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千岛湖次生林优势种植物光合生理生态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铭  金则新  李月灵  王强 《生态学报》2015,35(7):2057-2066
对千岛湖次生林优势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石栎(Lithocarpus glaber)、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在不同季节的光合作用日变化、光响应、CO2响应以及相对叶绿素含量进行了分析,以期了解群落演替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1)马尾松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在4个季节均呈"单峰"曲线;苦槠在8月呈"双峰"曲线,其他3个月份均呈"单峰"曲线;石栎和青冈在5月、8月和11月的Pn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2月为"单峰"曲线。(2)马尾松和苦槠的Pn日积累值为8月最高,石栎和青冈为11月最高,且均与其他3个月均差异显著。4种优势种在4个季节的Pn日积累值的平均值大小为马尾松苦槠青冈石栎,差异显著。(3)4个季节中,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暗呼吸速率(Rd)、最大羧化速率(Vcmax)、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均以马尾松最高,表观量子效率(AQY)为马尾松最低。青冈在4个季节中具有最低的LSP、Rd和最高的AQY。苦槠和石栎的光合特性介于马尾松和青冈之间。(4)相对叶绿素含量以青冈最高,马尾松最低。总之,马尾松属强阳性树种,苦槠为阳性树种,石栎具有一定的耐荫性,青冈的耐荫性较强。  相似文献   

2.
千岛湖次生林优势种植物光合特性对不同光环境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林窗、林缘、林下3种自然光环境下,对千岛湖次生林优势种马尾松、苦槠、石栎和青冈栎在不同季节的光合作用日变化、光响应、CO2响应和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比较,探讨优势种对光环境的适应及响应的差异,以期了解群落演替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在3种光环境下,马尾松、苦槠的日均净光合速率(Pn)为夏季最高,石栎、青冈栎为秋季最高.在林窗、林缘中,年均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Rd)均为马尾松最高,苦槠次之,青冈栎和石栎最低;林下生境中,青冈栎的年均Amax、表观量子效率(AQY)最高,其次是石栎和苦槠,马尾松最低.3种生境中,马尾松的年均最大羧化速率(Vc max)、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和磷酸丙糖利用率(TPU)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优势种.马尾松、苦槠4个季节的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均为林窗最高,石栎、青冈栎为林下最高;马尾松、苦槠的Fv/Fm最大值出现在夏季,石栎、青冈栎出现在秋季.马尾松、苦槠更适合生长于林窗等高光强生境中,而石栎、青冈栎在林下等低光强生境中生长较好.随着演替的进程,群落郁闭度增大,石栎和青冈栎将取代马尾松和苦槠成为群落演替顶极阶段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3.
天台山东南石栎光合生理生态特性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分别对林窗、林缘和林下 3种生境的东南石栎光合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林窗、林缘生境的东南石栎在 6月、8月和 11月晴天 ,净光合速率日进程为双峰型 ,2月晴天为单峰型 ;林下一年不同月份的净光合速率日进程均为单峰型。 8月 ,东南石栎叶片已发育成熟 ,叶绿素含量高 ,硝酸还原酶活力大 ,水热条件优越 ,光照强 ,此时光合能力达到一年中的高峰。在 8月 ,东南石栎的光补偿点最低 ,光饱和点最高 ;东南石栎的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较高 ,其对光适应的生态幅较宽。东南石栎日均净光合速率比伴生种类高 ,有利于其在群落中占领空间取得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4.
以上海市杨浦区原废弃地(新江湾地区)半自然群落的主要优势树种为对象,测定不同生活型植株在夏季不同生境下叶片的光合特性,从光合生理生态角度分析低干扰条件下上海城市废弃地的植物群落次生演替过程的特点,并结合环境因子分析并预测植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冠层树种光合作用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林窗树种呈单峰型,而林下树种呈不规则变化,体现出亚热带地区植物在夏季典型气候下的"光合午休"现象,而生境特点同时也影响植物光利用对策。(2)冠层成年树以落叶树种刺槐和朴树的日均净光合速率最高,且具有较高的光饱和点;在林下生境中,以强耐阴灌木植物胡颓子的日均净光合速率最高,其次为常绿树种香樟和女贞的幼树和幼苗,而林下落叶树种日均净光合速率均较低。(3)影响冠层树种的净光合速率因子中,生态因子是第一主成分,而对于林窗树种,第一主成分则是生理因子。(4)由于阳性落叶树种具有更高效的光合效率,能迅速占领上层空间,新江湾区域人为低干扰植物群落的演替早期均以扩散能力较强的先锋性树种为主;乔木群落形成后,林下更新苗则以光适应范围较宽的香樟、女贞为主,同时,上层落叶树种大规模自然衰退使得香樟和女贞逐步替代落叶树种。  相似文献   

5.
黑石顶常绿阔叶林群落冠层树木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封闭式的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了黑石顶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冠层的两种优势种群──相和光叶红豆的光合速率以及其它生理因子的日变化,同时测定了群落冠层的环境因子──光量子通量密度、气温和相对湿度等的日变化。冠层中co_2浓度的平均值为306.6mg/kg,日变幅为±6.0mg/kg。树种间光合速率差别很大,硬叶相叶片的日平均净光合速率为2.6374μmol/m ̄2·s.日最高净光合作用速率在11时左右。分析了净光合速率与叶片气孔导度之间的显著相关性,并指出气孔导度的差异可能是引起不同种间净光合速率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建群种是植物群落优势层中的主要物种,对群落环境有显著控制作用。空间格局是植物种群的基本特征之一,探讨建群种的空间格局是理解生物与生境之间关系和认识群落生态过程的有效途径。空间格局特征包括种群空间关联性及其空间分布型。利用无人机技术,获取昆明海口林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栎类林的多光谱遥感影像,采用ArcGIS Pro软件进行遥感影像分类并提取滇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oides)、光叶石栎(Lithocarpus mairei)、滇石栎(L.dealbatus)、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槲栎(Q.aliena)植株树冠中心点空间坐标。在Programita Febrero 2014软件中进点格局分析。结果表明:各物种10m以下呈均匀分布或随机,随尺度增加,渐渐表现为聚集分布。光叶石栎种群和滇石栎种群空间关联性表现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湘中丘陵区石栎群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志辉  朱日光   《广西植物》2000,20(1):11-17
以湘中丘陵区石栎 (L ithocarp us glaber)群落为调查研究对象 ,分析了群落的特征 ,定量计测了乔木层主要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值。结果表明 ,石栎群落垂直结构较为复杂 ,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亦有少量的层间植物。群落的优势种较明显 ,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主要树种生态位宽度值大小顺序为 :石栎、苦槠、木荷、白栎、拟赤杨、南酸枣和柏木。在生态位重叠值中 ,以优势种石栎与白栎、柏木、枫香、樟树、拟赤杨、木荷、南酸枣、苦槠、秃瓣杜英重叠值较大 ,枫香与苦槠的重叠值最小 ,石栎与马尾松、君迁子属中等重叠  相似文献   

8.
青冈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叶形基本上都为椭圆形,叶面积在15~40cm2/叶之间,属于中型叶和小型叶;在同一植株上,青冈叶片的大小很好地符合正态分布规律,石栎则近似于负二项分布,甜槠和木荷接近正态分布;主要树种叶的大小是优势种青冈>次优势种石栎>其它伴生种,这在群落结构分化中具有适应意义,即其“生长策略”不同;同一树种叶片大小为中层木叶片>上层木叶片;春夏换叶之前,叶大小和叶重达到第一高峰,秋冬季出现第二峰,叶比重为秋、冬季>春、夏季,这是常绿植物对季节性不利气候(冬季寒冷,夏季高温伏旱)的一种生态适应。  相似文献   

9.
青冈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叶形基本上都为椭圆形,叶面积在15-40cm2/叶之间,属于中型叶和小型叶;在同一植株上,青冈叶片的大小很好地符合正态分布规律,石栎则近似于负二项分布,甜槠和木荷接近正态分布;主要树种叶的大小是优势种青冈>次优势种石栎>其它伴生种,这在群落结构分化中具有适应意义,即其“生长策略”不同;同一树种叶片大小为中层木叶片>上层木叶片;春夏换叶之前,叶大小和叶重达到第一高峰,秋冬季出现第二峰,叶比重为秋、冬季>春、夏季,这是常绿植物对季节性不利气候(冬季寒冷,夏季高温伏旱)的一种生态适应。  相似文献   

10.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荷树-厚壳桂群落乔木层植物叶片的单位面积干重较灌木层植物高。群落植物叶氮含量多为12-20mg/g干重,叶磷含量以0.4-1.0mg/g干重占叶的比例最大。叶氮(单位面积含量)和叶磷(单位干重含量)随群落垂直高度增高而增大。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亦随垂直增高而增大。群落乔木层植物较灌木层植物有较低的叶片水势。群落乔木层植物较高的碳氮投资和较高的光合速率,构成群落生产力的主要部分。这种群落结构有利于光及其它资源利用,以达到高的生物效益。  相似文献   

11.
大血藤叶的生长及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对大血藤叶的生长及光合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大血藤叶的长度、面积和干重的增加有共同的趋势 ,即在叶的生长早期增长很快 ,以后逐渐降低 ,叶长度、面积约在 7月中旬达到最大值 ,叶干重 8月初达到最大值。随着叶的生长 ,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力逐渐增加 ,至 8月达到最大值 ,以后逐渐下降。春、夏期间的光补偿点低于秋季 ,而光饱和点则高于秋季。叶的光合日进程在春季呈“单峰”曲线 ;在夏、秋季则呈“双峰”型 ,有明显的“午休”现象。日均净光合速率在整个生长季节的变化是随着叶的生长 ,先是上升 ,至 8月初达到最大值 ,然后逐渐下降。夏季 ,大血藤日均净光合速率比常绿阔叶树种低 ,比落叶阔叶树种高  相似文献   

12.
四川大头茶净光合作用生理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缪世利 《生态学报》1987,7(2):120-128
为了探讨重要生理生态因子在自然条件下对四川大头茶净光合作用(p_n)的影响,本文采用改良半叶法测定净光合作用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结果表明:春夏秋三季晴天p_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型,即上,下午各出现一次P_n高峰,蜂谷则是P_n中午降低现象。冬季晴天P_n呈单峰曲线型。5月至11月P_n平均值为9.00mg·dm~(-2)·h~(-1)最高值23.44mg·dm~(-2)·h~(-1)出现在8月底。 一定程度上,P_n年变化曲线与温度年变化曲线相似,可以明显地区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从1月至5月,P_n随着温度的逐步上升而逐步升高。5月至10月为第二部分,此间P_n波动较大。10月至12月为第三部分,P_n随着逐步下降的温度而逐步降低。P_n季节变化显著,与植物生长、发育节奏相关。 温度和光照强度是影响P_n最重要的生态因子,相对湿度,叶绿素含量和SLW对P_n影响不大。温度与P_n呈一不对称钟形曲线,P_n的最低温度是4—5℃,最适温度是25—30℃,或稍高于30℃,最高温度则大于30℃。P_n的光饱和点在70,000lx左右,光补偿点约为3,000lx.在最适温度(25—30℃)范围内,P_n主要由光强所控制,并与光强呈正相关,一旦低于或超过最适温度,P_n则主要由温度所决定,与温度呈正相关。 遮阴实验表明,四川大头茶是具相当耐阴能力的阳性植物。  相似文献   

13.
桂林岩溶区青冈栎光合速率与环境因子关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自然条件下,对桂林岩溶区青冈栎光合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表明,初夏季节青冈栎蒸腾速率日变化为"单峰"曲线,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双峰"型曲线,午间光合速率明显降低。青冈栎光合"午休"主要由气孔导度降低引起;通径分析表明,环境因子中空气相对湿度和空气温度对青冈栎光合速率直接影响最大;光合有效辐射对青冈栎光合速率直接影响不显著,而主要是通过其它因子间接影响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14.
浙江天台山七子花等6种阔叶树光合生态特性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分布在浙江天台山的七子花(Heptacodium miconioides)等6种主要阔叶树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夏季6种植物光合日进程均为“双峰”型,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日均净光合速率月变化呈“单峰”型,8月是一年的高峰期。日均和5~11月平均净光合速率最高的是东南石栎(Lithocarpus harlandii),最低的是天台阔叶槭(Acer amplum var. tientaiense),七子花处于中下水平。2)相对常绿树种而言,七子花的光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较低,对光  相似文献   

15.
四川大头茶若干生态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川大头茶(Gordonia acumenata)是我国亚热带西南地区常绿阔叶林优势种之一,材质好,生长快而又未被人注意的一种优良树种。由于它是喜阳的常绿阔叶顶极先锋种(pioneer climax species)其幼苗耐阴,所以在针阔叶混交林中排挤了先锋树种(pioneer species)马尾松,而本身又在常绿阔叶林演替阶段,被更耐阴的顶极种(climax species)所代替,这是由于顶极种有较高的生态位重叠(niche overiap)和最大的生态位宽度(niche breadth)值。四川大头茶Pn日变化具有双峰曲线型和单峰曲线型两种模式,而年变化有明显的季节现象。光照强度和温度是决定Pn的两个主要生态因子,并具有较高的饱和净光合速率和降低暗呼吸能力使其成为喜阳速生的特性。由于速生,其生物量可达176.62t·ha-1;生产量达10.86t·ha-1。四川大头茶幼苗的蒸腾强度与大气湿度、叶温、光强、相对湿度、叶含水量等参数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干旱胁迫使光合速率明显下降,从而影响地上部分的生物生产力,但根/冠比却增加18.18%,这可能是植株对干旱胁迫的一种生态适应对策。四川大头茶各器官的营养元素分配与季节有密切关系,同时与土壤中相应的元素含量也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我国暖温带地区辽东栎群落若干优势植物光合作用随CO2浓度升高而变化的特点,用自行设计的同化室装置对自然生长状态下的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 KOidz.)、大叶白蜡(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蒙椴(Tilia mongolica Maxim.)、五角枫(Acer mono Maxim.),以及优势灌木六道木(Abelia biflora Turcz.)、毛榛(Corylus mandshurica Maxim.)等6种木本植物进行升高CO2浓度处理,测定了这几种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加倍CO2浓度对6种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净光合速率增加的程度从37%到93%不等,以辽东栎受到的促进作用最大,六道木最小,平均增加75%。净光合作用随CO2浓度升高而增加的程度中乔木种类略高于灌木种类。在夏季和秋季进行的日动态测定都表现出加倍CO2浓度对6种木本植物净光合速率的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亚热带东部三种主要木本群落土壤呼吸的研究   总被引:104,自引:12,他引:92  
黄承才  葛滢  常杰  卢蓉  徐青山 《生态学报》1999,19(3):324-328
研究中亚热带东部青冈(Quercusglauca)常绿阔叶林、毛竹(Phylostachyspubescens)林和茶(Cameliasinensis)园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的关系,建立了土壤呼吸速率与地表温度的模型,根据气象资料估算得到青冈常绿阔叶林、毛竹林、茶园的年均土壤CO2呼吸量,3种群落依次为24.12、30.77、28.55t/hm2·a,进一步估算出浙江省常绿阔叶林、毛竹林和茶园每年土壤CO2排放量,分别为9.27×106、1.36×107、7.16×106t/a  相似文献   

18.
 笔者用收获法对浙江建德山区的天然次生青冈常绿阔叶林群落的第一性生产力进行了研究。本文报道了林木层样木的生物量优化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分析、检验和估算。结果表明,立木各器官变量之间存在着很好的相对生长关系;进行分层次、种类(组分)和自变量的模型选优是十分必要的;各种模型都有较高的精度,可以对该群落的生物量作出有效的估计;种间模型的有效组合适用于亚乔木层的种类和乔木层的伴生种类;种类(组分)间的模型差异与它们在群落中所处的地位或所起作用密切相关;净第一性生产力在各器宫中的分配比例是植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在种间关系、生态位分化和种群动态特征上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19.
青冈常绿阔叶林的碳素动态   总被引:39,自引:6,他引:33  
报道了浙江建德青冈林碳素的含量、现存量、存留量、归还量、释放量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植物群落中碳素含量的变化幅度不大,一般在10%以下。其中,叶片(器官比较)、乔木层(层次比较)和春夏季(季节比较)的含量稍高,根系、草本层、秋冬季的含量稍低。群落的碳素现存量为66.113t/hm2,主要集中在乔木层或常绿树种内;群落的碳素存留量为5.691t/m2·a;每年通过凋落物归还至地表的量为2.296t/m2·a;死地被物中又有0.911t/hm2·a的碳素释放至大气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