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四川都江堰龙池地区珙桐群落生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四川都江堰龙池地区珙桐群落进行样方调查,并调查了散生的珙桐种群。分析了珙桐群落的植物区系构成;从样方的物种构成、重要值排列、群落结构三方面的相似性来分析并划分珙桐群落类型,并讨论群落不同层次及结构因子间的相关性;比较不同珙桐群落中乔木层常见种的径级结构,探讨珙桐在群落中的地位及更新状况与群落演替进程间的关系;对本地珙桐的有性和无性繁殖特征进行分析,并与都江堰、湖北鹤峰、五峰的珙桐种群的径级结构作  相似文献   

2.
伏牛山栎类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暖温带、北亚热带过渡地区5个分布最广泛的杆类群落的结构、生活型、区系组成、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和种间相遇机率。结果表明:群落外貌整齐,各层优势种显著;生活型以小高位芽植物、地面芽植物为主;群落属温带性质,含有一定的热带成分。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测定均表明:灌木层多样性指数最高,草本植物次之,乔木层最低;各群落间多样性指数高低的排列顺序是:锐齿栎群落、短柄群落、槲栎群落、麻栎群落、栓皮栎群落.  相似文献   

3.
湖北长阳光叶珙桐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野外调查基础上,分析了湖北省长阳地区光叶珙桐群落外貌与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2900m2的样方中,有维管植物238种,隶属于81科170属;群落植物区系丰富、古老、特有性强;群落中有金钱槭、水青树、白辛树、领春木、连香树、天师栗和大叶三七等珍稀濒危植物:其生活型以包括藤本在内的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达47.06%;叶级以中型叶为主,占68.07%,小型叶次之,占28.57%;叶型以单叶占有较大的优势,达78.99%;叶质以纸质叶为主,占67.12%.群落垂直结构较复杂,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年龄结构和高度结构分析表明,光叶珙桐种群更新不良,具有衰退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采用样方法调查了崖柏群落的植物组成,分析了维管束植物的生活型组成、叶子性状及层次层片结构.结果表明:崖柏群落的植物生活型组成以高位芽植物为优势,占73.2%,地面芽植物占18%,地下芽植物占6%,地上芽和一年生植物各占2%和0.8%.叶质以纸质和革质为主,分别占48.8%和36.4%;叶级以小叶为主,占60.8%;叶缘以非全缘叶为主,占56.8%;叶型以单叶为主,占86%.崖柏群落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层间植物较少,各层次分别由常绿针叶、阔叶及落叶阔叶高位芽植物层片、常绿和落叶矮高位芽植物层片、地面芽和地下芽以及一年生植物层片构成.  相似文献   

5.
通过设置临时标准地,对天然米槠林皆伐炼山后人工种植17年生米槠林和自然保护区米槠林进行群落学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两者都以高位芽植物为主,但人工林的中,小高位芽植物比例较天然林低,而矮高位芽植物比例较天然林高;天然林层次结构复杂,种类较多,而人工林结构简单,种类较少;  相似文献   

6.
濒危植物银杉的群落特征及其演替趋势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银杉(Cathayaargyrophyla)群落的外貌主要由具革质细型叶的常绿针叶中高位芽植物和具革质小、中型叶的常绿阔叶小、中高位芽植物所决定。其结构一般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在有些群落内草本层不发育。组成银杉群落的高等植物有239种,半数以上的种类集中在杜鹃花科(Ericaceae)等9个科中。群落中热带型属的比重低于温带型属的比重,说明银杉群落虽然分布于亚热带,却具有较强的温带分布类型的性质。现有银杉群落处在演替系列的针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两个阶段,过度干扰可能使针叶混交林逆向演替到灌丛阶段;处在针阔混交林阶段的银杉群落是相对稳定的亚顶极,将维持相当长的时期,但随着土壤条件的不断改善,有向阔叶群落演替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鄂西南后河一个典型稀有濒危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7  
研究了鄂西南后河一个典型的稀有濒危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1400m^2的样地中自然分布有15种稀有濒危植物;群落优势种为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is)、金钱戚(Dipteronia sinensis);主要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除银鹊树为随机分布外,都为集群分布的格局;水青树银鹊树(Tapiscia sinsis)和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种群结构呈衰老型,金钱椒、天师栗(Aesculus wilsonii)和光叶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var.vilkmorniana)种群表现为旺盛增长型结构,水青冈(Fagus longipetiolata)则表现为成熟的种群结构;群落垂直分层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整个群落结构稳定,稀有濒危植物在群落中无论是在乔木层还是在其他层次中均占有很大的优势;但如果人为大量采挖稀有濒危植物小苗,群落将会演替成以水青冈等稀有濒危植物为主的群落。  相似文献   

8.
西双版纳鸡血藤次生群落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建维  张建侯  宋启示  冯志立   《广西植物》1997,17(4):338-344
本文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刀耕火种撩荒后形成的鸡血藤次生群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在900m2的固定样地上,计有维管束植物62种,隶属于36科55属,shannon-wienner指数为4.25;区系地理成分可分为9种类型,以热带区系成分为主,占92.73%。群落结构可分为乔木层(Ⅰ、Ⅱ、Ⅲ)、灌木层、草木层及层间植物,群落的外貌以高位芽、小叶型、单叶、纸质为主组成。与先锋阶段的植物群落相比,该群落正向湿润性的热带森林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群落样方法和剖面图解法对西双版纳季节雨林水平及垂直结构做了初步讨论。依立木高度、树冠形态、.各层植物叶之解剖结构划分层次; 用Raunkiaer的生活型谱统计生活型、叶级、叶质、叶型组成,并对其外貌特点做了讨论,最后跟龙脑香林外貌结构做了比较。通过比较表明:本区大面积混合季节雨林种类组成表现出一些种类分布普遍,另一些种类局限,随地势、地形、土壤和局部气候差异形成多样性组合,这种组合在同一林地也明显,构成嵌镶。在自然地段森林可分七层。组成各层的结构种,幼灌层D多于其他各层,说明D层在结构关系中具较大独立性。乔木、灌木、草本层片是基干层片和构成森林结构的骨架,外貌上以单叶、革质、全缘、中型叶、滴水尖叶为主的常绿阔叶大、中高位芽组成为特征,所有这些表现出与东南亚龙脑香林相似。外貌结构上与具显著干旱季节气候的中印半岛北部更接近。  相似文献   

10.
滇南勐宋热带山地雨林的物种多样性与生态学特征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研究了鲜为人知的滇南勐宋地区的原始山地雨林植被, 根据分布生境、群落结构和种类组成特征,可将该山地雨林区分为沟谷和山坡两个类型, 分别定义为八蕊单室茱萸(Mastixia euonymoides)-大萼楠(Phoebe megacalyx)林和云南拟单性木兰(Parachmeria yunnanensis)-云南裸花(Gymnanthes remota)林。该山地雨林的外貌仍以单叶、革质、全缘、中叶为主的常绿中、小高位芽植物组成为特征,层间木质藤本植物仍较丰富,草本高位芽植物和附生植物丰富,但板根和茎花现象少见,属于热带山地垂直带上低山雨林或山地雨林植被类型。与该地区的典型热带季节雨林和赤道热带雨林相比, 勐宋的山地雨林群落中的大、中高位芽植物和藤本高位芽植物比例相对减少, 小、矮高位芽植物和草本高位芽植物比例相对增加,单叶、革质、非全缘叶和小叶比例相对增加,板根现象少见。与中国热带北缘-南亚热带地区(季风)常绿阔叶林比较, 勐宋的山地雨林有较多的附生植物和草本高位芽植物,相对较少的小高位芽植物和矮高位芽植物,小叶比例亦较少,非全缘叶和革质叶比例相对较低。故勐宋山地雨林是滇南热带北缘山地的一种较湿润生境的植被类型, 与所谓的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在物种多样性上,勐宋热带山地雨林在单位面积植物种数上并不比该地区的热带季节雨林低, 物种多样性指数与低丘季节雨林相当,比沟谷季节雨林低, 明显高于季风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11.
在多次调查的基础上,对四川大相岭自然保护区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群落的植物区系组成、群落结构、更新现状以及群落演替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1)大相岭自然保护区的植被为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区系类型,大量古老孑遗属的存在反映出珙桐群落植物区系的孑遗性和古老性。(2)群落整体径级结构呈偏正态分布型,高度级结构呈倒J型,群落结构发展趋势较为稳定。(3)大相岭自然保护区珙桐种群整体年龄结构近似呈金字塔型,为增长型种群。总体来说,珙桐纯林(C类型群落)搭配优势度最优,处于后期稳定型演替阶段,是大相岭自然保护区珙桐群落中的顶极群落。研究认为,设立专门的珙桐保护区开展就地保护是针对此类珙桐原生群落有效的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2.
四川峨眉山珙桐群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峨眉山珙桐群落分布、生境条件、区系组成、群落外貌和结构等方面的分析,认为该群落的性质是一种典型的中亚热带中山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植被;适宜分布于温暖、潮湿、雨量充沛、云雾多、日照少、山势陡峻、沟谷切割很深的地段;群落中植物种类丰富,区系组成复杂,古老植物较多,从区系地理成分的分析反映出该区域植被具有中国—日本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 该群落的自然更新是通过种子繁殖和萌蘖等方式的互补来实现,从而使其成为较稳定的群落。但目前该群落正遭到较严重的破坏,应采取人工辅助更新等切实措施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3.
? Premise of the study: The first microsatellite primers were developed for Davidia involucrata, an endangered relic species of the Tertiary in China, to further describe its genetic variability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 Methods and Results: Using the Fast Isolation by AFLP of Sequences Containing Repeats (FIASCO) protocol, 15 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 loci were isolated and characterized in 20 individuals from the germplasm collections of D. involucrata at the Hunan Forest Botanical Garden. High levels of polymorphism were revealed, with the total number of alleles per locus and the number of alleles per locus per individual ranging from two to 13 and from one to six, respectively. ? Conclusions: The multibanded patterns of microsatellite loci obtained in the current study confirmed that D. involucrata might be a polyploid species. The primers will be useful for studies of genetic diversity and for guiding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for D. involucrata.  相似文献   

14.
珙桐群落种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朱利君  苏智先  胡进耀  苏瑞军  周良   《广西植物》2006,26(1):32-37,4
用方差比率法(VR)和在2×2联列表基础上应用Jaccard指数、Dice指数和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卧龙自然保护区三江珙桐群落种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珙桐群落中主要种群在总体上表现出正关联,群落中种间联结的显著度较低,仅有7对联结显著,珙桐与总状山矾呈显著负联结,与稠李呈极显著负联结。大多数种对间关联程度较低,存在极大排斥性的种对较少,暗示目前珙桐群落处于较成熟阶段。研究种间关系时,种间关联性测定指标结合相关系数分析得出的结果较好,最后对珙桐的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种群生命表和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法和分段匀滑技术,编制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珙桐天然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其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存活曲线和生存函数曲线,分析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珙桐种群结构存在波动性,趋于DeeveyⅢ型,其幼年阶段的个体较丰富;珙桐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这一发育过程中有两个死亡高峰,一个出现在幼苗向幼树的过渡期(Ⅰ龄级→Ⅱ龄级),另一个出现在从中龄向老龄过渡的阶段(Ⅷ龄级→Ⅸ龄级);种群生存分析表明,珙桐种群的生存率单调下降,累计死亡率单调上升,Ⅷ龄级后,种群生存率小于8%,累计死亡率大于92%,危险率超过生存率;4个生存函数曲线表明,梵净山珙桐有前期锐减、中期稳定和后期衰退的特点。幼苗和中龄级个体的不足是导致珙桐濒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陆均松(Dacrydium pectinatum)种群生存现状及分布格局,对BWL、DLS、JFL三种不同分布区域的陆均松天然种群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其天然群落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及优势种组成、龄级结构及分布格局三个方面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三种陆均松天然群落乔木层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指数均较高,基本表现为BWLJFLDLS,且远高于中高纬度温带及亚热带森林群落;群落内多为小密度种群,少有占绝对优势地位的树种,符合热带山地雨林物种组成的一般规律。(2)龄级结构有所差异,BWL和JFL种群呈衰退趋势,共同特点是幼年树数量较少,成年和老年树比例较高;DLS种群幼年树数量在所有个体中比例最高,属于增长型种群。(3)BWL和DLS种群整体呈聚集分布,幼年至老年阶段由聚集分布转变为均匀分布,JFL种群整体及不同发育阶段均呈均匀分布状态;聚集强度表现为DLSBWLJFL,幼年树成年树老年树。陆均松是热带山地雨林的关键种和建群种,对研究海南热带雨林的起源及其区系特征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其生存现状,可根据实际情况,利用人工辅助措施如开辟林窗、合理疏伐等方式进行保护及更新复壮。  相似文献   

17.
河南宝天曼栓皮栎林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河南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地片北亚热带的南暖温带过渡区域,是中国中部地区唯一保持较完好的综合性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林是其植被的重要组成之一。本文根据不同海拔的15块样地材料,对栓皮要不栓群落土壤组成,植物区系成分,群落外貌,群落的结构特征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河南宝天曼锐齿栎林群落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锐齿栎群落是我国暖温带地区主要植物群落类型之一,广泛分布于各山区的阳坡,同时它也是我国暖温带地区重要的用材资源之一。我国暖温带地区人口密集,开发较早而且强度较高,研究认识该区锐齿栎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对有计划地发展、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其资源以及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陈灵芝等[1]对北京山区的栎林进行了研究,河南宝天曼保护区锐齿栎群落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我们于1994年~1995年对该区锐齿栎群落进行了初步研究。1 研究地区概况宝天曼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内乡县境内,伏牛山南麓,地理坐标为北纬33°2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