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藏药蕨麻多糖的光谱性质及单糖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藏药蕨麻多糖进行了分离提纯,并测定其水溶性多糖含量为99.4%;通过紫外光谱与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蕨麻多糖为分子量较小的α-吡喃糖,并含有氨基糖;蕨麻多糖的水解单糖经过NMP衍生后进行毛细管电泳分析,测得其单糖组成为木糖、阿拉伯糖、葡萄糖、鼠李糖、甘露糖、岩藻糖、半乳糖、葡萄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含量分别为3.945、77.445、17.568、17.646、3.942、2.165、65.268、13.037μg/mg和33.484μg/mg,与GC-MS的定性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猪链球菌1、2、14和1/2型间存在单向或双向的交叉抗原性,这种交叉抗原性的产生原因至今未被揭示。【方法】采用Sephacryl S-300凝胶层析柱对猪链球菌14和1/2型荚膜多糖进行分离纯化,经苯酚-硫酸检测和dot-ELISA辅助鉴定,确定荚膜多糖成分。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14和1/2型猪链球菌荚膜多糖分子量分别为487.38 kDa和512.72 kDa。【结果】经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标记液相色谱法和核磁共振测定14和1/2型猪链球菌荚膜多糖单糖组成分别为:Glc/Gal/GlcNAc/Rha/Neu5Ac(1∶2.94∶1.35∶0.24∶0.37)和Glc/Gal/GlcNAc/GalNAc/Rha/Neu5Ac(1∶1.67∶1.05∶0.93∶0.72∶0.7)。并与已知的猪链球菌1、2型荚膜多糖的单糖组成进行比较分析,发现4种血清型荚膜多糖都具有Glc、GlcNAc、Gal和Neu5Ac,但单糖组成和比列并无明显相似性,这种交叉抗原性可能是由于荚膜多糖的空间结构相似性和(或)细胞表面的其他成分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南瓜多糖的单糖组成及其生理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瓜多糖是南瓜中重要的活性成分,由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葡萄糖醛酸等单糖组成,是一类主链上含有β-1,3糖苷键、侧链含有α-糖苷键的杂多糖。南瓜多糖具有降血糖、调理血脂、抑制肿瘤、抗氧化等生理作用。本文对南瓜多糖的化学组成和生理效应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南瓜多糖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比较广西北部湾石莼(Ulva lactuca L.)、海带(Laminaria japonica)、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 Surin-gar)、紫菜(Porphyra)的单糖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的差异,揭示多糖结构与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关系。利用PMP柱前衍生化HPLC分析海藻多糖的单糖组成,采用羟自由基清除试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试验及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指征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4种海藻多糖的单糖组成在主成分空间分布离散,石莼及紫菜主要由葡萄糖组成,海带主要由甘露糖组成,裙带菜则主要由半乳糖组成;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存在显著差异,裙带菜多糖对DPPH的清除能力(半抑制浓度IC50值为0. 56±0. 02 mg/mL)显著高于其他3种海藻多糖;石莼、裙带菜与海带对羟自由基均有较强的清除活性,而紫菜多糖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差(IC50值为26. 59±0. 98mg/mL);石莼与裙带菜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活性较强,显著高于海带与紫菜,其中石莼显著高于裙带菜,IC50值分别为1. 61±0. 17、2. 73±0. 06 mg/mL。相关性分析及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对抗氧化活性影响较为显著的因子为葡萄糖(Glc)、核糖(Rib)、木糖(Xyl)(P <0. 01)。  相似文献   

5.
单糖组成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糖组成分析是对多糖以及糖蛋白中多种单糖组分的定性、定量分析。该分析方法可被用来分析多糖结构以及在多糖类药物研发或生产中起到质量控制的作用。就近几年来多糖以及糖蛋白中的单糖组成、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包括对样品的水解方法以及不同色谱法和电泳法利弊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徐勇亮  徐军伟 《菌物学报》2022,41(5):792-801
灵芝多糖是药用真菌灵芝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早期研究发现不同灵芝子实体多糖的单糖组成和活性存在差异,但不同灵芝菌株胞外多糖的单糖组成和活性是否有区别仍不清楚。本研究通过液体发酵获得灵芝菌株5.26和5.616的胞外多糖,使用DEAE-cellulose和Sephadex G-200柱色谱分离纯化得到了两种多糖(5.26-2-1和5.616-2-1),并对5.26-2-1,5.616-2-1的单糖组成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26-2-1主要由甘露糖、半乳糖醛酸、半乳糖和葡萄糖组成,而5.616-2-1主要由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组成。5.26-2-1中葡萄糖的摩尔百分比为63.97%,显著高于5.616-2-1(29.3%),但半乳糖的摩尔百分比为9.34%,显著低于5.616-2-1 (42.78%)。当多糖质量浓度为2 mg/mL时,5.26-2-1的Fe2+螯合能力、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羟自由基(·OH)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71.9%、71.3%和60.8%,显著高于5.616-2-1的值(63.5%、60.4%和51.8%...  相似文献   

7.
建立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柱前衍生HPLC法测定虫草多糖中单糖组分的通用性方法。本试验以9种单糖标准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衍生反应的温度、时间、pH和PMP用量进行了优化,并运用改进的方法测定了3批不同产地的蛹虫草多糖的单糖组分。结果表明:PMP与单糖摩尔比12:1、温度80℃、时间60min、 pH 8.2为最佳衍生条件,方法学验证证明该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良好。3批蛹虫草多糖中均稳定检测到甘露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摩尔比约为3.8:1.6:5.4:5.8:1,研究结果可为改善虫草多糖成分分析和构效关系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温水提工艺、低温水提工艺和微波辅助工艺从软枣猕猴桃中提取得到三种多糖,依次命名为AAP-1、AAP-2和AAP-3,对三种多糖的理化性质、单糖组成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理化性质鉴定结果表明:三种多糖均不含酚羟基及还原糖,都含有一定量的糖醛酸和蛋白质,AAP-1含有淀粉,AAP-2和AAP-3不含淀粉;单糖组成结果表明:三种多糖均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7种单糖组成,其中,AAP-1葡萄糖的摩尔百分含量最高,为94.72%;AAP-2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的摩尔百分含量较高,分别为24.75%、38.37%;AAP-3半乳糖醛酸的摩尔百分含量较高,为16.05%.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AAP-1抗氧化活性最弱;AAP-3抗氧化活性最强,其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1.2、2.7 mg/mL.  相似文献   

9.
从多糖提取后的紫皮石斛(Dendrobium devonianum Paxt.)渣上分离到一株能够水解石斛多糖的菌株,为丰富寡糖食品新原料种类,对该菌株的发酵产酶活性进行分析。利用酶法制备紫皮石斛寡糖,并进行小试和中试,采用硅胶柱色谱对寡糖进行初步分离,PMP衍生化后通过HPLC分析单糖组成。结果表明,水解石斛多糖的菌株为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 crassa)。该菌株液态发酵至第4天酶活最高,为0.1 U/μL,最佳酶解时间为24 h,粗酶液能够耐受30%的乙醇。通过粗酶液生物转化石斛多糖的小试和中试成功制备了大量的石斛寡糖,并对各组分进行了初步分离,单糖组成分析表明其主要由甘露糖组成,并含有少量的葡萄糖或果糖。通过粗糙脉孢菌酶法制备得到的紫皮石斛寡糖主要为甘露寡糖。  相似文献   

10.
薄芝糖肽的单糖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灵芝属薄树芝的活性成分薄芝糖肽的单糖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联用技术.结果薄芝糖肽的单糖组成及摩尔比为葡萄糖∶D-甘露糖∶半乳糖∶木糖=1∶0.074∶0.067∶0.0178.结论建立了薄芝糖肽单糖组成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李艳秋  宋慧  苏玲  高坡  张洋 《菌物研究》2007,5(3):174-175,182
对银耳液体深层发酵多糖浸膏进行乙醇分级,得到乙醇终浓度为35%,50%,65%的3个多糖组分,即TF1,TF2,TF3。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TF3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为16.9%,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为23.6%。  相似文献   

12.
银耳碱提孢子多糖A-BTF的分离与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耳孢子发酵粉(Tremella fuciformisBerk),用热水煮提后,除去水溶性多糖。其沉淀用1M NaOH提取,Sevage法除去蛋白,用乙醇沉淀得到粗多糖。粗多糖经DEAE-32-cellulose和sephadex G-200反复分离后,纯化得到分布均一的多糖A-BTF。HPGPC测定A-BTF的分子量为67000,糖组成分析显示主要由葡萄糖组成。多糖A-BTF的甲基化产物,经水解、还原、乙酰化,通过GC-MS分析表明,主要含有1,6连接的葡萄糖和1,3,6连接的甘露糖,另外还有1,4连接的葡萄糖少量的半乳糖和1-NH2-来苏糖,末端为端基连接的葡萄糖。  相似文献   

13.
高效液相法与硫酸-蒽酮法测定猪苓多糖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目的是比较高效液相法与硫酸-蒽酮法在测定猪苓多糖含量上的差异。为此,研究采用水提醇沉、Sevag法除蛋白、透析和冷冻干燥制备相对纯化的猪苓多糖,通过凝胶渗透色谱及高效液相法对猪苓多糖的相对分子量分布、组成及含量进行研究,用硫酸-蒽酮分光光度法测定猪苓颗粒中猪苓多糖的含量。结果显示,猪苓多糖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8,232,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17,506,分子范围2.44,可能由海藻糖和葡萄糖组成,其含量分别为6.05%和62.28%。硫酸-蒽酮法侧的猪苓多糖含量为87.9%。对于猪苓多糖含量测定,高效液相法优于硫酸-蒽酮法。  相似文献   

14.
Various methods for the analysis of cannabinoids in biological materials, including plant and human body materials, are reviewed. Chromatographic methods, such as TLC, GC and HPLC, and non-chromatographic methods, mainly immunoassays, are discussed and compared. Chromatography is most commonly used in the analysis of plant material, with GC apparently offering the most advantages. Immunoassays, such as radioimmunoassay and fluorescence polarisation immunoassay, and enzyme immunoassay methods, such as enzyme multiplied immunoassay technique and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can be used for human body materials; however, GC-MS is still necessary for confirmation and accurate quantification. Preferred methods are suggested for various specific purposes.  相似文献   

15.
为系统地筛选金耳子实体的活性部位,本论文首次采用系统溶剂法分别用氯仿、乙酸乙酯和乙醇等极性不同的有机溶剂依次提取,残渣风干后再分别用冷水(80℃)、热水(100℃)、3%草酸铵和5%氢氧化钠依次提取,并对各提取物进行了体外抗肿瘤和免疫活性的测试。体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氯仿提取物对肿瘤细胞株L1210和SW 620的抑制作用效果最好(P<0.05);小鼠脾淋巴细胞的体外免疫增殖试验结果表明,冷水提取物和热水提提取物的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相当,仅次于氢氧化钠提取物的活性,草酸铵提取物的活性最差(P<0.05)。  相似文献   

16.
通过热水浸提法从草本植物白术根茎提取的水溶性粗多糖,经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分离和Sephadex G-200凝胶过滤柱层析纯化,得到组分WAM-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WAM-1的纯度,气相色谱(GC)对其单糖组分进行分析,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其分子外貌进行观测.结果显示:WAM-1为均一多糖,由葡萄糖和半乳糖以3.01:1摩尔比构成;在不同浓度溶液条件下,WAM-1分子以不同形态存在,多糖溶液的浓度对WAM-1的分子链构象及链间相互作用形式产生影响,推测可能与WAM-1分子内、分子间的氢键缔合作用有关.多糖浓度为10μg/mL时,可清晰的观察到WAM-1是以刚性链状形态存在,且具有多分支结构.  相似文献   

17.
荔枝壳多糖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糖是荔枝壳的重要活性成分,本研究采用阴离子交换柱和凝胶过滤柱对荔枝壳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凝胶渗透色谱测定其分子量为14000 Dal。通过气相色谱测定其单糖组成为甘露糖、半乳糖和少量的阿拉伯糖,分子链由1,2键、1,3键和1,6键组成,不含1,4键。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甘露糖以β-D-甘露糖形式存在,不含羧基基团。  相似文献   

18.
利用GC-MS技术对金耳发酵液中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分析。样品成分的质谱图与数据库(Nist库and Wiley库)中已知化合物质谱图比较。该研究证明金耳发酵液中匹配指数在800以上的倍半萜类化合物约占整个挥发性成分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