测中;对长沙市2005~2020年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城镇居民地景观面积将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后河自然保护区光叶珙桐种群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研究了湖北省五峰县后河自然保护区光叶珙桐种群结构及其动态。结果表明,光叶珙桐种群径级分布呈倒金字塔型,存活曲线呈双峰凸型,说明光叶珙桐种群更新不良,年龄结构属于中衰型。种群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的原因与光叶珙桐种群自身生物学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革螨初步名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文献报告及调查所得,湖北省已知革螨 Gamasid mite计有28属59种.文内对种名、宿主及分布予以详细记载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恙螨初步名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振琼  刘亦仁 《蛛形学报》2003,12(2):112-116
根据文献报告及调查所得,湖北省已知恙螨计有14属41种。文内对种名、宿主及分布予以祥细记载。  相似文献   

19.
丘陵地区农户生态系统生产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建立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必须从全面分析系统的结构、功能特点以及系统中各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着手,阐明影响系统功能的主要结构因子和条件因子,从而为增强系统功能拔出有效的调控途径与调控措施。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组分、多变量的复合系统,可以从任一层次水平上开展研究,或乡、或村、或户。鉴于目前大多数农村仍以农户为生产单位,以分散经营为特色,故本研究从农户这一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低丘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一种简易的层次分析法对在湖北省低丘上建立的11种农林复合经营模式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在11种低丘经营模式中,以楠竹、杉木混交林下间作豆类综合效益最好,其次是林下间作豆类,松下间作茶叶、玉米,板粟间作枸杞、豆类,茶业间作玉米,柑橘间作玉米、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