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龙眼荔枝卷叶蛾类寄主植物种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龙眼荔枝卷叶蛾类寄主植物种类的初步考查结果表明,目前所采到的卷叶蛾种类中,它们的寄主范围不尽相同。柑桔褐带卷蛾Adoxophyes cyrtosema达15科31种;柑桔长卷蛾Homona coffearia和棉褐带卷蛾A.orana的寄主分别有14科21种和13科20种;后黄卷蛾Cacoecia asiatica和柑桔黄卷蛾Archips seminubibis的寄主有10科14种和8科13种;三角新小卷蛾Olethreutes leucaspis、圆角卷蛾Ebodocellerigera和斜斑小卷蛾Andrioplecta oxystaura,目前仅发现危害龙眼及荔枝。新发现柑桔长卷蛾可危害翠蜜枣、指天椒和皱果苋,柑桔黄卷蛾危害粪箕笃、苦丁茶、指天椒,柑桔褐带卷蛾可危害黑面神(Breyniafruticosa)。 相似文献
2.
龙眼和荔枝卷叶蛾类种群动态及其群落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结果显示,在广西南宁市和崇左市的部分龙眼和荔枝园中,危害龙眼和荔枝的卷叶蛾类有3科20种,其中龙眼园的卷叶蛾类有3科16种,荔枝园有2科17种,2类果园发生的种类有所不同。20种中,9种过去尚未见报道。龙眼园和荔枝园卷叶蛾类群落结构的均匀度指数较低,分别为0.298 2和0.406 3,说明在群落中有某种卷叶蛾的种群数量相当大,各种类数量分布不均一,有某个种群数量相当大。2类果园卷叶蛾类群落的多样性相比,荔枝园要高于龙眼园。龙眼园卷叶蛾类的优势种为三角新小卷蛾Olethreutes leucaspisMeyrick(优势度指数d=0.813 2),荔枝园分别为三角新小卷蛾(d=0.722 6)和灰白条小卷蛾Dudua aprobola(Meyrick)(d=0.102 8)。2类果园种群数量较大的种类均为三角新小卷蛾、灰白条小卷蛾和圆角卷蛾Ebodo cellerigeraMeyrick。各月份卷叶蛾类发生的总数量均以龙眼园高于荔枝园。 相似文献
3.
鳞翅目(Lepidoptera)尺蛾科(Geometridae)成虫多为中型蛾类,其幼虫称为“尺蠖”,是荔枝和龙眼梢期的重点防控对象之一。目前,我国已报道的危害荔枝和龙眼的尺蛾科害虫共有10种,广东省内常见的有8种,分别为:粗胫翠尺蛾Thalassodes immissaria、大造桥虫Ascotis selenaria、大钩翅尺蛾Hyposidra talaca、油桐尺蛾Biston(Buzura)suppressaria、波纹黄尺蛾Perixera illepidaria、樟翠尺蛾Thalassodes quadraria、荔枝青尺蛾Berta chrysolineata hainanensis和间三叶尺蛾Sauris interruptaria。至今,国内外围绕荔枝和龙眼尺蛾科害虫开展的研究报道仅为15篇,其中粗胫翠尺蛾最多(7篇),而为害较普遍的荔枝青尺蛾和间三叶尺蛾尚未见研究报道。本文基于文献检索结果,着重综述了粗胫翠尺蛾、大造桥虫、大钩翅尺蛾、绿额翠尺蛾Pelagodes proquadraria和油桐尺蛾5个尺蛾科优势种的研究现状,并且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 相似文献
4.
荔枝和龙眼是中国著名的南亚热带果树。本文分别就荔枝、龙眼种质资源在起源与分布、分类与鉴定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荔枝和龙眼的分类研究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根据形态特征进行分类、应用同工酶分析和DNA分子标记进行分类。形态特征常常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同工酶分析可以检测到的多态性位点十分有限。应用分子标记研究荔枝、龙眼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克服了前述2种研究方法的不足。目前,荔枝和龙眼的品种选育仍然以实生选种和芽变选种为主。为了实现对荔枝、龙眼果实品质和农艺性状的改良,建议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深入地探讨荔枝、龙眼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同时通过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提高荔枝和龙眼杂交育种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利用机油乳剂对果树进行安全性和防治荔枝蒂蛀虫Conopmorpha sinensis Bradley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喷施机油乳剂后荔枝和龙眼的落果率与对照树无差异.喷清水的对照树其蒂蛀虫蛀果率比喷机油乳剂的处理树高,分别为150、200和250倍机油乳剂处理的2.8、3.0和2.7倍.在荔枝、龙眼园应用机油乳剂防治害虫不会导致落叶、落果、畸形叶和畸形果,也不会延缓果实的生长和成熟及降低单果重,而有利于控制介壳虫、螨类、蛀果类等害虫.机油乳剂可替代广谱性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化学农药的污染,有利于果园天敌的生存、繁殖,提高生物多样性,改善果园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我国荔枝、龙眼病害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列出我国大陆荔枝(Litchi chinensis)、龙眼(Dimocarpus longan)生产上发生的37种侵染性病害种类及其主要为害部位,并介绍其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7.
荔枝、龙眼是水果上品,曾经大规模发展,由于多种原因,目前部分果园管理缺失,蛀干害虫危害程度加剧。记录当前严惩危害荔枝、龙眼树干、枝条枯萎甚至植株干枯的龟背天牛和咖啡木蠹蛾特征、习性和防治方法,维护果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银杏超小卷叶蛾发生规律及其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银杏超小卷叶蛾Pammeneg如kgoicohLill是为害银杏的主要害虫,以幼虫蛀食银杏短枝(果枝)及1年生长枝,造成枝枯、落叶、落果,减少白果产量。近年来我省银杏集中产区的随州、安陆、孝昌等市县,该虫发生严重。湖北省教委于1994年给我校下达了“银杏超小卷叶蛾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的课题。3年来,作者对银杏超小卷叶蛾的生物特性、防治指标、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于下。王试验地概况试验区设在随州市洛阳镇和毗邻的安陆市三里、王义贞镇,位于鄂中北部大洪山区东麓,海拔200~250m,年平均气温匕℃,有银杏资源SO余万… 相似文献
9.
10.
11.
综述了荔枝在温度、水分、矿质营养和环境污染等的逆境条件下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等的变化,指出荔枝对逆境适应性脆弱是低产的主要原因,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记述福建省荔枝、龙眼梢果蛀虫种类,比较记述了两种细蛾、龙眼亥麦蛾的形态和生物学。 相似文献
13.
中国白蜡窄吉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是近年来发生和影响比较严重的国际性检疫害虫,主要危害白蜡属(Fraxinus spp.)树木。它以幼虫在树木的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浅层蛀食,从而切断树木的营养输导组织,导致树木衰弱死亡。为了深入了解该害虫,探索合理的治理策略,本文对国内外有关白蜡窄吉丁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生活习性、生活史、分布与危害、寄主范围等方面以及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并讨论了白蜡窄吉丁今后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4.
15.
为探讨早春极端低温对龙眼成花的影响及芒果和荔枝花穗冷害发生时应对措施的效果,在2008年早春低温冷害时,通过抹除芒果和荔枝的冷害顶生花穗,研究该应对措施对促进腋芽再分化花芽并抽生花序的效果,并在低温冷害后,对不同龙眼品种的成花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抹除荔枝冷害顶生花穗后能显著促进黑叶、钦州红荔、糯米糍、立夏红腋芽再生花序,平均单株花穗数分别为139、62.5、28和29穗,分别比对照的高119、22.5、25和26穗;而妃子笑、三月红、桂味和禾荔的处理树和对照树之间差异不明显。抹除芒果冷害顶生花穗后,台农1号、贵妃、桂热82号、红象牙和金穗芒的平均单株成花数分别为92、18、131、20.5和18穗,明显高于对照;而凯特芒、桂热120、吉尔、紫花芒和金穗芒处理树和对照树之间差异不显著。龙眼低温冷害后成花较好的有桂明、储良、石硖、小广眼、大乌圆和大广眼,平均单株花穗数分别为88、67、52.7、52、51和50穗;其次是桂香、乌龙岭、东壁、立冬本和早白露,平均单株花穗数分别为39、26、25、23.5和21.5穗。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次记述我国为害荔技、龙眼叶片的一点木蛾Epimactis monodoxa Meyrick,是作者1983-1984年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龙眼角颊木虱发生规律与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998年调查了泉州农校旧校园内龙眼角颊木虱发生情况,并进行了几种农药防治龙眼角颊术虱若虫的室内和田间药效试驻。调查得知,该虫在泉州年发生4—5代.世代重叠,以二龄若虫和少数一龄若虫在被害叶的虫洞内越冬。若虫在龙眼树上的分布是外部叶片多于内部叶片;南面叶片多于西北面叶片;幼嫩、浓绿的叶片多于老、黄的叶片。若虫发生总是与新梢抽发期紧密相连,一年有两个高峰期,第一高峰期主要为害春梢和早发的夏梢,第二高峰期主要为害秋梢。药剂试验结果表明,几种新型农药对龙眼角颊术虱若虫均有较好药效,且药力持续时间长,尤以1%喜洋洋2000倍液和0.6%灭虫灵4000倍液的药效更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